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

秦朝末期民变
(重定向自张楚 (秦朝)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或陈胜、吴广之乱,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大规模的平民起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二人屯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由于逾期应役按秦律要被斩首,二人于是起义,号“”,一曰“张楚[a]。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政权,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大泽乡起义
秦末民变的一部分
日期公元前209年
地点
结果 起义失败,但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朝统治
参战方
农民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陈胜 X
吴广 X
田臧 
邓说 处决
周文×
伍逢 
蔡赐 
武臣 X
张耳
秦二世
章邯

背景

编辑

在秦始皇在任时期,已经民怨四起。而秦二世就任之后,则更为倒行逆施。贾谊《新书》记述秦二世“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记,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b]赵高、秦二世使用严刑峻法管治天下,社会剧烈震荡。[3]:196

经过

编辑

农民军的形成

编辑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c]人。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二人都出生于低下的贫苦农民家庭。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秦廷强征“闾左”贫民驻守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约有九百人左右被强征,陈胜、吴广被推为屯长。七月,二人到达在蕲县(今安徽宿县南)大泽乡(今宿州东南刘村集)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按秦律,误期者斩,一律处斩,不如造反。[3]:197

当时秦人同情无辜被赐死秦始皇长子扶苏楚国人同情阵亡的楚国将领项燕,所以常有扶苏、项燕未死的传闻,陈胜提议要利用扶苏、项燕的名义起兵造反,所以两人去占卜。占卜人明白他们的用意,暗示他们要利用鬼神之说。于是,他们在布帛上写下“陈胜王”三个字,并放在渔夫准备的出卖的鱼腹中。戍卒买鱼煮食后,看到布帛,心中充满疑惑。吴广又跑到树林间的小庙,假装狐狸嗥叫:“大楚兴,陈胜王。”戍卒惊恐不已。[3]:197-198

舆论准备完成后,陈胜、吴广二人便正式起义。某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跟这位秦尉说要逃跑,以激怒秦尉。秦尉果然中计,鞭笞吴广,并拔剑威吓吴广。吴广夺剑杀了秦尉。陈胜也冲过来,又杀了另一个秦尉。他们并召集九百多名戍卒,宣告起义,并得到戍卒的响应:

陈胜、吴广筑台誓师,用两个秦尉的首级祭旗。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自立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号称“大楚”。他们假托扶苏项燕名号,招募士卒。[3]:198

“张楚”政权的建立

编辑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先攻蕲(今安徽宿县南),秦军大败。其后兵分二路,陈胜任命符离人葛婴为将军,令他率兵攻击蔪东。自己则率主力向西北一带进击,攻下铚(今安徽宿县西)、酂(今河南永城西南)、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谯(今安徽亳州)等地。大军屡战皆捷,每至一境,境内豪杰纷纷响应,队伍扩展到数万人。当至陈(今河南淮阳)一带时,起义军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马兵千余、步卒数万。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起义军攻兵伐陈。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郡丞率兵抵抗起义军,起义军大胜。

陈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陈国的都城,楚国后期的国都。秦灭六国后,在此置郡、县治所,战略意义重大。陈胜召集当地的三老、豪杰讨论政事。三老、 豪杰都认为,陈胜“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遂“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张楚”建立之后,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史记·陈涉世家》 记述,陈胜自立后,“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稍早前,葛婴立襄彊为楚王。葛婴听说陈胜已称楚王,杀了襄彊,以示对陈胜的效忠。葛婴再次回到陈县,投奔陈胜,但最后还是遭陈胜所杀。

征战

编辑

陈胜后来称楚王,派大将周章率起义军主力进攻秦都,因孤军深入,遇秦兵章邯反扑,以致周章阵亡。而吴广率兵围攻荥阳,久攻不下。陈胜碍于形势,于荥阳继续对峙,率兵秦兵决战,阵亡。章邯攻破李归,又攻击陈胜的部下邓说伍逢蔡赐等部队,伍逢、以致蔡赐阵亡。邓说弃城而走,临阵逃走,被陈王就地正法。章邯继续追击陈胜,陈胜逃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车夫庄贾刺杀,大泽乡起义结束,仅六个月。

考证

编辑

出土文物《睡虎地秦简》中提到,“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殹(也),及诣水雨,除。”即:如果耽搁一次徭役者,处罚赔偿两副铠甲。迟到3至5日,口头警告;迟到6至10日,罚赔偿一面盾牌;迟到10日以上,罚赔偿一副铠甲。因洪水,暴雨等自然原因无法按时到达的,可免除处罚。

依照秦律,服徭役者迟到的惩罚,只不过是处罚购买一些兵器来赔偿公家而已,从头到尾也没有提到处死。如果是因为大雨,还可以免罚。

现代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简牍中,其中一件觚上发现有“张楚之岁”的字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认为,“张楚之岁”指的是陈胜起义之后的那一年。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王子今表示,楚国人有用前一年的大事来记年的习惯。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陈伟认为,“张楚之岁”是“岁名”,即以前一年的大事件来记年,“张楚之岁”即秦二世二年[4]

相关名言

编辑
揭竿而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汉·贾谊过秦论》:“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5]”(《史记》作“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6])后形成成语“揭竿而起”,指平民武装暴动
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比喻目光短浅毫无大志的人无法了解有远大抱负的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
语出《史记·陈涉世家》,意为“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血统么?”主张权势与高贵并非天生,更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同样可以通过打拼力争上游,并以此理念招揽起义队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田余庆. 說張楚——關于“亡秦必楚”問題的探討. 历史研究. 1989, (02): 134-150. ISSN 0459-1909. NCPSSD 1002096955 . 
  2. ^ 2.0 2.1 2.2 2.3 马道魁. 陳勝里籍與“張楚”國號辨正. 宿州师专学报. 1999, (01): 36-41. 
  3. ^ 3.0 3.1 3.2 3.3 3.4 3.5 白寿彝 (总主编) (编). 中國通史 第四卷 中古時期 秦漢時期.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4. ^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张楚之岁"文字实物.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5. ^ 过秦论
  6.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7. ^ 史记·陈涉世家
  8. ^ 史记·陈涉世家
  9. ^ 王子今. 《史記》“失期,法皆斬”辨疑——關于陳勝暴動起因的史學史考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8 (04): 76-86. ISSN 1000-2804. doi:10.13885/j.issn.1000-2804.2020.04.009. NCPSSD 7103167836 . 
  10. ^ 刘晓雯. 中國古代戰爭中的宣傳策略——以陳勝吳廣起義為例. 传播与版权. 2017, (03): 7-9. 
  11. ^ 张天社. 陳勝出身及有關問題的考辨. 唐都学刊. 2012, 28 (04): 84-89. 
  12. ^ 焦文虎. 陳勝吳廣起義何以以失敗告終. 群文天地. 2011, (15): 63-64. 
  13. ^ 刘瀚伦. 陳勝吳廣起義的內部斗爭分析. 黑河学刊. 2011, (06): 63-64. 
  14. ^ 金菲菲. 《史記·陳涉世家》“失期”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S1): 35-37. 
  15. ^ 江连山. 秦末農民大起義原因新探. 北方论丛. 1999, (03): 108-111. 
  16. ^ 王育成. 閭左賤人說初論──兼說陳勝故里在宿州.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8, (02): 14-23. ISSN 2095-1639. CNKI ZLBK802.002 . 
  17. ^ 施伟青. 論秦末農民起義的口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02): 88-92. ISSN 0438-0460. CNKI XMDS402.016 . NCPSSD 1003310511 . 
  18. ^ 吕克勤. 評陳勝“西擊秦”的軍事行動. 菏泽师专学报. 1992, (01): 41-44. 
  19. ^ 罗昌奎. 談司馬遷對陳涉起義的態度.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4): 57-59. 
  20. ^ 赵中男. 扶蘇、項燕與陳勝、吳廣起義的關系及其歷史啟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2): 95-98. 
  21. ^ 吕克勤. “大楚興、陳勝王”是陳勝起義的口號. 菏泽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1): 15-19. 
  22. ^ 张政烺. 關於“張楚”問題的一封信. 文史哲. 1979, (06): 76. ISSN 0511-4721. doi:10.16346/j.cnki.37-1101/c.1979.06.017. NCPSSD 1002435413 . 
  23. ^ 鲍善淳. “張楚”非國號辨. 文史哲. 1979, (05): 80. ISSN 0511-4721. doi:10.16346/j.cnki.37-1101/c.1979.05.012. NCPSSD 1002435396 . 
  24. ^ 刘乃和. 帛書所記“張楚”國號與西漢法家政治. 文物. 1975, (05): 35-37. ISSN 0511-4772. CNKI WENW197505005 . NCPSSD 1002433711 . 

注脚

编辑
  1. ^ 《史记·陈涉世家》云:陈胜称大楚,“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张楚”一词古至今有不同的说法[1]
    • 《史记》、《汉书》的注家以训诂的解释以注释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
    • 王先谦《汉书补注》以《广雅·释诂》:“张,太也”,认为“张楚”就是“大楚”;
    • 张晏的《汉书注》认为,张是弛的反义词,“谓楚为秦灭,是已弛;陈胜立楚,遂为张,故号张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其《五星占》中的五星行度和另一种古佚书的干支表,具列秦及汉初纪年,当中有“张楚”之纪年[1]。这些发现,引起学者“张楚”应是王号、国号还是年号的讨论。
    •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张楚”是国号。马道魁认为,《史记》中已经明确记载陈胜所建政权为“张楚”,且已经建立基本政权形式和规模,认为“张楚”为国号无疑。[2]
    • 王宗征认为,“张楚”是口号,而非国号。[2]
  2. ^ 贾谊:《新书》卷一〈过秦中〉[3]:196
  3. ^ 陈胜里籍在何处,史学界意见不一。约有六种说法:一是河南登封说;二是河南商水说;三是安徽宿州说;四是河南方城说:五是安徽宿县和阜阳、颖上之间说;六是生于河南迁居安徽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