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翘英(英语:Chan Kiu Ying,1951年),香港电视剧及电影编剧,素有“香港第一编剧”之称。他于1970年代踏足电视圈,1980年代中期集中于电影圈发展事业,后来重返电视界。

陈翘英
编剧
罗马拼音
Chan Kiu Ying
籍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注 1]
出生1951年(73—74岁)[2]
职业编剧、编审、监制
语言粤语、英语、日语
教育程度香港珠海学院新闻及传播学系文凭(肄业)
代表作品《上海滩》
活跃年代1977年至今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背景

编辑

陈翘英在中国内地出生,7岁之前在家乡广东新会生活[注 1],7岁时落户九龙旺角塘尾道一带唐楼[注 1],家有几兄弟姊妹(排行第2)[注 1]。他小时候时常收听李我邓寄尘等人声演的广播剧[注 1],亦喜欢自编自演广播剧[注 1]。基于知道自己的声线不够清脆[注 1],所以没有打算应征电台工作[注 1]。虽然他读书成绩一般[注 1],另一方面于求学时期已活跃于参与文化运动。除了租借《中国学生周报》外[注 1],他在1960年代加入由神父尹雅白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而成立的香港青年笔会[3],同期至1971年7月与黎廷瑶、庞继民、洪朝宗等人出版文学创作月刊《文社线》[4]。后来认识了岑建勋之后,一便与对方一起编辑《70年代双周刊[2]

当陈翘英完成中学课程未几,他到香港珠海学院修读了新闻及传播学系文凭两年[2]。但受喜欢电影的兴趣驱使下[2],他于是选择到法国阿尔及利亚人聚居的乡郊城市留学1年[2](任职餐馆洗碗工人[注 1]),辗转于1974年再到日本工作假期生活(当保龄球瓶整理员半年[注 1],曾在香港日本文化协会学习初级日语[注 1][注 2],继而于1975年至1977年间回港到尖沙咀金马伦道任职影视杂志《银色世界》助理编辑[2][注 2]。此前他曾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如后为议员的梁耀忠一起组织社会运动[注 1],令他放弃逗留在法国读电影的念头[注 1]。及至1977年,陈翘英以一则笑话作品被刘天赐选中加入无线电视编剧训练班(与何丽全为同学[注 2][2][注 1],自此接触香港电视业。陈翘英在电视台创作发展部工作初年,负责为综合节目《欢乐今宵》的小品剧撰台本[2]。1979年获赏识调至戏剧组累积经验[2]。当时他被安排编订剧集《奋斗》的剧本[2],逐渐得到机会开始编写更多剧本。另外,碰巧无线电视其时需要人才[注 2],他便获擢升为编审[注 2],职责在于以流水作业方式替编剧完成剧本)[注 2]

从1979年至1983年,陈翘英创作及编写了长篇电视剧《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多部极受欢迎电视剧。期间刘天赐认为电视潮流出现变化[注 3],逐指示几位编剧,包括陈翘英在内,每人跟进一部中篇剧集(自此无线电视开始推出中篇剧集)[注 3]。结果在收视理想的情况下,陈翘英因而晋升为无线电视戏剧组创作主任[7]。不过筹备《射雕英雄传》首20集剧本时,他改动了太多原著剧情[注 3],由此引起金庸不满和投诉[注 3],并被调离该剧剧组[注 3]。而后他于1985年4月离开无线电视[7],且应岑建勋邀请加入香港德宝电影公司任创作总监/创作部经理[2][8],同时主持德宝举办的编剧训练班[2]。陈翘英之所以不再留在无线电视,主要因为当年他已届而立之年[注 4],考虑到自己不想一直在电视台做到退休为止[注 4],加上有意达成未完成的电影梦想[注 4],最终推动他决定接受岑氏邀请。

尽管他尝到制作电影的滋味,碍于他明白他没有当导演的决断力[注 4],个性上也不喜欢集体创作文化[注 4],即一群制作人一起构思一部电影[注 4],这促使他不再把事业重心放在电影界[注 4]。至1987年离开公司后[2],他继续游走影视圈。1987年至1997年应足球球友、制作部副总裁劳瀚贻邀请出任亚洲电视创作组制作经理/总监(主理剧集制作,兼管综艺节目)[10][11][注 4],策划了《胜者为王》、《再见艳阳天》、《今日睇真D》等节目[注 4]。到了2000年,陈翘英与导演陈木胜合组“Monster. Pictures Entertainment Co. Ltd.”[2]。不过由于公司推出的作品《愿望树》票房欠佳[2],“Monster Pictures Entertainment Co. Ltd.”随后于2003年结业[2]。之后陈翘英由2002年起与中国内地单位合作[2],制作电视剧。他现时以自由身身份创作,又会参与培训编剧新人项目,如香港青年协会赛马会Media 21媒体空间主办的“编剧大师接班人”计划[12]。至2020年代往后,陈翘英意识到中国内地的电视制作文化有所改变[注 5],包括要用剧本求取合约、制作过程细节复杂等等[注 5],令他重返香港娱乐市场[注 5]

除此之外,陈翘英曾于1993年至1997年担任两届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副会长(学术发展)[2][14],2016年开始担任了两届“编剧大师接班人”活动导师[2][15][16]

外部音频链接
  香港电台第一台“守下留情”陈翘英访问(4),2025年1月6日

编剧/编审/监制作品

编辑

电视剧(无线电视

编辑

电视剧(亚洲电视)

编辑

电视剧(ViuTV

编辑

电视剧(中国内地/台湾

编辑

电影

编辑
编剧
编审
  • 1988年 魔债(电视电影、无线电视)
顾问
策划

综艺节目

编辑

演出作品

编辑

著作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关于陈翘英籍贯、出生地、成长地、家庭背景、童年生活、没有打算应征电台工作、求学、参与文艺活动、到法国与日本留学及工作、学习日文以及入选编剧训练班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4年12月30日播出的陈翘英访问[1]
  2. ^ 2.0 2.1 2.2 2.3 2.4 2.5 关于陈翘英赴日生活年份、任职《银色世界》助理编辑、与何丽全为编剧班同学以及升任编审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4年12月31日播出的陈翘英访问[5]
  3. ^ 3.0 3.1 3.2 3.3 3.4 关于陈翘英跟进筹备中篇剧集和被金庸投诉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5年1月1日播出的陈翘英访问[6]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关于陈翘英跳槽德宝公司原因、不把事业重心放在电影界原因以及出任亚洲电视创作总监经过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5年1月7日播出的陈翘英访问[9]
  5. ^ 5.0 5.1 5.2 关于陈翘英重返香港娱乐市场原因、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一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25年1月8日播出的陈翘英访问[1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守下留情」陳翹英訪問(1). 香港电台第一台. 2024-12-30 [2025-01-1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香港电影资料馆. 香港影人小傳檢索:陳翹英 (PDF). [2025-01-15]. 
  3. ^ 陈青枫. 香港傳媒五十年.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20: 43. 
  4. ^ 许定铭.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 502. 
  5. ^ 「守下留情」陳翹英訪問(2). 香港电台第一台. 2024-12-31 [2025-01-18]. 
  6. ^ 「守下留情」陳翹英訪問(3). 香港电台第一台. 2025-01-01 [2025-01-18]. 
  7. ^ 7.0 7.1 陳翹英離職獲證實 但編劇挖角屬子虛. 华侨日报. 1985-04-24: 22 [2025-01-16]. 
  8. ^ 焦雄屏. 香港電影風貌(1975-1986). 时报出版社. 1987: 116. 
  9. ^ 「守下留情」陳翹英訪問(5). 香港电台第一台. 2025-01-07 [2025-01-18]. 
  10. ^ 萧思思. 有一種神話叫「港劇」:無線、亞視前創作部主管陳翹英訪談之二. 独立媒体. 2019-02-25 [2025-01-16]. 
  11. ^ 陳翹英證實斟簽汪明荃 創作組開始寫劇本. 华侨日报. 1989-04-23: 23 [2025-01-16]. 
  12. ^ 海滴:編劇要負引導市場 教育觀眾的責任. 2018-11-30 [2025-01-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守下留情」陳翹英訪問(6). 香港电台第一台. 2025-01-08 [2025-01-19]. 
  14. ^ 歷屆執委會. 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 [2025-01-16]. 
  15. ^ 【編劇大師】. 编剧大师接班人 Facebook 专页. 2016-07-30 [2025-01-16]. 
  16. ^ 第二屆「編劇大師接班人」. 香港青年协会. 2017-12-08 [2025-01-1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