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重定向自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女真文 nu ru (g)ə(n)[1]),亦称“奴尔干都司”或“努尔干都司”,全称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前期曾设置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以东、松花江以及嫩江流域的招抚机构,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羁縻机构,并非统治机关。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靠近入海口的奴儿干城

招抚女真

编辑

明太祖北伐后,黑龙江奴儿干地区先前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多归降明朝,并请求参照元朝征东元帅府(又称征东招讨司)旧制进行册封。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设立建州卫(今黑龙江省东宁市附近),以阿哈出为指挥使。派邢枢等传谕奴儿干(元朝征东元帅府旧地,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正式招抚诸部。扩大明朝东疆。十二月,设立兀者卫(今黑龙江省绥化市附近)。

永乐二年(1404年),设置奴儿干等羁縻卫所,其后在当地相继建卫所多达130余。不过,这些卫所与奴儿干都司不相辖属。永乐三年(1405年)设立毛怜卫(今吉林省图们市附近)。永乐六年(1408年)在女真地区,设立自在州(今辽宁省辽阳市)、安乐州(今辽宁省开原市北),招抚女真人。

建制都司

编辑

永乐七年(1409年)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奴儿干地区的招抚机构。[2]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3][4]

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奴儿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原有观音堂的基础上建永宁寺,并立有永宁寺碑[5]。据永宁寺记记载奴儿干都司与东北130多个卫所不相辖属,非常设机构。[6]

辖区内主要居民为蒙古达斡尔女真、吉里迷(尼夫赫人、囊哈儿卫)、鄂罗克人 (兀列河卫、波罗河卫)等族人民,分置羁縻卫所,以各族首领为各卫所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职,给予印信。[7][8][9][10][11][12]据《明史》记载,到万历年间增加到奴儿干都司有卫384,所24,站7,地面7,寨1。都司治所奴儿干城黑龙江下游东岸,下距黑龙江口约两百公里,上距沿途设置驿站,吉林船厂约两千五百公里。明宣宗即位后,奴儿干都司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共持续25年。[13]

管辖范围

编辑

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西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东抵日本海,南接图们江上游,西达鞑靼蒙古。奴儿干与内地的邮传通信主要干线是海西东水陆城站,北起都司治所特林之西的满泾站,中经四十五个驿站,南抵底失卜站,经辽东都司直达北京,交通全程达两千五百公里。[14]亦海外的库页岛的北半部(是尼夫赫人鄂罗克人的居住地)入贡。

奴儿干都司与内地统治方式不同,主要是采取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边疆时较为常见的羁縻方式。从其设立的永宁寺碑看,永乐七年(1409年)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1413年明朝政府官员亦失哈第二次奴儿干之行时[15]建永宁寺立第一座永宁寺碑,到1432年亦失哈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奴儿干之行,重建该寺并于1433年立“重修永宁寺碑”。[16]

奴尔干都司是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统治机构,直隶于明朝中央政府。明王朝其对于东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并非像内地各一样直接掌管,而是仅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4]明成祖之后,明王朝对于经营东北不甚重视,随着女真内部之间的斗争和部族迁徙,奴儿干都司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前后共持续25年。[13]

虽然奴儿干都司短暂的时间里被宣宗裁撤,然而仍有记载宣德七年时亦失哈第九次巡视奴儿干都司,[17]而且在宣德八年时奴儿干都司重新恢复(但正如上段所讲,在第二年即宣德九年奴儿干都司又被重新废弃)。[18][19]

后续

编辑

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后金,明朝灭亡后,原属奴儿干地区为清朝管辖。后来其中乌苏里江以东部分地区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割让给沙皇俄国。今著名城市有伯力(俄称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河(黑龙江)畔共青城等。亦永宁寺碑,清代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割让给沙俄后,1885年曹廷杰曾冒险拓回碑文,1904年归于海参崴的两个博物馆。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女真文辞典》,金启孮编著,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第21页。
  2. ^ ‘明太宗実录’永楽七年闰四月七日(己酉)“设奴児干都指挥使司。初头目忽剌冬奴等来朝、已立卫。至是、复奏其地冲要、宜立元帅府。故置都司、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千戸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统属其众。歳贡海青等物、仍设狗站递送”
  3. ^ ‘敕修奴児干永宁寺记’“永楽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児干都司。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遂上□朝□□□都司,而余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钞,大赉而还。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4. ^ 4.0 4.1 静, 王晓; 院, 130012,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文学. 奴儿干都司职能辨析. 邢台学院学报. 2015-7, 30 (2): 88–90,94 [2019-09-12]. ISSN 1672-46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中文). 
  5. ^ ‘敕修奴児干永宁寺记’“十一年秋、卜奴児干西有站満径、站之左山高而秀丽、先是已建観音堂于其上、今造寺塑仏、形势优雅、粲然可観……”
  6.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记载“升辽东都指挥同知康旺为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王肇舟佟答剌哈为都指挥同知东宁卫指挥使金声为都指挥佥事旺等累使奴儿干”。
  7. ^ ‘明太宗実录’永楽十年八月十四日(丙寅)“奴児干・乞里迷・伏里其・兀剌・嚢哈児・古鲁・失都哈・兀失奚等処女直野人头目准土奴・塔失等百七十八人来朝、贡方物。置只児蛮・兀剌・顺民・嚢哈児・古鲁・満泾・哈児蛮・塔亭・也孙伦・可木・弗思木十一卫、命准土奴等为指挥千百戸赐诰印冠帯袭衣及钞币、有差”
  8. ^ ‘重修永宁寺记’“宣徳初、复遣太监亦失哈部众再至、以当念圣天子与天同体、明如日月、仁徳之大、恩沢之渥、谕抚之其民悦服。且整饰仏寺、大会而还”
  9. ^ ‘明宣宗実录’宣徳二年八月五日(庚申)“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康旺・考郎兀等卫指挥佥事克彻・屯河等卫指挥佥事不颜秃・辽东东宁卫指挥金声等来朝、进马及方物”
  10. ^ ‘明宣宗実录’宣徳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丙子)“命奴児干等処来朝野人女直头目者得兀为可令河卫指挥佥事、儹卜为弗提卫指挥佥事、倶袭父职。斡冬哈僧住可・忙哈帖木児・哈傅剌察等倶为副千戸……赐赉有差”
  11. ^ ‘明宣宗実录’宣徳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戊寅)“赐秃都河等卫指挥佥事脱你哥・福余卫舎人勤克・奴児干都司都指挥同知康旺・考郎兀等卫指挥佥事克彻・屯河等卫指挥佥事不颜秃・东宁等卫指挥金声等钞彩币表里有差”
  12. ^ 刻于宣德八年(1433年)的《重建永宁寺碑记》记载:永乐中,上命内官亦失哈等(愿)锐十航,五至其国,扶谕慰安,设奴尔干都司。其官僚抚恤,斯民归化,遂捕海东青方物朝贡。
  13. ^ 13.0 13.1 《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十五》:凡采捕造船运粮等事悉皆停止凡带去物件悉于辽东官库内寄收其差去内外官员人等俱令回京官军人等各回卫所
  14. ^ ‘明太宗実录’永楽十年十月十五日(丁卯)“置辽东境外満泾等四十五站。敕其提领那可孟常等曰、朝廷设奴児干都司并各卫、凡使命往来所経之地。旧有站赤者、复设。各站头目悉恭命毋怠”
  15. ^ 刻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永宁寺记》记载: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尔干都司。
  16. ^ ‘重修永宁寺记’“七年、上命太监亦失哈同都指挥康政率官军二千、巨舡五十再至。民皆如故、独永宁寺破毁、基址有焉……时众议西郭仍建原寺、敢不复治”
  17. ^ ‘明宣宗実录’宣徳七年五月九日(丙寅)“以松花江造船军士多未还、敕海西地面都指挥塔失纳答野人指挥头目葛郎哥纳等曰、比遣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児干等処、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今各官还朝而军士未还者五百余人、朕以尔等帰心朝廷、野人女直亦遵法度未必诱引藏匿、敕至即为寻究。遣人送辽东総兵官処、庶见尔等帰向之诚”
  18. ^ ‘明宣宗実录’宣徳八年八月十四日(甲午)“奴児干都司都指挥同知康福……等贡马。……弗提卫女直指挥同知仏家奴等十七人従中官亦失哈、往奴児干还、贡方物。赐之彩币表里绢布有差”
  19. ^ ‘明宣宗実录’宣徳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壬申)“兀者卫指挥佥事猛哥秃等三人随内官亦失哈帰自奴児干。赐之彩币表里金织纻丝袭衣等物”

参考图书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