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数

摩尼教對耶穌的稱呼
(重定向自光明耶穌

夷数,亦作夷数和帕提亚语/中古波斯语转写Yyšw‘ [Yišō][1]:474),是摩尼教所崇奉的神祇,是古代中国摩尼教对“耶稣”的音译,祂与琐罗亚斯德释迦牟尼以及摩尼被尊为摩尼教四大先知。[2]:368[注 1]夷数在摩尼教中是一位相当重要的神祇,是负责接引虔诚信徒灵魂回归明界的引路神。[4]:352

夷数
救世神光明神月宫神
夷数王者像,10世纪。发现于新疆高昌故城,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摩尼教夷数画像。
其他名称夷数和、夷数佛
住处明界、月宫
符号与象征光明十字架、月宫
性别
典籍赞夷数文
族裔希伯来-波斯人
父母明尊
对应基督教神话的耶稣

该教创始人摩尼生长在公元3世纪的一个基督教浸洗派英语Elcesaites家庭,他的父亲跋帝是该派教会的信徒。他们居住在萨珊王朝统治下的南部美索不达米亚,除了浸洗派,那里还活跃着其他早期基督教团体如巴戴桑派英语Bardaisan马吉安派,摩尼同他们均有接触。虽然摩尼在自己的著作中有提及琐罗亚斯德和释迦牟尼,但耶稣才是重点,比如“耶稣是摩尼的拯救者”(科隆摩尼古卷);“摩尼,耶稣基督的使徒”(摩尼的水晶印章及他在信文中的自称);“摩尼是耶稣的圣灵”(摩尼的门徒对他的尊称)。[5]:162天主教圣师奥古斯丁曾经撰文讲述摩尼教徒对于夷数的痴迷,以及在各种语言的摩尼教经典中都有夷数赞美诗[6]:135

六大夷数

编辑

“耶稣”本是古代以色列地区的一个常见人名,意为“救赎是雅威”;“基督”是一个术语和尊号,意为“受膏者”。基督教早期教父将二者结合称作“耶稣基督”,表明基督教完全相信耶稣就是《圣经》中应许给犹太人的救世主弥赛亚,即耶稣就是基督,基督就是耶稣(参见基督论)。与此相反,诺斯底主义教导则倾向明确区分作为人的耶稣和作为神的基督。在秉持诺斯底二元论的摩尼教中,更是发展出六种不同形态的“夷数”。[7][8]

 
南宋《夷数佛帧》细部所描绘的光明十字架,安置于朱红莲台上。
 
元朝《摩尼教宇宙图》中描绘的月宫船。三尊主神,从左到右:光明童女、夷数、先意;前排五名聚集灵魂的天使和七名领航员;穿着红边白袍的摩尼作为观测者站在左侧。[2]:453
  1. 光明夷数,于摩尼教经《下部赞》之〈赞夷数文 第二叠〉中称为“具智法王夷数佛”和“具智大毉(医)王”。祂是伟大的智性,负责拯救被禁锢在人体内的光明分子。祂是由摩尼教最高神明尊召唤出来拯救世人的第三使。第三使的救世行为令暗魔英语Prince of Darkness (Manichaeism)焦躁不安,害怕失去对光明分子的控制,因此它造出人类原祖亚当夏娃,并将光明作为灵魂禁锢在人体内。光明夷数向亚当传达有关救赎的灵知英语Gnosis,借此唤醒人类沉沦的灵魂。但亚当被夏娃诱惑生下该隐亚伯塞特,导致拯救失败。随着人类继续繁衍,灵魂受制于肉体,光明分子无法摆脱暗魔的禁锢。[9]由于光明夷数地位重要,所以祂有时也被认为是明尊之子。[7]
  2. 受难夷数可说是被禁锢在肉体(物质世界)中受苦的光明分子的象征。如同历史上的拿撒勒人夷数,祂最终被钉十字架。[7]《下部赞》中屡屡提及光明夷数,但只有一处与受难夷数有关,在〈叹五明文 第二叠〉中写道:“抽拔恶刻出疮痍,洗濯明珠离泥溺。法称所受诸妙供,庄严清净还本主。夷数肉血此即是,堪有受者随意取。如其虚妄违负心,夷数自微无雪路。”这里的“夷数肉血”就是指耶稣的圣体宝血,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以此设立圣餐礼。在《下部赞》中,摩尼教徒便借用夷数肉血来象征困于尘世的光明分子。[10]:40–47
  3. 拿撒勒人夷数以人类的形态进入真实的历史,以光明使徒的身份降临尘世行使神迹,最后被钉十字架。但与基督教中的耶稣不同,这里的夷数不会在十字架上感受痛苦,或者说经历受难的过程,夷数被钉十字架属于诺斯底的幻影说理论。意即拿撒勒人夷数虽然进入人类的物质世界,祂看起来和人类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却没有肉体,依旧是完整的神(灵体),所以即使被钉十字架祂也不会有任何痛苦之感。由此可得出结论,拿撒勒人夷数也许就是光明夷数的化身。[7]
  4. 审判者夷数,或称“末世夷数”,在末日审判之后,在天火净化仍有希望得救的光明分子之前的这段中间时期,总和120年,将由祂来统治人类。在一篇有关末世善恶大决战科普特语布道文中明确提到,光明夷数会亲自主持末日审判,可见审判者夷数也和光明夷数关系密切。[7]
  5. 孩童夷数也被描述为是光明夷数的流溢(emanation),祂被视为“灵魂渴望救赎”这一意志的人格化。孩童夷数显然和受难夷数有关联,但要证实这一论断还需要更多研究。[7]
  6. 月宫夷数仍可视为光明夷数的一个分身,至少在摩尼教的普遍信仰中,明月一直是光明夷数的象征,祂的光明殿也修筑于月宫内。在一份粟特语文献中可读到这样的句子:“明月夷数升上夜空”。[7]

结论

编辑

综上所述,摩尼教中的所有夷数形象都可归纳为一位受难的、救世的宇宙神灵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夷数在摩尼教宇宙论中成了一位无所不在的、同时遍在的救世主。而且每一种形象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光明夷数象征伟大的智性,受难夷数是世界的灵魂,孩童夷数是对生命的沉思,月宫夷数是明月光辉,等等。[7]

赞夷数文

编辑

摩尼教传入汉地后,由于耶稣这一形象于华夏文化而言相当陌生,所以传教士将其与佛教文化结合,称耶稣为佛,并赋予祂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典型佛教形象。[11]:104–105因此信徒在以下节选的宛如佛经的《下部赞》所收赞美诗〈览赞夷数文〉中写道:

原文 改为现代用字
廣惠㽵嚴夷數佛,起大慈悲捨我罪。
聽我如斯苦痛言,引我離斯毒火海。
䫟施戒香解脫水,十二寶冠衣纓珞。
洗我妙性離塵埃,嚴餝淨躰令端正。
䫟除三冬三毒結,及以六賊六毒風。
降大法春榮性地,性樹花菓令滋茂。
䫟息火海大波濤,暗雲暗霧諸纏蓋。
降大法日普光輝,令我心性恆明淨。
䫟除多劫昏癡病,及以魍魎諸魔鬼。
降大法藥速毉治,噤以神呪駈相離。
我被如斯多鄣礙,餘有無數諸辛苦。
大聖鑒察自哀矝,救我更勿諸災惱。
唯䫟夷數降慈悲,解我離諸魔鬼縛。
广惠庄严夷数佛,起大慈悲舍我罪。
听我如斯苦痛言,引我离斯毒火海。
愿施戒香解脱水,十二宝冠衣缨珞。
洗我妙性离尘埃,严饰净体令端正。
愿除三冬三毒结,及以六贼六毒风。
降大法春荣性地,性树花果令滋茂。
愿息火海大波涛,暗云暗雾诸缠盖。
降大法日普光辉,令我心性恒明净。
愿除多劫昏痴病,及以魍魉诸魔鬼。
降大法药速医治,噤以神咒驱相离。
我被如斯多障碍,余有无数诸辛苦。
大圣鉴察自哀矜,救我更勿诸灾恼。
唯愿夷数降慈悲,解我离诸魔鬼缚。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摩尼教在传入中亚之前,其认可的先知数量未定。传入中亚后才确定为五个,即上述四大先知再加上印度教神祇那罗延,原因是印度教在古代中亚有很大影响力。[3]:300–30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a, Xiaohe. On the Date of the Ritual Manual for the Celebration of the Birthday of the Ancestor of Promoting Well-being from Xiapu. researchgate.net. 2015-05-28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9) (英语). Yishu 夷数 MC. i-ṣi̭u for Pth./MP. yyšw' [yišō] which also survives in Dunhuang texts. 
  2. ^ 2.0 2.1 Gulácsi, Zsuzsanna. Mani's Pictures: The Didactic Images of the Manichaeans from Sasanian Mesopotamia to Uygur Central Asia and Tang-Ming China (PDF). "Nag Hammadi and Manichaean Studies" series 90. Leiden: Brill Publishers. 2015 [2020-05-26]. ISBN 978900430894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1) (英语). 
  3. ^ 马小鹤. 摩尼教中的蘇路支新考 (PDF). 《饶宗颐国学院院刊》. 2016, (3)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1) (中文(繁体)). 
  4. ^ Gulácsi, Zsuzsanna. The Manichaean Roots of a Pure Land Banner from Kocho (III 4524) in the Asian Art Museum, Berlin. academia.edu. 2018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英语). 
  5. ^ 古乐慈. 一幅宋代摩尼敎《夷數佛幀》. academia.edu. 由王媛媛翻译. 2008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6) (中文(繁体)). 
  6. ^ Gulácsi, Zsuzsanna. A Manichaean Portrait of the Buddha Jesus. academia.edu. 2009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3) (英语).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Sundermann, Werner. CHRISTIANITY v. Christ in Manicheism. iranicaonline.org. 1991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英语). 
  8. ^ Franzmann, Majella. Jesus in the Manichaean Writings. bloomsbury.com. 2003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9. ^ 王媛媛. 唐代漢文摩尼教資料所見之「法王」. nxkg.org.cn. 2017-07-31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简体)). 
  10. ^ 马小鹤. 「肉佛、骨佛、血佛」與「夷數肉血」考——基督教聖餐與摩尼教的關係. 《史林》. 2000, (3) (中文(简体)). 
  11. ^ 龚方震 (编). 《融合四方文化的智慧》. 新北市: 新潮社文化出版. 2012-08-01. ISBN 9789863161141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