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

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

东胡,分支自原始蒙古族的一支古代蒙古族,与原始突厥族通古斯族汉族有通婚关系,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与部落国家,曾居住在今时的蒙古国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东部、东北西部。可能在商代初年便存在,在西周时首次出现文献记载,到初时被匈奴灭亡,存在了大约1000年。东胡与汉族濊貊肃慎一同被称为古东北四大民族[1]。在被并入匈奴帝国后,东胡后来分支出为鲜卑乌桓

蒙古历史
蒙古历史
蒙古高原历史系列条目
匈奴 东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柔然 高车
突厥汗国 铁勒
东突厥
薛延陀
唐朝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辽朝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诸汗国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北元后蒙古帝国时期
鞑靼(东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尔喀 四卫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中华民国境内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国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义

现代语言学者一般认为东胡语言是一种古代蒙古语,属蒙古语族[2],今蒙古族可能为东胡后裔。

历史记载 编辑

“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据近人考证认为,早在初,东胡就已经存在,至春秋时代晚期南下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活动,在开沟子发掘的墓葬被认为是东胡文化的遗址[3]。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北经》提到“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当中的“大泽”被推断是今内蒙古呼伦湖

战国,东胡居住在燕国赵国以北,《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4],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燕国。后被燕将秦开击败。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并入匈奴帝国。馀部聚居乌桓山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起源 编辑

东胡及其名称的由来,自古有许多说法。

传统说法 编辑

在中国古代,统称塞北各民族为胡人、胡族。

胡这个名称,可能起源自匈奴,匈奴人自称为胡[5][6]。乌其拉图教授认为,胡,对应到蒙古语ku,为子的意思。[7]

东胡,以胡自称。一个说法是,因他们是居住在东边的胡人,故称东胡。另一个说法,则是以匈奴为西胡,居住于东边的胡族,称东胡。

中华民国学者吕思勉认为,东胡本自称为鲜卑,东胡为汉人所加称呼[8]

中华民国学者梁启超认为,山戎貉族一支,后成为东胡。蒙文通认为,东胡源自貉族。同属貉族的林胡与东胡,名称中皆有胡,因此出现胡人名称。

西方汉学家 编辑

东胡可能是由他们以自身语言的自称,经由中文转写而成。

现代考古发掘,发现东胡遗物与乌丸鲜卑古物相近。

语言 编辑

1820年代的法国汉学家连萨认为东胡的音转为通古斯,认为东胡即通古斯族,英国人巴克尔与法国人沙畹也有此看法,亦说通古斯民族起源于东胡。汉学家蒲立本认为,这是因为现代汉语发音的东胡,音近于通古斯(Tungus),所以他们将东胡等同于通古斯民族,并推论他们属于通古斯语族,但这种说法缺少可靠证据。

现代语言学家认为东胡族语言属于蒙古语族,为一种古代蒙古语,分支自原始蒙古语[2],因此主流学说认为东胡应分支自原始蒙古族,为古代蒙古族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古代民族源流与建置.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8). 
  2. ^ 2.0 2.1 Andrews, Peter A. Felt tents and pavilions: the nomadic tradi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princely tentage, Volume 1. Melisende. 1999. ISBN 1-901764-03-6.
  3. ^ 田立坤《辽西地区先秦时期马具与马车》
  4. ^ 司马迁. 匈奴列傳. 史記. [-61]. 
  5. ^ 《汉书》〈匈奴列传〉:“单于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6. ^ 《汉书》〈匈奴列传〉:“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7. ^ 乌其拉图《匈奴与萨满教文化》:“从其语音和解释可以断定,“涂”字只能是蒙古语名词复数粘附成分“d”、“t”的音写。“胡”、“孤”为词根“ku”的音写,意为子,“孤涂”为“子”之复数。从古至今,蒙古语族的“ku”和突厥语族的“ogul”在语音和语义上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胡”为操蒙古语族诸部落的自称当不容置疑。”“在蒙古族萨蛮教观念里,人类是上苍和大地之子。以《蒙古秘史》为代表的中世纪蒙古语里,“ku”一词无性别之分;现代蒙古族牧民口语里,“ku”一词也无性别之分;匈奴时代的蒙古语中,“ku”一词更不可能有性别之分。该词既是蒙古语里的常用词,又是从萨蛮教角度泛指人——天子、天之骄子。”
  8. ^ 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东胡之名称,若果为汉人所加,究竟彼等自称为何名?吕思勉云:‘彼等之本名实为鲜卑,一因鲜卑占地较东胡为广;二因其同族别支乌桓,其后不称乌桓,而称鲜卑。’”

来源 编辑

书籍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