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方程式轮胎
一级方程式轮胎,又称F1轮胎,是一级方程式(F1)赛车在比赛中使用的轮胎,在F1赛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整个F1的发展历史中,赛车所使用的轮胎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历史
编辑F1轮胎和普通轮胎在外观上较为相似,但是F1轮胎的使用寿命仅有数百公里,远低于普通民用车轮胎数千甚至上万公里的使用寿命。但普通轮胎并不能承受F1比赛中赛车对轮胎的巨大压力,因此普通轮胎和赛车轮胎之间并没有可比性。轮胎的使用目的决定了其所使用的橡胶配方。 在2005年,国际汽联禁止赛车在比赛过程中更换轮胎(下雨或其它紧急情况除外),所以那一年的轮胎更硬,这样轮胎才能完成距离大约300公里的全部比赛。这项规定导致了极具争议的2005年美国大奖赛。因此,在2006年,该项规定被废除。
1998年,凹槽轮胎被引入F1,前轮同有3条凹槽,后轮共有4条凹槽[1]。在1999年和2008年之间,所有轮胎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凹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赛车的过弯速度。规则还要求前后轮胎分别不得宽于355毫米和380毫米,而轮胎的直径则不得超过660毫米(全雨胎为670毫米)[2]。2009年,光头胎重新被引入F1。
2007年, 由于米其林的退出,普利司通成为了独家轮胎供应商。普利司通推出了四款轮胎,每场比赛使用其中的两款。越硬的轮胎越耐用但是抓地力越低,而越软的轮胎可以提供更大的抓地力但是寿命较短。 每一场比赛,每位车手都必须使用软硬两款轮胎,软胎的第二个凹槽被涂成了白色以做区分。 光头胎于2009赛季重返赛场,由于轮胎上并没有凹槽来填涂颜色来表明轮胎种类,软胎的轮胎壁被涂成绿色来作区分。
2011年,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取代普利司通,成为F1的独家轮胎供应商并持续至今。
从2019年开始,倍耐力取消了为每一种轮胎配方单独命名和分配颜色的轮胎命名系统,改为在每场大奖赛上,轮胎壁被分别涂成白色、黄色和红色以表示硬、中和软。更改的目的是为了让车迷更容易了解不同种类的轮胎。[3]
从2022年开始,轮胎和轮毂尺寸由13英寸增加至18英寸,轮胎直径也从670毫米增加至720毫米。
2023年,倍耐力新增C0轮胎配方取代旧C1配方,新C1轮胎配方硬度介乎旧C1及C2配方之间。可是C0轮胎配方并没有于任何一场大奖赛中使用,在仅“存在”一个赛季后倍耐力决定将之废除。
2005年美国大奖赛争议
编辑轮胎分类
编辑配方 | 颜色 | 种类 | 驾驶环境 | 抓地力 | 耐用性 | ||||||
---|---|---|---|---|---|---|---|---|---|---|---|
C1 | 硬胎 (Hard) 白色 |
光头胎 | 干地 | 5 -(最低抓地力) | 1 -(最耐用) | ||||||
C2 | 中性胎 (Medium) 黄色 |
4 | 2 | ||||||||
C3 | 软胎 (Soft) 红色 |
3 | 3 | ||||||||
C4 | 2 | 4 | |||||||||
C5 | 1 -(最高抓地力) | 5 -(最不耐用) | |||||||||
– | 半雨胎 (Intermediate) 绿色 |
花纹轮胎 | 湿地 (无积水) | 不适用 | |||||||
– | 全雨胎 (Wet) 蓝色 |
湿地 (有积水) | 不适用 | ||||||||
来源:[4] |
制造商
编辑从2011年到现在,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是F1独家轮胎供应商。 过去的轮胎供应商包括:
按赛季排列
编辑记录
编辑根据胜利次数排序,参加2023赛季的制造商会用粗体显示,数据截止到2023年奥地利大奖赛。
排名 | 供应商 | 赛季 [注 1] | 发车 | 分站冠军数 | 分站冠军数(独家供应商) | 第一次夺冠 | 最后一次夺冠 | 世界冠军次数 | |
---|---|---|---|---|---|---|---|---|---|
车手世界冠军 | 车队世界冠军 | ||||||||
1 | 固特异 | 1959 – 1998 | 494 | 368 | 113[注 2] | 1965年墨西哥大奖赛 | 1998年意大利大奖赛 | 24 | 26 |
2 | 倍耐力 | 1950 – 1958 1981 – 1986 1989 – 1991 2011 – 现在 |
448 | 293 | 167[注 3] | 1950年英国大奖赛 | 2023年奥地利大奖赛 | 18 | 12 |
3 | 普利司通 | 1976 – 1977 1997 – 2010[注 4] |
244 | 175 | 116[注 5] | 1998年澳大利亚大奖赛 | 2010年阿布扎比大奖赛 | 11 | 11 |
4 | 米其林 | 1977 – 1984 2001 – 2006 |
215 | 102 | 0 | 1978年巴西大奖赛 | 2006年日本大奖赛 | 6 | 4 |
5 | 邓禄普 | 1950 – 1970 1976 – 1977 |
175 | 83 | 0 | 1958年摩纳哥大奖赛 | 1970年比利时大奖赛 | 8 | 9 |
6 | 凡士通 | 1950 – 1975 | 121 | 49 | 11[注 6] | 1950年印第安纳波利斯500 | 1972年意大利大奖赛 | 4 | 3 |
7 | 大陆集团 | 1954 – 1958 | 13 | 10 | 0 | 1954年法国大奖赛 | 1958年阿根廷大奖赛 | 2 | 0 |
8 | 英格倍特 | 1950 – 1958 | 61 | 8 | 0 | 1955年摩纳哥大奖赛 | 1958年英国大奖赛 | 2 | 0 |
9 | Avon | 1954 – 1958 1981 – 1982 |
29 | 0 | 0 | N/A | N/A | 0 | 0 |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Tyre use in Formula One. f1technical.net. 2008-06-03 [201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英语).
- ^ Formula One 2009 Technical Regulations (PDF).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11 July 2008 [2008-11-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5).
- ^ Insider's guide: What are F1’s tyre rules?. motorsport.com. Feb 28, 2022 [15 March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 ^ F1® tires. Pirelli. 6 March 2021 [202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外部链接
编辑- Pirelli F1 Tyr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IA tyre regulation summa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IA tyre regula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ormula One Tyre Technology | Bridgestone Motorsport Official Site
- The Aero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e Formula One Car
- Bridgestone Teams, Single Tyre Formula And Sole Supplier
- The ATLAS Rough Guide: How to Set Up a Formula One Car (Part O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