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Alliance)指的是为了共同利益或实现某些共同目的而团结到一起的个人、组织或国家[1][2]。盟的成员称之为“盟友(Allies)”。盟可以在许多场合形成,例如政党联盟军事同盟商业联盟英语Business alliance等。而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使用该术语时,此类联合组织也会被称为“同盟国 / 盟国(Allied Powers)”,特别是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时并不需要缔结盟约也可以成为盟国,例如在战争中与一方共同战斗即可称为“战时盟国”。根据这种用法,国家之间并不是因为缔结盟约而成为盟国,而是因为在遭受战争打击时而逐步成为盟国。

1917年5月盟军日
(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苏联元帅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
(摄于1945年7月12日)

在英语用法中,当将首字母大写成为“Alliance”时指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同盟国国家或与之一起同协约国作战的国家;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国或与之一起同轴心国战斗的国家。美国陆军越南战争期间也用这个术语称呼那些支援南越的国家[3]

在二战结束之后的冷战期间及之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一个政治及军事同盟,旨在促进反共价值观[4]

影响

编辑

对于“盟”的影响,学者们意见分歧。多项研究指出,防御性联盟可以防止冲突发生[5][6][7][8]。不过有一项研究却在质疑上述说法,该研究表明联盟间的承诺的确阻止了核武时代前的军事冲突,但是对于核武时代战争影响却没有科学上的统计意义[9][10]。而另一项研究则指出,联盟对于那些有冲突历史国家之间的对抗有阻止作用,但是反而对那些没有这种历史的国家却有引发对抗的作用[11]

一个刊登于2000年《冲突解决期刊》的研究指出,在历史上,盟国大约有75%的几率履行了对联盟的承诺[12]。而大多数研究又证明,在盟国中,民主体制国家比非民主体制国家更加可靠[13][14][15]。然而,2004年的一项研究却质疑民主国家能更持久地遵守盟约[16]。2008年的一项研究更新和拓展了2000年《冲突解决期刊》的研究数据,该研究发现从1816年到2003年期间,盟国仅有50%的时间履行了盟约[17]。并且根据这项研究显示,“各国在1945年之前兑现盟约承诺的比例为66;但是在1945年到2003年期间,信守盟约的比率下降至22%。同时,防御性盟约(41%)和不侵略盟约(37%)的执行比率远远低于攻击性盟约(74%)和中立盟约(78%)。”[16]

观点

编辑
 
该地图显示了当某国遭受侵略攻击时在国际上对主要盟友的选择偏好(数据截至2017年)

根据世界独立网络/盖洛普国际联合会英语WIN/GIA2017年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盟友。彼此偏爱的俄罗斯中国则在全球范围内落后于美国。保加利亚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希腊虽然都是北约组织成员国,但是它们在盟友选择上更偏向俄罗斯[18]

巴基斯坦,有72%的受访者偏爱与中国的盟友关系,这是所有调查国家中对中国喜爱率最高的国家;而在孟加拉国则有46%的受访者偏爱印度。共有22个国家对英国的偏爱度在10%以上,其中美国是对英国最为偏爱的国家,约有43%的受访者喜爱英国。有5个国家以10%或更高的偏爱率选择法国,其中则以比利时的25%比例领先所有调查国家。伊拉克没有对任何国家有结盟偏好,而黎巴嫩斯洛文尼亚巴勒斯坦的偏好率也不高;但尽管如此,黎巴嫩和斯洛文尼亚相对更喜爱俄罗斯,而巴勒斯坦则喜爱中国。科索沃提供了最统一的受访报告,92%的受访人选择美国;而选择俄罗斯相对较高的三个国家则是蒙古(71%)、亚美尼亚(67%)和塞尔维亚(56%)。总共有21个受访国家以50%或更高的偏爱比率选择美国[18]

世界独立网络/盖洛普国际联合会英语WIN/GIA2017年民意调查结果
发生军事威胁时最想选择的盟国
[18][19]
受访国家 俄罗斯 美国 英国 中国 印度 法国
  蒙古国
71%
  亚美尼亚
67%
  塞尔维亚
56%
16%
  希腊
48%
  中国
47%
  保加利亚
42%
17%
4%
  乌克兰
33%
35%
11%
  斯洛文尼亚
30%
8%
15%
  拉脱维亚
27%
11%
14%
  黎巴嫩
25%
15%
23%
  土耳其
23%
9%
31%
  北马其顿
23%
33%
17%
  墨西哥
22%
42%
11%
9%
  秘鲁
21%
44%
14%
  伊朗
20%
30%
  波黑
19%
12%
43%
  越南
18%
  印度
16%
50%
  芬兰
15%
37%
16%
  罗马尼亚
15%
51%
7%
  南非
15%
45%
21%
  阿尔巴尼亚
14%
66%
10%
  科索沃
92%
  韩国
49%
10%
32%
  巴布亚新几内亚
70%
13%
  以色列
68%
10%
  菲律宾
67%
16%
  日本
64%
  加拿大
62%
12%
  加纳
62%
10%
  英国
58%
8%
  厄瓜多尔
58%
  立陶宛
58%
10%
  巴拉圭
57%
  巴西
55%
10%
  法国
54%
13%
  西班牙
52%
12%
  丹麦
52%
23%
  斐济
52%
15%
12%
  挪威
51%
23%
  澳大利亚
49%
16%
  波兰
49%
10%
  德国
41%
19%
  意大利
41%
11%
  尼日利亚
41%
  葡萄牙
40%
21%
  阿富汗
39%
22%
17%
  冰岛
38%
27%
  泰国
38%
11%
29%
  阿根廷
36%
13%
22%
  爱尔兰
34%
25%
  印度尼西亚
32%
10%
21%
  捷克
32%
15%
6%
  瑞典
31%
29%
6%
  爱沙尼亚
31%
16%
  比利时
30%
12%
25%
  奥地利
16%
  刚果民主共和国
16%
8%
  巴勒斯坦
17%
8%
12%
  美国
43%
7%
  伊拉克
6%
27%
  巴基斯坦
72%
  孟加拉国
16%
46%
  俄罗斯
44%
4%
如果美国的偏爱率低于30%、俄罗斯低于14%、英国和中国低于10%、法国低于6%或没有选择低于12%的话,则相应的数据不会被列出。

相关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alliance. Dictionary.com.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2. ^ . 新华字典.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3. ^ Department of the Army. Vietnam Studies: Allied Participation in Vietnam.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4. ^ What is NATO?.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5. ^ Fang, Songying; Johnson, Jesse C.; Leeds, Brett Ashley. To Concede or to Resist? The Restraining Effect of Military Allianc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014, 68 (4). ISSN 0020-8183. doi:10.1017/S0020818314000137 (英语). 
  6. ^ Leeds, Brett Ashley; Johnson, Jesse C. Theory, Data, and Deterrence: A Response to Kenwick, Vasquez, and Powers.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2017-01, 79 (1) [2022-07-05]. ISSN 0022-3816. doi:10.1086/6872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英语). 
  7. ^ Johnson, Jesse C.; Leeds, Brett Ashley. Defense Pacts: A Prescription for Peace?1: Defense Pacts and Peace.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2011-01, 7 (1) [2022-07-05]. doi:10.1111/j.1743-8594.2010.0012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英语). 
  8. ^ Leeds, Brett Ashley. Do Alliances Deter Aggression? The Influence of Military Alliances on the Initiation of Militarized Interstate Disput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03-07, 47 (3) [2022-07-05]. ISSN 0092-5853. doi:10.1111/1540-5907.00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语). 
  9. ^ Kenwick, Michael R.; Vasquez, John A.; Powers, Matthew A. Do Alliances Really Deter?.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2015-10, 77 (4) [2022-07-05]. ISSN 0022-3816. doi:10.1086/6819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语). 
  10. ^ Kenwick, Michael R.; Vasquez, John A. Defense Pacts and Deterrence: Caveat Emptor.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2017-01, 79 (1) [2022-07-05]. ISSN 0022-3816. doi:10.1086/6867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英语). 
  11. ^ Morrow, James D. When Do Defensive Alliances Provoke Rather than Deter?.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2017-01, 79 (1) [2022-07-05]. ISSN 0022-3816. doi:10.1086/6869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语). 
  12. ^ Leeds, Brett Ashley. Alliance Reliability in Times of War: Explaining State Decisions to Violate Treat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003, 57 (4). ISSN 0020-8183. doi:10.1017/S0020818303574057 (英语). 
  13. ^ Monkey Cage. Allies can’t rely on America like they used to. And not just because of Trump.. 华盛顿邮报.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14. ^ Kurt Taylor Gaubatz. Democratic states and commitmen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96, 50 (1): 109–139 [2020-08-26]. doi:10.1017/S0020818300001685. 
  15. ^ Leeds, Brett Ashley; Mattes, Michaela; Vogel, Jeremy S. Interests, Institution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09-04, 53 (2) [2022-07-05]. doi:10.1111/j.1540-5907.2009.0038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语). 
  16. ^ 16.0 16.1 Gartzke, Erik; Gleditsch, Kristian Skrede. Why Democracies May Actually Be Less Reliable All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04-10, 48 (4) [2022-07-05]. ISSN 0092-5853. doi:10.1111/j.0092-5853.2004.0010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语). 
  17. ^ Berkemeier, Molly; Fuhrmann, Matthew. Reassessing the fulfillment of alliance commitments in war. Research & Politics. 2018-04, 5 (2) [2022-07-05]. ISSN 2053-1680. doi:10.1177/20531680187796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 (英语). 
  18. ^ 18.0 18.1 18.2 Four NATO Nations Would Pick Russia to Defend Them If Threatened: Poll. 彭博社.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19. ^ 42% от българите искат Русия да ги защитава, 17% - САЩ. www.24chasa.bg.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9). 

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