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文
朱天文(1956年8月24日—),台湾小说家、台湾新电影代表剧作家,生于高雄市凤山,籍贯中国大陆山东临朐,父亲是作家朱西甯,母亲则是台湾客家人、翻译家刘慕沙。毕业于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和淡江大学,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荒人手记》,以及与导演侯孝贤合作的剧本《悲情城市》、《童年往事》、《小毕的故事》等。
朱天文 | |
---|---|
性别 | 女 |
出生 | 中华民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镇 | 1956年8月24日
居住地 | 台湾台北市 |
国籍 | 中华民国 |
职业 | 作家 |
活跃时期 | 1983年至今 |
亲属 | 朱西甯(父) 刘慕沙(母) 朱天心、朱天衣(妹) |
学历 | |
荣誉
|
经历
编辑1956年生于高雄凤山,籍贯山东临朐,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
朱天文其父为朱西甯,其母刘慕沙。朱师从胡兰成,“以嫡系直传弟子自居”。出生于书香世家的朱天文和其妹朱天心一样很早就开始发表作品,曾主编《三三集刊》,并任三三书坊发行人。
朱天文表示,从15岁开始偷偷写,并投稿报纸,也不知是不是编辑认识她,就采用,就一直写下去。
1982年,朱天心〈小毕的故事〉获得联合副刊“爱的故事”征文佳作。[2]1983年将获奖小说《小毕的故事》改编成剧本搬上银幕,除了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廿届)之外,朱也参与配乐的制作。经由此作,与陈坤厚、导演侯孝贤认识,并开启与侯孝贤的长期合作。1985年创作剧本《童年往事》获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
侯孝贤表示,看到朱天文在报纸发表一篇5000字短篇小说〈爱的故事〉(小毕的故事原名),非常感兴趣,就联络朱天文想买版权改编成电影《小毕的故事》(陈坤厚导演、侯孝贤担任副导演及编剧之一)。朱天文说,印象中电影界的人都很奸诈、麻烦,所以还特别打扮得很老,穿高跟鞋窄裙,见了面发现侯孝贤完全出乎想像,合作相当愉快。[3]
侯孝贤表示,结果《小毕的故事》又好看,又卖座,“她(朱天文)就被卷入这行,哈哈!(与朱天文)合作就继续下去。”之后几乎执导作品的每个剧本都找朱天文写。[3]
创作历程
编辑朱天文从高中时期开始写作,1972年开始在联合报副刊发表小说,早期题材多半是以个人经验出发的浪漫爱情故事。大学时期,在皇冠出版社平鑫涛的支持下,朱天文与马叔礼、朱天心、谢材俊、林端等人在皇冠平鑫涛的支持下创办了《三三集刊》,“三三”分别为三民主义、以及象征基督信仰的三位一体,这种“三三”文风反映的是他们无忧无虑的青春──日常琐事、情感生活及非生活经验的反共复国理念。[4]1974年为了写张爱玲传记,朱西甯带朱天文至文化大学拜访张爱玲的前夫胡兰成,从此胡兰成与朱家往来密切,深深影响朱天文的文风。胡兰成宣扬礼乐中国、感性直观、唯心是证的核心理论与反共复国,遂成为三三式文风的重要一环,[5] 被称为“张腔胡调”。
黄锦树更精确地指出胡兰成对于朱天文的重要性,在于胡兰成所强调的“礼仪之美”一直被朱天文“仅从师教”地奉行着;并将《荒人手记》视为主体实践的结果,试图处理朱天文和她的美学实践和早期信仰的联系。[6]
风格与评价
编辑朱天文是眷村第二代的作家,以其家学的陶养渊源,创作不断。其小说风格从少女时期清纯的眷村文学到世纪末华丽奢靡的都会风情,其间包罗万象的繁复文字运用,直观而感性的细腻观察,融会中西方文学的风格,刻画出世纪末台湾人民的心灵图像,其风格之转变多姿可谓贴近了台湾社会变动的脉搏。[7]
从早期的作品到近期的〈花忆前身〉,可见出她敏感的时代感。她以嘲谑的手法,对华人的心理进行赤裸裸的剖析和批判。
余光中的评论指出作者“越过顾影自怜的藩篱,在后现代的声色里,感官与梦想合成为一,堪称是她个人创作的里程碑”。
王德威认为,在朱天文离开伊甸园后,无论是〈小毕的故事〉或是后期的《荒人手记》皆还是能够依稀窥见三三遗风。1990年出版的《世纪末的华丽》,则被他誉为朱天文创作的里程碑,此时其作品场景进入都会,她笔下的都会往往有如具有威胁的生命体,而黄锦树更是认为在此过程中,朱天文已步上精神状态的成熟之路。[8]
著作
编辑作品
编辑- 《淡江记》
- 《小毕的故事》
- 《乔太守新记》
- 《传说》
- 《世纪末的华丽》
- 《最想念的季节》
- 《朱天文电影小说集》
- 《好男好女》
- 《花忆前身》
- 《炎夏之都》
- 《荒人手记》
-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纪录》
- 《巫言》
合著
编辑- 《戏梦人生:侯孝贤电影分镜剧本》(侯孝贤、吴念真、朱天文)
- 《极上之梦:海上花电影全纪录》(侯孝贤、朱天文)
- 《千禧曼波:电影原著中英文剧本》(朱天文著、王伊同译、蔡正泰摄影)
- 《恋恋风尘:剧本及一部电影的开始到完成》(吴念真、朱天文)
- 《下午茶话题》(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 《三姊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改编、剧本
编辑- 《小毕的故事》(1983年)
- 《风柜来的人》(1983年,获法国南特影展最佳作品奖)
- 《冬冬的假期》(1984年,获第三十一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瑞士卢卡诺影展特别推荐奖,法国南特影展最佳作品奖)
- 《小爸爸的天空》(1984年)
- 《青梅竹马》(1985年)
- 《最想念的季节》(1985年)
- 《结婚》(1985年)
- 《童年往事》(1985年,获第6届夏威夷国际影展评委特别奖;荷兰鹿特丹国际影展非欧美电影最佳作品奖)
- 《恋恋风尘》(1986年,获法国南特影展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
- 《尼罗河女儿》(1987年,获意大利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
- 《外婆家的暑假》(1988年)
- 《悲情城市》(1989年,获意大利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国际影展金狮奖)
- 《戏梦人生》(1993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比利时根特国际影展最佳音乐效果奖等)
- 《好男好女》(1995年,获第32届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 《南国再见,南国》(1996年)
- 《海上花》(1998年)
- 《千禧曼波》(2001年)
- 《最好的时光》(2005年)
- 《刺客聂隐娘》(2015年,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主编
编辑- 《七月流火》(马叔礼、谢材俊、朱天文、朱天心主编)
- 《三三集刊》
- 《三三杂志》
- 黎, 华标; 朱, 天文 (编). 《意有未盡:胡蘭成書信集》. 台北: 新经典文化. 2011/09/21. ISBN 9789868703667 (中文).
纪录片
编辑- 《愿未央》
主要荣誉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朱天文 檔案】. 人间福报. 2008-03-22 [202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0) (中文(台湾)).
- ^ 丘彦明. 愛底尋求:「愛的故事」徵文總評會議紀要. 联合报. 1982-09-15.
- ^ 3.0 3.1 法國紀錄片《Portrait of Hou Hsiao-Hsien(侯孝賢畫像)》. [2017-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孙, 洁茹. 游移/猶疑?—朱天文、朱天心及其作品中的認同與政治.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博士论文. 2005: 29.
- ^ 张, 瑞芬. 明月前身幽蘭谷-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 台湾文学学报. 2003-08-01, (4): 150.
- ^ 黄, 锦树. 神姬之舞:後四十回?(後)現代啟示錄?-論朱天文. 中外文学. 1996-03-01, 24 (10): 104-142.
- ^ 徐, 正芳. 朱天文小說研究. 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硕士在职专班学位论文. 2002.
- ^ 王, 德威. 〈從《狂人日記》到《荒人手記》〉. 《花憶前身》. 台北: 麦田. 1996: 7–23. ISBN 9789867895240.
- 王德威:〈狂言流言,巫言莫言——《生死疲劳》与《巫言》所引起的反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古远清:《胡兰成在台湾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