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岭(英语:Shui Ngau Ling),是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市西部、青山公路屏山段以南的一座小山,高约34米。现大部分山坡已成为元朗公园的一部分,周边建有低密度住宅区。自公园落成后,水牛岭作为地名已被“元朗公园区”所取代。

位于水牛岭山顶的元朗公园百鸟塔是元朗地标性建筑

历史 编辑

水牛岭是水边村西南面的一座小山,在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20年)编成的新安县志已被提及。水牛岭下曾有一条卧波桥,由屏山秀才邓芝兰、邓豹夑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1]水牛岭四周原有大片由屏山邓氏拥有的稻田,亦有果园,近水边村山麓有梯田(现今元朗公园大草坪),山坡上有原居民墓地。[2]公庵山流下来的溪水经水牛岭西北麓穿过水边围和水边村之间,汇合山贝河流出后海湾

香港日治时期期间,水牛岭成为日军宪兵部刑场和被害者的乱葬之地。1956年,博爱医院筹建二次世界大战殉难同胞公墓,将200具无人认领的遗骸合葬。义冢位于水牛岭南麓,医院值理会定期拜祭。[3]

战后,内地难民涌港,有人在近水边村山麓的梯田上搭建寮舍聚居,是为大园木屋区,曾于1966年发生四级大火,水牛岭南麓亦发展成榄口园木屋区。1960年代前,水牛岭东麓已设有香港粉丝厂(现今御豪山庄第一期)、大成地毡厂、皮革厂等工厂。粉丝厂在山坡上设立晒粉丝场,故此当时水牛岭亦被称为“粉丝山”,附近的居民会上山收拾地上的粉丝食用或转卖。

平房区 编辑

1950年代末,政府计划于水牛岭南麓辟建平房徙置区,安置大陂头西渔涌大旗岭、榄口园一带低洼地区常受水灾影响的木屋居民,是新界第二个建立的徙置区(第一个为大窝口亚斯理村)。徙置区由美国天主教福利会牛津饥馑救济委员会筹建,香港政府出资八万港元平整地基、比利时王国响应联合国救济难民运动捐款五万美元兴建平房,落成后交由徙置事务处管理。[4]

1961年,水牛岭平房区落成揭幕。平房区规划为八阶六列、共197间每五间相连的石屎平房。髹上不同颜色的平房内有客厅、睡房和厨房。平房区设有教堂和学校(信基幼稚园,今香港童军总会元朗西区总部)、球场和公厕,亦有公用自来水供应。平房区设有一座日晷仪,四面刻上中、英、法及荷四种文字,纪录开村缘起。平房区首批入住居民是受1960年5月元朗水灾影响的188户共1,200名大陂头灾民。[5][6][7][8]

1964年,位于水牛岭山顶和西南麓的平房区扩建区落成。扩建区由天主教福利会和牛津饥馑救济委员会损款25万港元筹建,新建双层平房4座共40个单位,单层平房37个单位。[9] 该年,水牛岭平房区有居民1,508人。1970年代初,水牛岭平房区有居民273户,共1,406人。[10]

市镇公园 编辑

1981年起,平房区开始清空,居民陆续获安置到水边围邨朗屏邨屯门友爱邨[11][12][13]因公共房屋的租金较平房屋贵近七十倍,有居民要求政府拨地重置平房区,并曾向立法局议员及比利时王子请愿。[14][15]1986年,水牛岭平房区正式清拆,地皮用作兴建市镇公园。1991年,元朗市镇公园落成,由区域市政局主席张人龙主持开幕典礼。山上300多栋树木、四个原居民祖坟和日晷仪基座获保留。另外,元朗公园西边的小径是由原水牛岭山径改建而成(即童军总部至公园南、北路交界的小径)。[16]

1982年至83年,大园木屋区和水牛岭周边寮舍、工厂开始清拆,共拆除1,060栋建筑物,有266户共1,052名居民受影响,大部分获安置到公共房屋或临时房屋区。[17]1984年,水牛岭周围的地段被平整以扩展元朗新市镇,1980年代末起曾设立四个临时房屋区,大部分地皮在1990年代中后期被用作兴建低密度住宅屋苑。

现时,元朗公园被公园南路和北路包围。[18]水牛岭西北处有香港童军总会元朗西区总部、墓地和水边村骨殖瓮,西南处有元朗公立中学和保良局罗氏信托学校,东南处有南部有路德会西门英才中学,南部有水牛岭义冢。在道路外围,有市镇公园北儿童游乐场、博爱医院元朗商会极限运动场、水边村、元朗游泳池元朗大球场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小学、华翠豪园、翠韵华庭、艺典居、市镇公园南游乐场、柏丽豪园、御景园、御豪山庄。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嘉庆二十四年《新安县志》卷七〈建置略〉:“卧波桥,在五都水牛岭下,长石三架,乾隆五十九年,屏山贡生邓芝兰、监生邓豹夑建。”
  2. ^ 邓达智、邓桂香. 元朗.美景.好風情. 万里机构. 2015. 
  3. ^ 紀念二次大戰殉難同胞元朗博愛醫院所建水牛嶺公墓揭幕. 华侨日报. 1956-06-28. 
  4. ^ 元朗水邊村水牛嶺將闢徙置區. 香港工商日报. 1959-07-14. 
  5. ^ 元朗水牛嶺徙置區建屋宇二百餘幢 安置元朗水災木屋居民. 华侨日报. 1961-02-07. 
  6. ^ 屏山水牛嶺徙置區二百幢屋宇 本月中啟用. 香港工商日报. 1961-03-09. 
  7. ^ 元朗水牛嶺平民屋從區啓用 數近二百間千人將入住. 华侨日报. 1961-03-18. 
  8. ^ 水牛嶺將發展 舖戶建成電燈放明. 华侨日报. 1962-06-06. 
  9. ^ 英美社會機構捐助興建 元朗水牛嶺徙置區擴建開幕. 华侨日报. 1964-10-17. 
  10. ^ 水牛嶺平房區小屋 由比政府捐款興建. 华侨日报. 1973-01-27. 
  11. ^ 水牛嶺平房居民獲機會調遷公屋. 华侨日报. 1982-02-05. 
  12. ^ 居民安排入住水邊圍邨 水牛嶺平房區遷空 騰出單位安置災民. 华侨日报. 1981-02-28. 
  13. ^ 水牛嶺平房區將清拆 居民既喜且憂. 华侨日报. 1986-03-01. 
  14. ^ 元朗水牛嶺建公園 居民要求撥地重建. 华侨日报. 1986-03-14. 
  15. ^ 水牛嶺村四代表向比利時王子請願. 华侨日报. 1986-03-22. 
  16. ^ 清拆水牛嶺平房區. 华侨日报. 1986-02-25. 
  17. ^ 元朗水牛嶺木屋區清拆 逾千居民獲安置. 香港工商日报. 1983-04-20. 
  18.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元朗公園 - 戶外設施.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