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重定向自受 (佛教))
五蕴(pañca khandha) 依据巴利圣典 |
|||||||||||||||||||||||||||||||||||||||||||
|
→ ← ← |
|
|||||||||||||||||||||||||||||||||||||||||
Source: MN 109 (Thanissaro, 2001) | ; 示意图详情 |
|
受(梵语、巴利语:Vedanā),佛教术语,意指情绪。当感官,外境,以及意识三者聚合(触)时,所升起的内心感觉,即是受。通常可以概分为痛苦(苦受)、快乐(乐受)以及没有特殊感受(不苦不乐受)三者。它是十二因缘的第七支,为五蕴之一,又名受蕴、受阴,包括感受等,属于心的一种作用。南传佛教对感受有非常详尽的探讨。
感受的定义
编辑受蕴种类
编辑受蕴体性
编辑- 生灭
- 无常
- 苦
- 空
- 无我
感受的形成原因
编辑- 胆汁
- 痰液
- 风
- 生理反应
- 季节变迁
- 失衡
- 外在逆境
- 成熟的业果
总的来说,感受由“触”(十二因缘之一)所生起,触包括和外在接触(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和心与记忆的接触(意根<法尘)。
感受与修行之关系
编辑引用
编辑参考条目
编辑前任: 触 |
十二因缘 受 |
继任: 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