伊万·潘菲洛夫

苏联少将

伊萬·瓦西里耶維奇·潘菲洛夫(俄语:Ив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анфилов羅馬化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1893年1月1日—1941年11月18日),蘇聯將軍,位階少將,知名於在莫斯科戰役期間指揮蘇軍316師抵抗德軍,後來戰死沙場獲追授蘇聯英雄

伊萬·潘菲洛夫
Иван Панфилов
於1963年發行的潘菲洛夫少將紀念郵票
昵称阿克撒卡爾
老爹(Батя
出生(1893-01-01)1893年1月1日
 俄罗斯帝国薩拉托夫省彼得羅夫斯克
逝世1941年11月18日(1941歲—11—18)(48歲)
 苏联莫斯科州沃洛科拉姆斯克區
墓地莫斯科新聖女公墓
效命 俄罗斯帝国(1915-1917)
 蘇維埃俄國(1917-1922)
 苏联(1922-1941)
服役年份1915年-1941年
军衔少將
统率蘇軍316師
参与战争
获得勋章蘇聯英雄(追授)
列寧勳章
紅旗勳章(3次)
红军建军二十周年奖章
配偶瑪莉亞·科洛米耶茲
1921年结婚—1941年結束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潘菲洛夫在1893年1月1日出生於彼得羅夫斯克。當潘菲洛夫的媽媽在1904年去世後,其被逼以12歲之齡輟學,到當地的商店工作[1]。而他的爸爸則在1912年逝世[2]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潘菲洛夫獲俄羅斯帝國陸軍徵召,並被派遣到第638奧爾平斯克步兵團。該團後來成為西南方面軍英语Southwestern Front (Russian Empire)的其中一支部隊,參與布魯西洛夫攻勢,潘菲洛夫也在此期間獲陛升為中士。在1917年發生的二月革命後,潘菲洛夫獲其同僚推舉為蘇維埃議員[3]

俄國內戰和波蘇戰爭

编辑
 
位於哈薩克阿拉木圖的潘菲洛夫半身像

十月革命後,俄國內戰隨即爆發,潘菲洛夫當時在1918年自願加入仍未成形的紅軍,並擔任由夏伯陽率領的第25步兵師英语25th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的其中一個排長。1919年3月,該師被派往乌拉尔山脉對抗由亞歷山大·杜托夫指揮的哥薩克白軍。同年秋天,潘菲洛夫所屬的團轉往察里津,參加對陣安東·鄧尼金部隊的戰役。在戰事期間,他因確診患上斑疹傷寒而被迫轍離至軍隊後方[4]

在1920年4月康復後,潘菲洛夫自願回到現役,隨後被任命為第100步兵團的排長參與波蘇戰爭,並在同年9月加入蘇聯共產黨(黨員編號:0291274)[2]。鑑於其在戰爭中有著出色表現,他在1921年獲頒紅旗勳章[5]。之後潘菲洛夫加入烏克蘭第183邊防營,並參加了針對當地游擊隊的反叛亂行動。1921年,他入讀基輔謝爾蓋·加米涅夫步兵學校。同年,潘菲洛夫與瑪莉亞·科洛米耶茲(Maria Kolomietz)结婚,後者之後為他生下五個小孩,分別是女兒瓦蓮京娜(Valentina)、葉甫根尼婭(Evgenia)、加琳娜(Galina)和瑪雅和獨子弗拉德連(Vladlen)[2]

在1923年9月畢業後,潘菲洛夫被指派到第52雅羅斯拉夫爾步兵團擔任連長[4]

中亞

编辑

1924年3月,潘菲洛夫自願前往突厥斯坦軍區英语Turkestan Military District,參與對抗穆斯林巴斯瑪奇運動。隔月,他被任命為第一突厥斯坦步槍團的其中一個連長。同年10月,潘菲洛夫獲調任軍團附屬學校的校長。1925年8月,他重返戰場,在帕米爾高原指揮一支前哨部隊。1928年4月,潘菲洛夫升遷為團長,並擔任了三年[4]。為了紀功他在巴斯馬奇運動的表現,他在1929年獲授予第二面紅旗勳章[6]

1931年6月,潘菲洛夫成為第八獨立步槍營的指揮官。隔年11月,他調任為第九紅旗山地步兵團的團長。從1935年起,潘菲洛夫開始在塔什干弗拉基米爾·列寧紅旗軍事學院英语Tashkent Higher All-Arms Command School任教[4]。1937年9月,他被任命為中亞軍區英语Central Asian Military District的參謀長。隔年潘菲洛夫被任命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軍管人員,1939年1月26日再升任為集團軍指揮員英语Combrig

1940年6月24日,潘菲洛夫獲授予少將軍銜[7]。隔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蘇德戰爭爆發,他也隨即動員前往前線。同年7月12日,潘菲洛夫正式被任命為在阿拉木圖新設立的蘇軍316師的指稱官,其士兵多數為哈薩克或吉爾吉斯人[8]

莫斯科戰役

编辑
 
潘菲洛夫(左)、316師參謀長伊萬·謝列布里亞科夫俄语Серебряков,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中)及該師的政委謝爾蓋·伊戈羅夫俄语Егоров, Сергей Андреевич視察古塞涅沃俄语Гусенёво村,此為潘菲洛夫生前最後一次被人拍到

1941年8月27日,第316師抵達鄰近列寧格勒博羅維奇,隨後被編入第52軍。八天後,該師成為預備軍的一部分,並在戰場後方待命了一個月[9]。同年10月7日,德意志國防軍發動颱風行動,316師隨即被調派到莫斯科地區,並在三天後抵達。他們被部署到由中將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指揮的第16軍英语16th Army (Soviet Union)的左翼,負責保衛作為莫扎伊斯克防線的一部分,沃洛科拉姆斯克以南長約41公里的控制區[10]

10月15日,德軍攻入莫扎伊斯克防線,但經過兩週的戰鬥後蘇軍漸陷劣勢,於是守軍決定後撤,僅留下包括第316師在內的師團留守。但該師隨後也不敵德軍,被迫與第16軍的其餘部隊一起撤退至莫斯科,儘管人員傷亡慘重,第316師仍相當大的程度上延遲了德人往首都的推進,為莫斯科的守軍爭取了大量時間。11月11日,潘菲洛夫因在戰鬥中表現出的個人勇氣而獲頒第三面紅旗勳章[11]。根據歷史學家理查·奧弗利英语Richard Overy的說法,在莫斯科戰役中擔任總指揮的一級上將格奧爾基·朱可夫指明潘菲洛夫若是撤退的話便會被槍決[12]

第316師在杜波塞科沃俄语Дубосеково (посёлок станции)村附近的新防線於11月15日至16日被德軍攻破;蘇聯報紙後來聲稱在16日,該師第1075團的28名士兵英语Panfilov's Twenty-Eight Guardsmen在戰鬥中摧毀了18輛德國坦克,同時也麈戰至最後一人。但隨後在1948年,一位蘇聯軍事法官調查證實該故事為誇大其實[13]。第316師的敗北令第16軍的側翼遭受威脅,罗科索夫斯基也因此被迫要求大本營預備隊英语Stavka調動第78西伯利亞步槍師英语78th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的預備役到戰場。第78師的士兵在到達的三天後被迫撤退,但由於蘇聯的奮力抵抗和天氣條件,德軍的推進速度減慢,戰局逐漸陷入僵持狀態[14]

11月17日,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約瑟夫·史達林通過法令,授予第316師近衛軍地位,並把其重新命名為近衛第8步兵師[15]。隔天,一群戰地記者到達位於古塞涅沃俄语Гусенёво村的潘菲洛夫指揮所,向他們傳達法令。但當他們在簡要說明狀況時,第316師遭到迫擊砲轟炸,潘菲洛夫在此期間被炮彈碎片擊斃,終年48歲。國防委員會的法令在當天正式生效[16]

遺產

编辑

戰後

编辑
 
多瓦托(左)、塔拉里欽(中)和潘菲洛夫的紀念碑

1941年11月23日,近衛第8步兵師正式授予「近衛紅旗潘菲洛夫師」的稱號,以紀念其戰死的原指揮官,而該師的士兵往後則被稱作「潘菲洛夫的士兵」。第8步兵師在潘菲洛夫死後參與了蘇軍的反攻,並在同年12月將國防軍趕出莫斯科,之後又參加了多場重要戰役,包括二戰末的庫爾蘭包圍戰,當時該部隊正圍攻身處在拉脫維亞的德國人[17]

1942年4月12日,潘菲洛夫獲追授蘇聯英雄,其遺體隨後下葬在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其墳墓兩側為同獲蘇聯英雄的列夫·多瓦托英语Lev Dovator維克托·塔拉里欽英语Viktor Talalikhin[18]

文學

编辑

蘇聯小說家亞歷山大·貝克英语Alexander Bek通過曾在蘇軍316師旗下服役的哈薩克士官巴维尔然·莫梅舒雷的口述下,編寫出正面肯定潘菲洛夫此人,並在蘇聯和國外都很受歡迎的三部曲——《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英语Volokolamsk Highway》、《幾天》(Several Days)和《潘菲洛夫將軍的預備役》(General Panfilov's Reserve[19]。其中《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在以色列國防軍古巴革命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德國家人民軍之間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且通常用作激勵士兵。該書同時也是海納·穆勒在1984至1987年間創作的五部劇本的同名系列之一,其第一章《俄羅斯開局》(Russian Opening)為基於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的戲劇《洪堡王子英语The Prince of Homburg (play)》,而莫梅舒雷則負責詮釋布蘭登堡選帝侯普魯士公爵腓特烈·威廉[20]

戰後莫梅舒雷亦開始寫作,並在其多本著作中談及鄰近沃洛科拉姆斯克的戰鬥,包括《莫斯科在我們身後》(Moscow is Behind Us)和《我們的將軍伊萬·潘菲洛夫》(Our General, Ivan Panfilov[21]

爭議

编辑

2016年,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館長謝爾蓋·米羅年科(Sergei Mironenko)曾接受訪問,公開表示潘菲洛夫28近卫军傳說是故意編造出來的[22]。同年3月16日,他宣佈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65歲)而請辭,同時否認是基於外界壓力才請辭,其真正目的是為了「專注於科學上的工作」,並說:「如果這不是我的決定,你覺得我會吭聲不出嗎? […] 我離職一事根本沒什麼好擔心的」[23]

2016年10月,俄國文化部長佛拉迪米爾·梅丁斯基為潘菲洛夫28近衛軍辯護,表示:「即使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編造的;即便沒有潘菲洛夫這個人物;就算整件事根本不存在也好,它仍是一個不容干犯的的神聖傳說。會這樣做的人都是醜惡的人渣」[24]

以潘菲洛夫命名的地方

编辑
 
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潘菲洛夫公園英语Panfilov Park, Bishkek

流行文化

编辑

潘菲洛夫在電影或電視作品中曾被以下三位演員飾演:

  • 弗謝沃洛德·薩納耶夫(Vsevolod Sanaev)- 電影《莫斯科在我們身後》(Moscow is Behind Us,1968)[27]
  • 喬治·布爾科夫英语Georgi Burkov - 迷你電視劇《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Volokolamsk Highway,1984)[28]
  • 康斯坦丁·斯蒂普納科夫(Konstantin Stepnakov)- 《莫斯科保衛戰》(1985)

參考資料

编辑
  1. ^ Heroes of the Soviet Union from Saratov.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3-20. Saratov News. 28 April 2010.
  2. ^ 2.0 2.1 2.2 Panfikov's curriculum vitae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1., quoted in an article by Dmitry Yazov.
  3. ^ 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7-22.. Retro-almaty.kz.
  4. ^ 4.0 4.1 4.2 4.3 Michael Parrish. Sacrifice of the Generals. Scarecrow Press, Oxford (2004). ISBN 0-8108-5009-5. p. 279.
  5. ^ List of the Recipients of the Order of the Red Banner, 1920-2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dkv.narod.ru.
  6. ^ Ivan Panfil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sc.sci-lib.com.
  7. ^ A Biography of Ivan Panfil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prfsb.ru.
  8. ^ Ivan Panfilov.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7-22. Biography.kz.
  9. ^ A History of the 316th Rifle Divi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msv.ru.
  10. ^ A History of the 8th Guards Rifle Divi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skert.ru.
  11. ^ Ivan Panfilov on hrono.ru.. [202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12. ^ Overy, Richard. Russia's War. Penguin. 1999: 116–117. ISBN 0-14-027169-4. 
  13. ^ Chris Bellamy. Absolute War. Knopf (2008). ISBN 978-0-375-41086-4. pp. 307-8.
  14. ^ Rodric Braithwaite. Moscow 1941: A City and Its People at War. Tantor Media (2006). ISBN 978-1-4000-4430-6. pp. 283-284.
  15. ^ A History of the 8th Guards Rifle Divis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skert.ru.
  16. ^ Mikhail Katukov. In the Vanguard of the Primary Strike. Voenizdat, Moscow (1974). pp. 83-4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10-01..
  17. ^ Ivan Panfil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r60.ru.
  18. ^ Ivan Panfilov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10-26.. Novodevichye.ru.
  19. ^ Alexander Be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ovlit.net
  20. ^ Jonathan Kalb. The Theater of Heiner Müller. Limelight (1998). ISBN 0-87910-965-3. pp. 52.
  21. ^ Baurzhan Momyshuly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10-17.. Lit.kz.
  22. ^ Balmforth, Tom. Russian Archive Chief Out After Debunking Soviet WW II Legend.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16-03-17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23. ^ There is nothing to worry about in my dismiss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ommersant, 16-March-2016
  24. ^ Bone, Harry. Putin backs WW2 myth in new Russian film. BBC News. 2016-10-11 [2016-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英国英语). 
  25. ^ Climbing the Panfilov Pea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S. Marechko, 1998.
  26. ^ Ivan Panfilo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l-history.ru.]
  27. ^ Moscow Is Behind 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MDb.com
  28. ^ Volokolamsk Highwa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ino-teatr.ru.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