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入洛,是指南宋在联合蒙古帝国金朝之后,宋理宗下令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的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秦岭淮河线防线。

背景

编辑

端平元年(1234年),蒙宋联军攻金,金朝最后的都城蔡州被攻陷,金朝灭亡。武经郎、鄂州江陵府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孟珙率军队载着金哀宗的遗骨回到南宋都城临安,将金哀宗的遗骨送到太庙告慰那些被金兵欺侮过的先人。南宋全国上下一片欢欣,朝中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河南地区作为以往北宋三京所在,历来为南宋所重视,但当时宋蒙之间对河南的归属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蒙古大汗窝阔台考虑到粮草不足、天气转热,将大军北撤至黄河以北,河南就成了无人占领的地区。在黄河南边的只有大将速不台塔察儿率领的两支机动部队,其余的守备部队都是原金兵投降蒙古后被改编的汉军(由汉人整编成的部队):刘福为河南道总管,都元帅张柔徐州

南宋右丞相郑清之采纳了权工部尚书,两淮制置大使兼沿江制置副使赵范、兵部侍郎,淮南东路制置使兼知扬州事赵葵兄弟提出的“踞关守河”的建议,即“西守潼关、北依黄河”与蒙古对峙,这需要收复包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在内的中原地带。但主持灭金之战的太中大夫、户部侍郎、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宣奉大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乔行简、刚因史弥远死去而入朝得到重用的显谟阁侍制、权户部尚书真德秀枢密院副都承吴渊,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吴潜等多数大臣均持反对意见,认为已经被战乱破坏殆尽的中原地带无法提供粮草,再加上南宋军队没有骑兵,机动力有限,无法防御漫长的黄河防线。另外,这也会造成借口让蒙古向南宋宣战。

由于宋理宗急于夺回河南,且相信宋军必胜,战意为要,战力次之。尤其是位于原来在西京河南府的原北宋皇帝的陵墓,于是在灭金后的四个月内,宋理宗就三次派出使者到河南拜谒祖陵并下诏支持“踞关守河”的建议。

过程

编辑

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十二日,庐州知州全子才率淮西兵万余人收复原来金朝的归德府(即北宋的南京应天府)。

蒙古军将领塔察儿早就闻报宋军北进,便率所部蒙古兵退到黄河以北,故意向宋军示弱,以引诱宋军深入。撤退之前,蒙古人事先掘开黄河南岸的金朝河堤,造成两淮一带出现大片黄泛区。[注 1]从寿春到汴京一带,有些道路的水甚至能漫到颈部。宋军进军过程非常艰辛,后勤补给线被严重破坏,运粮队得绕过两淮黄泛区才能抵达河南境内。

七月二日,全子才军抵达汴京郊外二十里扎营,为蒙古防守开封城的原金朝降将李伯渊杀死主帅崔立,以城来献。

七月五日,全子才率宋军进入汴京城,实现了岳飞等抗金将领一辈子都没有实现的梦想。然而他们看到的,已不是《清明上河图》中那座繁华的都市。曾经超过百万的人口只剩守军六百余人、居民一千多家,只有大相国寺和原北宋宫殿变化不大。

抵达开封后,由于沿途市井残毁,白骨蔽野,加上后勤补给线被洪氾所破坏,全子才军的粮食供给面临着巨大困难。因而多数士兵只得在原地等待粮食,而以偏师攻郑州陈州(今河南淮阳)、蔡州(今河南汝阳)等地。宋军所到之地,为蒙古守城的金朝降将均望风归附。

七月二十日,赵葵率兵五万由泗州抵达开封。他到达开封后责问全子才为何不向西京河南府(即洛阳)进军而在开封滞留半个月,全子才答“粮饷未集,无法进兵。”

京湖后方是史弥远之侄史嵩之把持,他又拖延提供粮草的工作。另外,这两支部队一路上收复的都是空城,无法从当地百姓那里筹集粮草。

尽管如此,赵葵还是命令徐敏子率一万三千人先行,杨谊率一万五千人为接应,带了五天的口粮开赴洛阳。在宋军前锋离开汴京前往洛阳后,塔察儿命令部将再次渡过黄河,到洛阳东边的龙门地区埋伏。七月末,徐敏子到达洛阳后发现全洛阳城只剩下三百余户,和一座空城无异。占领洛阳的第二天,接应的杨谊一部就在城东遭蒙古军刘亨安部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蒙古军进攻洛阳和徐敏子一军僵持。八月初,徐敏子一军在断粮四日的情况下被迫撤退。蒙古军趁机掩击,宋军大部被消灭。

在开封留守的赵葵与全子才得知洛阳一部惨败后,再加上粮草不济,也被迫撤军。“端平入洛”以失败收场。

影响

编辑

端平入洛行动为蒙古大举进攻南宋提供了口实,给南宋提早带来了边患。

1234年年底,蒙古使者王檝来到临安,谴责宋廷“败盟”。

1235年春,窝阔台遣皇子阔端曲出出师攻宋,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注释

编辑
  1. ^ 当时黄河夺淮,由苏北入海。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