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海号航空母舰

珊瑚海号航空母舰(英语:USS Coral Sea舷号CVB/CVA/CV-43),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为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它是美军第二艘以珊瑚海为名的军舰,以纪念太平洋战争中的珊瑚海海战

珊瑚海
USS Coral Sea CVB-43
珊瑚海号在地中海巡航。摄于1986年1月29日。
概观
舰种航空母舰
舰级中途岛级(3号舰)
制造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动工1944年7月10日
下水1946年4月2日
服役1947年10月1日
1960年1月25日
退役1957年4月24日
1990年4月30日
结局1993年3月4日出售拆解
除籍1991年4月30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一般:45,000吨
作战:55,450吨
满载排水量60,100吨
全长整体:968呎
水线:900呎
全宽整体:136呎
水线:113呎
吃水33呎
锅炉12座锅炉
8座1,250千瓦蒸汽轮机
2座850千瓦柴油轮机
4轴
功率212,000轴马力
试航:215,520轴马力
最高速度33节
试航:33.03节
续航距离20,000海哩/15节
服役:15,000海哩/15节
乘员330名军官
3,253名水兵
武器装备14门单装5吋/54火炮
21门4联装40毫米高射炮
28挺20毫米机炮
装甲飞行甲板及下甲板:3.5吋
机库甲板:80磅
防护甲板:70磅
装甲带:7-7.6吋
防水壁:6.3吋
指挥塔:3.5-6.5吋
舵机:6.3-7.6吋
舰载机64架F4U
64架SB2C
8架F6F
其它3座升降台
2座弹射器
模版参考来源:[1]

珊瑚海号在1944年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建造,并在1946年下水,最后于1947年服役。在接着十三年,珊瑚海号一直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执勤,并曾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协助撤走美国侨民。1960年,珊瑚海号调往太平洋舰队,并在1964年北部湾事件后开始参与越战。此后十一年间,珊瑚海号一共八次部署到越南作战,参与了美军多场重要战事。1975年越战结束前夕,珊瑚海号参与了常风行动,支援美军直升机救走西贡多名南越人员及美国侨民。西贡沦陷后,珊瑚海号又在马亚圭斯号货船事件中轰炸了红色高棉的军事设施。

越战结束后,珊瑚海号主要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两大海域执勤。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美军曾安排珊瑚海号为营救人质的特种部队提供空中支援,但因营救行动失败而未有成事。1983年珊瑚海号由太平洋舰队调返大西洋,在1986年的黄金峡谷行动中空袭利比亚,又于1989年黎巴嫩内战人质绑架风潮期间,协助贝鲁特的美国大使馆人员撤走。1990年珊瑚海号从海军退役,并于翌年除籍,最后于1993年出售拆解。

建造及核武飞行中队试验 编辑

 
服役不久的珊瑚海号正在公海试航,摄于1948年2月11日。相片可见珊瑚海号飞行甲板的F4U战斗机A-1攻击机,以及右舷的7门5吋火炮。珊瑚海号建成时只有14门5吋火炮,而两艘姊妹舰中途岛号罗斯福号则有18门。随着美国海军战术演变,三舰的火炮在往后的数十年间陆续拆除。

美国海军舷号CVB-43的航空母舰,在1944年7月10日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建造。当时海军已经把“珊瑚海”用作命名舷号CVB-42的航空母舰,而CVB-43则未有舰名。后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去世,海军决定把在4月29日下水的CVB-42更名为“富兰克林·D.·罗斯福”,以纪念这位前纽约州州长对海军的贡献。至于“珊瑚海”的舰名,则改为套用到CVB-43航空母舰。[2]

珊瑚海号(CVB-43)在1946年4月2日下水,由托马斯·金凯德上将的夫人掷瓶。金凯德本人是珊瑚海海战中美国巡洋舰编队的指挥官。[3]1947年10月1日,珊瑚海号在大西洋舰队服役,以诺福克海军基地为母港,并在1948年1月19日至4月5日于古巴墨西哥湾海域试航。[4]

珊瑚海号投入现役之际,正值美国苏联之间的冷战逐步升级。当时海军只有经改装的P-2V海王星巡逻机可以携带核武,而P-2因机身庞大之故,只能在中途岛级航空母舰起飞。故此,美国海军计划为三艘中途岛级编组核武飞行中队,并在各艘中途岛级举行连串飞行试验,珊瑚海号即为其中之一。[5]P-2V巡逻机的首次舰上起飞是在1948年4月27日于珊瑚海号进行,而翌年3月7日,资深海军飞行员约翰·T.·海沃德英语John T. Hayward又于珊瑚海号驾驶一架P-2V巡逻机起飞,并携带一枚10,000磅的假弹(模拟小男孩原子弹),空投到埃尔森特罗外的目标,最后折返到马里兰州的海军航空站降落。后来AJ-1野人式攻击机英语North American AJ Savage投入现役,成为美国海军第一代专为核打击任务而设的舰载机;而AJ-1攻击机的首次舰上起飞及降落,亦是在珊瑚海号上进行(时为1950年8月21日,由海沃德担任试飞飞行员)。[4][6][7]

地中海巡航及苏伊士运河危机 编辑

珊瑚海号自服役之后,便定期到地中海巡航访问,与欧洲盟国海军演习备战。1948年6月7日,珊瑚海号首次到地中海巡航,训练海军学院的见习军官,并且与密苏里号战列舰一同在公海操练。期间珊瑚海号曾到访葡萄牙里斯本法国蔚蓝海岸儒昂湾直布罗陀,于8月6日返抵诺福克。返国后珊瑚海号进入船坞维修,并且更换舰岛设施。[8][9]

1949年5月3日,珊瑚海号第二次到地中海巡航。此行珊瑚海号先后到访直布罗陀、西西里奥古斯塔湾英语Augusta Bay (Sicily)巴勒莫那不勒斯利佛诺戛纳雅典伊斯坦布尔苏达湾英语Souda Bay,在9月26日返抵诺福克。[9][8][10]

1950年上半叶,珊瑚海号一直留在近海训练。同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但珊瑚海号未有派往远东,继续在大西洋舰队。9月9日珊瑚海号第三次到地中海巡航,并到访直布罗陀、萨丁尼亚阿兰奇湾、奥古斯塔湾、胡安湾、戛纳、苏达湾、雅典帕勒隆湾英语Phaleron Bay塔兰托、利佛诺、那不勒斯、阿尔及尔奥兰,于1951年2月1日返抵诺福克。这次巡航也是美国航空母舰首次携带核弹的非核子组件出征,而珊瑚海号在巡航期间曾多次在海上军演。[9][11]

珊瑚海号在1951年2月返国不久,旋即于3月20日再次前往地中海。此行珊瑚海号参与了北约代号“蜂巢”(Exercise Beehive I)的联合演习。这次演习是北约首次大型海上演习,参与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希腊(准成员国)及意大利。珊瑚海号亦在演习中途顺道到访各国港口,最后在10月6日返抵诺福克。稍后珊瑚海号进入船坞翻修。[9][12]

1952年2月,珊瑚海号翻修完毕,留在近岸训练。4月19日,珊瑚海号第五次到地中海巡航。此行珊瑚海号参与了第二次“蜂巢”演习(Exercise Beehive II),又曾到访南斯拉夫斯普利特,使之成为第一艘到访南斯拉夫的美国航母。南斯拉夫总理铁托在珊瑚海号停泊期间,曾经登舰参观。珊瑚海号在10月1日返航前夕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43,最后在10月12日返抵诺福克。[9][13]

1953年4月26日,珊瑚海号第六次到地中海巡航,并再次参与北约的海上联合演习,又到访奥兰、卡利亚里马赛、塔兰托、巴塞罗那热那亚、戛纳、罗得岛塞萨洛尼基、那不勒斯、拉斯佩齐亚巴伦西亚及巴勒莫,最后于10月21日返抵诺福克。[9][14]

1954年7月7日,珊瑚海号开始第七次地中海巡航,先后到访直布罗陀、巴伦西亚、塞萨洛尼基、雅典、戛纳、里斯本、那不勒斯、马赛、黎巴嫩贝鲁特及热那亚。在本次巡航,珊瑚海号曾两次与北约成员国海军演习,而西班牙元首佛朗哥将军曾在10月于巴伦西亚登舰参观。12月20日珊瑚海号返抵诺福克母港。[4][9]

1955年3月5日,珊瑚海号第八次到地中海巡航。与此前数次的巡航相若,珊瑚海号再次到访直布罗陀、里斯本、那不勒斯及伊斯坦布尔等地中海港口,并且与其他国家的海军演习,最后在9月29日返抵诺福克,然后进入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维修。[4][9]

1956年2月1日,珊瑚海号完成维修,并在近海训练航空联队。同年8月13日,珊瑚海号第九次到地中海巡航,接替返国休整的无畏号航空母舰,并先后造访那不勒斯、巴勒莫、热那亚、雅典及伊斯坦布尔。珊瑚海号在雅典停留期间,希腊国王保罗一世及王后费德莉卡曾经登舰参观。[15]10月29日,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而英国、法国及以色列则在31日入侵埃及。当时美国政府下令第六舰队到东地中海戒备,并协助撤侨。珊瑚海号在10月31日便抵达埃及北部海域,直到11月23日才驶离该地,而战争则在11月7日停火。稍后珊瑚海号再到访奥古斯塔湾、塔兰托、戛纳及那不勒斯,最后为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所接替,于1957年2月11日返抵诺福克。[15]

现代化改建及调驻太平洋舰队 编辑

 
1957年,珊瑚海号进行代号SCB-110A的现代化改建,增设了斜角飞行甲板及新式弹射器,使之更适合在喷气机年代执勤。相片摄于1962年4月16日。

1957年2月26日,珊瑚海号前往美国西岸布雷默顿,进行代号SCB-110A的现代化改建。改建的主要内容包括增设斜角飞行甲板、封闭舰艏及三座C-11蒸汽弹射器。由于珊瑚海号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故此必须绕道南美洲合恩角。航行期间,珊瑚海号顺道造访巴西桑托斯、智利塔尔卡瓦诺瓦尔帕莱索及巴拿马巴波亚英语Balboa, Panama,于3月10日抵达普吉湾海军基地。4月24日珊瑚海号暂时退役,开始改建。改建在1960年1月25日完成,而珊瑚海号则在同日重新服役,并以阿拉米达为母港,正式调驻太平洋舰队。[4][9]

1960年初,珊瑚海号留在美国西岸训练第15航空大队的机组人员,并曾经在3月18日到访加拿大温哥华。9月19日,珊瑚海号首次到西太平洋巡航,先后到访珍珠港岩国市横须贺佐世保神户冲绳香港苏比克湾。当时老挝危机正日益加剧,珊瑚海号曾在4月29日到南中国海警备,于5月9日才离开东南亚海域。5月27日珊瑚海号返抵阿拉米达。[4][9]

1961年12月12日,珊瑚海号第二次到西太平洋巡航。此行珊瑚海号再次造访珍珠港、苏比克湾、佐世保、横须贺、神户及香港,并先后到白令海峡及南中国海警备,而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则在1962年3月30日率领23名日本国会议员登舰参观。1962年7月17日珊瑚海号返抵阿拉米达,并在9月进入旧金山海军船坞维修。[4][9]

1963年4月3日,珊瑚海号第三次到西太平洋巡航,并先后造访珍珠港、澳大利亚悉尼关岛、苏比克湾、马尼拉、香港、横须贺、冲绳、别府市、岩国和佐世保。当年香港因严重干旱而要实施制水,故此珊瑚海号在6月3日到访香港之时,亦向当地提供256,000加仑(970,000升)食水援助。11月25日珊瑚海号返抵阿拉米达。[4][9]

越战 编辑

第一及第二阶段滚雷行动 编辑

 
1965年3月,第77特遣舰队正在南中国海演习。相中的四艘航空母舰分别为突击者号(左下)、约克城号(左上)、珊瑚海号(右上)及汉考克号(右下)。受到战局拖累,珊瑚海号自1964年12月7日离开美国后,便长期留在越南作战,到1965年11月1日才返抵母港,打破了当时美军航母的持续海外部署日数纪录(331日)。
 
1966年6月,北越首都河内的炼油设施遭美国空军轰炸起火。1966年4月,美军开始第四阶段滚雷行动,获准轰炸北越部分的炼油设施,但面对北越不断增强的防空火网,美军的飞机损失亦有大幅上升。派驻珊瑚海号的第2航空大队,在1966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之间,便有8架飞机遭到击落。

1964年初,珊瑚海号一直留在美国西岸。同年8月北部湾事件发生,美国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林登·詹森向北越派军,美国全面介入越战。由于远东情况急转直下,海军先在10月派出汉考克号航空母舰到远东增援,而珊瑚海号则在12月7日随后出发,最终于1965年1月23日抵达越南外海。[16]虽然美国海军在北部湾事件后已即时发动飞箭行动(Operation Pierce Arrow),向北越报复攻击,但詹森却未再准许任向针对北越的后续进攻。要到12月2日,詹森才批准首阶段的横滚行动(Operation Barrel Roll),准许美军飞机到老挝北部作有限的对地支援,行动在14日开始执行。[17][18]在此背景下,珊瑚海号起初只有派少量飞机到老挝执勤,最后在30日返航苏比克湾休整。[19]

1965年2月1日,珊瑚海号回到越南外海的洋基站巡航数日,在7日与汉考克号一同返回菲律宾。但是两舰离开不久,越共游击队便攻击美军位于嘉莱省波来古市(Pleiku)的空军基地,造成多人伤亡。这促使詹森下令海军执行第一次火飞镖行动(Operation Flaming Dart I),向北越报复;而珊瑚海号及汉考克号亦被詹森即时召回越南。7日中午12时40分,珊瑚海号及汉考克号分别派出20架及29架飞机,前往攻击洞海市的军营及港口设施;而突击者号则派34架飞机空袭洞海以南15哩的山区军营(Vit Thu Lu)。由于天气恶劣,汉考克号的机队无法准确估计攻击成效,珊瑚海号有一架A-4攻击机遭防空炮击落,而突击者号的攻势更以失败告终。[20][21]

2月10日,越共游击队再次发动攻击,炸毁归仁市一处美军基地,造成23人死21人受伤。詹森因而下令海军执行第二次火飞镖行动(Operation Flaming Dart II),空袭位于正和(洞海市西北)的北越军营。11日早上,突击者号、汉考克号及珊瑚海号依次在9时、9时15分及9时30分派出机队攻击,但受到能见度及低云影响,攻击无法有效执行;再加上华府为攻击设下多重交战限制规则,又禁止使用凝固汽油弹,使美军机队大受制肘。最终珊瑚海号一共有两架飞机遭防空炮击落,而美军空袭效果甚微。[21][22]2月13日,詹森批准首阶段滚雷行动,并在3月1日正式展开,而针对北越的蓝树侦察任务亦在3月3日开始。[23]珊湖海号在3月5日前往菲律宾,到苏比克湾休整一周。[16][19]

3月15日,珊瑚海号回到洋基站执勤,参与首阶段滚雷行动。18日珊瑚海号与汉考克号联合空袭怀恩县以西的富文(Phu Van)及洞海市以北的永山(Vinh Son),攻击两地的北越游击队补给点。[24]到3月26日,珊瑚海号与汉考克号发动第二次联合攻击,派出70架飞机空袭河静市白龙尾岛、永山及枚闰角(位于河静市东南)四地的雷达设施,其中汉考克号有两架飞机遭北越防空炮击落。[24]29日珊瑚海号及汉考克号再派出70架飞机攻击白龙尾岛,但空袭因能见度低而效果不佳,珊瑚海号更有三架飞机遭北越击落。[24]4月3日,珊瑚海号两舰分别在上午及下午派出机队,空袭河内市以南70哩的东方铁路大桥(Dong Phuong bridge),并使之暂时无法行车。[25]同日海军亦开始针对老挝东南部胡志明小道钢虎行动(Operation Steel Tiger)。[23]

汉考克号在4月5日离开休整后,珊瑚海号继续留在战场,并在7日再次发动攻击。4月10日中途岛号航空母舰抵达增援,并在15日联同珊瑚海号空袭了西宁省黑婆山(Núi Bà Đen),攻击潜藏南越中央高地的越共军队。[26]在4月的首两周,珊瑚海号再有三架飞机遭北越击落,其中两名飞行员阵亡。此外,珊瑚海号的夜间侦察机发现北越正在河内兴建SA-2防空导弹阵地,但华府一直未有授权美军攻击。[27]4月16日珊瑚海号离开洋基站,先后到苏比克湾及香港休整。 [16][28]

5月1日,珊瑚海号回到越南外海会合中途岛号,而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也在5月8日抵达。三舰的机队除了攻击胡志明小道的补给路线,亦被派往南越领土,为美军及南越地面部队提供空中密接支援。由于掩护成效甚为显著,威廉·威斯特摩兰要求海军在南越外海设立固定的航空母舰执勤点,直至陆军的机场可以全面运作为止;此一执勤点亦称为迪西站(Dixie Station)。[29][23]5月12日,詹森下令暂停滚雷行动,尝试拉拢北越返回停战谈判,但北越未有理会。结果,詹森在18日下令开始第二阶段的滚雷行动,并准许空军及海军轰炸更多北纬20度以北的目标。[23][30]然而此时詹森仍拒绝派海军及空军攻击河内的S-75防空导弹阵地,以及北越各地的军用机场,迫使海空军只能为飞机增加电子干扰设备,作被动防御。海空军的飞机损失因而大幅增加。[31]

5月27日,珊瑚海号前往横须贺卸载武装,预备按期返国。但由于越南战局不断升级,海军只好延长珊瑚海号的巡航时间,直至另行通知。6月24日至7月23日,珊瑚海号在洋基站连日派出飞机执勤,并再有两架飞机遭北越击落,其中第15航空联队的联队长更告阵亡。[28]7月24日珊瑚海号为中途岛号接替,到香港等港口休假。[32]同日空军一架F-4被北越防空导弹击落,为美军在越战遭导弹击落的首架飞机。这使詹森终于在准许空军攻击河内数个指定的防空导弹阵地,但效果却极为恶劣。[33]

8月12日,珊瑚海号回到洋基站,随即在当日及13日与中途岛号联合行动,空袭河内的防空导弹阵地,但两舰却有六架飞机遭防空炮击落,兼且未能摧毁任何地面防空导弹。[34]经此一役,海军尝试改良作战战术,并将部分陆战队的飞行中队转移到航空母舰执勤,协助干扰北越的雷达设施;此等反防空导弹作战逐渐演变为铁手行动(Operation Iron Hand)。[33]9月10日珊瑚海号再次到港口休整休整。[16]

10月1日,珊瑚海号再次到洋基站执勤,并预备返国。此行珊瑚海号虽然只在洋基站逗留14日,却在10月6日取得首次空战战绩。当日美海军151战机中队英语VFA-151一架F-4B战斗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击落了一架米格17。由于该架飞机可能隶属于中国而非北越,海军一直将这项战绩保密,直到数年后才向外公布。[32]10月14日珊瑚海号先到苏比克湾卸载军资,终于在11月1日返抵阿拉米达,并在22日进入旧金山海军船坞大修。此行珊瑚海号打破美军航母的持续海外部署日数纪录(达331日),共有21架飞机遭北越击毁,出击数超过10,800架次,并凭着舰员战功获授海军部队嘉奖(Navy Unit Commendation)。[16][35]

第四阶段滚雷行动 编辑

1966年4月,珊瑚海号终于完成维修,开始在近海试航,并训练驻舰的第2航空大队。7月29日,珊瑚海号前往西太平洋,并途经珍珠港、横须贺及苏比克湾三个港口,预定在8月26日离开菲律宾往越南作战。由于舰体其中一个螺旋桨意外损毁,珊瑚海号要折返横须贺紧急维修,到9月12日才抵达洋基站作战,并与星座号无畏号两艘航母会合,接替延迟休假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36]

在珊瑚海号离开战场的一年,越战已经大幅升级。美军在1966年4月开始第四阶段滚雷行动,并在6月底获准空袭北越的炼油设施(又称POL攻击)及部分指定的工业建筑,但轰炸区域大致上仍局限于北越南部。北越仍可大量运输各种防空炮、地对空导弹及雷达设施到南方战区,并由北方机场派出空军迎击。[37]珊瑚海号等航空母舰主要派飞机攻击北越的港口、油库、补给点、铁路及道路通讯。由于北越防空火力强劲,美国航母的飞机损失不断增加。在9月中至10月中,珊瑚海号一共有8架飞机遭北越击落。10月19日珊瑚海号离开洋基站,到苏比克湾休整。[16][19]同月26日,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意外发生大火,造成多人死伤。

10月30日,珊瑚海号返回战区作战,并在11月联同无畏号切断了宁平市附近河道的铁路桥,摧毁了该区25列火车卡。[38]珊瑚海号亦与罗斯福号、提康德罗加号及星座号等协同作战,继续执行滚雷、钢虎、铁手等各种轰炸任务,各舰的机队俱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后来珊瑚海号再次出现机件故障,故此在12月4日离开战区,到苏比克湾维修,然后在20日至25日间于香港度过圣诞假期。[16][19]詹森在圣诞节当日再次下令美军停火48小时,同时宣布在1967年元旦实施另一次48小时停火令。[37]

珊瑚海号在12月28日返回越南战区,但受停火令影响,要到1967年元旦后才恢复作战。1967年1月2日停火令结束,珊瑚海号、提康德罗加号(1月4日加入)、小鹰号企业号四舰恢复空袭,继续以北越补给线为主要目标。珊瑚海号先后有四架飞机遭北越击落,而越南在1月中旬遭受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令到天气恶劣,从而干扰舰队的飞机出击。1月31日珊瑚海号启程返国,途经苏比克湾及横须贺,最后在2月23日返抵阿拉米达。此行珊瑚海号再次获颁海军部队嘉奖。[16][19]

第五阶段滚雷行动及春节攻势 编辑

 
珊瑚海号在1967-1968年的越战巡航中,主要负责攻击胡志明小道以及北越部分的军工业设施。北越在1968年1月发动春节攻势时,珊瑚海号的部署已近尾声,但驻舰的第15航空联队仍有支援溪生战役中的美军陆战队。图为第15航空联队的三架A-4E攻击机在珊瑚海号起飞。

返国后珊瑚海号如常进行维修,然后开始训练调驻舰上的第15航空联队。1967年7月26日,珊瑚海号再次前往越南战区,先后途经夏威夷、横须贺及苏比克湾,在8月28日会合越南外海的美国舰队。

当时滚雷行动早已升级至第五阶段,美国海军及空军正集中切断北越各地的水陆运输路线,又获准攻击河内市海防市部分军事、工业及港口设施,但河内及海防市中心的禁止攻击带仍然未有撤除。[39]珊瑚海号在8月底联同奥里斯卡尼号及星座号,开始攻击海防所有的对外桥梁。虽然海防的公路全部有米格-16及密集的防空炮驻守,但珊瑚海号只有一架RF-8G侦察机在侦察任务期间遭到击落,另外两架飞机则因不明原因遭到击毁。除了海防及河内两城,珊瑚海号亦空袭了锦普市的港口设施,使之严重受损。[40]9月30日珊瑚海号离开战场,前往苏比克湾休整。[16][19]

10月13日,珊瑚海号返抵越南外海作战,却接连发生意外。10月18日,珊瑚海号与卡特迈山号补给舰英语USS Mount Katmai (AE-16)相撞,撞损右舷两座升降台;25日珊瑚海号的飞行甲板又发生苏尼火箭(Zuni)爆炸意外,但并未酿成惨剧。虽然珊瑚海号已经排期返回菲律宾维修,但驻舰的第15航空联队仍在21日早上突袭了清化市海港的北越巡逻艇,并于24日联同奥里斯卡尼号及空军飞机,空袭永福省福安市的福安空军机场。这是美军自开战以来首次获准轰炸该地,迫使驻守该处的北越飞机一度要撤退到中国境内,削弱河内的防空力量。然而詹森政府并未准许后续轰炸,北越空军在数日内便抢修机场,并重新使用。[41]10月27日珊瑚海号前往苏比克湾维修,并在11月3日启航到香港休假,期间曾救起于东沙群岛遇上海难的37名中国籍船员。[4][16][19]

11月12日,珊瑚海号再次回到洋基站执勤。当时华府陆续解除多座北越军事设施的攻击禁令,包括海防市的北越海军船坞,但由于越南的天气经常转坏,使到舰队的飞机出勤屡受干扰。[39]在断断续续的空袭海防行动中,珊瑚海号一共损失四架F-4B战斗机,其中两架在11月19日于海防遭到米格机伏击损毁,机员全部跳伞被俘。[42]12月7日珊瑚海号前往菲律宾休整,于9日抵达苏比克湾。[16][19]

珊瑚海号在12月17日再次返回战场。受到恶劣天气及三次停火令影响,珊瑚海号等舰的出击次数受到一定限制。詹森先在12月24日实施24小时圣诞节停火令。北越一如以往乘机向南方加紧运送补给,而珊瑚海号等航空母舰则部署在停火令结束后空袭北越各地道路。相近情况在1968年新年再次重演:美军实施36小时元旦停火令,而北越则继续向南运送补给,并向非军事区一带不断增兵。[43]1968年1月6日珊瑚海号离开越南,前往苏比克湾及香港休假。[16][19]

1968年1月16日,珊瑚海号回到越南执勤。由于北越天气持续恶劣,舰队转为支援非军事区一带的美国及南越部队。1月23日,朝鲜扣留了普韦布洛号通用环境研究舰,使身在日本的企业号及休整中的突击者号随即前往日本海戒备,分散了越南的美国海军兵力。1月29日,美国如期在北越实施三日春节停火令,但北越却在同日放弃游击战,发动大规模的春节攻势,试图一举攻陷南越,令越南战况随即吃紧。[44][45]当时珊瑚海号已经预备启程返国,只好延期作战,联同提康德罗加号及小鹰号参与尼加拉瓜行动,集中支援溪生战役的美军陆战队,并攻击清化、荣市及南北越各地的公路。随着企业号等陆续南下增援,珊瑚海号在2月20日离开越南,先后到苏比克湾及佐世保休整,并到3月29日才离开第七舰队辖区,最后在4月6日返抵阿拉米达。此行珊瑚海号共有15架飞机战损,并再次凭战功获颁海军部队嘉奖。[4][16][19][46]

越南化时期巡航 编辑

 
珊瑚海号翻修完毕,返回位于旧金山湾内的母港阿拉米达,摄于1971年。当时美国正实施越南化政策,逐步淡出越战,但珊瑚海号在下次海外部署中,却要应付北越发动的复活节攻势

珊瑚海号在1968年4月返国后,进入旧金山海军船坞维修两个月,然后留在近海试航及训练。[47]同年9月7日,珊瑚海号及驻舰的第15航空联队再次前往远东,先后途经横须贺及苏比克湾,最后在10月10日抵达越南外海。[16][19]当时春节攻势早已被美军击溃,但詹森政府也受到国内反战浪潮影响,而宣布不寻求连任总统。随着美国与北越开始停火谈判,詹森在4月3日再次禁止海空军轰炸北纬19度以北的北越目标,最终在11月1日停止对北越所有轰炸,并中止滚雷行动。11月6日,理查德·尼克逊胜出总统选举,于1969年1月20日就任。[48]

随着越战在1968年底逐步降温,美军航空母舰的飞机出勤数也大为降低,并且将攻击重心转到老挝等地。珊瑚海号仅执行横滚及钢虎行动,攻击老挝的胡志明小道补给线,同时派少量飞机到北越,进行蓝树侦察任务。在这次越战部署期间,珊瑚海号只有四架飞机遭到击落,当中三架俱在老挝境内执勤时遇袭。除此以外,珊瑚海号亦曾到访新加坡及香港,最后在1969年3月30日启程返国,于4月18日返抵阿拉米达。[16][19][49]

珊瑚海号在1969年中叶先到布雷默顿海军船坞维修,然后留在近海训练。不久尼克逊宣布推行“越南化”政策,逐步从越南撤军,并继续与北越谈判。当珊瑚海号在1969年9月23日再次前往远东时,其飞机出勤数继续减少。海军如常派飞机攻击胡志明小道,间中亦攻击非军事区附近的北越补给点,并可以在指定情况下向北越防空炮还火攻击。[50]巡航期间,珊瑚海号先后到访横须贺、苏比克湾、佐世保、香港及澳大利亚悉尼,兼且只有一架飞机于老挝上空被击落。1970年6月1日珊瑚海号离开远东,最后在7月1日返抵阿拉米达,旋即进入旧金山海军船坞大修。[4][16][19]

复活节攻势与美国停火 编辑

 
红色高棉胁持的马亚圭斯号货船,摄于1975年5月15日。在马亚圭斯号货船事件中,珊瑚海号曾经派出飞机空袭柬埔寨,又让空军的直升机在撤退行动中往返抢修。

1971年6月1日,珊瑚海号完成维修,开始在近海训练演习。[4]同年11月12日,珊瑚海号再次前往远东执勤,并在12月14日抵达越南外海。虽然美军舰队继续维持较低的出勤率,但北越的防空火力却在不断加强,并多次攻击进行蓝树侦察任务的美军飞机,使美军机队的还击次数日渐上升。此外,美军多项情报清楚显示北越正在秘密调动及集结部队,显然正在筹备类似春节攻势的大型战役。为此舰队开始加强警戒,制订作战计划,并加派飞机到南越,向南越部队提供空中密接支援,顺道加强两者默契。[51][52]12月26日至30日,珊瑚海号与星座号参与海空军的联合行动(Operation Proud Deep Alpha),两舰派出423架次飞机,轰炸北越南部多座军事设施及补给地点,从而拖延北越的筹备工作。两舰各自有一架A-6A攻击机遭北越防空导弹击落。[53]

1972年1月至3月之间,珊瑚海号断续在越南外海执勤,继续轰炸胡志明小道等北越南下的补给线,期间珊瑚海号一架F-4B在3月6日击落了一架北越的米格-17。3月23日,珊瑚海号回到越南部署,而北越则在3月30日大举派军越过非军事区,发动复活节攻势,试图一举消灭南越。当时美国在越南外海尚有汉考克号驻守,而星座号及小鹰号则分别在日本及菲律宾。美国舰队旋即大举增派飞机,向南越提供密接支援,同时空袭北越及老挝。复活节攻势发动后首星期,美国舰队的飞机出击数由每星期平均66架次急增至680架次。到4月5日,美军开始自由快车行动(Operation Freedom Train),准许美军轰炸北纬19度以南的北越军队及补给点;攻击带到4月底更北移至北纬20度以南。[54]

珊瑚海号在4月15日联同星座号、小鹰号及空军的B-52轰炸机,猛烈攻击了海防市的港口及燃油设施。踏入5月,尼克逊决定加紧反击。他在5月10日将自由快车行动升级为第一阶段后卫行动(Operation Linebacker I),取消北纬20度的攻击限制区域;而海军亦在9日开始零钱行动(Operation Pocket Money),向北越各处水道及港口设置水雷。为免误击苏联船只,尼克逊给予苏联三日时间,在12日前撤走所有货船。此后舰队开始大举轰炸北越多处的工业及港口设施,并且切断其陆路及水路补给线。[54]5月13日空军以激光制导导弹,摧毁了清化大桥(1965年起,美军多次攻击大桥,均告失败),大幅阻碍了北越往南的补给速度。[52]整个5月,美国舰队的总出击数达7,239架次,其中3,949架次派到北越轰炸,另外3,290架次到南越支援地面部队。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的训练亦开始见效:舰队的F-4战斗机在5月一共击落了16架米格机,而没有任何空战损失。[54]当珊瑚海号于5月11日前往菲律宾及香港休整时,驻舰的第15航空联队已取得两次空战战绩,但有七架飞机先后遭到防空炮击落。[16][55]

5月23日至6月30日,珊瑚海号两次到越南外海作战。随着北越攻势逐步瓦解,空军飞机又完成部署,美军开始将攻击重心转移到北越境内的设施。珊瑚海号继续执行各种轰炸任务,亦曾攻击汪秘镇(Uông Bí)的铁路车厂、海防市的港口设施以及南定市的防空炮等等。[56]这段时间珊瑚海号再有四架飞机战损,并击落两架米格17。7月11日珊瑚海号离开第七舰队辖区,在17日返抵阿拉米达休整。[16][19]1973年1月8日,基辛格黎德寿在巴黎重开谈判,而美军则在15日完全停止轰炸北越。1月27日巴黎和平协约终告签订,美国与北越正式停火。

珊瑚海号在1973年3月9日再次前往远东执勤,于31日开始在越南外海巡航,并且派飞机到北部湾一带协助北越扫除水雷(终点扫雷行动英语Operation End Sweep)。美军的扫雷行动在7月27日结束,而柬埔寨的军事行动亦在8月15日终止。此后珊瑚海号改为在南中国海作中立巡航,并先后到访佐世保、香港、马尼拉及苏比克湾等地,最后在11月8日返抵阿拉米达。[16][19][57]

鹰迁行动、西贡沦陷与马亚圭斯号货船事件 编辑

 
1980年4月,华府为解决伊朗人质危机,决定执行鹰爪行动,派特种部队营救被扣的美国人质。珊瑚海号本预定在行动中提供空中支援,而参与行动的飞机(图),也在机翼上涂上黑-红-黑间条,以兹识别。由于美军直升机中途坠毁,行动失败告终,珊瑚海号的任务亦告取消。

1974年12月5日,珊瑚海号离开阿拉米达,第11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踏入1975年,北越逐步在越战中占据上风,并在3月10日攻击中央高地的要害邦美蜀市。随着南越总统阮文绍于3月17日宣布弃守中央高地,命令南越军队后撤,使南越国境在一夕之间无险可守。不久各处的南越军队开始溃散,而北越则乘势加速向南突进;柬埔寨等地的共产势力亦加速进攻政府军。[58]

由于东南亚的局势已无法挽回,美国总统杰拉德·福特下令军队预备撤侨。美国海军在3月把珊瑚海号、企业号及驻守日本的中途岛号调到越南集结,同时紧急抽调美国本土的汉考克号到西太平洋,并临时改装为两栖攻击舰,以腾出空间接载美国侨民及其他难民。4月12日,美军在柬埔寨金边执行鹰迁行动,由冲绳号温哥华号及汉考克号三舰派出直升机撤侨,至于珊瑚海号则留在外海待命。美军在是次行动一共撤走84名美国人及205名柬埔寨或其他国籍人士,而红色高棉则在4月17日彻底占据金边。[59][60]

接着珊瑚海号等海军舰只转往西贡,准备南越的撤侨行动。4月29日,常风行动展开,汉考克号、中途岛号及其他两栖攻击舰开始派直升机到西贡撤侨,而珊瑚海号及企业号则负责派战机保障美军撤退路线。除了美军的撤侨直升机,不少南越士兵盗用军用直升机甚至定翼机,接载军眷,然后争相逃难到汉考克号等舰。由于难民人数众多,美军只好将部分直升机推入大海,以腾出更多空间载人。[60]4月30日早上,美军在越南的最后一架直升机从美国驻西贡大使馆起飞前往海上,而北越坦克则在接近中午驶入统一宫。越战至此正式结束。整个常风行动,美军一共撤走了1,373名美国人及5,595名越南及其他国籍人士。[61]

常风行动结束后,珊瑚海号前往访问澳大利亚,参与当地的珊瑚海海战纪念活动;汉考克号及中途岛号分别前往苏比克湾及曼谷卸载飞机;而企业号则启程返国。[60][61]然而5月12日,红色高棉在公海胁持了美国货柜船马亚圭斯号,令到东南亚局势又再出现变数。由于事出突然,福特下令正在印尼海域的珊瑚海号赶回柬埔寨戒备,并指示汉考克号及冲绳号搭载陆战队员前来增援。[62]

5月13日至15日之间,胁持事件出现连番波折。首先,马亚圭斯号在5月13日早上被美军飞机截停,迫使胁持者将货船停泊到通岛外海,并用渔船将人质押送到柬埔寨海岸。[63]当时美军未能掌握船员的确实位置,决定派军登陆通岛及重夺货船,并在搜救行动开始后轰炸柬埔寨的军事设施。福特将营救船员及货船的行动定于5月15日,但搭载陆战队直升机的汉考克号及冲绳号俱出现机件故障,未能赶及参战,而珊瑚海号舰上只有两架没有武装的SH-3海王直升机。这使美军陆战队只能从泰国那空拍侬市出发。[64][65]

正当美军筹备营救之际,红色高棉的立场却已经软化。由于胁持者在运走人质时遭到美军飞机攻击,损失了数艘巡逻艇。恐于美国空袭,红色高棉决定尽快释放人质。15日早上6时7分,红色高棉政府宣布释放美国船员,并开始把人质送回马亚圭斯号。[66]不过消息尚未传抵华府,美军的军事行动已经展开。美军陆战队在6时12分由直升机登陆通岛,并在13分夺回无人看管的马亚圭斯号。[67]当时通岛上有100名红色高棉士兵驻守,原本的部署是防范北越进攻(两国在南越灭亡后正争夺沿海岛屿),不料却遇到美军陆战队由空中登陆,双方因而爆发激战。[68]

华府要到越南时间15日上午7时15分,才收到红色高棉释放人质的消息。由于消息真伪未明,白宫一方面宣布只会在船员释放后才停止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国务卿基辛格却下令推迟珊瑚海号的空袭行动。[69]要到接近上午10时,美军驱逐舰亨利·B·威尔逊号(USS Henry B. Wilson, DDG-7)在海面发现乘坐渔船而来的美国人质,华府才确定释放人质消息属实。[70]然而福特早于9时5分否决基辛格的反对,下令珊瑚海号的机队出击,空袭磅逊的油库及云壤(Ream)的高棉海军及空军设施。[71]

中午时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见美军已经夺回货船及拯救所有船员,认为任务完成,下令通岛的陆战队撤走。但由于美军欠缺协调及空中支援,使到撤退行动变成灾难。前往通岛的空军直升机多次遭到红色高棉士兵射击,而要往返珊瑚海号抢修。结果美军要到晚上8时才完成撤退,却没有察觉尚有三名士兵仍在岛上。[72]美军起初假设三人已经失踪或阵亡,但事实上三人当中尚有两人生还,并且被红色高棉俘虏处死。[73]要到1985年,有目击者指红色高棉曾在通岛处死美军俘虏,参谋长联席会议才重新立案调查;到1999年,当年通岛的红色高棉指挥官主动联络美军提供资料,方才确认美军遗下同袍一事,而随之引发的争议一直未有平息。[74]

马亚圭斯号事件后,珊瑚海号恢复原有行程,访问澳大利亚珀斯。稍后珊瑚海号途经苏比克湾及珍珠港,于1975年7月2日返抵阿拉米达。海军于同年6月30日将珊瑚海号重编为多用途航空母舰,并更改舷号为CV-43。[4][9][19]

越战后的巡航及伊朗人质危机 编辑

 
1983年4月13日,珊瑚海号(左)、中途岛号(中)及企业号(右)三艘航母在西北太平洋演习,向苏联示威。这次海外部署亦是珊瑚海号最后一次在太平洋执勤。稍后珊瑚海号将重返大西洋舰队,并以诺福克为新母港。

越战结束后,珊瑚海号在1975年8月进入长滩海军船坞英语Long Beach Naval Shipyard,将多年积压的舰体损耗逐一复修。[75]碍于成本效益,海军一直未有为珊瑚海号进行现代化改建。这使珊瑚海号的性能逐渐落伍于新一代的小鹰级航空母舰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以及改建后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76]1976年5月,珊瑚海号完成越战后维修,及后主要留在近海试航及训练。[77]

1977年2月15日,珊瑚海号离开阿拉米达,第12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这也是珊瑚海号服役以来第20次的海外部署。此行珊瑚海号先后到访珍珠港、苏比克湾、釜山及横须贺,主要在日本海、中国东海及南海一带执勤,并曾经与中途岛号进行联合演习。1977年10月5日珊瑚海号返抵阿拉米达,并暂时接替入厂维修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考核训练飞行员新兵。[4][9][78]1978年3月8日,珊瑚海号进入布雷默顿普吉湾海军船坞,进行另一次大规模整修,包括拆除所有残余的5吋防空炮。同年8月珊瑚海号维修完毕,然后长期留在近海试航及训练。[79]

1979年11月13日,珊瑚海号搭载第14航空联队离开加州,开始第21次海外部署。早前韩国总统朴正熙遭到暗杀身亡,珊瑚海号在途经珍珠港及关岛之后,于12月10日先到访韩国釜山,然后才航向南海。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初,珊瑚海号分别到访苏比克湾及新加坡。当时伊朗人质危机不断升温,美国总统詹美·卡特决定在2月实行鹰爪行动,派出特种部队营救人质。这使珊瑚海号随即赶赴印度洋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会合,并接替中途岛号及小鹰号。珊瑚海号及尼米兹号原先预定为美军特种部队提供空中支援,但由于特种部队的直升机中途坠毁,行动遂告失败,两舰亦只能留在外海戒备。4月底珊瑚海号及尼米兹号被艾森豪威尔号及星座号接替,各自预备返国。珊瑚海号在返国前再次到访韩国近海,最终在1980年6月10日返抵阿拉米达。[4][9][80]

返国后珊瑚海号进行一次短期的现代化改修,更新了多项舰上设备,包括增设三门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等等。这使珊瑚海号的性能得以追上新一代的航空母舰。[81]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珊瑚海号主要留在近海训练,并预备下一次海外部署。[82]

1981年8月20日,珊瑚海号开始第22次海外部署,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此行珊瑚海号先到访珍珠港、苏比克湾及新加坡,并与小鹰号在南海演习。10月11日珊瑚海号横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接替返国的美利坚号航空母舰。接着珊瑚海号在阿曼湾海域与英国皇家海军进行联合演习,然后参与1982年度美国-埃及之间的明星演习英语Operation Bright Star。12月珊瑚海号为星座号所接替,先后到泰国芭堤雅及香港休假,在2月回到日本海执勤,最后在3月23日返抵母港阿拉米达。[4][9][83]

重返大西洋、空袭利比亚及晚年巡航 编辑

 
1989年8月16日,珊瑚海号及衣阿华号战列舰正在黎巴嫩外海巡航,为黎巴嫩内战引发的人质绑架风潮戒备。这也是两舰最后一次的海外部署。珊瑚海号已预定在1990年退役,而衣阿华号则在1989年4月发生炮台爆炸事故英语USS Iowa turret explosion,但海军决定不复修损毁的二号炮台,下令该舰在1990年退役。

1983年3月21日,珊瑚海号最后一次离开阿拉米达,进行首次环球航行,并以新母港诺福克海军基地为目的地,预备调驻大西洋舰队。珊瑚海号先在4月初与中途岛号及企业号在西北太平洋演习,然后途经釜山、苏比克湾及新加坡,向印度洋航行。6月初珊瑚海号与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印度洋公海演习,然后于6月15日横渡苏伊士运河,并进入地中海。接着珊瑚海号先后造访奥古斯塔湾、那不勒斯、戛纳及罗塔等地中海港口,最后于9月12日抵达诺福克,正式加入大西洋舰队。[84]同年10月17日,珊瑚海号进入诺福克海军船坞大修,直到1985年1月18日方告完成。[4][9]

翻新之后,珊瑚海号在1985年初主要留在近海训练及演习。然而在4月12日,珊瑚海号于关塔那摩湾海域训练期间,与一艘厄瓜多尔注册的商船相撞,造成舰艏严重损坏,被迫再次返回诺福克维修,所幸两舰都没有人员伤亡。珊瑚海号的维修金额高达一千一百万美元(11,000,000),而海军调查后认为珊瑚海号的舰长疏忽职守,导致意外发生,而将其人免职。8月珊瑚海号完成修理,并在9月与英国及荷兰海军军舰演习。[4]

1985年10月2日,珊瑚海号搭载第13航空联队,开始第24次海外部署,到大西洋及地中海巡航。此行也是珊瑚海号首次搭载F/A-18黄蜂式战斗攻击机执勤。珊瑚海号先在萨丁尼亚岛外海参与北约演习,然后到访土伦、那不勒斯、以色列海法伊斯坦布尔等地。[85]

珊瑚海号在地中海巡航期间,美国与利比亚的外交关系因连串事件而急剧恶化。自1986年1月中旬起,珊瑚海号便接续于利比亚海爱奥尼亚海巡航,而萨拉托加号及美利坚号两艘航母也先后加入。3月23日至25日,珊瑚海号等三舰进入锡德拉湾演习,越过利比亚元首穆阿迈尔·卡扎菲设下的“死线”,招致利比亚发射防空导弹攻击,是为1986年锡德拉湾交战。珊瑚海号等舰的机队未有受损,并随即报复,轰炸了部分利比亚沿海的岸防舰艇。4月5日,西柏林夜总会爆炸案英语1986 Berlin discotheque bombing发生,造成两名美军士兵死亡,超过200人受伤。美国总统朗奴·里根指袭击由利比亚特工发动,决定向利比亚实施军事行动。4月15日,美军发动黄金峡谷行动,派出空军的F-111战斗轰炸机及珊瑚海号等舰的舰载机,轰炸的黎波里班加西多个目标。美军在行动中有一架F-111轰炸机被击毁,两名机员死亡,而利比亚则有多座军事设施受损。行动结束后,珊瑚海号完成余下的巡航日程,在5月9日启程返国,最后于19日返抵诺福克。[4][9][86]

1987年9月29日,珊瑚海号再次前往地中海巡航,并先到直布罗陀海域参与大型演习。美军在是次演习一共派出珊瑚海号及萨拉托加号两个航母战斗群、衣阿华号战列舰战斗群及一支水陆两栖战斗群(Marine Amphibious Ready Group)。稍后珊瑚海号到访地中海多个港口,包括那不勒斯、马赛、戛纳、帕尔马、奥古斯塔湾、亚历山大港伊兹密尔及海法,并与多国海军演习,最后在1988年3月19日启程返国,于28日返抵诺福克军港。[4][9][87]1988年7月,珊瑚海号曾访问加拿大新斯科舍,并在余下的半年进行维修及训练。[88]

1989年5月31日,珊瑚海号最后一次到地中海巡航。此行珊瑚海号先后到访帕尔马、马赛、戛纳、伊兹密尔、阿历山大港、安塔利亚及海法等地中海港口,并如常参与各项演习。同年黎巴嫩内战踏入尾声,但黎巴嫩真主党的绑架人质事件持续不断,联合国维和部队亦有士兵遭到掳杀。为保美国官员安全,美国在1989年9月将贝鲁特的使馆人员全数撤走,并由珊瑚海号派出飞机支援。9月6日珊瑚海号被美利坚号接替,由东地中海启程返国,并途经马拉加哈利法克斯,最后于9月30日返抵诺福克,并预备退役。[4][9][89]

结局与荣誉 编辑

1990年4月30日,珊瑚海号在诺福克军港退役,并在1991年4月30日从海军除籍。随着舰体捐赠计划失败,海军在1993年3月4日将珊瑚海号出售拆解。舰体在1993年7月6日开始在巴尔的摩拆解,最后于2000年8月9日完工。[4]

珊瑚海号在服役生涯中一共七次获颁海军部队嘉奖英语Navy Unit Commendation,并在越战获得13枚战斗之星,全部荣誉见下表:[90]

 
 
     
海军部队嘉奖英语Navy Unit Commendation
七次
海军功绩部队嘉奖英语Meritorious Unit Commendation
五次
海军远征奖章
三枚
海军占领服役奖章
(“欧洲(Europe)”横扣)
国防部服役奖章
两枚
武装部队远征奖章
四枚
越南服役奖章
13枚战斗之星
人道主义服役奖章
海上部署服役勋表 棕榈叶越南英勇十字集体嘉奖 越南共和国战役奖章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Friedman 1983,第394页中途岛舰级配置,1945年数据。
  2. ^ 羅斯福號老兵網站-歷史.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3. ^ 珊瑚海號1989年年刊(Cruise Book):12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USS Coral Sea CVA-43 Association - Dates & Events Of The Coral Sea.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4). 
  5. ^ Hayward & Borklund 2000,第169页
  6. ^ Hayward & Borklund 2000,第192-194页
  7. ^ 珊瑚海號1989年年刊(Cruise Book):14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 ^ 8.0 8.1 Henion 2008,第45-47页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珊瑚海号航空母舰1948至1989年搭载的航空联队列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vy Site:珊瑚海号航空母舰巡航纪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Henion 2008,第50-51页
  11. ^ Henion 2008,第53-56页
  12. ^ Henion 2008,第57-59页
  13. ^ Henion 2008,第63-65页
  14. ^ Henion 2008,第67-70页
  15. ^ 15.0 15.1 珊瑚海号1956年年刊(Cruise Book):行程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 16.17 16.18 Francillon 1988,第127-131页见珊瑚海号越战巡航、在线及战损纪录。
  17. ^ Francillon 1988,第28页北部湾事件后,美军已开始筹备轰炸北越的作战计划,并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武装侦察行动(Armed reconnaissance mission),亦即后来的横滚行动,主要针对老挝东北部的北越游击队,但所有攻击必须先经美国驻南越大使馆批准方可进行,故此效果极为有限。第二阶段为针对南北越非军事区的通讯网络;第三阶段为北越的储油设施(亦即POL攻击,P代表原油Petroleum、O代表石油Oil、L代表润滑油Lubricants)。及后的空袭逐渐演变为滚雷行动。
  18. ^ Nichols 1987,第151-152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4年。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美國航空母艦越南巡航到訪港口紀錄.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07). 
  20. ^ Francillon 1988,第31页
  21. ^ 21.0 21.1 Gurney 1985,第165-166页
  22. ^ Francillon 1988,第31, 91-92页
  23. ^ 23.0 23.1 23.2 23.3 Nichols 1987,第152-154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5年。
  24. ^ 24.0 24.1 24.2 Gurney 1985,第167页
  25. ^ Gurney 1985,第168页
  26. ^ Francillon 1988,第42页
  27. ^ Francillon 1988,第93-94页
  28. ^ 28.0 28.1 Gurney 1985,第95页
  29. ^ Gurney 1985,第168页北方的航空母舰执勤点称为洋基站(Yankee Station)。迪西一词原为美国南方的俗称;而美国北方相应的俗称为洋基(Yankee)。美国内战期间,迪西多用以称呼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而洋基则用以称呼北面的美利坚合众国
  30. ^ Francillon 1988,第34页自滚雷行动开始,所有攻击目标必须经美国总统批准,前线美军方可攻击;再加上詹森在河内及海防两地设下禁止攻击区,使空袭效率极差。
  31. ^ Gurney 1985,第168-169页5月25日,苏联曾公开表示正协助北越兴建防空导弹及雷达设施;然而詹森否决海空军的请求,不准其发动攻击,以免美军误伤苏联人员,引发更多争议。
  32. ^ 32.0 32.1 Francillon 1988,第96页
  33. ^ 33.0 33.1 Francillon 1988,第37页S-75防空导弹可在数小时内转移阵地,再加上空军的攻击受到诸多制肘,使攻击效果奇差。
  34. ^ Gurney 1985,第169页
  35. ^ Francillon 1988,第97页
  36. ^ Francillon 1988,第97-99页
  37. ^ 37.0 37.1 Nichols 1987,第154-155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6年。
  38. ^ Gurney 1985,第191页
  39. ^ 39.0 39.1 Nichols 1987,第155-156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7年。
  40. ^ Francillon 1988,第99-100页
  41. ^ Francillon 1988,第100-102页
  42. ^ Francillon 1988,第102页
  43. ^ Francillon 1988,第102-103页
  44. ^ Gurney 1985,第192-193页
  45. ^ Francillon 1988,第61页
  46. ^ Francillon 1988,第103-104页
  47. ^ Francillon 1988,第104-105页
  48. ^ Nichols 1987,第156-157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68年。
  49. ^ Francillon 1988,第106-107页
  50. ^ Francillon 1988,第107页
  51. ^ Francillon 1988,第66-67页
  52. ^ 52.0 52.1 Nichols 1987,第159-161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72年。
  53. ^ Francillon 1988,第108-109页
  54. ^ 54.0 54.1 54.2 Francillon 1988,第68-69页
  55. ^ Francillon 1988,第110-111页
  56. ^ Francillon 1988,第111-113页
  57. ^ Francillon 1988,第113页
  58. ^ Nichols 1987,第161-162页见越南空战年表:1975年。
  59. ^ Dunham 1990,第119, 122页
  60. ^ 60.0 60.1 60.2 Francillon 1988,第78-79, 115页
  61. ^ 61.0 61.1 Guilmartin 1995,第25页
  62. ^ Guilmartin 1995,第39页
  63. ^ Wetterhahn 2002,第50-58页
  64. ^ Guilmartin 1995,第39, 47页
  65. ^ Wetterhahn 2002,第61-62页
  66. ^ Wetterhahn 2002,第189-190页
  67. ^ Wetterhahn 2002,第159-162, 185-188, 209-210页
  68. ^ Wetterhahn 2002,第141页
  69. ^ Wetterhahn 2002,第190-193页
  70. ^ Guilmartin 1995,第114页
  71. ^ Wetterhahn 2002,第193页
  72. ^ Wetterhahn 2002,第238-240, 243-248页
  73. ^ Wetterhahn 2002,第265-266, 286-289页
  74. ^ Wetterhahn 2002,第16, 277页
  75.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1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76. ^ Friedman 1983,第301页
  77.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5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78. ^ 珊瑚海号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5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97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9.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7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0. ^ 珊瑚海号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97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00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1.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100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2. ^ 珊瑚海號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104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3. ^ 珊瑚海号1981-1982年年刊(Cruise Book):104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06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4. ^ 珊瑚海号1983年年刊(Cruise Book):292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巡航简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5. ^ 珊瑚海號1985年年刊(Cruise Book):98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6. ^ 珊瑚海號1985年年刊(Cruise Book):138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7. ^ 珊瑚海號1987-1988年年刊(Cruise Book):124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8. ^ 珊瑚海號1989年年刊(Cruise Book):28-29頁. [2014-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9). 
  89. ^ 珊瑚海号1989年年刊(Cruise Book):36-37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9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0. ^ 资料参考自老兵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4-29.及美国海军勋奖网页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10-14.。

参考书目 编辑

  • Da Cunha, Derek, Soviet naval power in the Pacific,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0, ISBN 155587-176-3 
  • Guilmartin, John Francis, A very short war : the Mayaguez and the Battle of Koh Tang, College station, Texas: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890966656 
  • Gurney, Gene, Vietnam, the war in the air,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 1985, ISBN 0-517-55350-3 (英语) 
  • Hayward, John T.; Borklund, C. W., Bluejacket Admiral: The Naval Career of Chick Hayward,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0, ISBN 1-55750-189-0 (英语) 
  • Henion, Bruce Wayne, Uss Coral Sea CV-42, CVB-43, CVA-43 and CV-43 History, and Those Aircraft Carriers Operating with Coral Sea During Her Tour of Service and a Tour of Duty in the U. S. Navy (August 1977 to February 1983), Bloomington, IN: Author House, 2008, ISBN 978-1-4343-8290-0 
  • Francillon, René, Tonkin Gulf Yacht Club: US Carrier Operations off Vietnam,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ISBN 0-87021-696-1 (英语)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英语) 
  • Marolda, Edward J., By sea, air and land: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U.S. Navy and the war in Southeast Asia,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the Navy, 1994, ISBN 0160359384 (英语) 
  • Nichols, John B., On Yankee Station: The Naval Air War over Vietnam,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7, ISBN 978-1557504951 (英语) 
  • Wetterhahn, Ralph, The Last Battle: The Mayaguez Incident and the end of the Vietnam War, London: Plume, 2002, ISBN 045228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