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劲
後劲(台语:Āu-ngē[1];亦作同音的后劲、后硬或後硬等[2])是位在台湾高雄市楠梓区境内的一个聚落。
後劲 ( 后劲、后硬、後硬 ) | |
---|---|
靠近捷运后劲站的后劲聚落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城市 | 高雄市 |
行政区划 | 楠梓区 |
设庄 | 清朝 |
设区 | 1909年 |
并入楠梓庄 | 1920年 |
设区 | 1945年 |
并入楠梓区 | 1945年 |
语源 | 明郑的“后劲镇”军团 |
地理位置
编辑后劲旧部落含盖了楠梓区境内的锦屏里、玉屏里、金田里、稔田里,以及瑞屏里[3]。整个后劲地区则位在半屏山与后劲溪所夹区域[4],四周传统上有左营、右昌、楠梓(楠梓坑)等聚落。同时,后劲也位处高雄炼油厂、楠梓加工区、宏毅社区(中油宿舍区)、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以及高雄都会公园(原西青埔垃圾掩埋场)[4]之间。
行政区划沿革
编辑后劲在清朝时期属于福建台湾省台南府(1887年建省前为福建省台湾道台湾府)凤山县半屏里后劲庄;日本统治初期改府为县,改县为支厅,半屏里改为台南县凤山支厅所辖;1897年全台重划,改为凤山县打狗辨务署管辖;1898年凤山县并入台南县,打狗辨务暑并入凤山辨务署。
1901年时废县置厅,厅下设支厅,后劲庄归凤山厅楠梓坑支厅管辖;1909年时,凤山厅并入台南厅,后劲庄与周围三庄设为楠梓坑支厅下辖的后劲区,后劲庄为后劲区役场(类似今之区公所)所在处[5]。
1920年行政区改制后,后劲庄改为高雄州高雄郡楠梓庄所辖的大字“后劲”[6],下有“后劲”、“月眉”小字。
1924年高雄州高雄市成立,同时高雄郡废除,此时后劲做为楠梓庄的一部分,被编入冈山郡管辖。1943年高雄市扩编时楠梓庄部分并入高雄市,后劲于此时并入高雄市。
历史
编辑后劲地区早期是茑松文化[7]与凤鼻头文化[8]的分布范围,当地有后劲遗址[9],出土有贝冢等文物,属于距今2000到400年左右的金属器或金石并用时期[10]。
“后劲”一名,是源自郑成功的抗清“七十二镇”之一,称“后劲镇”[4]。明郑在台湾建立政权后,派遣各镇设屯开垦,其中后劲镇即是在今日后劲一带拓垦[4][11]。
清朝时期,由于后劲位置靠近左营凤山县城,因此有许多移民进入,并逐渐发展成为是高雄地区的早期街市之一,当地至今仍保有老街[7]与陈家、林家等古厝[12]。
1913年,在后劲溪与楠梓坑溪汇合处附近建设了称做“水龙头”的抽水站,以供应甘蔗等农业灌溉所需[4][13]。同时后劲也成为桥仔头糖厂的一座卫星聚落[7]。1933年底的统计中,后劲有人口约2283人[14]。到了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第六海军燃料厂[15][16]在后劲设厂[4]。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于1946年于海军燃料厂原址设立中油高雄炼油总厂。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时,高雄要塞司令部曾派兵包围厂区,之后有数名工人被逮捕或击杀[17][7]。
后来炼油厂进一步扩充厂区,包括1968年设立“一轻”,与1975年设立“二轻”等轻油裂解厂[4][18]。同时,楠梓加工出口区也在1969年设立于后劲的农田地带,[4]后劲也因此成为外地劳工与稍后的外籍劳工聚集地[7]。
配合一轻与二轻关厂时程,政府在1987年计划再于后劲设立“五轻”[19],并引发长期的“后劲反五轻”抗争运动[4][13]。1990年,五轻在警力戒护下动工,同时也承诺25年后“迁厂”,并于1994年启用[18][20]。
2006年8月1日,辖内和平国中、和平国小依传统地名,正名后劲国中、后劲国小。2008年通车的高雄捷运红线,在后劲聚落旁设有后劲站[21]。
重要庙宇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 中华民国教育部.
- ^ 許後勁文化的未來. 高雄市议会. [2011-01-22].[永久失效链接]
- ^ 變更高雄市楠梓區(後勁舊部落地區)細部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 高雄市政府都市发展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後勁溪采風錄. 后劲文物馆. 2007. ISBN 9789868394209.
- ^ 管轄要覽. 台湾日日新报社. 1910.
- ^ 大正9年地方制度改正前後の地名対照表. 泉君の日本语教育史讲座.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1).
- ^ 7.0 7.1 7.2 7.3 7.4 郑水萍. 後勁大代誌:2000年後勁甘尾會. 高雄市文化中心. ISBN 9570260440.
- ^ 新石器時代. 考古学习网. [201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4).
- ^ 高雄市豐富之旅. 串门文化. 2000. ISBN 957-68637-7-6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龚琪岚等. 高屏平原地區新石器時代以來史前遺址分布與環境變遷關係之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学刊. 2012.
- ^ 连横. 臺灣通史.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 许辉隆. 高雄「後勁」地區傳統民居特徵之研究. 国立高雄大学都市发展与建筑研究所. 2008.
- ^ 13.0 13.1 後勁溪.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11-01-17].[永久失效链接]
- ^ 昭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臺灣現住人口統計. 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 1934.
- ^ 燃料廠長・総務部長. [201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7).
- ^ 徳山海軍燃料廠と燃料政策の転換.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组.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时报文化. 1994. ISBN 9571309060.
- ^ 18.0 18.1 產業結構(產業組織、上中下游關係、國際分工). 台湾工业文化资产馆. [2011-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0).
- ^ 老蕭五輕遷廠承諾 後勁人促兌現. 自由时报. 2008-04-25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1).
- ^ 朱淑娟. 【話說當年後勁反五輕】之二:25年遷廠空夢一場?. 环境资讯中心. 2010-09-25 [201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30).
- ^ R20 - 後勁站. 高雄捷运.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