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

西漢七個宗室諸侯發動的叛亂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发生于西汉初期的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1]。当时以吴王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剥夺地方诸侯王权力,所以兴兵反抗,最终为汉朝朝廷周亚夫窦婴平定。[2]

七国之乱
日期前154年
地点
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结果 西汉朝廷获胜
参战方
西汉长安)朝廷 等七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汉景帝
周亚夫
窦婴
梁王刘武
吴王刘濞 
楚王刘戊(自杀)
胶西王刘卬(自杀)
胶东王刘雄渠 
菑川王刘贤 
济南王刘辟光 
赵王刘遂(自杀)
兵力
不详 800000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七王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

简介 编辑

秦末民变六国群雄纷起,汉高祖征服中原后,结合了秦朝郡县制周朝封国制,采用郡国并行制,并且有意识有计划地消灭异姓王,意图强化中央集权,且能在汉廷被奸臣把持时,有自家同姓宗室相助。诸侯国少则三、四郡,多则六、七郡,最后诸侯们的领地共二十余郡,而朝廷只有十五郡,诸侯王仍有不小的权力。刘姓宗室诸侯日益壮大,不满任由中央集权的摆布,处处与朝廷对抗。

汉文帝时,获得大夫贾谊的建议,已感到同姓藩国的威胁,便开始了削弱诸侯势力的行动。

汉景帝初年,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景帝听从,引起那些早已心怀不满的诸侯王们的反抗,尤其是吴王刘濞。因为汉景帝还是皇太子时,因下棋争执的细故,用棋盘打死了吴王的太子刘贤

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藩王叛变,七国是指胶东胶西济南菑川。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口号,迫使景帝在众臣的压力下腰斩晁错。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吴王还自立为皇帝。景帝无可奈何,只得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用了3个月的时间,平定叛乱。而且汉景帝又借机削弱诸侯国领土、把诸侯任免官吏的权利收回,自此,诸侯名义上是封君,但已失去政权了。

起因 编辑

汉文帝时,吴国太子刘贤入宫朝见皇帝,并得到许可去见皇太子刘启(日后汉景帝)。与皇太子喝酒、下六博棋时,吴太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皇太子愤而拿起棋盘重砸吴太子头颅,当场将他砸死。汉文帝命尸体送回去埋葬,到了吴国,吴王刘濞大怒,说道:“天下都是家的,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送回吴国埋葬!”遂又把尸体送回长安埋葬

儿子被太子刘启误杀后,吴王从此不遵守诸侯天子的礼节,称病不朝。朝廷知道他是因儿子被杀才如此,就拘押了吴国使者。吴王惶恐不安,开始起了反叛之心。后来,吴王派使者代他秋季朝觐,皇帝又问起吴王,使者回答说:“吴王实际上并没有生病,只是因为朝廷禁锢了好几个吴国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假装生病。请陛下捐弃前嫌,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汉文帝赦免了吴国使者,又赐给吴王几案和手杖,体谅他年老,可以不再朝觐。吴王得以免罪,谋反的意图也就打消了。

然而吴国物产丰富,出产,国家富裕,百姓不必缴纳赋税;凡是戍边兵役的,吴王刘濞都给予相当的薪水;吴王逢年过节都去慰问名士,对普通人民也时有赏赐;其他郡国司法官要来吴国逮捕罪犯,吴王都公然拒绝,俨然不臣之藩。这种情形延续了四十多年。

御史大夫晁错多次上书,对吴王刘濞口诛笔伐,建议削夺吴国的领地。然而文帝因为自己儿子活活打死了对方儿子的关系,总是不忍心惩罚吴王。到了景帝即位,晁错又劝说景帝尽早削夺吴王的土地,因为吴王早晚都会谋反。后来,景帝因为楚王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淫乱为由,削夺了楚国东海郡。另外,赵王犯罪,被削夺了常山郡。胶西王刘卬因为卖爵有舞弊行为,被削夺六个。不久,景帝又降诏意图继续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廷所置两千石以下官吏,联合其他诸侯公开起事。

经过 编辑

诸王起兵 编辑

吴王刘濞担心封地不断被削夺,于是策划反叛。考虑到诸侯中没有能够一起商议此事的,听说胶西王刘卬勇敢,喜好兵法诸侯都怕他,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劝说胶西王说:“现在天子任用奸臣,听信谗言,削夺诸侯封地,对诸侯的处罚很重,而且日甚一日。吴国和胶西国是有名的诸侯国,一旦被怀疑,以后就无宁日。听说大王因为卖爵的事受到谴责。据我所知诸侯有罪,也不至于要削夺封地,朝廷的目的恐怕不仅仅是这样而已!”胶西王说:“那你认为怎么办才好?”应高说:“吴王自认为和大王有同样的忧患,他愿意顺应时势,舍身为天下铲除祸害,大王意下如何?”胶西王大惊失色地说:“我怎敢这样做呢!陛下就算逼得急,我也只敢乖乖去死,怎么敢反叛朝廷!”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诸侯都有反叛之意,愤怒已到极点。吴王对内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对外出兵追随大王车乘之后,纵横天下,大军所向,无不降顺,所到之处,莫敢不服。大王只需说一句话,吴王就率楚王攻下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粮食,抵挡汉兵,修治军营,以等待大王的到来。大王如果真的能来,那么天下就可统一。两个君王分割治理天下,不也是很好吗?”胶西王也就同意了。

接着,吴王刘濞又联合楚王刘戊、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等,发动叛变,史称“吴楚七国之乱”。吴王起兵后,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水,与楚兵会合,派遣间谍和游击队深入殽山黾池地区活动。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四国叛军攻打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 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由于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诛杀晁错 编辑

七国发兵之后,汉景帝和晁错一起商量平叛事宜。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长安。窦婴袁盎等人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灭族。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息事宁人、委曲求全。然而吴王谋划数十年,以诛晁错为名,藉朝廷削地而发难,本意就是要争夺神器,并不是真的要杀晁错,晁错伏诛后,七国并不止息。景帝派遣袁盎通告七国,诸王仍不罢兵,继续西进。

平定叛乱 编辑

景帝派遣大将军窦婴镇守荥阳太尉周亚夫东征平叛,周亚夫在出师前,向景帝提出两条用兵方略,并获得景帝同意:第一,用梁国梁王刘武的军队拖住吴、楚叛军主力,第二,伺机切断对方的补给粮道。后来果然梁王受到吴、楚的压迫,国都睢阳被围困,不断向周亚夫和景帝求救。但是周亚夫仍然按兵不动,却用轻骑兵截断了吴楚叛军的粮道供给。缺粮的叛军多次反扑未果,终于崩溃失败。周亚夫的用兵方略,一则可消灭吴、楚等叛军力量,二则可以趁机削弱梁王气焰和梁国实力。

叛乱历时三个月即被基本平息,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兵败逃往东越,东越被汉朝收买而诛杀吴王,吴王之子刘驹逃往闽越国,其他叛王在投降后也都畏罪自杀。栾布在攻破齐国后攻打赵国,围困邯郸十个月才攻下,赵王刘遂自杀。其他参与叛乱的诸侯管侯刘戎奴、瓜丘侯刘偃、营侯刘广也都伏诛。七国之乱平定后不久,景帝颁布新令,使诸侯王不能自治其国,由国相治国,诸侯王无权过问王国之政事,王国行政权、官吏任免权悉归中央,另外又留部分诸侯王于京师长安,不让他们前往各自的封国。

学者归纳失败原因,第一,吴王刘濞缺乏战略眼光。第二,起事的诸王不够团结。第三,周亚夫、窦婴的用兵,与梁王刘武的坚守。

影响 编辑

七国之乱后,王国几同,中央皇权遂大为加强。司马迁于《史记‧孝景帝本纪第十一》中评语道:“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向,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认为晁错主动挑起事端,并且也没有采取逐步削减诸侯势力的办法,是导致七国之乱的原因。

参与叛乱的诸侯国除楚国和菑川国改由近支亲属续封以外,或被废除,或被改封给景帝皇子。

七国世系 编辑

七王
太上皇
刘太公
代顷王
刘喜
汉高祖
刘邦
楚元王
刘交
吴王
刘濞
齐悼惠王
刘肥
汉惠帝
刘盈
汉文帝
刘恒
赵幽王
刘友
楚夷王
刘郢客
济南王
刘辟光
菑川王
刘贤
胶西王
刘卬
胶东王
刘雄渠
汉景帝
刘启
赵王
刘遂
楚王
刘戊

轶闻 编辑

据《史记‧孝景帝本纪第十一》记载,七国之乱期间发生天文异象:景帝前二年八月,彗星出现在天空的东北方向。秋天,衡山一带下了一场冰雹,最大的直径达五吋,最深的地方达二尺。火星逆行北极星所处的星空。月亮从北极星空穿越(依原文所译)。木星太微垣区域逆行。三年正月乙巳日,流星出现在西方。天火烧掉了洛阳的东宫大殿和城楼。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史记·吴王濞列传》
  2.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