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移民,又称为新来港定居人士[1],现时在香港一般语境中,泛指在1980年代抵垒政策结束,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后,或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原创研究?],从中国内地移居香港,到香港定居者。现时内地人士来港居住途径包括申请单程证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等,但有关新移民的政策和讨论[2],一般仅涵盖持单程证来港定居且未满7年人士。

历史 编辑

英属香港时期 编辑

  • 194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展开大跃进、三反五反等运动,造成大饥荒,死亡人数超过千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三项政策的执行是导致在1958-1962年大饥荒的直接原因,期间高达3200-4100万人被饿死[3][4]历史学家冯客称“胁迫、恐吓、系统性暴力构筑了大跃进的基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的大屠杀[5][6]。中国大陆部分民众为了逃避这些共产党的人为灾难,以及逃避中国共产党政府的政治迫害,除了移往中华民国政府管辖的台湾之外,也逃难到香港,史称“逃港潮”。这也是现在香港人的主要来源(不少香港人在此时期逃到香港)。
  • 1960年代,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爆发,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7][8]或“十年浩劫”[9][10]。在此期间又有一波大陆人逃避中共迫害,南下香港避祸。
  • 1974年11月香港政府实施抵垒政策,中国大陆偷渡者凡抵达香港市区,都能取得香港身份证,亦确认早前逃港者合法居留,政策至1980年10月23日结束。
  • 1982年,港英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议定由内地来港定居者须持内地政府签发的单程证,配额为每日75个[11]
  • 1993年,单程证配额由每日75人增至每日105人。
  • 1995年,单程证配额再由每日105人增至如今每日150人。

香港特区时期 编辑

  •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中国内地居民能继续透过《基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所确立的永久居留权与已移居香港的子女、配偶团聚、照顾无依靠父母、亲属或继承产业等方式申请单程证移居香港。然而,一些新移民因为不能在港自给自足、依赖社会福利、学历低、生活习惯存在差异、语言不通等原因难以融入香港社会。此外,部分本土香港人也指责新移民不愿意融入香港社会,继续使用自己的母语或普通话,滥用福利和入侵香港文化,甚至称新移民为“蝗虫”。[12]

称呼 编辑

中国大陆赴香港定居的新移民又称为“新香港人”,部分本土派贬称新移民为“蝗虫”。[13]“新香港人”此词汇源自于中国《人民日报》于2013年10月发表的文章,文章声称香港700万的人口当中,超过40%为新香港人,而这群人已经成为了香港的“中流砥柱”。[14]

融入社会情况 编辑

部分新移民能够慢慢融入香港社会,不过也有部分新移民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太容易融入香港社会,甚至与本土香港人发生冲突[15]。香港本土派认为“新移民”来港拿取福利,对社会无贡献,批评他们是“蝗虫”。有些民意调查显示不少新移民感到被歧视,以及某程度上感到自己不被接纳。如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香港教育学院所作的调查结果,指55%新移民感到被香港人歧视[16]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在2016年7月至9月访问300多名新移民的调查发现,89.9%受访者无论有没有亲身受过歧视,都认为香港存在歧视新移民的情况,比2014年高大约5%,49%表示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导致工作时工作量较多、工资较低等,另有25.3%表示歧视令他们封闭自己,变得不愿接触社会,也有11.7%受访表示新移民子女被同学或朋友排挤[17]

因此,有不少团体帮助新移民更好地适应香港生活,融入主流社会,例如: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新家园协会等[18]。根据香港新家园协会提供的数据可见,香港回归20年来,香港新移民超过100万人[18]。香港新家园协会先后设立了紧急援助基金、职业培训中心等。目前,香港新家园协会会员逾13万,接受服务人次超过140万[18]

粤语和繁体字 编辑

一般而言,金融行业的香港新移民对粤语较没兴趣。2007年,讯汇集团副总裁阮期瑗写道“1993年初,我来到香港定居。入乡随俗,和所有的新移民一样,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语言关。在我的潜意识里,普通话是规范语言,广东话难听又难懂,从心底里排斥广东话,从来也没有下功夫学讲广东话。”[19]需要面对香港客户的服务业,学习广东话的动力则较大。[20]

香港法例第五章《法定语文条例》所规定之香港法定语文为中文英文,但无指明是何种中文语言及文字,大多数香港华人使用粤语繁体字,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1997年后,香港政府推行“两文三语”政策,即提倡学习中文和英文,以及讲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官方网站设有繁体中文、英文及简体中文版本,又在学校教育上推广普通话,资助及推行普通话教中文等,曾有政府部门刊文称粤语不是香港人的母语[21][22],被批评是矮化粤语[23],政府的举动进一步引起香港人的不满[24],加剧了港陆矛盾

身份认同和政治取态情况 编辑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发现新移民身份认同情形与其居港年期呈正比。调查询问内地出生香港学生对“中国人/香港人/两者皆是”身份的认同度和他们支持“本土派”的几率。结果发现选择“香港人”身份的中国内地出生学生在居港9年或以上后,比例从约9%大增至约33%;选择“中国人/两者皆是”身份的中国内地出生学生在居港9年或以上后则降至约67%[25]。在政治上,73.7%的内地出生香港学生无明确政治倾向,与香港出生学生有约65.9%无明确政治倾向大致相当;而有政治倾向者,无论内地出生还是香港出生学生,支持泛民与本土派的比例均远大于建制派[25]

身份/政治取态 香港出生学生 中国内地出生学生
居港1至8年
中国内地出生学生
居港9年或以上
香港人 54.5% 9.7% 33.2%
中国人/两者皆是 45.5% 90.3% 66.8%
无明确政治倾向 65.9% 76.5% 73.7%
支持建制派 2.4% 3.0% 1.1%
支持泛民 11.7% 13.6% 8.4%
支持本土派 20.1% 6.8% 16.8%

福利政策 编辑

本来香港绝大部分社会福利(如综援公屋等)都要求只有定居香港满七年的香港永久居民才可申请,但现时部分成为一些从事低薪行业及无工作(有不少为照顾子女的家庭主妇)的新移民赖以维生的途径。

2003年,当时政府面对财赤压力,时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林郑月娥表示居港未够7年之新移民有7万人领取综援,她承认比例偏高,对公共财政构成压力,称“社会应该广泛讨论有否需要改变现时来香港住满一年,就可以申请综援的做法”。又指会研究新来港人士申领综援资格的限制,但须在社会作广泛讨论。[26]

2013年12月17日,香港终审法院社区组织协会的上诉,在裁定综援申请前要居港七年的期限违反香港基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引起社会关注[27],被认为将会导致这项社会福利被新移民任意申请或滥用。

根据2017年《内地新来港定居人士的统计数字》,该年单程证新移民中有47%,即逾2万人首年入户公屋单位[28]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香港政府一站通. 來港定居.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香港)). 
  2. ^ 香港经济日报. 2018年4.23萬新移民湧港 林鄭:包容態度歡迎來港團聚.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中文(香港)). 
  3. ^ 杨继绳. 《墓碑-1958-1962中国大饥荒纪实》.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4. ^ Gráda, Cormac Ó. Great Leap into Famine. UCD Centre For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9. 2011. 
  5. ^ Dikötter, Frank (2010). pp. x, xi. ISBN 978-0-8027-7768-3
  6. ^ 历史瞬间:西方人眼中的“大跃进”. BBC中文网. 2015-02-02 [2015-02-03]. 
  7. ^ 大纪元时报. 习近平罕见发署名长文 首以“十年动乱”形容文革. 大纪元记者杨一帆综合报导. 2014-01-01 [201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中文(中国大陆)). 【大纪元2014年0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杨一帆综合报导)2013年12月31日,中共党媒新华网发表习近平的5000字长文,文章中,习首次以“十年动乱”来形容文革,而且只字未提毛泽东,引发外界关注。此前,习近平在山东曲阜考察期间,首次在公开场合谈到了文革对传统文化的戕害。12月31日,中共党媒新华网发表署名习近平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香港《明报》称,习近平在长达5000字的讲话中,罕有只字不提毛泽东,相反,他不仅三度说到邓小平,还7次提及“解放思想”,并在就任总书记后首次将文革称为“十年动乱”。习近平是在谈到“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中,首次提到了“十年动乱” 
  8. ^ 人民日报-人民网. “十年动乱”中的胡耀邦. 苗伟东. 2015-03-30 [201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6) (中文(中国大陆)). 从1966年8月开始,到1968年10月之前,胡耀邦长期被批斗、劳动改造,要求其写检查,交待问题。胡耀邦有时被打得全身红肿,但对于红卫兵和专案组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实之词,仍坚持据理力争。 
  9. ^ 李乔. 文革:用"十年失误"代替"十年浩劫"很不妥当——析一个错误的提法.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 2006年9月11日 [201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19日) (中文(中国大陆)). 几年前,有位先生辩称,对“文革”不能称为“浩劫”,而应该称为“失误”。我写了一篇文章《错误就是错误》予以批评。几年过去了,近日又在报刊上看到同样的观点,说是把“文革”称为“十年浩劫”不对,应该称为“十年失误”。在网上,还看到一些为“文革”评功摆好的议论。更有甚者,有人竟提出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还要再搞“文革”,而且“不是搞一次、二次、三次、四次,要七八年一次地多次进行”。老问题又提出来了,看来一些“文革”爱好者还是不死心哪!按说,“文革”是不是浩劫,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不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历史决议》)里说得明白,经历过“文革”的人心里也都很清楚。那十年,人妖颠倒,天下大乱,是一段多么漫长的令人不堪回首的日子啊!那种民族灾难,罄南山之竹,能写清吗?小平同志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不再细说它也便罢了,但偏偏有人借着许多没有“文革”亲身经历的人的幼稚,弄出一个什么“十年失误”的提法,岂不是荒谬之至。若是想证明“文革”是浩劫,历史资料是多得不得了的,我这篇小文是没法儿细摆了。只摆一摆《历史决议》关于“文革”的提法吧。借此不单可以看出所谓“十年失误”之说的荒谬性,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共产党对“十年浩劫”所持的严肃、郑重和正确的态度。 
  10. ^ 联合早报-中国数字时代. 习近平称“文化大革命”为“十年浩劫”. 联合早报. 2016年5月12日 [201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0月18日) (中文(中国大陆)). 《人民日报》前天刊登了习近平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将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称为“十年浩劫”,显示他不会背离35年前中共对文革的定性。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今年1月在对省部级以上高官讲话时,将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称为“十年浩劫”,显示他不会背离35年前中共对文革的定性。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前天刊登了习近平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在总结中国工业化道路时说:“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还发生了‘文革’那样的十年浩劫,加上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够深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未能顺利持续下去。”新华社等官媒1月18日报道了习近平在研讨班讲话的消息,但没有提及习近平谈到文革的部分。官媒近日公布了习近平在不同场合更加完整的讲话内容,包括党内有“野心家、阴谋家”,“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等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为了让中共党内外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习近平的想法。 
  11. ^ 存档副本 (PDF). [2019-04-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10). 
  12. ^ 全港争议内地新移民 香港不高兴?. 南方周末. 2011-04-29 [2012-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13. ^ 香港觀察:「蝗蟲」論與中港矛盾. BBC News 中文. 2014-08-12 [2022-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1) (中文(繁体)). 
  14. ^ “新香港人”是建设香港的重要力量[永久失效链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0月22日
  15. ^ 「新香港人」推動香港發展 陸煤批「蝗蟲論」數典忘祖. ETtoday. 2013年10月23日 [2014年3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22日). 
  16. ^ 調查:五成五內地新移民感到被香港人歧視. BBC中文网. 2015-06-04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17. ^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SoCO). 2016年「內地來港定居人士受歧視情況問卷調查報告」. 2016-11-13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8). 
  18. ^ 18.0 18.1 18.2 许荣茂的公益版图:让新移民融入香港社会. 中国新闻网. 2017-06-29 [201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19. ^ 阮期瑗. 我在香港的歲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征文. 中评社. 2007-06-15 [202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20. ^ 學廣東話繁體字 90後新移民獲晉升. 苹果日报. 2016-03-28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21. ^ 教育局教學資源網指「粵語非母語」 Ben Sir質疑矮化粵語. 香港经济日报. 2018-05-02 [2018-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22. ^ 教局網頁載學者文章指「粵語非母語」 楊潤雄:旨在供老師看不同意見. 头条日报. 2018-05-02 [2018-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23. ^ 科大3必修中文課「普教中」學生指矮化粵語. 立场新闻. 2015-08-18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24. ^ 比《人民日报》快一步 港台倡照顾“新香港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头条日报》2013年10月11日
  25. ^ 25.0 25.1 赵永佳、叶瀚璋. 「溝淡」香港?內地出生青年的融合效應. 明报. 2018-06-25 [2018-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5). 
  26. ^ 退休公僕領生果金捱轟. 星岛日报. 2003-01-28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27. ^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就终审法院有关申领综援居港年期的裁决与传媒谈话内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闻公报,2013年12月17日
  28. ^ 新移民的禍害. 苹果日报. 2018-06-15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