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举(1世纪—149年),字宣光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人。[1]东汉光禄大夫侍中大鸿胪

周举
东汉光禄大夫侍中大鸿胪
主君汉安帝刘懿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
宣光
出生?年
汝南郡汝南县
逝世149年

生平 编辑

周举不仅矮而且容貌丑陋,但博学多闻,为儒者所景仰,京师流传一句话:“五经纵横周宣光。”

思虑深远 编辑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议郎陈禅认为:“阎太后汉顺帝无母子恩情,应该将太后迁到其他住所,不再朝见。”朝臣们都认可。但时任司徒的周举对李郃说:“从前,瞽叟屡次想要谋杀儿子虞舜,虞舜对父亲更加孝顺。郑庄公的母亲武姜谋杀庄公,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但后来郑庄公后悔,在颍考叔的建议下,让郑庄公挖了条隧道,让郑庄公和武姜便在“黄泉”相见;秦始皇痛恨母亲失行,很久都没见面,但在茅焦的劝谏下到雍城接太后回甘泉宫,两人都恢复了做儿子的道理。书上对这些事赞誉有加,现在,阎显兄弟刚伏诛,太后被幽禁在离宫,如果因悲恸而生病,一旦有什么意外,陛下将如何号令天下!如果采纳陈禅的意见,后世肯定会将罪责归咎到您的身上。应该密奏朝廷,请求圣上供养太后,跟过去一样率文武百官朝见,以顺天心,以答百姓的期望!”于是李郃立即向汉顺帝上书陈辞。[2]

永建元年(公元126年)浮阳侯孙程等人带着奏章,上殿争功,汉顺帝大怒将孙程等人免官,改封到偏远地区,又令十九侯各自返回他们的封国,命洛阳令督促他们限期动身。周举向司徒朱伥劝说:“当初,陛下在西钟楼下时,如果不是孙程等人,怎能登基为帝?现在却忘记他们的恩情,计较些微过失。如果他们有人在回封地的路上去世,那么陛下就会有杀功臣的非议。趁孙程等人还没动身,要赶快奏明圣上,加以劝阻。”朱伥回答说:“现在陛下正发怒,如果我单独上奏,一定会遭陛下降罪谴责。”周举说:“您已经超过八十岁,位居三公宰辅之位,不在这时候尽忠报国,还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您想得到什么?即使能保全官位,但日后肯定会被人谴责为奸佞的小人;若因劝谏获罪,还能留下忠贞的美名。如果我的意见不值采纳,我请求从此离去!”于是朱伥上表劝谏,汉顺帝采纳了建言。[3]

周举后来被举荐为茂才,担任平丘,上书陈述当世得失,言词激切正直。尚书郭虔应贺等人看了感到赞叹,于是共同上书举荐周举忠直,请汉顺帝将周举上陈的谏书放在帝坐之旁,以为规诫。[4]

周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郡有旧俗,介子推因焚烧而死,所以有禁火的风俗。介子推死去的那个月,都说神灵不喜欢点火,每年冬天百姓有一个月要吃生食,不能生火煮食,老小不堪生食,因此死了不少人。周举到并州后,作祭文到介子推的庙里,说盛冬去火,残害百姓,这不是贤人的意思,然后向百姓宣导,让他们恢复熟食。百姓的困惑稍解,风俗才逐渐改变。后来周举调任冀州刺史。[5]

名重朝廷 编辑

阳嘉三年(公元134年),司隶校尉左雄举荐周举,周举被任命为尚书。周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气重于朝廷,朝廷大臣都很忌惮周举。[6]这年河南三辅发生大旱,五谷受灾,汉顺帝亲自露坐德阳殿东厢请雨,又命令司隶、河南祈祷祭祀河神名山大泽。诏书以周举才学优深,特别策问,汉顺帝听从周举建言,于是刘崎被免去司徒的职位,周举升迁为司隶校尉[7]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各地灾异不断。朝廷认为不祥。于是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到显亲殿,询问说:“劝谏的人多认为,从前周公代天子处理政事,周公去世后,周成王想用官方的礼节埋葬他,天下为此动变。一旦用天子礼改葬,上天就会有反应。北乡侯刘懿本来是天子而用王礼葬他,所以屡见灾异,应加尊,列于昭穆。”群臣参予讨论的大多认同汉顺帝所说。周举说:“从前周公有请命之应,有让天下太平的高功,所以皇天动威,目的是要彰明圣德。北乡侯本来就不是正统,奸臣拥立,在位不到一年,年号也没有更动,上苍不保佑他,所以短命。周悼王未即位不称鲁子野未成君不书。北乡侯没有什么功德,以王礼埋葬他,已经很隆重,不应该称。之所以有灾异,不是因为这个缘故。”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都同意周举所言,于是汉顺帝依从。[8]

弹劾恩人 编辑

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左雄推荐前任冀州刺史冯直为将帅。冯直曾经犯贪污罪,周举以此弹劾左雄。左雄说:“诏书让我推荐勇猛的人才,不是让我推荐品德清高的人才。”周举回答说:“诏书是让你推荐勇猛的人才,但也不是让你推荐曾犯贪污罪的人。”左雄说:“我推荐了您,还被您弹劾,这是我自作自受。”周举回答:“从前赵宣子任用韩厥司马,韩厥用军法杀害赵宣子的奴仆,赵宣子却对诸位大夫说:‘你们应该向我道贺,我推荐的韩厥如此尽忠职守。’现今,您不认为我没才能将我推荐到朝廷,所以我不敢让您蒙羞。但没想到您的想法和赵宣子不同。”左雄大为高兴,向周举答谢说:“我曾经担任冯直父亲的下属,和冯直又是好友。如今你因此事弹劾我,是我的过错。”因这件事天下的人对左雄更加尊敬。[9]

梁商举荐 编辑

周举后来调任蜀郡太守,因事免官。大将军梁商上表举荐周举为从事中郎,很敬重周举。

永和六年(公元141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宴请宾客,在洛水大摆筵席,周举称托病没去。梁商与他所亲昵的人们喝得大醉。喝完了酒唱完了歌,继续唱《瀣露》歌,在座的宾客听了,都为之流泪。太仆张种当时也在场。张种回来之后,把这事告诉了周举,周举感叹说:“这就是哀乐不合时宜,场所不合,灾祸将来临啊!”到了秋天,梁商果然去世。梁商病危时,汉顺帝亲自探望,询问梁商有什么话要交待。梁商回答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的下属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直,可以委与重任。”于是汉顺帝任命周举为谏议大夫[10][11]

梁太后临朝,下诏认为汉殇帝很小就去世了,他的庙号应在汉顺帝之下。太常马访上奏表示同意。谏议大夫吕勃认为应按照左昭右穆的顺序,先殇帝,后顺帝。诏书令公卿们讨论。周举说:“鲁闵公无子,庶兄鲁僖公代立,他的儿子鲁文公就将僖公列于闵公之上。孔子讥讽这件事,《春秋》言:‘有事于太庙,跻僖公。’《左传》言:‘这是逆祀。’直到鲁定公才更正了这个顺序。《春秋》言:‘从祀先公。’正了闵公、僖公的位。成为万世师法。现在殇帝在前,按顺序为父,顺帝在后,按亲属为子,先后的义不可改,左昭右穆的顺序不可乱。吕勃说的没有错。”梁太后认同而下诏。周举升任光禄勋,恰逢母亲去世于是请辞,后来被任命为光禄大夫。[12]

巡视天下 编辑

朝廷下诏派八使整顿社会风气。挑选平常最有威望的人担任。周举被任命为侍中,与侍中杜乔、代理光禄大夫周栩、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长史刘班代理光禄大夫,分别巡视天下。对于刺史、二千石官员有明显犯罪事实的,可立即通过驿站将罪状禀报朝廷;县令以下的官员犯罪的则可以立即逮捕。对于那些清廉正直受百姓拥护,应该要表扬的官吏,都要上奏给朝廷。于是八使同时俱拜,天下号称“八俊”。周举劾奏贪官污吏,被表荐公正清廉,朝廷十分满意。迁任河内太守,征任为大鸿胪[13]

建和三年(公元149年),周举去世,朝廷认为周举清公亮直,正准备任命他为宰相,对周举的去世,深感悲痛、可惜。[14]

轶事 编辑

陈蕃和周举很钦佩黄宪的人品才学,常常说:“一个月内如果不跟黄宪交谈,见识浅短的念头就会萌生。”[15]

家庭 编辑

编辑

编辑

评价 编辑

  • 梁商: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11]
  • 范晔:举升以汇,越自下蕃。登朝理政,并纾灾昏。《后汉书·周举传
  • 汉桓帝:故光禄大夫周举,性侔,忠逾,前授牧守,及还纳言,出入京辇,有钦哉之绩,在禁闱有密静之风。予录乃勋,用登九列。方欲式序百官,亮协三事,不永夙终,用乖远图。《后汉书·周举传

延伸阅读 编辑

[]

 后汉书·卷61》,出自范晔后汉书
 东观汉记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后汉书·周举传》: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防之子。
  2. ^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宜。司徒掾汝南周举谓李郃曰:“昔瞽叟常欲杀舜,舜事之逾谨;郑武姜谋杀庄公,庄公誓之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后感颖考叔、茅焦之言,复修子道;书传美之。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群臣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陈之。
  3. ^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浮阳侯孙程等怀表上殿争功,帝怒。有司劾奏“程等于乱悖逆,王国等皆与程党,久留京都,益其骄恣。”帝乃免程等官,悉徙封远县。因遗十九侯就国,敕洛阳令促期发遗。司徒掾周举说朱伥曰:“朝廷在西钟下时,非孙程等岂立!今忘其大德,录其小过。如道路夭折,帝有杀功臣之讥。及今未去,宜急表之!伥曰:“今诏指方怒,吾独表此,必致罪谴。”举曰:“明公年过八十,位为台辅,不于今时竭忠报国,惜身安,欲以何求!禄位虽全,必陷佞邪之机;谏而获罪,犹有忠贞之名。若举言不足采,请从此辞!”伥乃表谏,帝果从之。
  4. ^ 后汉书·周举传》:举后举茂才,为平丘令。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尚书郭虔、应贺等见之叹息,共上疏称举忠直,欲帝置章御坐,以为规诫。
  5. ^ 后汉书·周举传》: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转冀州刺史。
  6. ^ 后汉书·周举传》:阳嘉三年,司隶校尉左雄荐举,征拜尚书。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重朝廷,左右惮之。
  7. ^ 后汉书·周举传》:其后以事免司徒刘崎,迁举司隶校尉。
  8. ^ 后汉书·周举传》:永和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显亲殿,问曰:“言事者多云,昔周公摄天子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礼葬之,天为动变。及更葬以天子之礼,即有反风之应。北乡侯亲为天子而葬以王礼,故数有灾异,宜加尊谥,列于昭穆。”群臣议者多谓宜如诏旨,举独对曰:“昔周公有请命之应,隆太平之功,故皇天动威,以章圣德。北乡侯本非正统,奸臣所立,立不逾岁,年号未改,皇天不祐,大命夭昏。春秋王子猛不称崩,鲁子野不书葬。今北乡侯无它功德,以王礼葬之,于事已崇,不宜称谥。灾眚之来,弗由此也。”于是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同举议,帝从之。
  9. ^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左雄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既而雄为司隶校尉,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任将帅。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曰:“诏书使我选武猛,不使我选清高。”举曰:“诏书使君选武猛,不使君选贪污也。”雄曰:“进君,适所以自伐也。”举曰:“昔赵宣子任韩厥为司马,厥以军法戮宣子仆,宣子谓诸大夫曰:‘可贺我矣!吾选厥也任其事。’今君不以举之不才误升诸朝,不敢阿君以为君羞;不寤君之意与宣子殊也。”雄悦,谢曰:“吾尝事冯直之父,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是吾之过也!”天下益以此贤之。
  10. ^ 后汉书·周举传》:举出为蜀郡太守,坐事免。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六年三月上巳日,商大会宾客,䜩于洛水,举时称疾不往。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筹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太仆张种时亦在焉,会还,以事告举。举叹曰:“此所谓哀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乎!”商至秋果薨。商疾笃,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由是拜举谏议大夫。
  11. ^ 11.0 11.1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初,梁商病笃,帝亲临幸,问以遗言。对曰:“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由是拜举谏议大夫。
  12. ^ 后汉书·周举传》:及梁太后临朝,诏以殇帝幼崩,庙次宜在顺帝下。太常马访奏宜如诏书,谏议大夫吕勃以为应依昭穆之序,先殇帝,后顺帝。诏下公卿。举议曰:“春秋鲁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跻僖于闵上。孔子讥之,书曰:‘有事于太庙,跻僖公。’传曰:‘逆祀也。’及定公正其序,经曰‘从祀先公’,为万世法也。今殇帝在先,于秩为父,顺帝在后,于亲为子,先后之义不可改,昭穆之序不可乱。吕勃议是也。”太后下诏从之。迁光禄勋,会遭母忧去职,后拜光禄大夫。
  13. ^ 后汉书·周举传》:时诏遣八使巡行风俗,皆选素有威名者,乃拜举为侍中,举侍中杜乔、守光禄大夫周栩、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长史刘班并守光禄大夫,分行天下。其刺史、二千石有臧罪显明者,驿马上之;墨绶以下,便辄收举。其有清忠惠利,为百姓所安,宜表异者,皆以状上。于是八使同时俱拜,天下号曰“八俊”。举于是劾奏贪猾,表荐公清,朝廷称之。迁河内太守,征为大鸿胪。
  14. ^ 后汉书·周举传》:建和三年卒。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
  15. ^ 后汉书·黄宪传》: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曰:“时月之闲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16. ^ 后汉书·周举传》:子勰。
  17. ^ 后汉书·周勰传》:勰字巨胜,少尚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