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
明长城,为明朝从洪武帝至万历帝的二百多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的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的长城[1]。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分完整长城。
歷史
编辑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大修古北口的长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修建老龍頭長城、小河口長城。
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开始,陆续修建辽东镇的辽河西和辽河套一带的长城。
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辽阳副总兵韩斌负责修建長城。成化十年(1474年)徐廷璋、範瑾督造寧夏河東長城[2],“自黄沙咀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3]夯土長城是明長城的主要部份,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每一公尺造價約為一兩銀子。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一月,筑宁县沿河边墙。[4]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陕西三边总制尚书王琼于内复筑边墙一道。[6]李成梁修建遼鎮長城(九門口長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修“嘉峪关墙一道,南至讨来河十五里,北至石关儿十五里,共三十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巡抚曾铣在二边以南建造长城。嘉靖三十年(1551年)于北京北部、东部大修长城,至三十四年(1555年)结束。
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首創在薊鎮建立包磚長城,加厚城牆,又建空心敵台,能存放兵器火藥,16年內一共建空心敵台1017座。
地理分布
编辑辽宁
编辑位于辽宁省的明代万里长城,亦称辽东边墙,东起丹东市宽甸鸭绿江畔的虎山,西至辽宁省绥中县锥子山与河北省明长城相接。
河北
编辑位于河北省的明代万里长城,东起秦皇岛市山海关老龙头,西至河北张家口地区怀安县马市口村进入山西省天镇县界。同时由北京市怀柔区结起一道内长城,经八达岭后进入河北省怀来县,复入北京市门头沟区,然后再进入涿鹿县,至涞源县,由涞源县七亩地村进入山西灵丘县境内。
天津
编辑北京
编辑北京段明长城由河北蓟县进入北京平谷县彰作关,经密云县到怀柔区北京结地区分为两叉,外线长城向北经延庆四海冶由白河堡附近出北京进入河北赤城县境内,内线长城经昌平、延庆、河北怀来县,复入北京门头沟地区,再从东灵山地区出北京市。北京段明长城在明十三陵外存在多道长城。
山西
编辑陕西
编辑陝西省長城东起清水营(今陕西府谷县东北),經過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橫山縣﹑靖邊縣﹑吳起縣﹑定邊縣七縣區。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北)。成化年間由延绥镇巡抚都御史余子俊率领将士4万人历时3月筑成。
宁夏
编辑宁夏位於黄河河套,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读史方舆纪要》称其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上噤喉”。寧夏长城位于黄河之东,所以被称为“河东墙”,每隔30里修筑一军堡,每隔60里筑一城。明朝中葉後放弃内蒙古河套平原,退守宁夏。[7]
甘肃
编辑青海
编辑明廷在青海浩門城、門源城、永安城皆修建有長城,长约360公里。至今大都损毁严重。
湖南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明长城最新调查数据:总长度8851.8千米. [2009-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2).
- ^ 《北虏事迹》载:“成化十年(1474年)巡抚宁夏都御史徐廷璋,镇守都督范瑾,奏筑河东边墙,自黄沙嘴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嘉靖宁夏新志》亦载:西“自黄沙嘴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成化十年都御史余子俊奏筑,巡抚都御史徐廷璋、总兵官范瑾力举而成之。”
- ^ 《边政考》卷三
- ^ 《明会要》卷75
- ^ 《北虏事迹》载:“正德元年(1506年),总制陕西边务左副都御史杨一清,建议大发丁夫,宁夏并西安等二十四卫所四万名,西安等七府五万名,共九万人,帮筑先年都御史徐廷璋等所修旧墙,高厚各二丈,墙上修盖煖铺九百间,用军四千五百人守之。挑浚旧堑亦深阔各二丈。”《北虏事迹》载:“仅自东而西只筑了三十里长城,九万丁夫因聚集汲爨艰难,又皆露宿,风雨无所避,多生疾病,至有死者,人心怨怼遂折竿悬旗呼噪欲溃散,管工官会骑兵周而射之乃止。”
- ^ 魏焕《皇明九边考》载:“宁夏北,贺兰山黄河之间,外有旧边墙一道,嘉靖十年总制王琼于内复筑边墙一道,官军遂弃外边不守,以致边内田地荒芜。”
- ^ 《明史·史昭列传》载:“正统初,昭以宁夏孤悬河外,东抵绥德二千里,旷远难守,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增设烽堠,直达哈剌兀速之境。边备大固。”
研究書目
编辑- Arthur Waldon著,石雲龍等譯:《長城 從歷史到神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