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和四年(369年),是桓温第三次北伐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枋头之战
桓温北伐的一部分
日期369年
地点
结果 前燕、前秦联军胜利,晋军撤退
参战方
东晋 前燕
前秦
指挥官与领导者
桓温 慕容垂苟池邓羌
兵力
约50000人 50000人
伤亡与损失
约40000人 不详

背景

编辑

太和四年四月庚戌日(369年5月22日),桓温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县)率军五万北伐,率水军自清水进入黄河前燕皇帝慕容𬀩以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抵抗桓温,但于黄墟大败。慕容𬀩再以乐安王慕容臧率军抵御,仍然无法取胜。燕将傅颜亦于林渚败给晋军前锋邓遐朱序,晋军士气大振[1],而前燕只好遣使向前秦求援。

经过

编辑

七月,桓温驻军枋头,当时前燕前兖州刺史孙元亦起兵响应桓温,慕容𬀩及太傅慕容评见晋军逼近而十分畏惧,打算逃奔和龙。而吴王慕容垂却自请出战,慕容𬀩于是以慕容垂为南征大都督,率慕容德等人领兵五万出拒晋军。桓温当时就任用投降的燕人段思作为向导,燕将悉罗腾与晋军交战,成功生擒了段思;不久晋将李述的进攻亦为悉罗腾及染干津击败,李述更战死。此两败后,晋军士气变得低落。

另一方面,慕容德及刘当分领一万及五千骑兵于九月出屯石门,妨碍晋将袁真开通石门水道运粮,前锋慕容宙更命二百兵挑战,另以八百兵设伏,诱晋军追击而大败对方;燕豫州刺史李邽亦率兵五千断桓温粮道。而前燕又以虎牢以西的土地为条件向前秦求援,王猛劝苻坚暂时保存前燕不被东晋所并,并乘战后前燕国力减弱才出兵吞并。前秦天王苻坚听从,命苟池洛州刺史邓羌出兵救援。

桓温战事失利,而当时粮食亦见缺乏,更知前秦派兵援燕,于是在九月丙申日烧毁船舰,抛弃辎重兵器,循陆路撤军。桓温自东燕郡撤至仓垣(今河南开封东北),为提防前燕军在汴河等河水下毒而下令凿井取水饮用,走了七百多里路。当时燕军诸将都要追击,但慕容垂认定晋军初退必定会严密戒备,留精兵断后,决意待晋军以为燕军不至,加紧赶路时才追击,以求克捷;慕容垂因而领八千骑在后跟随晋军。晋军随后果然如慕容垂所估计而加速,数日后慕容垂就下令追击,并于襄邑(今河南睢县西)追及晋军。当时慕容德已率先领四千骑兵设伏于襄邑东涧,终与慕容垂夹击晋军,桓温大败,死三万多人。前秦援军亦于谯县(今安徽亳县)邀击桓温败军,晋军战死者亦数以万计。至十月己巳日(12月7日),桓温收拾散卒,屯于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原响应桓温的孙元亦被前燕平定。

影响

编辑
  • 这次战役中晋军大败,亦代表着桓温第三次北伐的失败。桓温于败后名声和实力都大降,已经无法依原计划接受九锡并篡位自立,从而导致两年后桓温废黜晋废帝,改立晋简文帝[2]
  • 慕容垂于枋头之战中领导燕军击退晋军,声名大振,却令向来猜忌他太傅的慕容评感到厌恶,更与可足浑太后谋诛慕容垂,逼得慕容垂出奔前秦。[3][4]
  • 前燕向前秦求救时许以虎牢以西土地作条件,但战后前燕却反悔不给,这令苻坚大怒,最终令前秦以此对前燕发动战争,终灭前燕。

参考资料

编辑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
  1. ^ 《晋书·慕容𬀩传》:“温前锋朱序又破𬀩将傅颜于林渚,温军大振。
  2. ^ 《晋书·桓温传》:“温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还受九锡。既逢覆败,名实顿减,于是参军郁超进废立之计,温乃废帝而立简文帝。”
  3. ^ 《晋书·慕容垂传》:“及败桓温于枋头,威名大振。慕容评深忌恶之,乃谋诛垂。惧祸及己,与世子奔于苻坚。”
  4. ^ 《晋书·慕容𬀩传》:“垂既有大功,威德弥振,慕容评素不平之……可足浑氏素恶垂,毁其战功,遂与评谋杀垂。垂惧,奔于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