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  
无明
名色
六入
老死
 

名色(梵文与巴利语Nāmarūpa),佛教术语,它是一个在梵文与巴利文都存在的复合字,由(nāma)与(rūpa)两个字组成。名是指“名称”;色是指“一切法”。“名色”意指“种种名称的一切法”。一切法可分类称为五蕴,若依意界识别五蕴,五蕴又可称为法尘。色法是总指一切法,不只是有形质碍之法,虚空分类为是色边色,亦是色法,无形质碍的虚空也可称为“色”。心是指“积集”的意思,不是指精神作用,此是翻译及理解谬误。

十二因缘 编辑

佛教十二因缘,是依四圣谛而伸展,若没有四圣谛而论十二因缘,只是外道言论,支离破碎。十二因缘中,依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是指“无明缘行、行缘识”三支关系,是名色建立的因,也是名色建立的缘,伺寻一切法建立的因与缘,就是“集圣谛”。“无明缘行”是指不知苦圣谛的“行苦”,故依“无明缘行”,十二支都可分类为五阴[1]。若知见四圣谛,就可知见“行缘识,识缘名色”,知见一切法(名色)不离识别,一切法(名色)及识别(识)皆依行(三世流迁)及思(作用)等而建立,然后依四圣谛思惟,乃至老、死。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增壹阿含经》卷46〈49 放牛品〉:“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因缘之法?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受,受缘有,有缘生,生缘死,死缘忧、悲、苦、恼、不可称计。如是成此五阴之身。”(CBETA, T02, no. 125, p. 797, b17-22)

2.天台教观选录,法界初门。

参考条目 编辑

前任:
十二因缘
名色
继任:
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