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年前—194年),字翁叔扶风茂陵人。经学大师马融族孙,一作族子[1]。官至太傅

生平 编辑

马日䃅年轻时已传承了马融的学说,并且以才学入仕朝廷。在东汉曾任谏议大夫,并与议郎卢植蔡邕杨彪等一同在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并补续《东观汉记[2]。后来转任光禄大夫初平二年(191年)转任太尉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吕布等杀死董卓蔡邕因董卓被杀而叹息,惹怒王允将他收捕下廷尉士大夫大多都尝试拯救但不果,马日䃅向王允劝说:“蔡邕是旷世逸才,并且熟知两汉的事,应该让他继续修史,以为一代大典。而且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而现在他没有犯什么罪名,这样诛杀会令人民失望。”但王允却辩驳:“当日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令他写了毁谤的书(史记)并流传后世。现在东汉衰落,四处都有征战,不可以让佞臣在幼主(汉献帝)身边写史书。不但无益于皇帝的圣德,更令我们等人遭到他的非议。”马日䃅亦向人称王允杀蔡邕断绝史书写作是灭掉国纪、废弃国典,并认为他不会在位太久。[3]

同年,原董卓部将李傕等人攻陷长安,杀死主政的王允并把持朝政;马日䃅转任太傅,录尚书事。一个月后与太仆赵岐持节安抚天下[4],顺道拜授袁术左将军阳翟侯及假节。马日䃅到了寿春后多次有求于袁术,于是袁术轻侮马日䃅,借故向他取符节观看后抢夺不还,并促他征辟其麾下将士。马日䃅见不能索回符节,于是要求离去,但又被袁术阻止,试图强逼马日䃅任其军师。马日䃅因符节被抢感到屈辱[5],于兴平元年(194年)在寿春忧愤呕血而死。死后被孔融指责其欲拉拢袁术负有过失以致引祸上身,因此未获得朝廷加礼。[6]

家族 编辑

父族 编辑

亲族 编辑

子嗣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后汉书·袁绍列传》引《三辅决录注》:马日䃅字翁叔,马融之族子;《资治通鉴》:日䃅,融之族孙也;《后汉书·马融传》:族孙日䃅,献帝时位至太傅。
  2. ^ 《后汉书.卢植传》:岁余,复征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䃅、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3. ^ 《后汉书·蔡邕传》: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䃅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䃅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
  4. ^ 《资治通鉴·卷六十 汉纪五十二》:(初平三年)秋,七月,庚子,以太尉马日䃅为太傅,录尚书事...诏太傅马日䃅、太仆赵岐杖节镇抚关东。
  5. ^ 《后汉书·孔融传》引《献帝春秋》:术从日䃅借节观之,因夺不还,条军中十余人使促辟之。日䃅谓术曰:“卿先代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从术求去,而术不遣,既以失节屈辱忧恚;《三国志·袁术传》: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䃅因循行拜授。术夺日䃅节,拘留不遣。
  6. ^ 《后汉书·孔融传》:太傅马日䃅奉使山东,及至淮南,数有意于袁术。术轻侮之,遂夺取其节,求去又不听,因欲逼为军帅。日䃅深自恨,遂呕血而毙。及丧还,朝廷议欲加礼。融乃独议曰:“日䃅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奸以事君。昔国佐当晋军而不挠,宜僚临白刃而正色。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胁为辞!又袁术僭逆,非一朝一夕,日䃅随从,周旋历岁。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春秋鲁叔孙得臣卒,以不发扬襄仲之罪,贬不书日。郑人讨幽公之乱,斲子家之棺。圣上哀矜旧臣,未忍追案,不宜加礼。”朝廷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