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

太平洋颱風季

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在2010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五月十二月期间形成,而本年的首个热带风暴则于三月形成,唯台风活跃季于七月头则尚未开始。而首个被命名的风暴热带风暴奥麦斯则在3月24日被日本气象厅升为热带风暴。值得一提的是,本年是日本气象厅有纪录而来最少命名风暴的一年。[1]

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
气旋季总结图
气旋季长度
首个系统形成1月18日(热带低压 01W)
末个系统消散12月20日(热带低压奥米卡)
最强风暴
名称鲇鱼
 • 最高风速230 km/h(145 mph)
10分钟平均风速
 • 最低气压885 hPambar
气旋季统计
热带低压数31
风暴数14
台风数7
超级台风数1(非官方)
死亡人数385
财产损失$29.5亿(2010年美元
太平洋台风季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区域专责气象中心东京台风中心
热带气旋等级
等级 风速
猛烈台风 ≥105
≥194公里每小时
强烈台风 85–104节
157–193公里每小时
台风 64–84节
118–156公里每小时
强热带风暴 48–63节
88–117公里每小时
热带风暴 34–47节
63–87公里每小时
热带低压 22–33节
41–62公里每小时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2010年太平洋飓风季。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日本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10xx,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把在该地区的热带低压的编号以W字母作结。而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压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PAGASA)都会为它们订立一个菲律宾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同一个风暴有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名称。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台风季预测

编辑
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风暴数量预测
来源 日期 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 台风
日本气象厅 平均 (1971–2000)[2]  – 26.7  –
香港城市大学 平均 (1950–2000)[3] 31 27 17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 1月4日[4] 19  –  –
实际数量 30 14 7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18 11 4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 9  –  –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于1月7日预计,会有19个热带气旋进入该国的台风范围[4],而香港天文台于3月24日预计,会有6个或以下的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内[5]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编辑

热带风暴奥麦斯(Omais)

编辑

PAGASA:Agaton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3月21日-2010年3月27日
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998 hPambar

最初为热带扰动,于3月17日在北纬4度,东经149度附近形成,[6] 其北面的副热带高压脊带领着它向西偏北移动。该热带扰动在大致良好的环境下于3月22日增强为一热带低压,初时其对流旺盛,集中其中心北部。[7] 该热带低压亦3月24日晚间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奥麦斯。此时,奥麦斯亦已达到其强度颠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65公里。

奥麦斯北面的副热带高压脊于3月25日减弱东退,令奥麦斯转向东北移动,而奥麦斯亦受北面强风切变及低水温的海域影响减弱。它于3月26日减弱为热带低压,随后渐渐消散。

台风康森(Conson)

编辑

PAGASA: Basyang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7月11日-2010年7月18日
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70 hPambar

热带扰动于2010年7月9日形成,它初时受一副热带高压脊引导,大约以时速 20 公里或以上大致向西移动,趋向吕宋。该扰动逐渐发展起来,它于7月11日增强为热带低压。它于7月12日上午增强为一热带风暴,该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命名为“康森”。康森于下午进一步增强为强热带风暴,7月13日上午更增强为台风。随着康森接近陆地,当晚它已减弱为一强热带风暴。康森于7月14日穿越吕宋,强度进一步下降。康森穿越吕宋后进入南中国海,并转向西偏北移动,且减慢移速,下午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7月15日上午,康森重新增强为强热带风暴,并于当日下午增强为台风,其强度于7月16日达到颠峰,中心持续风力达每小时 130 公里。康森于7月16日晚间在海南三亚附近登陆,并穿越海南岛西南部及转向西北移动。康森穿越海南岛后稍为减弱,但仍维持台风强度,并于凌晨进入北部湾。随着康森靠近越南,它于下午减弱为强热带风暴,晚上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并登陆越南北部。康森于7月18日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并于日间逐渐消散。

台风灿都(Chanthu)

编辑

PAGASA:Caloy

台风(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7月17日-2010年7月24日
强度130 km/h(80 mph(十分钟) 
970 hPambar

灿都于7月18日上午在吕宋以东近岸海域发展为热带低压[8],它当日发展缓慢,大致维持强度。04W于接近午夜时进入南海。灿都于7月19日晚间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灿都。灿都于7月20日转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越南海北部。由于灿都正在整合组织,因此晚间采取偏西路径,而移速亦稍为减慢。灿都于7月21日上午在香港以南约430公里处几乎停留不动,并继续增强,灿都于当天下午开始向北偏西移动,与灿都相关的强风及雨带于当日影响广东沿岸。灿都在7月22日凌晨进一步增强为台风,继续靠近广东西部沿岸,并形成风眼。灿都强度在7月22日中午达到颠峰,此时灿都之中心持续风力已上升至每小时130公里。灿都于下午1时45分在广东省吴川市沿海登陆,它于傍晚减弱为强热带风暴。随后继续以西偏北穿越广东西部,晚间抵达广西。灿都于7月23日清晨进一步减弱为热带风暴,并于下午减弱为热带低压,最后于7月24日凌晨减弱为低压区。

强热带风暴电母(Dianmu)

编辑

PAGASA:Ester

强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8月6日-2010年8月12日
强度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最初为热带扰动96W,于8月2日在北纬8度,东经136度附近形成[9],它初时在北面的副热带高压脊所带来的偏东气流引导下向西北移动。在一般的大气环境下,它初时缺乏组织,发展缓慢。经过数天缓慢发展,它于8月6日在季风槽内增强为热带低压

热带低压在良好的环境下逐渐增强,于8月8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被日本气象厅命名为电母。电母受东面的副热带高压脊所带来的偏南气流引导下转向北移动。此时电母仍然处于季风槽内,对流旺盛,螺旋性颇佳,但集中于东部,低层环流中心部分外露。电母在8月9日中午增强为一强热带风暴,其组织于下午进一步巩固,低层环流中心切入对流下发展,亦开始发展风眼。电母之强度于8月10日达到颠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达每小时95公里,瞬间最大阵风达每小时130公里。

电母于8月10日晚间移至副热带高压脊的西北面,转向东北移动,在济州岛以西20公里掠过,并于翌日早上在朝鲜半岛南部掠过。此时,电母受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及韩国地形影响开始减弱,对流开始消散并向东面切离,低层环流中心外露。电母于中午正面吹袭釜山,在其西北之15公里处掠过。其后电母于当日下午进入日本海。受到低水温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影响,电母于8月12日凌晨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当日下午它穿越日本,最后于翌日凌晨变为一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蒲公英(Mindulle)

编辑
热带风暴(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8月21日-2010年8月25日
强度85 km/h(5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早于8月17日,一个广阔低压区于菲律宾吕宋东北面形成,当时此低压区由于一直受西太平洋中国东南部的高压脊影响而一直在吕宋海峡停留不动。在8月18日,中国东南部的高压区出现弱势,中国华南地区开始出现骤雨天气,令它开始采取一个偏西的方面移动,但当时也同时受南海北部一个较强的的垂直风切变影响而一直未见有转化为热带气旋的迹象。但此低压区并未有因为而消散,反而其暴风圈继续扩大。其后在8月20日,影响南海北部的垂直风切变开始呈现弱势,令此低压区进入南海后被日本气象厅为此低压区定为一热带扰动。并于8月21日午夜12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当时它已经移至南海北部,约东沙群岛一带。

8月22日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也为此低压区升格为一热带低压,当时它已经在香港以南约670公里,也就是进入香港800公里范围内。但由于此热带低压的强度相当弱,而其暴风圈只集中在南海中部,未为香港带来即时的恶劣天气,只是香港南部水域有轻微涌浪,故未有令香港天文台发出一号戒备信号

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8月22日下午时分才为此热带气旋定格为一热带低压,为该局在西太平洋发出之第6个热带气旋警告(06W)。

蒲公英于8月23日上午增强为热带风暴,预计大致朝向北部湾,同日晚间香港天文台及中国中央气象台把蒲公英升格为强热带风暴。8月2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它发出最后警告。8月25日上午,香港天文台日本气象厅均先后降格它为热带低压及低压区。

强热带风暴狮子山(Lionrock)

编辑

PAGASA:Florita

强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8月27日-2010年9月4日
强度95 km/h(60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8月23日,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呈减弱和东退的现象,不久位于台湾东面海域和吕宋西面海域同时有两个低压区形成。及后,位于台湾东面海域的那一个低压区于8月25日下午发展成热带扰动,并于8月26日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8月27日,此低压区也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而不久该热带低压又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菲律宾气象局承认升格,发出了热带气旋生成预警。初时移动缓慢,直至8月29日才获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及命名为狮子山。但是,狮子山受到华中西南地区的微弱冷空气影响之下,华南沿岸一带也转吹偏北风,部分内陆地区气温也有下降。在8月30日,在台湾以北的东海海域有一热带气旋发展,其后更增强至热带风暴(南川)。由于两股热带气旋相隔太近,出现了强烈的藤原效应。以上种种原因都是狮子山的移动速度不稳定和没有明显增强的原因。

8月29日至8月31日期间,狮子山在南海北部几乎停留不动。在9月1日,狮子山开始稍为加速向东移动,为台湾南部带来大雨。但自狮子山吸收了南川的残余雨带后,转为向西加快移动,并在福建南部登陆,随即减弱为热带风暴。9月3日上午2时,狮子山在粤东减弱为热带低压。同日下午4时40分,狮子山进入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内陆,日本气象厅为其发出最后警告。

台风圆规(Kompasu)

编辑

PAGASA:Glenda

台风(JMA
3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8月28日-2010年9月3日
强度150 km/h(90 mph(十分钟) 
960 hPambar

早于8月26日,一个低压区雅蒲岛以东约305公里的太平洋海面形成,并且在形成之初就有了热带气旋的雏形,但由于受到当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影响而一直未见有形成热带气旋的迹象。8月27日,这个低压区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并穿越关岛。在关岛西北约370公里处,此低压区已经进入了垂直风切变微弱的水面上,而其东缘云带发展成热带对流高层槽。就在同一天,日本气象厅为此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压。8月29日午夜时分,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该热带低压发出了热带气旋生成预警,但当时尚未为其定位为一热带气旋;直至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接为此热带低压“越级”升格至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南川(Namthuen)

编辑
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8月28日-2010年9月1日
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996 hPambar

8月27日,一个比较广阔的云团在台湾东面海域形成。在8月28日随即发展成一低压区,并在同日18时在日本八重山群岛一带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香港天文台则于8月30日才升格。由于09W两侧都有热带气旋发展,而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圆规的强度就相对较强,所以09W采取一个偏西南方面移动,进入台湾海峡。此热低压在台湾东边徘徊已久,30日当天造成台湾北部尤其台北地区强烈降雨,台湾中央气象局却只能发布热带低压特报因应。09W的强度一直没有受到日本气象厅的重视,直到晚上8时,09W突然增强为热带风暴,因此为其命名“南川”。但由于南海东北部又有热带风暴狮子山的发展,两者相碰之下,使南川难以增强。在8月31日傍晚时份在台湾海峡北面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南川继续采取西南方向的移动路径,并在福建省南部沿海掠过,期间强度继续减弱,最后于泉州市惠安县沿岸一带变为一个低压区。由于受藤原效应影响,南川减弱为低压区后,其残余雨云带很快就被狮子山吸收了,间接令狮子山的暴风圈扩阔,也令狮子山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强热带风暴玛瑙(Malou)

编辑

PAGASA:Henry

强热带风暴(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9月1日-2010年9月9日
强度95 km/h(60 mph(十分钟) 
992 hPambar

9月2日,位于关岛西北方的热带低压在清晨时增强为热带风暴,已时速15公里的速度朝西偏北转北的方向行径,与先前的台风圆规路径相同,之后外围云系及暴风圈先影响日本琉球及中国沿海一带,尤其是上海,最后朝韩国日本而去。

强热带风暴莫兰蒂(Meranti)

编辑
强热带风暴(JMA
1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9月6日-2010年9月11日
强度100 km/h(65 mph(十分钟) 
985 hPambar

9月6日,一个广阔云带在台北之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形成,同日JMA把它升为热带低压。初时其结构比较散漫,但由于该地水温和垂直风切变微弱,能组织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较高。其后该热带低压穿越台湾南部后,其暴风圈结构开始变得完整。并可能受西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西移的影响而向西南移动,移近南海北部。9月8日早上时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才为此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日晚间更把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再在其后更升格其为台风;而香港天文台在莫兰蒂登陆前把其增强为强热带风暴,但日本气象厅就没有为其升格。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莫兰蒂的风速上调至55节,气压下调至985hPa,并且认为其有达到强热带风暴的等级。[10]

台风凡亚比(Fanapi)

编辑

PAGASA:Inday

强烈台风(JMA
3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9月14日-2010年9月21日
强度175 km/h(110 mph(十分钟) 
930 hPambar

早于9月14日,热带扰动94W在吕宋海峡以东的太平洋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中午12时把它升为热带低压。不久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把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压。

在9月18日10时,香港天文台升格“凡亚比”为强台风。在下午4时,强台风凡亚比集结在台北之东偏南约380公里,预料向西移动,时速约16公里,朝向台湾。16时,中央气象台升格为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及香港天文台皆未承认)。9月20日下午四时香港天文台为其发出  三号强风信号。凡亚比采西偏南路径于台湾花莲县丰滨乡登陆,由台南市七股区附近出海进入台湾海峡后,重整组织,但仅大致维持台风强度(33m/s,大约120km/h),进入福建南部后,在广东减弱为热带风暴并于广西附近减弱为热带低压,并在边界附近慢慢消散,为台湾高雄中国粤一带带来严重灾情。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凡亚比的气压下调至930hPa。

台风马勒卡(Malakas)

编辑
强烈台风(JMA
2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9月20日-2010年9月25日
强度155 km/h(100 mph(十分钟) 
945 hPambar

在9月20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有一个热带低压生成,随后给予编号13W [11]

之后其强度逐渐增强,甚至出现风眼,但由于其北上至较高纬度,于9月25日18时50分,马勒卡在日本本州东方海面一带转化为一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随即为其发出最后警告,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在9月26日中午为其发出最后警告。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马勒卡的风速上调至85节,气压下调至945hPa。而在香港天文台所发布的最佳路径中,香港天文台把马勒卡的风速上调为155km/h,并且认为其达到强台风的等级。

台风鲇鱼 (Megi)

编辑

PAGASA:Juan

猛烈台风(JMA
5级 超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10月12日-2010年10月24日
强度230 km/h(145 mph(十分钟) 
885 hPambar

10月11日,热带扰动90W于关岛西南处水域形成。翌日12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10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为90W升格为热带低压,为其本年记录第15个于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15W)。同日下午,JTWC为15W升格为热带风暴,而JMA也于晚间为15W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鲇鱼”。15日下午被香港天文台升格为一股台风。16日晚上升格为强台风。17日日出前香港天文台升格为超强台风

在10月18日上午6时,JTWC给予1分钟平均风速为160海里/小时[12]、CWB资讯为十分钟平均风速65米每秒,气压895hPa、JMA给予10分钟平均风速为125海里/小时,气压885hPa、CMA给予2分钟平均风速为72米/秒,气压895hPa。 日本气象厅表示鲇鱼10分钟平均风速125海里/小时和台风中心气压885hPa(18日08:00TST),成为自1982年8月的台风贝丝(Bess)台风和1984年10月的台风范妮莎(Vanessa)台风以来,西北太平洋地区风速最高气压最低的台风。

10月18日上午11时,鲇鱼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对当地造成重大破坏,其风眼甚至在登陆后亦未立即消失,足见其威力惊人。

10月19日,鲇鱼离开菲律宾,进入南中国海,不久后重新增强为三级台风。但香港天文台将鲇鱼降格为强台风。进入南海后鲇鱼先向西推进,之后转向北或北偏西移动。10月23日鲇鱼于13:10登陆福建南部。10月23日被日本气象厅降格为强热带风暴,CWB并在24日2时降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于10月23日9时 (UTC)发出最后警告,在24日已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消散。

其后,于香港天文台所发布的最佳路径中,香港天文台把鲇鱼的风速上调为270km/h。

台风暹芭(Chaba)

编辑

PAGASA:Katring

强烈台风(JMA
4级 台风(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0月30日
强度175 km/h(110 mph(十分钟) 
930 hPambar

10月20日日本气象厅报告一热带低压生成。对流旺盛,北部对流增强,低层环流中心切入对流发展。系统直径约800公里,是一个中型热带气旋。系统身处的地区垂直风切变微弱至中等,高空辐散良好,海水温度约摄氏28度。系统于二天后受到较低水温影响将开始减弱,温带气旋转化开始。

其后,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暹芭的风速上调至95节,气压下调至930hPa。而在香港天文台所发布的最佳路径中,香港天文台把暹芭的风速上调为175km/h。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编辑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低压 01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1月18日-2010年1月20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6 hPambar

于1月18日的早上,日本气象厅表示有一热带低压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西北约320公里之南中国海上形成,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在同日把热带扰动93W评定为POOR。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1月19日将93W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在一日后登陆越南南部后消散。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4月26日-2010年4月27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8 hPambar

日本气象厅于2010年4月26日下午七时半把菲律宾南部的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2010年4月27日晚对其发布了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一个热带低压系统正在形成。

2010年4月27日日本气象厅为这个热带低气压最后报告,此时该热带低压已经在吕宋以东减弱为一低压区。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6月3日-2010年6月6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早于2010年5月末,在华南沿岸已经有两个低压区的形成,其后不久再受到华中的冷空气影响下成为一个带锋面性的低压槽。于6月2日,日本气象厅发现于低压槽西缘的低压区,即在中国海南岛内陆产生了热带扰动,并在翌日为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压。在初期的预计下,此热带低压会受华南沿岸微弱的冷空气支配下,会平稳向东移动。在稍后时间,此热带低压在菲律宾吕宋西北海面一带,虽然有所增强,但受华南沿岸一带的低压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下,风力强度上一直被受克制。6月6日,华南沿岸的低压槽已减弱,此热带低压也随之消散,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7月18日-2010年7月20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4 hPambar

日本气象厅于2010年7月18日下午七时半把热带扰动97W升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2010年7月19日晚对其发布了TCFA,一个热带低压系统正在形成。

97W于7月19日晚间增强为一热带低压。该热带低压初时在副热带高压脊之西南部向北偏西移动,穿越东海。热带低压于7月20日上午达到其强度颠峰,中心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45公里。随着该热带低压北移至海温较低之海域并受到长江流域的低压槽干扰下,它于当晚在浙江舟山群岛一带减弱为一低压区及消散,其相关残余进入该低压槽,为长江下游地区带来暴雨。

该热带低压短短数天的生命,虽然与南海北部的热带气旋灿都的距离颇近,但由于热带低压的环流细小,未有与灿都发生藤原效应,无论路径和强度两者均无相互影响。而灿都之所以在南海北部的移动缓慢和稍为飘忽路径登陆,只是受日本南部的西太平洋和泰国湾南部两方的高压脊影响所致,而非与此热带低压有关。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7月24日-2010年7月25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8 hPambar

早于7月23日,一热带扰动于台湾以东约14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形成。其后日本气象厅已于7月24日上午11时30分把热带扰动90W升格为热带低压。但由于此热带气旋形成初期的每小时持续风速只达35公里的清劲程度,未达到每小时持续风速42公里的强风最低要求,极其量只能称之作“热带扰动”。另外,此热带气旋是在副热带高压发展的情况下形成,亦距离陆地太近的地方形成此热带气旋,加上发展地处接近中纬度地区,能发展成热带风暴的空间太少,所以一直未有任何气象局承认此热带气旋,只称其为一低压区。

7月24日,此热带低压于下午已于台湾宜兰县苏澳镇登陆,雨带更穿越台湾全岛,为台湾带来大雨。但由于此热带低压穿越台湾山脉后,有关云团已被破坏,故只维持仅仅数小时的时间,就在台湾海峡消散。虽然此热带低压已消散,但有关雨带仍于7月25日向南北扩散,为台湾、琉球群岛吕宋东北部一带带来骤雨。

台湾称这个热带低压西南气流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7月26日-2010年7月28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2 hPambar

就在早前影响台湾的一热带低压进入福建一带的低压槽不久,7月26日,一个新的热带扰动于中国上海市东南面水域(即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东部水域)约400公里的东海海面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已于下午时分把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压。但由于此热带气旋形成的位置相当接近西风带,发展空间很少,而且本身甚少有热带气旋在该区发展。另外,此热带气旋受中国东南部和西太平洋的两股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发展的情况下形成,所以一直未有任何气象局承认此热带气旋,只称其为一低压区。

7月28日,此热带低压向北移动,但由于雨带范围不广,未为上海和浙江一带带来大雨。但由于此热带低压穿越西风带后,有关云团已被破坏,故不久就在上海东南部约120公里的东海水域减为一低压区。虽然此热带低压名义上已消散,但有关的不稳定天气仍向北扩散,为大韩民国南部一带带来大雨。

热带风暴

编辑

PAGASA:Domeng

热带风暴(PAGASA
持续日期2010年8月3日-2010年8月5日
强度65 km/h(40 mph(十分钟) 
997 hPambar

2010年8月3日,在菲律宾的东北部水域的120公里有热带风暴生成,菲律宾气象局把它命名为Domeng,另外在台湾东南部有热带低气压生成,此热带风暴由西南季风生成,所以这热带风暴发展空间很少,一直未有任何气象局认为这是热带低气压。此热带风暴往西北方向移动,但由于雨带范围不大,生成两天就消散,给菲律宾带来降雨。此热带风暴穿越西风带后,慢慢的消散,被台湾东南部的热带低气压吸引,所以菲律宾气象局给Domeng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8月26日-2010年8月28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4 hPambar

8月23日,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呈减弱和东退的现象,不久位于台湾东面海域和吕宋西面海域同时有两个低压区形成。及后,位于台湾东面海域的那一个低压区于8月25日下午发展成热带扰动,并于8月26日首先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预料受日本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会稳定向北移动,穿越东海

8月28日早上,此热带低压已经进入黄海,并继续向北或东北移动,在下午时分再在朝鲜半岛西岸掠过并进入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安民镇一带,为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一带带来大雨至暴雨[13]。同日,日本气象厅为其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8月29日-2010年8月31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8 hPambar

早于8月28日,热带扰动93C在中太平洋形成,并在8月29日进入西北太平洋,JMA把它升为热带低压。虽然此热带低压在日本很快把其定位,但同时因为此热带低压处于赤道无风带副热带高压之间的气候区相当狭窄,在没有充足的发展范围下,在西太平洋海面上消散。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9月29日-2010年9月30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8 hPambar

9月29日,日本气象厅报导,一个热带低压已形成了在中太平洋在檀香山西南约2500公里。在接下来的一天,日本气象厅发布了最后警告,因为它9月30日消散在西太平洋。

热带低压14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10月5日-2010年10月9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6 hPambar

该热带性低压于10/5生成后登陆海南岛结构遭到破坏,10/6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14w发出最后警告。

由于14W强度及组织偏弱,中心不易定位,各国气象局皆未承认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4W登陆海南岛的说法,皆预测将在北部湾附近减弱为一低压区。但是,日本气象厅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即CWB)10/6后仍然视14W为一热带低压,滞留于海南岛附近,并预计其中心会南移(CWB认为会在海南岛陆地或北部湾消散),穿越三亚,再在附近增强为热带风暴,但此热带性地气压受冷空气影响与广东陆地影响,结构转弱,在广东陆地快速消散。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10月18日-2010年10月18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10 hPambar

在10月18日早段时间,日本气象厅报告于12°N 172°W / 12°N 172°W / 12; -172有一热带低压生成[14],同日该热带低压被降格为低压区[15]

热带低压 17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0月27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10 hPambar

2010年10月22日 01:20 (UTC)日本气象厅停止对此热带低压作出更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于10月23日15时 (UTC)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低压贾尔(Jal)

编辑
低气压(IMD
持续日期2010年10月31日-2010年11月1日离开西北太平洋
强度45 km/h(30 mph(三分钟) 
1006 hPambar

在10月31日,泰国和马来西亚气象部皆表示热带扰动99W发展为热带低压,并在11月1日离开太平洋,并进入北印度洋,其后增强为强烈气旋风暴。

热带低压

编辑
热带低压(JMA
持续日期2010年11月1日-2010年11月5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6 hPambar

在2010年11月1日,一个低压区在南中国海形成。2010年11月2日,它已发展为一个热带扰动。第二天,日本气象厅说它发展为热带低压。[16] 11月4日,JTWC为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但不久后取消,原因是它进入了强烈垂直风切变的区域。11月5日日本气象厅发出最后警报。

热带低压 18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11月12日-2010年11月15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4 hPambar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临时编号18W。

18W对流松散,部分向东北切离,低层环流中心部分外露。

在11月14日上午2时,热带低压18W位置在北纬14.5度,东经109.7度附近,并于同日早上在越南中部登陆。

热带低压 19W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低压(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12月12日-2010年12月13日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1004 hPambar

位于南海中部的热带扰动,晚间稍稍增强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临时编号19W。

在晚上8时,热带低压19W位置在北纬10.3度,东经109.7度附近,预料向西偏北移动,时速约12公里。

19W对流大致消散,亦较松散,低层环流中心接近完全外露。

系统身处的地区垂直风切变微弱,南部较强,高空辐散良好,海水温度约摄氏27度。

19W身处大气环境一般,海水温度亦仅仅足够生存。

19W接近越南南部或中部,受地形影响减弱。

热带低压奥梅卡(Omeka)

编辑
热带低压(JMA
热带风暴(SSHWS
持续日期2010年12月18日-2010年12月20日离开西北太平洋
强度55 km/h(35 mph(十分钟) 
998 hPambar

在2010年12月17日,一个温带气旋正渐渐向西南移。第二天,美国中太平洋飓风中心(CPHC)发现它转性为副热带气旋。稍后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晚上,它渐渐发展暖心,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JTWC也升格为热带风暴。[17] 不久,这个热带低压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返回中太平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警报。

热带气旋时间表

编辑
热带风暴奥梅卡台风暹芭 (2010年)台风鲇鱼 (2010年)台风马勒卡 (2010年)台风凡亚比 (2010年)热带风暴莫兰蒂 (2010年)强热带风暴玛瑙 (2010年)热带风暴南川 (2010年)台风圆规 (2010年)强热带风暴狮子山 (2010年)热带风暴蒲公英 (2010年)强热带风暴电母 (2010年)台风灿都 (2010年)台风康森 (2010年)热带风暴奥麦斯 (2010年)

热带气旋名单

编辑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当该热带气旋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了为热带风暴后,就会使用下列名单中的名字。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在2010年使用的名字清单中,各国气象台暂时还未提供任何名字更改。2009年使用过的与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表示,黑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

提供国家/地区 名称
柬埔寨 达维 康妮 娜基莉 科罗旺 莎莉嘉
中国 海葵 玉兔 风神 杜鹃 海马
朝鲜 鸿雁 桃芝 海鸥 彩虹 米雷
香港 启德 万宜 凤凰 彩云 马鞍
日本 天秤 天兔 北冕 巨爵 蝎虎
老挝 布拉万 帕布 巴蓬 蔷琵[18] 洛坦
澳门 三巴 蝴蝶 黄蜂 烟花 梅花
马来西亚 杰拉华 圣帕 鹦鹉 茉莉 苗柏
密克罗尼西亚 艾云尼 菲特 森拉克 尼伯特 南玛都
菲律宾 马力斯 丹娜丝 黑格比 卢碧 塔拉斯
韩国 格美 百合 蔷薇 银河 奥鹿
泰国 派比安 韦帕 米克拉 妮妲 玫瑰
美国 玛莉亚 范斯高 海高斯 奥麦斯 1001 洛克
越南 山神 利奇马 巴威 康森 1002 桑卡
柬埔寨 宝霞 罗莎 美莎克 灿都 1003 纳沙
中国 悟空 海燕 海神 电母 1004 海棠
朝鲜 清松 杨柳 红霞 蒲公英 1005 尼格
香港 珊珊 玲玲 白海豚 狮子山 1006 榕树
日本 摩羯 剑鱼 鲸鱼 圆规 1007 天鹰
老挝 丽琵 法茜 灿鸿 南川 1008 帕卡
澳门 贝碧嘉 琵琶 莲花 玛瑙 1009 珊瑚
马来西亚 温比亚 塔巴 浪卡 莫兰蒂 1010 玛娃
密克罗尼西亚 苏力 米娜 苏迪罗 凡亚比 1011 古超
菲律宾 西马仑 海贝思 莫拉菲 马勒卡 1012 泰利
韩国 飞燕 浣熊 天鹅 鲇鱼 1013 杜苏芮
泰国 山竹 威马逊 艾莎尼 暹芭 1014 卡努
美国 尤特 麦德姆 艾涛 艾利 韦森特
越南 潭美 夏浪 环高 桑达 苏拉

菲律宾热带气旋命名法

编辑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 (PAGASA) 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与日本气象厅不同,只要该热带气旋会很间接地吹袭菲律宾或会影响周边国家的话(不论强度高低),就会使用以下之热带气旋名字。名单每四年循环再用,因此本年名单与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名单相同[19],官方暂时未公布名称更换。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字表示,黑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

  • Agaton 1001
  • Basyang 1002
  • Caloy 1003
  • Domeng
  • Ester 1004
  • Florita 1006
  • Glenda 1007
  • Henry 1009
  • Inday 1011
  • Juan 1013
  • Katring 1014
  • Luis(未用)
  • Milenyo(未用)
  • Neneng(未用)
  • Ompong(未用)
  • Paeng(未用)
  • Queenie(未用)
  • Reming(未用)
  • Seniang(未用)
  • Tomas(未用)
  • Usman(未用)
  • Venus(未用)
  • Waldo(未用)
  • Yayang(未用)
  • Zeny(未用)
  • Agila(未用)
  • Bagwis(未用)
  • Chito(未用)
  • Diego(未用)
  • Elena(未用)
  • Felino(未用)
  • Gunding(未用)
  • Harriet(未用)
  • Indang(未用)
  • Jessa(未用)

由于Juan对菲律宾做成严重伤亡,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宣布将其从名单中除名。

台风季影响

编辑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在2010年西太平洋曾经活跃的热带气旋。包括该热带气旋的强度,持续时间,名称,登陆地点,死亡和破坏。所有破坏都以美元作为单位。括号中的是指间接导致的死亡(如交通意外,或滑坡等等)。

ACE的计算公式: ,单位为 [20]

2010年年太平洋台风季统计
风暴名称 持续日期 风暴最高强度 最大持续风速 最低气压
百帕
ACE 登陆 损失
(百万美元
死亡人数
地点 时间 风速
热带低压01W 1月18日-1月20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6  0 越南巴地头顿省头顿市 1月20日 55 km/h 0.243 3
奥麦斯
(Agaton)
3月21日-3月27日 热带风暴 65 km/h 998  2.0075 没有登陆 0.01 0
热带低压 4月26日-4月27日 热带低气压 N/A 1008  0 菲律宾东达沃省巴冈阿英语Baganga, Davao Oriental 4月26日 N/A 0 0
菲律宾苏禄省班吉因吉英语Banguingui, Sulu 4月27日 N/A
热带低压 6月3日-6月6日 热带低气压 N/A 1002  0 没有登陆 0 0
康森
(Basyang)
7月11日-7月18日 台风 130 km/h 970  8.3225 菲律宾北甘马粦省宾松斯英语Vinzons, Camarines Norte 7月13日 120 km/h 99 11
菲律宾奎松省毛班英语Mauban, Quezon 7月13日 120 km/h
菲律宾巴丹省马里韦莱斯英语Mariveles, Bataan 7月14日 110 km/h
中国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 7月15日 120 km/h
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吉阳镇 7月16日 130 km/h
越南海防市涂山郡 7月17日 85 km/h
灿都
(Caloy)
7月17日-7月24日 台风 130 km/h 970  3.5775 菲律宾奎松省纳卡尔将军城英语General Nakar, Quezon 7月18日 55 km/h 295 12
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 7月22日 130 km/h
热带低压 7月18日-7月20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4  0 日本冲绳县南城市 7月18日 55 km/h 0 0
热带低压 7月24日-7月25日 热带低气压 N/A 1008  0 台湾宜兰县苏澳镇 7月24日 N/A 0 0
热带低压 7月26日-7月28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2  0 没有登陆 0 0
热带风暴
(Domeng)
8月3日-8月5日 热带风暴 65 km/h 997  0 没有登陆 0 3
电母
(Ester)
8月6日-8月13日 强热带风暴 95 km/h 985  2.4225 大韩民国全罗南道高兴郡 8月11日 85 km/h 42 37
日本秋田县秋田市 8月12日 75 km/h
蒲公英 8月21日-8月25日 热带风暴 85 km/h 985 1.7 越南乂安省炉门市社 8月24日 85 km/h 43.6 10
热带低压 8月26日-8月28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4 0 没有登陆 0 0
狮子山
(Florita)
8月27日-9月4日 强热带风暴 95 km/h 985 4.2075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古雷镇 9月2日 85 km/h 未知 未知
圆规
(Glenda)
8月29日-9月3日 台风 150 km/h 960 11.5325 日本冲绳县名护市 8月31日 150 km/h 58.3 29
大韩民国仁川广域市江华郡 9月2日 110 km/h
南川 8月28日-8月31日 热带风暴 65 km/h 996 0.6875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小岞镇 8月31日 65 km/h 0 0
热带低压 8月29日-8月31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8 0 没有登陆 0 0
玛瑙
(Henry)
9月1日-9月10日 强热带风暴 95 km/h 992 2.4725 日本长崎县对马岛 9月7日 85 km/h 未知 未知
日本福井县敦贺市 9月8日 65 km/h
莫兰蒂 9月6日-9月11日 强热带风暴 100 km/h 985 2.2825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 9月10日 100 km/h 未知 未知
凡亚比
(Inday)
9月14日-9月21日 台风 175 km/h 930 13.03 台湾花莲县丰滨乡 9月19日 150 km/h 735 141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 9月20日 110 km/h
马勒卡 9月20日-9月25日 台风 155 km/h 945 7.3025 没有登陆 0 0
热带低压 9月29日-9月30日 热带低气压 N/A 1008  0 没有登陆 0 0
热带低压14W 10月5日-10月9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6  0 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 10月5日 55 km/h 14.9 0
鲇鱼
(Juan)
10月12日-10月24日 台风 230 km/h 885 42.195 菲律宾伊莎贝拉省伊拉甘英语Ilagan 10月18日 230 km/h 34 69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深土镇 10月23日 95 km/h
热带低压 10月18日-10月18日 热带低气压 N/A 1010  0 没有登陆 0 0
暹芭
(Katring)
10月20日-10月30日 台风 175 km/h 930 16.93 没有登陆 很少 19
热带低压17W 10月20日-10月23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10  0 没有登陆 未知 未知
贾尔 10月31日-11月1日 热带低气压 45 km/h 1006  3.025 泰国宋卡府信那空县英语Amphoe Singhanakhon 11月1日 45 km/h 0 0
热带低压 11月1日-11月6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6  0 没有登陆 0 0
热带低压18W 11月12日-11月15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4  0 越南广义省德普县 11月14日 55 km/h 未知 未知
热带低压19W 12月12日-12月13日 热带低气压 55 km/h 1004  0 没有登陆 0 0
奥梅卡
12月18日-12月20日(离开西北太平洋) 热带低气压 55 km/h 998  1.0175 没有登陆 0 0
季节总结
32个
热带气旋
1月18日-12月20日   230 km/h 885 122.71 30次登陆 1288.053 35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Digital Typhoon: Search by Date / Season. [201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2. ^ Tropical Cyclone Summary 2008.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09 [200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3. ^ April 2009 Predictions of Seasonal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04-20 [200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2). 
  4. ^ 4.0 4.1 Pagasa: 19 storms to enter RP in '10. 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Sunstar Manila. 2010-01-07 [2010-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7). 
  5. ^ 2010年全年展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天文台
  6. ^ Navy/NRL Tropical Cyclone Page.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7. ^ [1][失效链接]
  8. ^ NRL Monterey Tropical Cyclone Homepage.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9. ^ NRL Monterey Tropical Cyclone Homepage.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10. ^ 存档副本 (PDF). [2011-01-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06). 
  11. ^ Tropical Weather : Weather Underground. [2010-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12. ^ Typhoon Megi 2010 missions.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of AMOL/NOAA. 17 October 2010. Retrieved 24 March 2013.
  13.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预警 东北地区今日仍有强降雨[永久失效链接]
  14. ^ WebCite query result.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8). 
  15. ^ WebCite query result.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8). 
  16. ^ JMA Tropical Depression 29 formation alert.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3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3日). 
  17. ^ Significant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December 19, 2010 [December 19,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19日). 
  18. ^ 莫拉克、凯萨娜和芭玛已退役。[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替代名称已于2011年1月给出,但由于此条目是2010年的台风情况,故不作更新
  19. ^ http://www.typhoon2000.ph/names.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1年至2016年台风命名
  20. ^ 本ACE计算资料由NRL提供:[3]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8-05,采1分钟平均风速

内部链接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