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从一

唐朝宰相

刘从一(742年—785年11月4日),字从一[1]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

刘从一
出生742年
唐朝
逝世785年11月4日
唐朝
职业唐朝官员

家世

编辑

刘从一生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他的家族自高祖父中书侍郎刘林甫开始数代为官,曾伯祖刘祥道唐高宗宰相,刘祥道子刘景先为唐高宗年间及高宗妻武太后(后史称武则天)为儿子唐中宗唐睿宗摄政期间为宰相。[2]

唐代宗年间

编辑

刘从一年轻时中进士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中宏词,授秘书省校书郎,补渭南尉,为官员常衮所推重。十二年(777年),常衮为宰相,迁刘从一为监察御史[2]不久,刘从一因母去世而离职丁忧[3]

唐德宗年间

编辑

刘从一服丧期满后,皇帝已是唐德宗,最有权的宰相是卢杞。因卢杞举荐,刘从一被超迁为侍御史。数月后,因亲戚也做了御史,按亲戚避嫌的规定,他被除刑部员外郎。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德宗认为派去对抗李希烈的军队需要一位元帅统筹行动,以皇子普王李谊[4]充讨伐李希烈的荆襄江西等道都元帅,刘从一得李谊表迁为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元帅判官。[2][3][5][6]

但在李谊离开长安前,十月,在长安待命征伐李希烈及其他军阀泾原军士兵在未能得到自认为应得的赏赐后兵变。德宗逃到奉天,刘从一等多名官员随驾。[7]泾原军拥戴太尉朱泚为首,朱泚不久建立秦国称帝,与德宗相争。德宗在奉天,于十月超拜当时为守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元帅判官、赐绯鱼袋的刘从一为守刑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与萧复姜公辅一同拜相。[8][9][10][11]刘从一、姜公辅原本的官职都不高,仅因一些言语和谋划合德宗意就被拜为宰相,而才能远在他们之上的考功郎中陆贽则因朋党、同僚排挤及直言犯上,虽恩遇很隆重,也久久不得拜相。[12][13][14]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认为萧复轻视自己,命萧复为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东、西、福建、岭南等道宣慰、安抚使,其实是疏远他,刘从一及朝士上奏请留萧复,未果。德宗对考功郎中陆贽说怀疑萧复不肯出发而指使官员们上奏。陆贽上奏为萧复辩解,说如果萧复想留下,刘从一不会附会;如果萧复有所请求,刘从一不会隐瞒;若刘从一心怀奸邪,则萧复不应当被怀疑。[15]萧复曾派奏事官李充劝德宗幸江陵,但德宗下圣旨表示不懂其意,又怀疑李充非纯良,让中使马钦绪把萧复表文和圣旨给陆贽看,说自己曾问刘从一,刘从一也很惊怪不明事由。陆贽上表为萧复辩解。[16]三月,德宗逃到梁州,六月,改刘从一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17]又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史。德宗待刘从一很好,但刘从一没有其他才能,只是明哲保身远离罪责,不能匡正朝政。[2]当月,大将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李晟灭朱泚政权,使德宗得以重返长安。德宗下诏赐时任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刘从一子孙一人五品正员官。[18]十一月,刚宣慰南方诸镇归来的萧复在与刘从一和其他宰相李勉卢翰一同面圣退朝后单独留下推荐曾对抗凤翔李楚琳变军的凤翔军官陇右营田判官韦皋取代曾在德宗出奔期间归顺李希烈的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德宗同意,派中使马钦绪告知刘从一,要他与萧复商议“早朝所奏之事”而不让李勉、卢翰知道。当时刘、李、卢刚回到中书省,马钦绪对刘从一作揖耳语。但刘从一秘密去见萧复言明来意、问其“早朝所奏之事”是何事后,萧复为此吃惊,认为此事瞒着李勉、卢翰不妥,说:“唐尧虞舜对官员进行黜陟,官员和百姓都同意。如果李、卢不堪为相,则罢免之。他们已在相位,朝廷政事如何能不与之同议而唯独隐瞒这一件事!这最是当今行政的大弊端,早朝时主上已有这话,我萧复已当面说了不可,没想到圣意还是如此。我萧复不是不想与公一起上奏以行此事,但怕这成为后事的先例,才不敢告诉公我奏议的内容。”也就没告诉刘从一自己所奏何事。刘从一上奏,德宗不悦,萧复知道自己失宠,称病辞职。[19]贞元元年(785年)正月,德宗试图提拔因造成朱泚之叛被贬的卢杞为饶州刺史,奉命草诏的给事中袁高反对,但卢翰和刘从一害怕自己被罢黜,不支持他,不悦,另外命舍人写诏书。袁高只得与几位下级同僚一同反对德宗的决定,最终使德宗改变主意。[20][21][22][23]

八月,刘从一得病,朝廷为此征召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张延赏代为中书侍郎。[24]刘从一又因病重请辞,上疏六次才于九月获准,[9]户部尚书。次日,薨。[8]辍朝三日,赠太子太傅[2][3][25],累赠司空,谥曰敬[26]

家庭

编辑

五世祖:刘矜,兖州刺史[27]

高祖:刘林甫,中书侍郎、乐平男[27]

曾祖:刘应道,吏部郎中[27]

祖父:刘令植,给事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赠太子太傅,谥曰宪[26]

父亲:刘孺之,汝州刺史、京兆少尹,赠工部侍郎[3][26]

夫人

编辑

子女

编辑
  • 刘义玄(773年—?),大理评事、大理少卿、太府少卿、太子詹事,密、眉、彭、洋四州刺史。夫人河南元氏,泗州刺史元洪女;继室崔氏,郑州中牟县尉清河崔绚女[26]
    • 刘尚质(816年-867年),以门荫调补太常寺太祝,历右口卫仓曹参军、三原县尉、硖石县令[26]
    • 刘尚赞,乡贡进士[29]
  • 崔儆所生二子一女,皆早夭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
  1. ^ 《唐故正议大夫守户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广平刘公墓志铭并序》
  2. ^ 2.0 2.1 2.2 2.3 2.4 《新唐书》卷一百零六
  3. ^ 3.0 3.1 3.2 3.3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4. ^ 李谊实为德宗侄,是德宗弟昭靖太子李邈之子,为德宗所养,命为皇子。见《旧唐书》卷一百五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
  5. ^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
  6. ^ 《新唐书》卷八十二
  7. ^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中
  8. ^ 8.0 8.1 《旧唐书》卷一十二
  9. ^ 9.0 9.1 《新唐书》卷七
  10.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11. ^ 陆贽《萧复刘从一姜公辅平章事制》
  12.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
  13.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七
  14.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
  15.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九
  16. ^ 《兴元论解萧复状》
  17. ^ 陆贽《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
  18. ^ 陆贽《平淮西后宴赏诸军将士放归本道诏》
  19. ^ 《新唐书》卷一百零一
  20.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五
  21. ^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三
  22. ^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
  23.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
  24. ^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九
  25.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唐故陕州硖石县令刘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尚质,字达夫,广平易阳人。赵敬肃王生阴城思侯苍,苍之子孙/家于阴城,故为郡人也。我汉祖提三尺剑,奄有天下。易暴以仁,福流/万祀。故子孙世有显德,蝉联珪组,焕乎史谍。公之四代祖讳令植,/皇朝给事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赠太子太傅,谥曰宪公。曾祖讳/孺之,皇汝州刺史、京兆少尹,赠工部侍郎。祖从一,皇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司空,谥曰敬公。显考义玄,皇大理少卿、太府/少卿、太子詹事,密、眉、彭、洋四郡刺史。洎德宗西幸,相国侍/銮,毗赞万机,忠烈冠古。著之实录,永播休光。惟詹事府君克肖/清规,文行兼茂。历名卿,理剧郡,令望丕绩,垂之无穷。由是粹和明懿,/□德有所属焉。公始弱冠,以门荫调补太常寺太祝。秩满,补右/□口卫仓曹参军、三原县尉、硖石县令。居官莅事,政绩洽闻。公出/于河南元氏,外王父讳洪,皇泗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继亲清河崔/夫人,我之姨也。外祖讳绚,皇进士及第,郑州中牟县尉。公与予/越在卯,情无间然,切切怡怡,如友如悌。呜呼,公虽门进,尝志于/文口□口直行,杨震之清慎,汲黯之方直,无以过也。尝谓克展宏才,/奋发口代,而寿才及于中年,位不登于半刺,何哉?呜呼!/公以咸通七年十初月廿八日,寝疾终于三原别墅,享年五十有二。/越八年正月廿八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原乡曹赵里,/先,礼也。孤子悫、隐、邈,号天遣疏,致其理命。
  27. ^ 27.0 27.1 27.2 《新唐书》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刘氏)
  28. ^ 《大唐京兆府渭南县尉刘从一妻清河崔氏墓志铭并序》:大历十一年八月五日,京兆府渭南县尉刘从一妻崔氏暴/疾,终于上都靖恭里之私第,春秋廿。夫党失声,慈姑/为恸。越旬有七日,窆于万年县洪原乡之少陵原,刘氏之/先,礼也。夫人讳儆,字景,清河东武城人。曾祖中书舍人、国/子司业融。祖礼部尚书翘。父水部员外郎、渠州刺史异。家为/儒宗,世有令德。夫人渠州府君第三女也。服先圣之内则,佩/母师之明训,夙懋柔德,幼而成人。年十有四,归于刘氏。女工/有素,妇事无违,兼爱敬以奉姑,资礼义以正夫,信不自/欺,和无物忤。门壸之外,人无闲言;闺房之中,礼合其度。余家/尚儒素,尤敦简俭,夫人入门知训,宗族以睦,虽藜羹裘,忻/忻如也。从夫事姑,始终七年,口无违言,貌无愠色,能不/自伐,善畏人知。人或见誉,惕若负谤,改其不及,若自天性。当/妇人女子之事,有贤人君子之行,莱妻鸿妻,方之或细。天假/其德,不假其年,桃李方春,副坼为患。斯人而夭,善者惑之。生/三男一女,存者一男而已。哀哀孤胤,年始四龄,夙禀贻训,惠/如有受。
  29. ^ 《唐故陕州硖石县令刘府君墓志铭并序》亲弟乡贡进士尚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