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7月4日[1]),字子师,并州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时官员,祁县王氏始祖。
王允 | |||||||||
---|---|---|---|---|---|---|---|---|---|
司徒 | |||||||||
司徒,录尚书事 | |||||||||
国家 | 东汉 | ||||||||
时代 | 东汉 | ||||||||
主君 | 汉桓帝→汉灵帝→汉少帝→汉献帝 | ||||||||
姓 | 王 | ||||||||
名 | 允 | ||||||||
字 | 子师 | ||||||||
籍贯 | 并州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 | ||||||||
出生 | 137年 东汉并州太原祁县 | ||||||||
婚年 | 不详 | ||||||||
逝世 | 192年7月4日(55岁) 东汉长安 | ||||||||
| |||||||||
汉献帝初年,王允任司徒、尚书令。当时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董卓大权在握。王允成功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但执意杀害名士蔡邕而大失民心,并主导压迫董卓余党,却导致余党反扑、长安失守,王允和其家族被处死,关中亦大乱。
生平
编辑早年事迹
编辑王允出身官宦世家。懂经学而且会骑马射箭。他十九岁就开始任公职,当上太原郡吏,任内王允受命收捕并杀死在当地贪污横行的小黄门赵津,虽然除去了当地一大害,但赵津兄弟向宦官报告,遭宦官因事诬告,汉桓帝因而大怒,收捕太原太守刘瓒并处死。王允为刘瓒送丧至平原,并守丧三年才回家乡。后来王允复职,期间太原太守王球打算召没有名声和品行的路佛当官吏,王允却坚决反对,更触怒了王球,被王球收捕并将要杀害。并州刺史邓盛知道后立刻辟命王允为别驾从事以营救。
宦官陷害
编辑王允后入仕司徒府,后因考绩好而任侍御史。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王允出任豫州刺史,并参与讨伐黄巾军和招降余党。期间王允发现中常侍张让的宾客与黄巾部众有联络,于是告发。汉灵帝知道后大怒并责斥张让,但张让最终没有获罪,于是向王允报复,王允因而下狱。王允期间获赦,但十多日后就再因别的罪被捕,送交廷尉。王允最终因得到大将军何进和袁隗、杨赐等人上书营救才得免死,至次年才得释放。王允有鉴于当时宦官权盛,于是改名易姓,流连于河内、陈留地区。
乱世保国
编辑在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王允奔丧至洛阳。当时外戚何进掌权,请王允为其从事中郎并参与图谋尽诛宦官。后转河南尹。不久,何进图谋泄露,反被宦官所杀。早前被何进从并州召来的董卓于是趁机进京,并执掌朝政。及后更废掉汉少帝,改立汉献帝。王允此时亦改拜太仆,后守尚书令。初平元年(190年),王允升任司徒,仍守尚书令。此时正值关东诸将发动董卓讨伐战,董卓于是迁都长安,王允于是在董卓焚毁洛阳前收起兰台和石室的藏书秘籍,随献帝西奔,并于长安重建旧秩序,并借此保存经籍。
诛除董卓
编辑董卓此时将长安都交付王允管理,王允亦假意奉承。董卓亦因此将王允推心置腹,不作怀疑,王允于是能在此乱局中扶持王室,亦受朝臣倚仗。但王允同时亦秘密地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泰等谋诛董卓,于是上表请杨瓒和士孙瑞从武关出兵攻伐袁术,实质是为讨伐董卓。但因董卓怀疑不许而令图谋失败,王允唯留二人在朝。
董卓曾经问王允司隶校尉之职该由谁递补,王允推荐盖勋,董卓回答盖勋明智有余,但是不能够任命他这种机密的职位,于是任命盖勋为越骑校尉。而后董卓又担心盖勋掌朝廷兵权反抗自己,就让盖勋出任颍川太守。[2]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到长安,自为太师,赐王允二千食邑。初平三年(192年),王允与士孙瑞和杨瓒等人再图谋诛除董卓,于是乘着一次董卓因小事不满吕布而用手戟向他投掷以及吕布与婢女私通而不自安的机会,离间吕布和董卓,并告知他们的图谋,终令吕布参与,作为内应。最终,王允乘汉献帝病愈,董卓入朝拜贺的机会,让吕布成功刺杀董卓,并诛董卓三族,主簿田仪也被杀。当时长安士民都争相庆祝。
失败被杀
编辑董卓死后,王允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并与吕布共同执政。但自诛除董卓后,王允瞧不起吕布,结果与吕布关系渐渐变差,而执意诛杀蔡邕一事亦失人心[3]。同时,董卓余部多为凉州人,王允打算免去他们军职。当时有人认为他们畏惧袁绍和关东军,一旦解兵就会人人自危,建议让皇甫嵩为将军,统领他们,以作安抚,然后再和关东诸军联结,以作后谋。但王允认为这会令关东诸军起疑心,不同意。同时王允亦未议决下诏赦免董卓部曲的罪,于是民间就有王允打算尽诛凉州人的流言,令董卓的凉州兵恐惧,在关中拥兵自守。此时原本被董卓派驻关东的校尉李傕和郭汜等掳掠关东陈留和颖川郡后回军,见率领他们的牛辅已死,无所依靠,亦无赦免的书函,在忧惧之间听从贾诩的计谋,率领兵众西进,沿途收兵。王允曾派董卓旧将胡轸和徐荣抵抗,但徐荣被杀而胡轸投降。李傕军继续西进,到长安时已达十多万人,并与董卓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围困长安城。十日后[4]长安城被攻破,吕布于城内与李傕等决战,终兵败出逃,在青琐门外请王允与他一起离开,但王允欲死社稷,拒绝吕布的邀请。最终王允被李傕杀害,弃尸于市,并夷三族,享年五十六岁。
荣于身后
编辑汉献帝迁都许县后,念及王允忠节,予以改葬,派虎贲中郎将奉策吊祭,赠本官印绶,封王允孙王黑为安乐亭侯,食三百户。
性格特征
编辑- 王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不但习诵经传,亦有练习骑射。
- 王允为人忠直,在得罪宦官而再遭收捕时,杨赐曾因不忍王允再受苦,派人暗示要他考虑自杀。一众从事亦请王允服药自杀,但王允严厉地说:“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于是被捕。董卓自任太师时,曾要封王允为温侯,封食邑五千户,王允坚决不肯接受,士孙瑞则劝说:“夫执谦守约,在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王允听从,接受二千户食邑。后坚守长安为国死节亦见其对汉室之忠。
- 王允刚直疾恶,除了早年和宦官的过节可见,在董卓死后,认为大患已除,不需再假意奉承,于是每事杖正持重,然死板固执不愿变通,时局未稳亦不愿行权宜之计以安众心,群下因而不附,足见其个性固执。
家庭
编辑兄
编辑子女
编辑- 王盖,王允长子,侍中,与王允同被诛杀。
- 王景,王允次子,与王允同被诛杀。
- 王定,王允子,与王允同被诛杀。
侄儿
编辑- 王晨,王允兄长之子,王允被诛时逃回家乡。
- 王凌,王晨弟,与王晨一同逃回家乡。后被曹操赏识,最终在曹魏官至太尉,但是在后来图谋推翻司马懿失败,最终自杀。被诛灭三族。
- 王氏,令狐愚母。
- 王氏,王凌妹,嫁郭淮。
孙
编辑- 王黑,安乐亭侯。
后代
编辑艺术形象
编辑三国演义
编辑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貂蝉的义父,貂蝉是造成吕布和董卓反目,以致于吕布最终刺杀了董卓的主要原因。在讨论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和连环计时经常引用此事件。 另外他拥有七星宝刀,曾借予曹操刺杀董卓,后行刺未成,曹操将此刀献给了董卓。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死后,宝刀又回到了王允之手,不久,董卓部将李傕攻入长安,王允被杀,宝刀可能落入了李傕之手,后李傕被曹操派兵杀死,宝刀最终落入了曹操之手。
影视形象
编辑- 电影《貂蝉》(1956年):杨志卿
- 香港丽的电视台电视剧《三国春秋》(1976年):钟景辉
- 中国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京剧彩色戏曲片《吕布与貂蝉》(1983年)曹剑文饰王允,战友京剧团演出。
- 中国电视剧《貂蝉》(1987年):鲍汉琳
- 中国电视剧《貂蝉》(1988年):葛香亭
- 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年):谭宗尧
- 台湾华视电视剧《关公》(1996年):曹健
- 电视剧《曹操》(1999年):彭乙
- 中国电视剧《吕布与貂蝉》(2001年):傅彪
- 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2002年):郑坤范
- 中国电视剧《貂蝉》(2003年):樊志起
- 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武圣关公》(2004年):鄢复成
- 台湾八大电视剧《终极三国》(2009年):卜学亮
- 中国电视剧《三国》(2010年):郑天庸
- 电视剧《曹操》(2014年):李晓文
- 电视剧《武神赵子龙》(2016年):苗海忠
- 中国优酷网络剧《终极三国》(2017年):卜学亮
- 电视剧《小戏骨放开那三国》(2018年):罗自豪
- 香港电影《真·三国无双》(2021年):秦沛
漫画
编辑评论
编辑- 郭林宗:“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 何进、袁隗、杨赐:“夫内视反听,则忠臣谒诚;宽贤矜能,则义士厉节。是以孝文纳冯唐之说,晋悼宥魏绛之罪。允以特选受命,诛逆抚顺,曾未期月,州境澄清。方欲列其庸勋,请加爵赏,而以奉事不当,当肆大戮。责轻罚重,有亏众望。臣等备位宰相,不敢寝默。诚以允宜蒙三槐之听,以昭忠贞之心。”
- 华峤论曰:“士虽以正立,亦以谋济。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权,伺其闲以敝其罪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而终不以猜忤为衅者,佑其本于忠义之诚也。故推卓不为失正,分权不为苟冒,伺闲不为狙诈。及其谋济意从,则归成于正也。”
- 范晔《后汉书》赞曰:“子师图难,晦心倾节。功全元丑,身残余孽。时有隆夷,事亦工拙。”“士虽以正立,亦以谋济。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权,伺其间而敝其罪,当此之时,天下悬解矣。而终不以猜忤为衅者,知其本于忠义之诚也。故推卓不为失正,分权不为苟冒,伺间不为狙诈。及其谋济意从,则归成于正也。”
- 马日䃅:“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 吕祖谦:“苟得为之,孔孟之所屑为也。王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近思录卷七出处)
- 陈普:“事成一让一矜功,一吉分明对一凶。青琐门前招不去,相期犹不负林宗。”
- 罗贯中:“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 宋贤:“屈膝家妓为汉君,宣平楼下毁奸臣。可怜定国安邦志,血污锋芒哭万民。”
- 王夫之:“王允非定乱之人也,马日䃅、赵岐,则手授天下于群雄者也,汉之终亡,终于此也。”(《读通鉴论·卷十·献帝》)
- 钟敬伯:“王司徒身为社稷计,生除国贼,死纤国难,忠义激烈,可谓生为汉臣,死为汉鬼者矣。”
- 李光地:“自古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者,岂少乎,汉李固、王允,晋周𫖮、王导之徒是也。”
- 钱大昭:“自王允有一岁不可再赦之议,且欲尽诛凉州人,于是李傕等遂蚁聚蜂屯,至于败坏不可收拾。卒之允既诛死,汉遂以亡。故吾谓汉室之亡,不亡于贾诩,而亡于王允之一言也。允虽有诛卓之功,实为汉室之一大罪人矣。”
- 裴松之认为世间流传蔡邕被王允治罪的原因并不可靠,指出:“臣松之以为蔡邕虽为卓所亲任,情必不党。宁不知卓之奸凶,为天下所毒,闻其死亡,理无叹惜。纵复令然,不应反言于王允之坐。斯殆谢承之妄记也。史迁纪传,博有奇功于世,而云王允谓孝武应早杀迁,此非识者之言。但迁为不隐孝武之失,直书其事耳,何谤之有乎?王允之忠正,可谓内省不疚者矣,既无惧于谤,且欲杀邕,当论邕应死与不,岂可虑其谤己而枉戮善人哉!此皆诬罔不通之甚者。”
- 柏杨在《柏杨版资治通鉴》中批评王允杀蔡邕的理由难以成立,因为王允与蔡邕同样侍奉过董卓,并认为王允要杀蔡邕的真正理由如非是王允嫉妒蔡邕在史学的成就,就是王允在当董卓摇尾系统时的丑态,蔡邕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王允不得不预防蔡邕泄漏他的底细。他抨击司马迁先生的《史记》是一部‘谤书’,充分显示出他恐惧什么——恐惧蔡邕先生的‘谤书’。”“冠冕堂皇的理由虚晃一枪,真正的理由因为太卑鄙的缘故,往往说不出口。王允是另一类型的文妖。”[8]
注释
编辑- ^ 《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王允于初平三年六月甲子日被夷三族,据两千年中西历换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此日为公历192年7月4日。
- ^ 《后汉书·盖勋传》: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卓问司徒王允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允曰:“唯有盖京兆耳。”卓曰:“此人明智有余,然不可假以雄职。”乃以为越骑校尉。卓又不欲令久典禁兵,复出为颍川太守。未及至郡,征还京师。
- ^ 《后汉书·蔡邕传》有载马日䃅的评价,见评论条;又载“搢绅诸儒莫不流涕”,郑玄亦叹道:“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 ^ 《三国志·魏志》写十日,《后汉书·董卓传》写八日
- ^ 《后汉书·郭泰传》注引谢承《后汉书》曰:“太原郭长信、王长文、长文弟子师、韩文布、李子政、曹子元、定襄周康子、西河王季然、云中丘季智名灵举。子师位至司徒,季然北地太守,其余多典州郡者。”
- ^ 《北史·王思政传》:王思政,太原祁人,汉司徒允之后也。
- ^ 姚薇元. 《北朝胡姓考》.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7.07: 276—278. ISBN 978-7-307-11562-0 (中文(简体)).
- ^ 柏杨,《柏杨版资治通鉴》第十六册,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2年5月十二版。页62。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资料
编辑- 《后汉书·王允传》
- 《后汉书·董卓传》
- 《三国志·董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