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昌

臺灣電影導演、編劇(1947-2007)
(重定向自杨德昌

杨德昌(英语:Edward Yang,1947年11月6日—2007年6月29日),生于上海市,籍贯广东梅州客家人台湾电影导演,他与侯孝贤同为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崭露头角的代表导演,他因其2000年的作品《一一》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

杨德昌
1994年的杨德昌
导演
英文名
Edward Yang
国籍 中华民国
籍贯广东梅县
出生(1947-11-06)1947年11月6日
逝世2007年6月29日(2007岁—06—29)(59岁)
职业电影导演、编剧、演员、电脑工程师
教育程度国立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毕业
佛罗里达大学电机研究所毕业
配偶蔡琴
1985年结婚—1995年离婚)

彭铠立
1995年结婚;已丧偶)
儿女1子
出道日期1981年
出道作品1905年的冬天
代表作品恐怖分子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一一
活跃年代1981年-2007年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戛纳电影节
最佳导演奖
2000年 《一一
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
1991年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4年 《独立时代
终身成就奖
2007年
东京国际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奖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影评人费比西奖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其他奖项
柏林电影节Alfred Bauer Award - Honorable Mention
1996年 《麻将
洛迦诺电影节银豹奖
1986年《恐怖分子
洛迦诺电影节国际影评家协会奖
1985年《青梅竹马
南特影展最佳导演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釜山国际影展亚洲杰出影人奖
2007年

经历

编辑

早年事业

编辑

杨德昌自幼于台湾台北市长大。1965年毕业于台北建国中学,在建中时期画出二战题材的漫画。漫画成为他往后电影创作里的重要工具,尤其在电影分镜叙事上。[1]后在国立交通大学攻读控制工程学士学位后,于1974年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2][3]。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在佛罗里达大学资讯研究中心工作。[4]

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后,杨德昌短暂就读于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4][5][6],但最终认为电影领域并不适合自己,因为他觉该学院的教学方法过于商业化和主流化。随后,他申请并被哈佛大学建筑学院录取,但最后决定不入学。之后,他前往西雅图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从事微型计算机器与国防软件设计,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7][4]

在西雅图工作期间,杨偶然接触到韦纳·荷索的电影《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2年),并在观影后重新点燃了他对电影的热情[8],并使他接触到了世界和欧洲电影的经典之作。其中,杨德昌特别受到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影响。[9]

1985年5月,杨德昌与台湾流行歌手蔡琴结婚,两人在1984年拍摄《青梅竹马》时结识,他想维持“柏拉图式爱情”,提出无性婚姻,蔡琴决定接受,[10][11] 但在1995年8月离婚之后迎娶了钢琴家彭铠立。[12][8][13]

电影生涯

编辑

早期作品

编辑

杨德昌于1980年回到台湾,他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结识的朋友余为政邀请他为他的电影《1905年的冬天》编写剧本并担任制作助手[14],他还在电影中拥有一个小演出角色。这部电影后来被提名为1982年金马奖最佳摄影奖。杨德昌的剧本随后吸引张艾嘉的注意,他聘请杨德昌为他在台视节目《十一个女人》系列剧集的一集编写剧本和执导。这部由杨德昌执导的两个半小时的剧集名为《浮萍》,讲述了一个农村女孩前往台北,梦想进入娱乐业的故事,这也成为了杨德昌的首部执导作品。[15]

隔年,杨德昌被邀请为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光阴的故事》执导和编写一个短片,该片汇集了其他年轻导演,如柯一正张毅陶德辰[16]其中杨德昌的作品名为《指望》,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孩在青春期时的经历。[17]

1980年代

编辑

杨德昌随后开始执导了一些长片作品。与同时代的导演侯孝贤不同,侯孝贤较注重乡土电影,而杨德昌则专注于城市议题。他在几乎所有的电影中都深入探讨台湾城市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议题。1983年,杨德昌执导的首部长片《海滩的一天》采用了现代主义的叙事风格,以复杂的叙事结构探讨了社会转型中的女性议题以及转型后的都市空间对人的影响。[18][19][20][21]这部电影也因是杜可风在成为王家卫的合作伙伴之前所首次参与摄影指导的电影而引起广泛关注,《海滩的一天》随后获得了1983年亚太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并在1983年金马奖上获得了三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原创剧本(由吴念真和杨德昌共同编写)。编剧吴念真也因此经历而长期与杨德昌合作,参与多部电影的创作。

杨德昌随后于1985年执导第二部长片《青梅竹马》,该电影主要探讨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男女心理,其中他邀请同为导演的侯孝贤饰演男主角阿隆,一名在年轻时代曾是棒球好手的人,试图在台北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女主角阿贞则由蔡琴饰演。该电影后来入围了1985年金马奖两个奖项:包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奖。

第三部长片《恐怖分子》于1986年上映,这是一部复杂的多重叙事都会惊悚片,并以特殊的叙事风格,及对现代都市中人们深刻的观察而反映了生活,包含了安东尼奥尼电影中的犯罪元素和疏离主题。该电影由赢得了洛迦诺电影节的银豹奖。此外,《恐怖分子》还获得影评家詹明信在《地缘政治美学》一书中的高度评价。在同年的金马奖中则获最佳影片奖,女演员缪骞人入围了最佳女主角奖。并还赢得1987年英国电影协会奖的萨瑟兰特罗菲奖,以及1987年亚太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

1989年8月8日,杨德昌成立“杨德昌电影有限公司”专注在长篇电影的制作[22]。同年,时任时报出版经理郝明义创立《星期漫画》周刊,包含漫画家郑问、麦仁杰(今麦人杰)、曾正忠等人都是作者群之一,杨德昌受郝明义邀请,担任杂志的“监制”角色。

1990年代

编辑

第四部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于1991年上映,该电影改编自1961年发生于台湾台北市牯岭街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23]。并广泛探讨青少年帮派、1949年后台湾社会发展以及美国流行文化等议题,并由当时仅15岁的张震主演。电影演员还包括杨力州杨丽菁金燕玲以及蔡琴,。美国歌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所演唱的歌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英语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song)》中的一句歌词“a brighter summer day”,则撷取成为本片的英译片名。该剧本由杨德昌、阎鸿亚杨顺清及赖铭堂合作编写。1992年,杨德昌上演了一出他自己编写的舞台剧剧本《如果》,该作品后收录于2016年发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蓝光/DVD版本。[24]

这部电影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杨德昌的代表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上映后,杨德昌则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FIPRESCI奖和特别评审团奖,并在金马奖中赢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奖。影片在1986年金马奖中获得了十个提名、1991年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等殊荣。

1993年,杨德昌将电影公司更名“原子电影与剧场”并增设剧场部门。该名称纪念了杨德昌在成长过程中最喜欢的动画电视节目之一,手冢治虫的《原子小金刚》为题[25]。第五部电影《独立时代》为一部多角色喜剧,被视为“新台北三部曲”的起点[26][27],电影曾获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提名,并入选了1994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同时赢得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第六部电影《麻将》则透过外国人的视角反映了现代台湾城市的现象。该片也参加了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特别奖,同时被提名金熊奖。除了影视作品,杨德昌还从事广告业务,1997年为三菱拍摄了电视广告,配乐由妻子彭铠立创作。[28]

2000年代

编辑

杨德昌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一一》于2000年上映。这部电影承续他擅长的多条叙述线和理性思辩的叙述风格,深刻检视了当代台北中产阶级家庭的缩影。该电影透过三种不同的视角呈现:父亲NJ(吴念真)、儿子阳阳(张洋洋)和女儿婷婷(李凯莉)。这部长达三小时的作品以一场婚礼为开端,以一场葬礼为结束,之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幽默、美丽,又充满悲剧[29]。电影评论家尼格尔·安德鲁斯英语Nigel Andrews在《金融时报》上对这部电影高分评价:“将《一一》形容为一部三小时的台湾家庭剧,就好比将《大国民》称为一部兑现承诺的娱乐电影一样。”[30] 《一一》后来在2000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使杨德昌成为第一位获得这项殊荣的台湾籍导演。

2001年,杨德昌完成一个有关一个年轻孩子只携带手机和信用卡周游世界的剧本。杨德昌对该剧本表示:“现在只需要这两个东西。这是一个新世界,有很多故事我们可以彼此诉说。”[31]同年,杨德昌曾表达希望在西雅图拍摄一部电影,以及一个背景设定于台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故事。[31]

2002年,杨德昌和妻子彭铠立在企业出资下,共同成立经营铠甲娱乐科技公司,宣布将经营网络动画事业[32],其中,他与陈以文开始编写首部动画长片《追风》的完整初稿、及多部铠甲动画短片的剧本。该作品预定于2007年上映,并与成龙合作,但当杨德昌罹患结肠癌时,这个计划被中断。

逝世

编辑

2007年6月29日下午,杨德昌因结肠癌美国洛杉矶比佛利山庄去世,享年59岁。当时在旁有着其妻彭铠立与其子陪同[33] ,过世前,他曾将未完成的作品《小朋友》的手稿寄给好友张毅[34][35],妻子彭铠立也向张毅透露,杨德昌过世前,手还握着画笔。杨德昌病逝后,彭铠立便辞去铠甲娱乐的行长职务。

遗产

编辑

2023年,台北市立美术馆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共同主办“一一重构:杨德昌”回顾展[36],展出剧本手稿、未拍摄剧本、各大奖项、当年拍摄剧照及相关报导等。在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有回顾影展。[37][38]

风格

编辑

杨德昌的视觉风格包括刻意的节奏、长镜头、固定的摄像机、少数特写镜头、空旷的场景和台北的城市风景。除了探究在台湾社会变迁对中产阶级生活型态的影响,杨德昌还试图在他的电影中探讨现代和传统之间的斗争,以及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贪婪如何可能腐化、或影响艺术。杨德昌并不认为出售电影是他作为艺术家的主要目的,他认为电影的发行,尤其是在台湾是他无法控制的事情。他曾批评台湾电影的发行生态严重受到少数人的掌控,认为这种情况对电影产业不利。[39]

杨德昌除了自己的电影创作外,还与许多电影制片人合作,包括吴念真、侯孝贤等人。此外,他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戏剧和电影课程期间培养了一些学生,一些他的学生在他的电影中担任演员。除了电影,杨德昌还参与了三出舞台剧的创作和演出,这包括《如果》(演员:陈湘琪、王维明)、《成长季节》(演员:陈湘琪、叶全真、陈以文、王维明)、以及《九哥与老七》(演员:陈以文、王维明)。前两出剧只在台北的小剧场公演,而《九哥与老七》于1997年在香港伦敦进行公演。

作品

编辑

执导电影

编辑

执导动画

编辑
  • 2000年《情人之路》[40]
  • 2001年《国家俱院》
  • 2002-2007年《追风》(The Wind)(未完成)
  • 2003-2007年《长江动物园》(未完成)
  • 2003–2007年《小朋友》(未完成)

演出电影

编辑

电影编剧

编辑

电视剧

编辑
  • 1981年《浮萍》(台视综合剧场“十一个女人”系列)

配音

编辑
  • 1983年《海滩的一天》饰演:平平
  • 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饰演:Honey

舞台剧

编辑
  • 1992年《如果》
  • 1993年《成长季节》
  • 1997年《九哥与老七:九七狂想》
  • 2000年《实验莎士比亚:李尔王》

广告导演

编辑
  • 1997年《新中产阶级房车-小胖医师篇》ALL NEW LANCER 1.6三菱汽车广告

广告代言

编辑
  • 1989年 《白兰浓缩洗衣粉》 同蔡琴演出

未使用剧本

编辑
  • 1980年《天才少年》
  • 1980年《略有志气的少年》
  • 1994年《暗杀》[41]
  • 《婊子无情》
  • 《小五与杰克》[42]

奖项纪录

编辑

杨德昌在电影界的荣誉无数,曾受多项国际性影展,电影奖提名并获奖,获奖项目如下:

戛纳电影节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1994年 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独立时代 提名
2000年 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 一一 获奖
2000年 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一一 提名
柏林国际电影节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1996年 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阿弗雷德·堡尔奖-荣誉提及 麻将 获奖
1996年 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 麻将 提名
东京国际电影节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1991年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委会特别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1年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影评人费比西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1年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东京电影节大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提名
釜山国际电影节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结果
2007年 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亚洲年度电影人奖 获奖
2007年 第1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荣誉奖 获奖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1985年 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家协会奖 青梅竹马 获奖
1987年 第4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银豹奖 恐怖分子 获奖
南特影展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1991年 第13届南特影展 最佳导演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2002年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亚洲电影奖 一一 提名
金马奖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1983年 第20届金马奖 最佳影片 海滩的一天 提名
1983年 第20届金马奖 最佳导演 海滩的一天 提名
1983年 第20届金马奖 最佳原创剧本 海滩的一天 提名
1986年 第23届金马奖 最佳影片 恐怖分子 获奖
1986年 第23届金马奖 最佳原创剧本 恐怖分子 提名
1991年 第28届金马奖 最佳影片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1年 第28届金马奖 最佳原创剧本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1年 第28届金马奖 最佳导演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提名
1991年 第28届金马奖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提名
1994年 第31届金马奖 最佳原创剧本 独立时代 获奖
1994年 第31届金马奖 最佳影片 独立时代 提名
1994年 第31届金马奖 最佳导演 独立时代 提名
1994年 第31届金马奖 最佳服装设计 独立时代 提名
2007年 第44届金马奖 终身成就 获奖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2001年 第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电影 一一 获奖
2002年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电影 一一 获奖
2002年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导演 一一 获奖
欧洲电影奖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2000年 第13届欧洲电影奖 环球银幕奖 一一 提名
法国电影凯撒奖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2001年 第2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最佳外国电影 一一 提名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1992年 第5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最佳导演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1996年 第9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最佳导演 麻将 获奖
亚太影展
年份 颁奖典礼 奖项 影片 结果
1986年 第32届亚太影展 最佳编剧 恐怖分子 获奖
1991年 第36届亚太影展 最佳作品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获奖
其他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不一樣的楊德昌 關於漫畫、動畫的實驗與冒險 | 文化+. 中央社 CNA.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 ^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Films and Filmmakers. Eds. Sara Pendergast and Tom Pendergast. Vol. 2: Directors. 4th ed. Detroit: St. James Press, 2001. p1092-1094. 4 vols. "Edward Yang" accessed through Thomson Gale's Biography Research Centre 1 July 2007
  3. ^ Bergan, Ronald. Obituary: Edward Yang. The Guardian. 2007-07-17 [2019-06-29].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英国英语). 
  4. ^ 4.0 4.1 4.2 Sklar, Robert. The Engineer of Modern Perplexity: An Interview with Edward Yang. Cineaste. 18 Oct 2010 [1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父母常常期望他们的孩子选择从事技术相关领域,这样在毕业后可以轻松找到高薪工作,从而让他们感到放心。然而如果你对人文学科充满兴趣,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担忧,担心你将来会陷入贫困。在我的大学入学考试中,我的成绩非常出色,这使我有资格接受更高级别的教育。因此,我选择了工程专业,尽管我感到有些沮丧,因为我更希望重新考试并取得更差的成绩。然而,现实常常迫使我们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在获得学士学位后,我进入了美国的研究生院再次学习电机工程。我加入了当时最新和最热门的项目:佛罗里达大学资讯研究中心,我认为这是第一个资讯科技项目。 
  5. ^ Shelly Kraicer and Lisa Roosen-Runge, Edward Yang: A Taiwanese Independent Filmmaker in Conversation, [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December 27, 2015,.
  6. ^ Associated Press, Edward Yang, 59, Director who focused on Taiwan Life, http://www.mercurynews.com/ci_628020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uly 2, 2007.
  7. ^ 联合新闻网. 王昀燕/關於楊德昌的五件事——他的熱誠、意志,以及對世界光明的期待. 500辑.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8. ^ 8.0 8.1 Edward Yang, 59; filmmaker focused on modern Taiwanese life. Los Angeles Times. 2 July 2007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9. ^ Simon Abrams, Slant Magazine, A Rational Mind: The Films of Edward Yang, http://www.slantmagazine.com/features/article/a-rational-mind-the-films-of-edward-ya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XinhuaNet News, Tsai Chin to sing to commemorate her ex-husband, Tsai Chin to sing to commemorate her ex-husband. [2015-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5). 
  11. ^ Tsai Chin Biography, http://chrisroughan.webs.com/tsaichin.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楊德昌逝世適逢妻生日.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13. ^ 【壹週刊】「獨家」蔡琴遭爆料已離兩次婚. [2016-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0). 
  14. ^ The Winter of 1905-TFAI-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www.tfai.org.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15. ^ Floating Weeds-TFAI-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www.tfai.org.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16.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楊德昌與《光陰的故事》其他導演合影-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17. ^ Hu, Brian. In Our Time. World Cinema Directory. [27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18.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明驥代表中影與新藝城簽約合拍《海灘的一天》-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19. ^ 中华民国文化部. 中影《海灘的一天》導演楊德昌-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20. ^ That Day, on the Beach (Restored)-TFAI-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www.tfai.org.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1. ^ 酿电影. 什麼才是萬靈丹:《海灘的一天》和《青梅竹馬》中的 1980 年代女性困境與成長. 酿电影. 2022-10-18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22.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導演楊德昌與其妻蔡琴合影-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23. ^ 建國中學學生的少年殺人事件簿(管仁健/著). [201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24. ^ monthly, BIOS. 活在錯過楊德昌的年代:一個年輕影迷的收藏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5. ^ 好生活. 楊德昌回顧影展啟售 特映原子小金剛致敬新電影大師 | 樂活情報 - 好生活 | 中央社 CNA. howlife.cna.com.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26. ^ A Confucian Confusion (Restored)-TFAI-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www.tfai.org.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27. ^ 【電影不欣賞】1994年的楊德昌,與他們的《獨立時代》──訪演員鄧安寧、陳湘琪、陳以文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www.twreporter.org.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中文(台湾)). 
  28. ^ Notebook. Rushes: "RRR" Sequel, Charles Burnett in Lisbon, Edward Yang's Mitsubishi Commercial. MUBI Notebook. 2022-11-16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29. ^ Lim, Dennis; Times, Special to the Los Angeles. A Second Look: 'Yi Yi'. Los Angeles Times. 2011-03-20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美国英语). 
  30. ^ Anderson, John. Edward Yang . Urbana: U. of Illinois P. 2005: 10. ISBN 9780252029936. 
  31. ^ 31.0 31.1 Campbell, Duncan. Edward Yang: Take Two. The Guardian. 2001-04-03 [2019-06-29].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英国英语). 
  32. ^ 中华民国文化部. 楊德昌和成龍宣布合作網路卡通-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33. ^ Dargis, Manohla. Edward Yang, 59, Director Prominent in New Taiwan Cinema, is Dead.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7-02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34. ^ TVBS. 德昌病逝/畢生夢想! 楊德昌「小朋友」遺作曝光│TVBS新聞網. TVBS.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35. ^ 不一樣的楊德昌 關於漫畫、動畫的實驗與冒險 | 文化+. 中央社 CNA.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36. ^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影展-TFAI-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www.tfai.org.tw.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37. ^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解密楊導幕前到幕後的影像世界│新聞稿.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38. ^ 联合新闻网. 楊德昌回顧展北美館7/22開展!「一一重構」解密楊導幕前幕後的影像世界. 500辑.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39. ^ 曾毓青. 楊德昌入BBC世紀電影八強!卻沒在台灣上映. 2016-08-26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40. ^ 「一一重構:楊德昌」 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解密楊導幕前到幕後的影像世界. 非池中艺术网.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3). 
  41. ^ D, Every Little. 如何拍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嚇傻的少年張震?關於楊德昌,你可能不知道的8件事 | 樂手巢 YSOLIFE. 2023-08-24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42. ^ 联合新闻网. 曾想拍「色,戒」 回顧展揭楊德昌未竟之夢. 联合新闻网.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延伸阅读

编辑
  • 黄建业,《杨德昌电影研究》,台北:远流,1995。 ISBN 957-32-2388-0
  • 张世伦,2001,台湾“新电影”论述形构之历史分析(1965~2000)。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 John Anderson, Contemporary Film Directors: Edward Ya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