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第35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於昭和54年(1979年)10月7日舉行。執政自民黨在選舉遭遇成立以來最大的失敗,引發了自民黨歷史上最嚴重的黨內對立事件(四十日抗爭)。
| |||||||||||||||||||||||||||||||||||||
日本眾議院全部511個議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257个席位 | |||||||||||||||||||||||||||||||||||||
---|---|---|---|---|---|---|---|---|---|---|---|---|---|---|---|---|---|---|---|---|---|---|---|---|---|---|---|---|---|---|---|---|---|---|---|---|---|
| |||||||||||||||||||||||||||||||||||||
|
第35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 |
---|---|
內閣 | 第一次大平內閣 |
解散日 | 1979年9月7日 |
解散名 | 增稅解散(一般消費稅解散) |
投票日 | 1979年10月7日 |
選舉制度 | 中選舉區制 |
背景
编辑大平正芳上任後,雖然派閥間的矛盾依舊,但是政權還算比較安穩。種種跡象表明屬於保守派的自民黨的支持率已經從因洛克希德事件的跌落谷底穩步回升,1979年初的東京都知事選舉中,自民、公明、民社三黨聯合支持度鈴木俊一擊敗了連續做了三屆知事的社會黨人美濃部亮吉,為自民黨在這次選舉打響了聲勢。
大平趁著良好的環境,提出了「財政重建」,建議實施一般消費稅,但是遭到在野黨的強烈反對,提議最終擱置。而同時,日本鐵道建設公團的非法經營丑聞(道格拉斯·格魯曼事件)因為內部的檢舉而越鬧越大,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聲譽。此外,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爆發,使經濟的不景氣長期化
不過,大平政府對這次選舉還是比較樂觀的,1979年6月底在東京成功舉行了G7峰會後,大平就著手於解散眾議院。9月7日,社會、公明、民社三黨對大平內閣提出不信任動議,同日大平強行解散眾議院,遭到福田派、三木派和中曾根派的不滿,認為這是「獨斷專行之舉」。大平保守估計自民黨黨員可以取得260席,追加公認後應可達到278席。
選舉數據
编辑- 第一次大平內閣(第68代)
解散日
编辑- 1979年(昭和54年)9月7日
解散名
编辑- 增稅解散(一般消費税解散)
投票日
编辑- 1979年(昭和54年)10月7日
改選数
编辑- 511
選舉制度
编辑選舉結果
编辑投票率
编辑68.01%
黨派獲得議席
编辑獲得議席数:248議席
獲得議席数:107議席
獲得議席数:58議席
獲得議席数:39議席
- 中央委員會議長:野坂參三
- 幹部會委員長:宮本顯治
- 幹部會副委員長:市川正一、岡正芳、瀨長龜次郎、西澤富夫
- 書記局長:不破哲三
- 政策委員會責任人:上田耕一郎
- 國會對策委員長:松本善明
- 參議院議員團長:岩間正男
獲得議席数:37議席
獲得議席数:4議席
獲得議席数:4議席
当選議員
编辑自民党 社会党 公明党 共產党 民社党 新自由俱樂部 社會民主聯合 無黨籍
初次當選者
编辑注意:曾經是參議院議員的有「※」標示。
- 自由民主黨
- 日本社會黨
- 公明黨
- 日本共產黨
- 民社黨
- 新自由俱樂部
- 無黨籍
重返眾議院者
编辑- 自由民主黨
- 日本社會黨
- 公明黨
- 日本共產黨
- 民社黨
- 無黨籍
引退不參選者
编辑- 自由民主黨
- 日本社會黨
- 公明黨
- 日本共產黨
- 民社黨
落選的原議員
编辑- 自由民主黨
- 日本社會黨
- 公明黨
- 民社黨
- 新自由俱樂部
- 社會民主連合
- 無黨派
后續
编辑自民黨大敗,定員511席中,只取得248席,連半數都達不到,比選前的249席還要少一席。追加公認10人之後才以微弱優勢保住半數。福田、三木、中曾根派要求大平引咎辭職,但是大平不從,並在田中派的支持下與非主流派抗衡,結果自民黨開始了長達40天的嚴重對立,史稱「四十日抗爭」。
社會黨並未能在自民黨收到重創的時候得益,在這次選舉中,社會黨的議席也有所減少,為了止住頹勢,社會黨逐漸改變以前的鬥爭路線,開始提出社公為核心的革新中道聯合證券構想,還與共產黨劃清界線。對日美安全體制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社會黨和公明黨都從以前主張廢除《日美安保條約》改為「通過日美間談判協商予以廢除」。
共產黨的議席數目有了躍進,一舉拿下35席。選後共產黨就嚴厲批評社會黨的右傾化。不過共產黨得到短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民眾對於自民黨和其它在野黨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