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

(重定向自智障人士

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世卫组织称智力发育障碍disorders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1],俗称“智障”“弱智”,旧称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2],是指在一般的金钱管理、阅读识字计算、日常生活等需要使用智力思考的行为,是指资质、能力迟缓的表现,大多都为印象或比较下才可得到的结果。

智力障碍
类型特殊性发育障碍认知障碍身心障碍疾病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精神医学、​心理学、​神经学
ICD-116A00
ICD-10F70-F79
ICD-9-CM317-319
DiseasesDB4509
MedlinePlus[1]
eMedicinemed/3095 neuro/605
MeSHD008607
Orphanet87277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智力障碍的成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的智力障碍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后天的成因则可能是脑部受到损伤(例如:车祸),或是受到外在事物的刺激(例如:不客观的评价也可能导致智力障碍)[来源请求]

法律上的定义

根据2007年(民国96年)7月11日修正的《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智力障碍是属于身心障碍的其中一种类别[3]。其认定的标准在《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鉴定标准》中有所规定,必须是智能发展比同年龄之人相较明显迟缓,或在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的适应上有严重困难,才会被认定为智力障碍,但必要时还是须经由所在地区的卫生主管机关(例如:卫生局)邀集医生、临床心理人员、社工人员特殊教育等人员等进行鉴定。也可由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自行申请鉴定[4]。检测时会使用一些公认的标准或工具来进行,例如标准化智力测验,通常幼儿或儿童的测验结果分数若低于70,并且在日常与学校生活有严重适应困难,就是有可能是出现智力障碍的征兆。鉴定后确认者在法律中受到就业、医疗、教育等的补助和保护。

台湾的鉴定基准是参照美国智能不足协会AAMR的定义,简言之,智力障碍(MR)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标准化智力测验(例如:魏氏儿童智力测验)分数低于70。
  2. 在日常生活或是学校生活有严重适应困难。
  3. 必须发生在18岁以前(意即:正常来说,不会有智力正常的成年人突然变成智力障碍者,除非在后天发生意外令脑部受损)。

  香港

现时香港一般是根据智商程度作出以下分类:[5]

类别智商程度
  • 轻度50-69
  • 中度25-49
  • 严重25以下

分类

依据台湾的《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智力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轻度智力障碍者
    • 智商介于该智力测验的平均值以下两个标准差到三个标准差(含)之间,
    • 成年后心理年龄介于9岁至未满12岁之间(最高到小学5-6年级的心智年龄),
    • 在经过特殊教育与训练之下,可以自理部分生活,
    • 以及可以从事半技术性或简单技术性工作。
  2. 中度智力障碍者
    • 智商介于该智力测验的平均值以下三个标准差至四个标准差(含)之间,
    • 成年后心理年龄介于六岁至未满九岁之间(最高到小学中低年级的心智年龄),
    • 在他人监护指导下仅可部分自理简单生活,
    • 在他人庇护下可从事非技术性的工作(例如在庇护工厂工作),缺乏独立自谋生活能力。
  3. 重度智力障碍者
    • 智商介于该智力测验的平均值以下四个标准差至五个标准差(含)之间,
    • 成年后心理年龄大多在三岁以上至未满六岁之间(最高到小一或是幼稚园大班的心智年龄),
    • 无法独立自我照顾,亦无自谋生活能力,须赖人长期养护。
  4. 极重度智力障碍者
    • 智商未达该智力测验的平均值以下五个标准差,
    • 成年后心理年龄未满三岁(心智年龄完全是婴儿阶段),
    • 无自我照顾能力,亦无自谋生活能力,须赖人长期养护。

按智商来分类

基本上,有许多人的智商(智力商数,IQ)都在80-120的范围内。但是由于不同的智力测验种类、方式,最重度智力障碍者的存在比率会出现误差,是目前的问题。

在教育的分类上,也有认为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是属于“有机会进行教育”的、中度的学生则为“有机会进行训练”。但是这种对障碍较严重之人的先入为主的教育分类观念,等于是剥夺了智力障碍者的各种发展可能性。

  • 边缘(极为轻度):智商约在70-85之间。通常不会被认定为智力障碍者,但是也因此无法接受支援,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在学校学习时相当辛苦。
  • 轻度:智商约在50-70之间。理论上约8成的智力障碍者被归于此类。通常本人不会认为自己是智力障碍者,能在周围环境都不会特别注意到其障碍下的情形过着社会生活,因此接受检测而认定的障碍者比真实存在的数量要少。大多数是由于生理上的病因造成,但大部分的健康状态其实都相当不错。
  • 中度:智商约在35-50之间。
  • 重度:智商约在20-35之间。大部分会伴随并发症状出现。
  • 极重度:智商在20以下。大部分会伴随并发症状出现。通常是躺卧不起的情形,但是身体的运动机能却没有问题,会有过动的行为问题。

大岛分类表

日本在鉴定智障时,有时会依据相关研究者大岛一良设计的大岛分类来判断。下图是大岛分类表中不同障碍类型的分布,请留意有时候会因个人的不同而造成结果差异。

 

倾向与征兆

  • 幼儿期
无法顺利和同年龄的幼儿沟通或相处交流,许多场合有说话迟缓的情形。若是先天的染色体异常引起,通常能够在早期发现。
  • 学龄期(6 - 15岁)
判断力和记忆力出现问题,一般的学习出现困难。无法顺利进行规则较复杂的游戏或活动。在这个时期才显露出症状可能是由于压力、或其他后天障碍造成。此外,即使顺利从中等教育升学,也有可能存在这类型的问题。但美国曾有唐氏综合症的18岁青年考上大学的案例[6][7]
  • 成年期(18岁以上)
在一般职场上的就业门槛较高,但如果本人的能力可与环境配合就不会有问题。若在一般职场上有就业或工作的困难,也有许多在相关的障碍者保护团体开设的庇护工作场所。此外,可能难以对日常事物(例如高额的契约签约)做出判断、时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也容易被恶意欺骗。

幼儿时期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征兆(IQ 60-70),很容易忽略,可能直到就学阶段才会被诊断出来。即使发现孩童在学业成绩上表现异常的差,但是也必须经过更进一步的判断以确认是否为智力障碍,也有可能是学习障碍或单纯的行为问题。当长大成人时,许多轻度智力障碍者已能独立生活,他们在其他人眼中可能仅是“较缓慢”而不会被认为是“智力障碍”。

还有其他更多征兆。例如幼儿可能难以学会坐直、爬行、或是比其他儿童学会走路的时间迟缓许多、需要比一般更长的时间学会说话。此外成人和儿童也可能出现以下征兆:

  • 言语表达有困难
  • 变得难以记住事物
  • 难以了解社会规则
  • 难以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 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 逻辑思考时有所困难

历史与社会上的现状

世界

早在19世纪就已确定有重度智力障碍者的事实,但是,轻度的精神障碍者往往被被当成一般人,在没有支援的情形下过着一般的社会生活。此外近代由于学校教育制度的普及,是依据年龄来作为学年分类的基准,因此无法跟上一般程度的儿童之存在变得明显。这样的学童渐渐被分为两种类型:因为懒惰或对学校功课没有兴趣而成绩差的学生、虽然已经努力但成绩还是很差的学生。1905年,法国People First”团体的阿尔费德·比奈(Alfred Binet)发表了世界最早的智力检查方式(智力测验),此后,智力障碍的儿童都会经过严密的诊断,并分成不同的轻重程度。比奈死后,经过许多心理学家改良,现在智商已经成为判定智力障碍的标准之一。

纳粹的身心障碍者政策、社会福利国家瑞典避孕手术的发现,许多国家社会对智力障碍者的压迫,让许多类似“People First”的身心障碍者权利运动高涨。

台湾

在1980年(民国69年)以前,台湾对包括智力障碍在内的身心障碍者之政策较不关注,也缺乏相关的法案和社会福利措施,政府对此的态度也并不积极。由于当时社会对智力障碍的不了解,往往采取隔离、隐匿、甚至迷信的态度对待智力障碍者,剥夺他们的受教权,也在自由、就业等方面常常受到歧视。

1983年(民国72年)“中华民国启智协会”成立,这也是第一个以联系各智力障碍相关机构为目的组织,让各地的相关资源能够分享、整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组织平台。也促成智力障碍者权力运动的发展。隔年(1984年)5月,超过500名的智力障碍或肢体障碍者的家长前往教育部抗议,相望政府与社会能正视这个议题。

1990年正式修正通过了《残障福利法》,身心障碍者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有了法律的正式保护与协助。

统计

  • 台湾(2013年第二季)领有身心障碍证明(手册)的智力障碍者为100,380人,占总身心障碍人数(1,128,032人)的8.9%[8]
  • 日本智力障碍者基础调查(知的障害者基礎調査)报告中,2000年(平成12年)时约为459,100人。

智力障碍者与犯罪

智力障碍者在犯罪事件中可能是加害者或受害者。但有时因为其精神状态,即使不是加害者也会被当成犯罪者,或是作为被害者、证人所提供的证词不被信赖。也有由于本人并不了解什么样的行为算是犯罪行为,因而被利用教唆而犯罪。对智力障碍来说,如果成为了受害者,报案检举等手续通常很难懂,支援也不易取得,这样的实际案例相当多。此外因为无法为自己辩护,造成误判而被冤枉的情形也有许多。

智力障碍者与心理治疗

智力障碍者因为不具有一般正常人的智能,所以很难使用谈话形式的心理治疗,大多采取如早期介入策略、前事控制策略、行为治疗策略[9]、后果处理策略、生态环境改变策略、环境支持策略等行为治疗、心理动力模式、药物治疗模式、心理教育模式、人本模式、认知行为模式、游戏治疗、多重形式行为模式等处理策略[10],以及艺术治疗[11]等方式,有关智力障碍者的心理治疗文献较少,目前尚未看到系统性的研究。

两岸四地对智障人士的称呼

电视及电影中的智障人士

成因

病理

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唐氏症候群、低机能自闭症等先天疾病,出生氧气不足(缺氧)造成、待产期间胎儿脑部因为事故受到压迫、生产后婴儿发高烧、染上疾病,以及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智力障碍。

脑性痳痹癫痫等的脑部障碍,常与心脏病等内部疾病一起并发,也有许多身体不健康造成脑部问题的案例。若是因为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大多属于中度或重度智力障碍,通常也较容易从外表的特征分辨。

唐氏症候群、胎儿酒精症候群X染色体易裂症是三种最常见的先天成因。此外医学界也陆续发现了更多不同的成因,常见的有:

  • 基因造成的问题。有时是由于来自父母的基因组合时发生错误所造成,或是其他原因。基因造成的情况包括以及唐氏症候群、X染色体易裂症以及苯酮尿症(PKU)。
  • 在怀孕期间发生的问题。智力障碍可能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未发育完全造成,例如可能是胎儿的细胞分裂方式的问题。此外饮酒的孕妇(参见胎儿酒精症候群)、或在怀孕期间受到如德国麻疹等疾病的传染都可能造成智力障碍。
  • 生产时的问题。如果婴儿在分娩和生产时发生缺氧等问题,可能会由于脑部的损害造成发展障碍。
  • 健康问题。百日咳痳疹脑膜炎等疾病都可能造成智力障碍。此外营养不良、没有得到妥善的医疗照顾、或是暴露在等有毒物质的环境下都可能造成智能不足。
  • 的缺乏在发展中区域常常是造成新生儿智力障碍的主因,许多发展中区域都有碘不足引起的疾病。
 
产钳可能会造成新生儿头部骨折。
  • 在生产时使用产钳不慎,可能会让新生儿头部骨折、脑部损伤,因而造成智力障碍。
  • 青少年时期的压力和过度严厉的管教,也有可能让原本正常的儿童发生精神或智力障碍。
  • 被空间限制造成的知觉剥夺(例如被关在地下室)、长时间的隔离、以及严重反常的亲子互动。

生理原因

医学上并没有特别会造成智商降低的疾病,通常是智能商数(IQ)测验结果较低(70-75之间)。生理上的原因通常是来自有智力障碍的亲人之遗传,也有虽然没有智力障碍的家族成员,但是IQ指数较低的遗传因子基因)偶然结合而生下有智力障碍的孩童。通常不会与其他病症一起产生、健康状况也大多相当良好。大部分的智力障碍者都是这种类型,多数都是轻度、中度的智力障碍,或称“单纯性精神迟缓”。

心理原因

可能是由于抚养者的虐待、很少与人沟通对话,也就是因为成长环境造成智力障碍。这类型的原因有可能经由复健来恢复智能。相关的名词为“情绪障碍”(也有自闭症被归类在情绪障碍的范围内,但现代的医学考虑认定自闭症应为先天的疾病,请特别注意)。此外,在离岛、船上或高山地区等外在刺激较少之环境成长的儿童,有许多IQ(智商)较低的情形。IQ测验有许多对受到文明感染的人较有利的问题,例如○或△这类抽像的图像问题。因此对于没有都市生活经验的先住民会有较不利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也曾被误用在美国排挤有色移民人种的情形。

参考来源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世界卫生组织). 6A00 Disorders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智力发育障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 用于死因与疾病统计的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DB/OL], 2019 (2024-01) [2024-06].
    • 世界卫生组织.ICD-11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 [M].王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晶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2-20. 978-7-117-34848-5.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障碍诊疗规范 [S/OL]. 2020年版: 397-404. 原始文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中华民国身心障碍者保护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4年6月23日修订)
  4. ^ 中华民国身心障碍者鉴定作业办法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6-23.(2002年3月1日修订)
  5. ^ 存档副本. [2017-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7). 
  6. ^ MEGHAN KENEALLY. 'I got ACCEPTED!' The heartwarming moment a high school student, 18, with Down Syndrome learns that he's going to college. 每日邮报. 2014-04-16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英语). 
  7. ^ wendi schreiter. Noah is going to college!. youtube. 2014-04-15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英语). 
  8. ^ 中华民国内政部智力障碍者人数统计月报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障碍、县市及年龄别)Microsoft Excel 档案(.xls)
  9. ^ 赖巧. 江青桂、薛素霞. 運用行為治療於輕度智能障礙學齡前兒童之如廁訓練的護理經驗. 精神卫生护理杂志 (中华民国精神卫生护理学会). 2012, 7 (1): 49-58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10. ^ 许仲辉,2004,生活适应困扰之智力障碍个案在个人中心游戏治疗中改变历程之研究
  11. ^ 杨秀凤、刘欣惠 、赖晓莉. 治療取向的線畫活動對智能障礙兒童語言溝通影響之研究 (PDF). 特殊教育丛书.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6). 
  12. ^ 香港衛生處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 (PDF). [2011-03-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0-29). 
  13. ^ 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區. [201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2). 
  14. ^ 台湾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1-1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