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

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
(重定向自张角

张角(?—184年),钜鹿人。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黄巾之乱领导人。

张角
黄巾军首领
张角
国家东汉
时代东汉
姓名张角
籍贯钜鹿郡
逝世184年
东汉
亲属
兄弟张宝
张梁

生平

编辑

张角出生于钜鹿县,活跃于东汉末年,自称“大贤良师”,信奉黄老学说,并以此教授门徒。给人治病的时候,先使病人下跪承认自己的过失,再给予符水或咒术治疗。有的病人恰好痊愈,所以百姓们便慢慢相信了张角的的学说,也就是“太平道”。张角于是派出了几个门徒周游四方以传播教义,十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发展出数十万的信徒,遍布了等八州。有的人甚至变卖所有财产前往投奔张角,道路甚至给挤得水泄不通,数万人还没走到就死在了路途。郡县的官员没有细察内情,反而声称张角推广教化,得到人民拥戴。

张角势力如日中天,因此设立了三十六方,方的编制犹如军团,大方统领了万余人,小方也统领了六七千人,每个方都设立了渠帅统领。张角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用白土在京城官署或州郡官府的门上书写“甲子”二字作为起事的记号。

大方马元义等先集结了荆扬两州的数万人,预计在(今河北临漳县境)起事。还经常往来于京城,让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作为内应,约定于三月五日时内外同时发起动乱。

来不及发动之时,张角的一名弟子唐周上书告发,马元义在洛阳遭到逮捕,并处以车裂之刑。朝廷也开始抓捕所有“太平道”的信徒,包括张角本人。张角知道事情败露,于是迅速通知各方起事响应,约定头戴黄巾作为标志,因此当时的人都称呼他们为“黄巾贼”。

光和七年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分别自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拉起了黄巾之乱的序幕。兵锋所及之处,皆焚烧官府,或劫掠村庄,各地州郡无法抵抗,多数的官员都弃职逃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地群起响应,京师大为惊动。

起事之后,朝廷派遣北中郎将卢植讨伐张角,卢植连战连胜,斩杀俘虏万余人,张角等人退守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卢植兴筑围墙,挖掘壕沟,制作云梯,几乎快要攻陷广宗,但此时卢植受到宦官诬陷,被押解回京,并由东中郎将董卓接替。但董卓攻击张角迟迟不能取胜,于是朝廷下令刚在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一带讨平黄巾贼左中郎将皇甫嵩负责讨伐张角。而张角就在差不多这个时间里因病去世,他死后不久,十月,皇甫嵩和张梁广宗大战,张梁大败,当场阵亡,张角也被剖开棺木,砍下人头,将人头送到洛阳示众。失去领头人物的黄巾之乱也陷入各方单打独斗,从而被东汉朝廷给顺利平定。

三国演义中

编辑

据小说《三国演义》描述,张角入山采药,遇到一名碧眼童颜的老人(人称南华老仙)授予《太平要术》。张角得书后,晓夜攻读,终有所成,创太平道,并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实应得到东汉顺帝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

相关记载描述,中平元年(184年)正月瘟疫流行时,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因此,追随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八州人,皆祀奉张角的名字,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二,信徒尊称“大贤良师”。

张角与弟子云游四方,传播其思想。及后把十几万信众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每方各置首领统率,并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更令各人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

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与其弟张宝张梁率领信徒起义,史称“黄巾之乱”。张角更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参加的人都裹上黄色的头巾作为标志,所以称之为‘黄巾军’。在广宗(今河北威县)击退北中郎将卢植的进攻;后又打败东中郎将董卓

不久,张角病死。同年十月,角弟张梁战死广宗。失去领导下,黄巾军迅速瓦解。黄巾军被镇压后,张角被戮尸枭首。但余波未了,当时各地有实力的地方势力成为军阀,号称诸侯,趁乱世控制朝廷,架空皇帝,直接影响到东汉的灭亡。

影响

编辑

此役对后代也有影响,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之乱就是尊张角为教主。

评论

编辑
  • 元怿:“臣闻律深惑众之科,礼绝妖淫之禁,皆所以大明居正,防遏奸邪。昔在汉末,有张角者,亦以此术荧惑当时。论其所行,与今不异。遂能詃诱生人,致黄巾之祸,天下涂炭数十年间,角之由也。昔新垣奸,不登于明堂;五利侥,终婴于显戮。”

登场作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漫威宇宙歷年來的至尊法師究竟有誰?今天直接統整介紹!. 废材观测站. 2022-05-09 [2022-06-02] (中文(台湾)). 
  1. 范晔后汉书孝灵帝纪
  2. 范晔《后汉书,皇甫嵩朱隽列传
  3. 陈寿三国志吴志一·孙破虏坚传
  4. 干宝搜神记·卷六
  5. 袁宏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中
  6.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