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1 18英寸48倍径舰炮
美国海军Mk 1型18英寸48倍径舰炮(英语:18"/48 caliber Mark 1 – United States Naval gun)是美国海军于1920年代初期研制的大口径舰载主炮的初步名称和设计。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禁止研发大于16英寸(406毫米)的舰炮以后,重置内衬并且制成为Mk 4 16英寸56倍径高速舰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该舰炮又一次重置内衬为18英寸口径,并且用于对新型的超重型炮弹进行测试。该舰炮的最终形态目前正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达尔格伦海军武器工厂当中展出。
Mk 1型18英寸48倍径舰炮 18"/48 caliber Mark 1 gun | |
---|---|
类型 | 舰载主炮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美国海军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20年 |
制造数量 | 8门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77.8 long ton(398,272.00磅;180,653.14千克) |
长度 | 864英寸(21,945.60 mm) |
炮弹重量 | 2,900磅(1,315.42千克) |
口径 | 18英寸(457.20毫米) |
枪管 | 筒紧身管 |
后膛 | 间断螺纹式炮闩 |
枪口初速 | 2,700英尺每秒(822.96米每秒) |
Mk 4型16英寸56倍径舰炮 18"/48 caliber Mark 4 gun | |
---|---|
类型 | 舰载主炮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美国海军 |
生产历史 | |
生产日期 | 1927年 |
制造数量 | 1门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85.2 long ton(414,848.00磅;188,171.89千克) |
长度 | 915英寸(23,241.00 mm) |
炮弹重量 | 2,100磅(952.54千克) |
口径 | 16英寸(406.40 mm) |
枪管 | 筒紧身管,内衬寿命:45发,远低于预定125发全装药炮弹的目标 |
后膛 | 间断螺纹式炮闩 |
枪口初速 | 3,000英尺每秒(914.40米每秒) |
有效射程 | 在+40°仰角发射2,100磅穿甲弹:49,383 yd(45,155.82米) |
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炮 18"/47 caliber Mark A gun | |
---|---|
类型 | 舰载主炮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美国海军 |
生产历史 | |
生产日期 | 1942年 |
制造数量 | 8门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77.0 long ton(396,480.00磅;179,840.30千克) |
长度 | 846英寸(21,488.40 mm) |
炮弹重量 | 3,850磅(1,746.33千克) |
口径 | 18英寸(457.20毫米) |
枪管 | 筒紧身管 |
后膛 | 间断螺纹式炮闩 |
枪口初速 | 2,400英尺每秒(731.52米每秒) |
有效射程 | 在+40°仰角发射3,850磅穿甲弹:43,453 yd(39,733.42米) |
序述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昔日的盟友蓄势待发,开始大规模而且高昂的海军军备竞赛,英国、美国和日本都为其大型新锐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编队制定了计划。于1920年设计的Mk 1 18英寸48倍径舰炮,是向更大型和更为全副武装的主力舰发展的过程中所得的结果。其设计是以2,700英尺每秒(822.96米每秒)的炮口初速发射重达2,900磅(1,315.42千克)的穿甲炮弹。当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禁止研制16英寸以上的舰炮时,该舰炮的原型已完成了一半。
尽管有条约所限制,但在1927年至1928年期间所进行的战列舰研究当中仍然考虑了这门舰炮,但结果由于重量超标、内衬寿命非常短暂以及甲板贯穿能力差劣而被驳回。舰炮的尺寸和重量意味着在已知尺寸的舰只以上,可以搭载18英寸舰炮的舰只会比16英寸舰炮的舰只要少,而且炮弹庞大的尺寸和重量亦会降低其射速。
Mk 4型16英寸56倍径舰炮
编辑Mk 1型18英寸48倍径舰炮以额外加厚的16英寸内衬制成完成品,而作为成果的武器获命名为Mk 4型16英寸56倍径舰炮。1927年,该舰炮在达尔格伦试验场进行了首次测试,测试一直持续至1930年代。它以3,000英尺每秒(914.40米每秒)的初速发射重达2,100磅(952.54千克)的穿甲炮弹,在40°仰角时射程可达49,383 yd(45,155.82米)。原型的高度炮口初速导致内衬寿命只有非常短的45发炮弹,而最初预定目标是该服役武器的内衬寿命为125发全装药炮弹。在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该炮亦曾被短暂考虑用作主炮;但由于使用寿命短暂,而又一次被驳回了;而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水线装甲带(大于16英寸)却是针对16英寸56倍径舰炮而进行设计。[1][2]
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炮
编辑1938年,由于日本拒绝签署《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以及欧洲和亚洲局势的恶化,美国的战列舰研究再度考虑18英寸口径的主炮。在早期设计阶段,45,000吨“慢速”战列舰替代高速战列舰设计,最终导致蒙大拿级战列舰的设计,而且在一些建议中亦考虑了18英寸48倍径舰炮的选项。[3][4]Mk 4型16英寸56倍径舰炮的螺纹尖端被切掉,然后重置内衬为18英寸;该武器随后获命名为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炮,并且用于测试重达3,850磅(1,746.33千克)的“超重型”穿甲炮弹,该舰炮在40°仰角时以标称的2,400 ft/s(731.52 m/s)的初速射击时,射程可达43,453 yd(39,733.42米)。单发最高的能量是将重达3,848磅的炮弹以2,508 ft/s(764.44 m/s)的速度射出,最大压力为19.91吨/平方英寸。
但最终,总务委员会决定采用16英寸50倍径的舰炮以提供性能和重量的最佳组合,而新型的Mk 7 16英寸50倍径舰炮则被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所采用。而海军航空兵的盛行更终止了美国、以至各国对大口径舰炮的进一步发展。
当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炮被用以测试新型的“超重型”18英寸穿甲炮弹时,如果该口径获得选用,还将会建造出新型的轻量级Mk 2 18英寸48倍径舰炮。新型轻巧的18英寸主炮可以2,500 ft/s(762.00 m/s)的初速射出重达3,850磅的“超重型”炮弹,其设计反映了当代的Mk 7 16英寸50倍径舰炮所使用的设计远超于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炮构造当中使用的1920年代技术。[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大口径舰炮的研制悉数终止,但该舰炮随后却被用于研发低阻力航空炸弹。在这用途以下,该舰炮总共发射了114发;1957年11月7日,就是其最后一炮的日子。测试结束以后,该舰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达尔格伦海军武器工厂展出。[6]
结构
编辑该舰炮的筒紧身管是由内衬管、管子、护套、九具箍、六具紧锁环、独立的轭环和螺栓框衬管所组成。后膛机构是由装有垂直杠杆操作装置的下摆间断螺纹式炮闩所组成。1940年代曾考虑对炮膛进行镀铬处理,但从未进行过镀铬。
流行文化
编辑Mk 1型18英寸48倍径舰炮的改型: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炮在2015年战游网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射击游戏《战列舰世界》当中的多次更新以后,以双联装炮塔之姿分别将三座和四座搭载于其加值系架空衣阿华级战列舰4号方案舰佐治亚号和修改至建造计划的加值系蒙大拿级战列舰2号舰俄亥俄号以上,还有以三连装炮塔之姿将四座搭载于银币系架空标准型战列舰佛蒙特号以上;而中国智能手机游戏《碧蓝航线》与战列舰世界的第二次联动活动当中,在佐治亚号的舰娘登场的同时,亦让Mk A型18英寸47倍径舰炮沿用相关资料登场,并且命名为“试作型双联装457mm主炮MKAT0”。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德语:Anton
资料来源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Sumrall, Robert F. Iowa Class Battleship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ISBN 0-87021-298-2.
-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Jr. Battleships: United States Battleships 1935–1992 Rev. and updated.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978-0-87021-099-0. OCLC 29387525.
- Friedman, Norman. U.S. Battleship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87021-715-1. OCLC 1221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