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应麓

中國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俞应麓(1878年—1951年4月4日),字咏瞻江西省广丰县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1946年的俞应麓
1910年,俞应麓(骑马者)留学日本时,摄于日本静冈清水市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赴长崎的上海丸上对日本记者进行谈话时的情形。图中正中为孙中山,其左为戴季陶,其右一为马湘,其右二为俞应麓

生平

编辑

光绪四年冬(1878年)他在江西省广丰县城关鸟林街出生,有五兄二弟一姐,排行第六,父亲俞承典。幼年他先就读于私塾,后到上饶信江中学读书,受维新思想影响。1900年,在江西武备学堂求学时,结识李烈钧欧阳武彭程万等,开始参与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俞应麓考取江西留日官费生,据《清末各省留日学生姓名籍贯学校证书号次表》记载,他的证书为二一九九号。在日本他入振武學校,与浙江黃郛江蘇唐凱等為同班同學。後考入日本參謀部測量修技所三角科深造,习军事测绘。在东京彭程萬一同加入同盟会。1910年,俞应麓回国,在南昌江西省測繪學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30日晚,俞應麓與彭程萬率众配合革命軍光復南昌。其后又率軍配合黃興攻占南京。11月28日任江西都督府代表出席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会议,并投票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后,他历任江西都督府軍務部長、軍政司長兼贛軍第一師師長、代理督军、都督府高等顧問官等职。1913年他支持李烈鈞通电讨袁,失败后逃亡日本、南洋。1915年冬前往云南,在雲南講武堂任教。同年12月25日雲南出師討袁,俞應麓隨李烈鈞第二軍轉戰廣西百色廣東肇慶等地。

1917年出任廣東軍政府大元帥府高級參謀,授銜上將。1923年隨大元帥府參謀總長李烈鈞輔助孫中山擊敗叛將陳炯明,轉戰潮州。1924年4月,孫中山任命俞應麓為江西宣撫使。10月陪同孫中山於11月由上海乘船取道日本轉赴天津、北京,并于孫中山病逝后參加治喪事宜。1927年,因受蔣介石排挤,毅然退出軍政界。于当年10月还乡。

1928年春於常山成立“常玉汽車路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1929年秋常玉路建成通車後公司正式成立,俞應麓任董事長,其弟俞應凱(原京張鐵路工程師)先後任公司工程科長、經理。1931年完成由玉山延伸到廣豐的公路。1942年夏,日本侵略軍侵入贛東,常玉汽車路公司倒閉。日军进入广丰后,企图请其担任伪职,被拒绝。

1948年9月,他与中共地下黨取得联系,暗中支持其工作。同年11月策反了江西省地方保安團的一营长王其雨和一营的兵力。后出任臨時治安委員會主任、支前委員會主任。

1951年初,镇反运动开展后,他受到诬陷,以“通匪反叛”、“贪污公粮”、“恶霸”等罪名,于1951年4月4日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1989年7月29日由上饶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宣告无罪,公开平反,恢复政治声誉。[1][2][3]

家庭

编辑

在日本时,俞应麓与日本女子安间依姬结婚,生长子安间勇[4]

1919年,与原配妻子杨晓春,于江西省广丰县生子俞百钊[5]

20年代驻兵汕头时,结识当地女学生吴凤琼,生子俞百巍[3]

1942年吳鳳瓊病逝於上海后,与玉山八都寡居女教師盧凌雲成婚。[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被遗忘的辛亥革命元老——俞应麓将军,南方周末,1992年4月3日
  2. ^ 辛亥革命元老俞应麓将军行述,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1期. [200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3. ^ 3.0 3.1 3.2 俞應麓-江西近現代人物傳稿. [201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4. ^ 安間勇. [201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3). 
  5. ^ 俞百釗年譜〈1919-1992〉. [201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