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华民国国语/2005年—2010年存档

无标题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甚至一些句子与[1]实在太类似了。我认为有抄袭嫌。--Wing 17:56 2005年2月9日 (UTC)

我引用的地方都有标明出处, 这是"引用", 不是"抄袭". 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上, "抄袭"是指没有对资料来源做出说明, 而直接copy别人的论文. --wdshu|阿呆 18:02 2005年2月9日 (UTC)
小幅度的引用即使是原文也可以。但假如是整篇整章地“引用”与抄袭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Wing 18:38 2005年2月9日 (UTC)

请你指出是哪里"整篇整章"地引用. 我只在"历史背景"引用了曹逢甫的两段话. 事实上, 第一段的某些部分还参考了黄宣范(1995)的论文. 至于第二段, 我也不是完全搬过来. 我写作的习惯, 一定会将所有的句子重新用自己的context顺过一次. 再下来对于台湾国语的实质讨论, 就和曹逢甫的论文没直接关系了. --wdshu|阿呆 18:52 2005年2月9日 (UTC)

命题?议题!

于“是否应该推普(推广普通话)”“推普同时是否要限制方言使用”“推普是否必然造成方言萎缩”等命题 这个应该是“议题”而不是“命题”。“命题”里面不应该有“是否”。

台湾国语

在大陆人眼中,台湾国语是指发音和大陆普通话不大相同的一种口音(就像广东人说的国语可称为广东国语)。我以前的国语老师(大陆人)说台湾国语和普通话最大的分别是不着重轻声(可能和母语闽南语没有轻声有关?)--水水 08:38 2005年8月30日 (UTC)

台湾国语的确有不注意轻声的习惯。但闽南语有-p -t -k 三套入声字,类似于轻声,所以要读也是没问题的,可能只是习惯使然,就像入声字在普通话也完全消失一样。Koika 07:05 2005年11月17日 (UTC)
我不太同意什么“在大陆人眼中,台湾国语是指发音和大陆普通话不大相同的一种口音”,我看到的是有不少大陆人把国语视为普通话的别称。此外,广东伙人从来没有什么“广东国语”的概念,因为广东人没有独立的念头,请不要把自己想像出来的东西当作是真实存在的事物。--Dobs 03:34 2007年2月19日 (UTC)
“因为广东人没有独立的念头”:广东人有没有独立的念头我没有意见,我说的与“广东国”无关。我说的是“广东人说的国语”,俗谓“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广东人说官话”那种情形。--水水 07:44 2007年2月19日 (UTC)

标准的国语与口语

标准的台湾国语,(新闻广播)和大陆的普通话很相似啊,应该指出!--Potatohai 09:31 2005年11月9日 (UTC)

现在台湾极少数的主播发音是标准的,且在凋零中,原因是观众不习惯。Koika 06:54 2005年11月17日 (UTC)
  • 新闻主播、播报员、配音员等受过说话训练的人是不会把ㄓㄔㄕ与ㄗㄘㄙ混淆不清的。事实上,翘舌音、儿化韵、ㄣ与ㄥ的区别在说话训练的课程中都是会强调的,前者至今仍十分清楚,中者配音员仍常用但播报员几乎不用,后者则是有人能够区分得很明显有人不明显。—Jitcji 2007年8月17日 (五) 10:36 (UTC)

台湾国语的讹音

其实eng变成en的讹音或许可以跟吴语牵连在一起,至于朋念成pong,就音韵学上来说是唇音曾摄字变成通摄的现象。风念成fong,是保存了原来通摄的发音。 --王仲立 07:10 2005年12月6日 (UTC)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台湾国语的eng→en受到吴语影响。 --Pbice 01:51 2006年10月25日 (UTC)
这算是懒音(不标准的发音)吧,在任何地方的口语都会出现,只是这种情况在各地普遍的程度不同而已--Ws227 12:41 2007年4月7日 (UTC)
这种情况在整个中国南部地区都很普遍,似乎长江以南的人都不喜欢卷舌音和后鼻音,很难说台湾国语的音变是受具体某地的影响。—飞剑鱼·flyfish 2007年6月15日 (五) 07:52 (UTC)

各地的小差别

其实在各地也有差别,我分的出来三种是南部的口音,桃竹苗地区带鼻音的口音,还有原住民的口音。 另外北部地区人听得出花莲人的口音,不过我本身是分不出来的。--Blauncher 07:24 2005年12月6日 (UTC)

改名

是否应该“正名”为“中华民国国语”? -- tonync (talk) 19:27 2005年12月18日 (UTC)

怎么?你对“台湾国语”中的“台湾国”感到“头皮发痒”吗? (^_^);;; --影武者 16:22 2006年9月22日 (UTC)

保留一些1949年以前所使用的词汇

 「保長」、「甲長」、「里長」、「郵差」、「車夫」、「佣人」、「次長」、「幫辦」、「級任教師」、「級長」、「學藝股長」等,這些詞語都是1949年以前的常用字,也繼續在台灣國語中被使用。
  • 除了“里长”、“邮差”、“级任教师”、“学艺股长”之外,根本就没人在用,不要乱写阿!--alicekey 07:59 2006年2月4日 (UTC)
  • 教育部“次长”、我家的“佣人”也还蛮常用的吧? lujc 2006.5.11
广东有俗语“一时唔偷鸡就做保长”(一时不偷鸡就作保长),但年轻人已不用。另“佣人”在香港通常写作“傭人”--水水 21:55 2006年8月5日 (UTC)
  • “级任老师”好像还是有人用,不过现在多用“导师”或“班导”。--郭襄 01:20 2007年11月17日

书目顺序

不知道为什么书目全部依照依照汉语拼音排序(中英文混合)?我现在把中英文分开,英文依照拉丁字母、中文依照笔画顺序。这也是APA格式的顺序。--Pbice 11:51 2007年2月1日 (UTC)

优良条目评选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移至

  • 台湾国语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分类:语言学--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2:37 2006年12月1日 (UTC)
    • (+)支持--但拼音系统与书写系统两段是空的。洛卡其 04:23 2006年12月1日 (UTC)
      • (:)回应有台湾方面的同仁可以补充这类内容吗?我在中国,又不是语言专业的,可能爱莫能助了,在此多多抱歉。可能拼音系统就是通用拼音,书写系统应该就是汉字,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写个:主条目…就可以了。--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4:28 2006年12月1日 (UTC)
    • (+)支持--蜜蜂 (Talk) 08:21 2006年12月1日 (UTC)
    • (+)支持--沙田友 10:56 2006年12月2日 (UTC)
    • (+)支持--Iflwlou 18:31 2006年12月2日 (UTC)
    • (-)反对,“拼音系统”和“书写系统”两章节未完成。--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3:47 2006年12月6日 (UTC)
    • (-)反对,理由同上,“拼音系统”和“书写系统”两章节未完成。“拼音系统”方面可以参考注音符号,因为争议比较少。 --小为 09:37 2006年12月6日 (UTC)
      • 改为(+)支持,如果多些参考文献会更好。 --小为 07:11 2006年12月7日 (UTC)
    • (!)意见——宜扩充拼音系统书写系统两节 --dbslikacheung 04:58 2006年12月7日 (UTC)

条目名称

  • 台湾国语此名称的定义是“台湾的国语”,略去一字。请不要泛政治化。优良条目获选等时候,都是用此名称,何况搜索引擎寻获多处相关条目名称。[2][3]--winertai 04:29 2007年2月19日 (UTC)

你自己就先泛政治化了,还在这里要求别人不要泛政治化,没有任何道理。—72.52.66.11 2007年4月27日 (五) 17:24 (UTC)

要求删除这个条目

没有国家叫台湾,没有国家哪里来的国语?—72.52.66.11 2007年4月27日 (五) 14:29 (UTC)

难道叫台湾区语?台湾省语?台湾岛语?福尔摩莎人语?还是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的国语?还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国语?如果政治化到这样的话,American English首先改作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English, I do really think it is a joke. --Winstonlee 2007年4月27日 (五) 17:20 (UTC)

I do really think 台湾国语 is a joke.—72.52.66.11 2007年4月27日 (五) 17:22 (UTC)

普通话与台湾国语

我拿了中国大陆《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内的字,和微软繁体视窗注音输入法的字表比较,发觉微软繁体视窗注音输入法没有以下的发音:

  1. ai2 挨 (本人注:这个挨字通捱字)
  2. ai2 癌
  3. ao4 坳
  4. ba4 把 (本人注:这个把字本作欛字)
  5. ba5 叭
  6. ba5 笆
  7. bai3 柏
  8. bao1 炮
  9. bao1 剥
  10. ben4 奔
  11. beng3 绷
  12. beng4 泵
  13. beng4 绷
  14. bo1 波
  15. bo5 卜
  16. cha2 茬
  17. cha3 叉
  18. cha4 杈
  19. chan4 颤
  20. chen1 抻
  21. chuai1 揣
  22. chui5 槌
  23. da2 打
  24. da5 瘩
  25. dang4 档
  26. dao3 蹈
  27. dao5 叨
  28. deng1 蹬
  29. deng4 澄
  30. di1 堤
  31. di1 提 (提防)
  32. die1 跌
  33. dun1 吨
  34. duo2 度
  35. duo2 踱
  36. duo5 掇
  37. fa4 发
  38. fan1 藩
  39. feng3 讽
  40. fu4 服
  41. fu4 缚
  42. fu5 傅
  43. fu5 袱
  44. gan3 杆
  45. gao3 镐
  46. gao4 膏
  47. geng3 颈 (把颈儿)
  48. gou4 勾
  49. gu5 菇
  50. gui1 硅 (注音输入法把硅放到 huo4)
  51. hang4 巷 (巷道)
  52. he2 颌
  53. he4 褐
  54. he4 壑
  55. hu2 和
  56. hu2 核 (核儿)
  57. huo2 和
  58. ji1 击
  59. ji3 纪
  60. ji4 寂
  61. ji4 迹
  62. ji4 绩
  63. ji4 迹
  64. ji5 箕
  65. jia1 浃
  66. jia5 稼
  67. jiao4 酵
  68. jie1 秸
  69. jiu1 究
  70. ju1 鞠
  71. jun1 菌
  72. ka3 咯
  73. kua4 挎
  74. la2 拉
  75. lao4 落
  76. lao4 涝
  77. lei3 累
  78. lei4 肋
  79. li5 狸
  80. lian3 敛
  81. liang5 粱
  82. liao3 燎
  83. lin1 拎
  84. ling3 令
  85. liu2 馏
  86. long3 笼
  87. long5 窿
  88. lu4 绿 (绿林)
  89. luan2 孪
  90. luo1 捋
  91. luo4 摞
  92. lü3 捋
  93. ma1 抹
  94. man4 谩
  95. mao3 铆
  96. meng1 蒙
  97. meng3 蒙(蒙古)
  98. mo4 抹
  99. ni4 昵
  100. nian1 拈
  101. nian1 蔫
  102. ning4 宁 (宁可)
  103. ning4 拧
  104. pang1 膀
  105. pang2 磅
  106. pao1 泡
  107. pi3 劈
  108. pi3 癖
  109. pian1 片
  110. piao2 朴 (中国姓氏之一,不是韩国姓氏)
  111. po1 泊
  112. po1 颇
  113. pu3 朴
  114. pu4 堡
  115. qi1 期
  116. qi3 企
  117. qian4 嵌
  118. qiao1 悄
  119. sha1 刹
  120. shai3 色
  121. she2 折 (作断解)
  122. shen2 什
  123. shi2 识
  124. shi4 似
  125. shu1 叔
  126. shu1 倏
  127. shu3 曙
  128. sou1 艘
  129. sou5 嗽
  130. sui2 绥
  131. sui2 遂
  132. ta3 獭
  133. tong4 同 (衚衕的简化字胡同)
  134. tong4 通
  135. tu1 凸
  136. tu1 突
  137. tui4 褪
  138. wan3 惋
  139. wan4 蔓
  140. wei1 危
  141. wei1 微
  142. wei1 巍
  143. wei3 伪
  144. wei5 猬
  145. wen3 紊
  146. wo1 蜗
  147. xi1 夕
  148. xi1 汐
  149. xi1 昔
  150. xi1 息
  151. xi1 惜
  152. xi1 熄
  153. xi1 锡
  154. xi3 铣
  155. xiao1 肖 (姓氏,即萧姓的俗写)
  156. xiao2 淆
  157. xiao4 哮
  158. xie1 楔
  159. xu5 婿
  160. xuan3 癣
  161. xue1 削
  162. xue4 谑
  163. ya2 崖
  164. yao1 约
  165. ye1 掖
  166. ye1 椰
  167. ye4 曳
  168. ye4 掖
  169. ye4 液
  170. ye4 腋
  171. za1 扎
  172. zao5 蚤
  173. zha2 轧
  174. zhai2 择
  175. zhan1 粘
  176. zhe1 折
  177. zhe3 褶
  178. zheng5 筝
  179. zhi1 指
  180. zhi2 指
  181. zhi4 掷
  182. zhou4 骤
  183. zhou5 帚
  184. zhuang4 幢
  185. zhu4 贮
  186. zhu4 筑
  187. zhuo1 拙
  188. zi3 姊 (微软注音把姊字发音与姐等同)
  189. zuo1 作 (作坊)
  190. zuo2 琢
  191. zuo3 撮

不知是台湾国语没有这些发音,还是只是微软繁体视窗注音输入法漏了???--Hello World! 2008年2月8日 (五) 15:37 (UTC)

我也有个问题,佛教的佛字的普通话读音是fó(ㄈㄛ),但是我看电视许多台湾主持人都读fóu(ㄈㄡ),难道也是两地读音不同?  Mu©dener  留 言  2008年2月8日 (五) 23:29 (UTC)

当年大陆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时,为迁就注音符号,把本应写作 buo, puo, muo, fuo 的音,拼了作 bo, po, mo, fo. 从学术层面来看,普通话 o 和 e 是同位异音,当年注音符号本来也没有ㄜ(因为普通话有 uo 有 e 却没有 o,不需要两个符号。后来才从ㄛ分拆出ㄜ)。至于台湾是否读 fou ,我就不得而知了。--Hello World! 2008年2月9日 (六) 03:37 (UTC)
“佛”在台湾的标准发音一样是fó,读成fóu是错误的。台湾的节目主持人不是受过说话训练的人士,他们的发音并不具参考价值。— JITCJI  汝为地球人,不可不知地球事  2008年2月13日 (三) 15:48 (UTC)

我也觉得佛罗的声母应该是一样的,还是我发音不标准,那其实是介于uo和ou之间的一个音。  Mu©dener  留 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14:46 (UTC)

中国大陆《普通话水平测试》只写 uo 韵,后以括号套着一个 (o),以示 o 韵母的字其实是发 uo 音。--Hello World! 2008年3月3日 (一) 12:18 (UTC)

询问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是否“国语”已经正式改名为“华语”?--荒野土豆 (留言) 2008年4月27日 (日) 10:08 (UTC)


回复:还没有。实际上也没必要,因为“国语”依然是台湾的官方语言。

除非台湾官方把“台语”定为官方语言,并且所有教科书都不教国语,只教台语。但是这样做没有必要。因为无论是国语还是台语,都是从大陆来的。

政治立场上如何是一回事,但是想在文化上搞隔离确实有些可笑。 ——自由华夏 (留言) 2008年10月6日 (一) 13:31 (UTC)

“华语”这个名称是东南亚各国因为华人的缘故而使用的,“华语”一词本身即是政治化用语。如果要选择一个没有政治化的名称,应该用学术名称“官话”。 Williamakt (留言) 2010年6月18日 (五) 18:42 (UTC)

建议将词条名“台湾国语”改为“国语 (台湾)”

理由如下:

  • (1)“台湾国语”并不是正规的称呼,而若命名为“中华民国国语”又无法与国府迁台前的“中华民国国语”相区别,故可考虑“国语 (台湾)”一称。
  • (2)“台湾国语”名称里面还有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成分,这有驳维基的客观中立原则。而“国语 (台湾)”一称则刚好可以避免这一争议,可以有效起到“搁置争议”的作用。
  • (3)“国语 (台湾)”这种词条命名形式在维基百科早已广泛存在。例如:“国语 (中国)”、“中央日报 (韩国)”、“韩国 (战国)”等。
——自由华夏 (留言) 2008年10月6日 (一) 15:14 (UTC)

深觉此条目名称不精确也不专业

看了一下讨论页,原来台湾国语指得是“台湾的国语”省略的字。 可是要知道的是,“台湾国语”这个辞汇存在已久,是用来形容无法标准出国语,讲国语带有闽南腔之人。 若要说学术上的“台湾国语”,这个词是由语言学家制定的吗?是否能提出证据?不然请删改条目名称好吗? 如同“舅舅的妈妈”并不能直接省略成“舅妈”,“台湾国语”这个词存在已久,“台湾的国语”并不能这样省略的!但若是学术专有名词,则又另当别论,或许“台湾区国语”、“台湾地区国语”或比较符合编写此文章人之意思。

还有此条目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我想文章是想区别两岸在不同政府长久分治之下语言所产生的差异。但若是说中华民国的国语字典和新华字典发音的差别,我想指出,澎湖、金门、马祖这些地区也是使用中华民国国语字典上的发音,比如说“柏”念同于“博”,并不念同于现代发音的“白”。

条目虽定名为“台湾国语”,实际上所指之部分却也包涵金门、澎湖、马祖地区。

条目名是否需要修改?比如修改成“中华民国国语”、或是干脆叫“国语(语言学)”,因为文章所要表达的就是“普通话”和“国语”之差义不是?

无论如何“台湾国语”在吾人看来是一个错误定义之词。Jczxzxz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13:57 (UTC)


我建议把本条目的名称改为“汉语官话台湾腔”或“台湾官话”。因为这个条目所讨论的内容正正说明了台湾所流通的国语,和大陆的各官话分支是同属一个位阶。 Williamakt (留言) 2010年9月26日 (日) 03:34 (UTC)

括号里的英文标注?

比如 bilingual 这些,意义何在? 125.81.12.45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16:04 (UTC)

此名带有严重的政治含义

台湾国语,还是“台湾国”语,为何不用国语(中华民国)更符合华人意愿。时势造英雄

“台湾国语”是一个词语,不要用任何标点符号或任何方法不适当地把它拆开两边。--Hello World! 2008年10月15日 (三) 17:51 (UTC)

台湾国语国语 (台湾)

理由如下:

  • (1)“台湾国语”并不是正规的称呼,而若命名为“中华民国国语”又无法与国府迁台前的“中华民国国语”相区别,故可考虑“国语 (台湾)”一称。
  • (2)“台湾国语”名称里面还有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成分,这有驳维基的客观中立原则。而“国语 (台湾)”一称则刚好可以避免这一争议,可以有效起到“搁置争议”的作用。
  • (3)“国语 (台湾)”这种词条命名形式在维基百科早已广泛存在。例如:“国语 (中国)”、“中央日报 (韩国)”、“韩国 (战国)”等。
——自由华夏 (留言) 2008年10月6日 (一) 15:14 (UTC)
    • (+)支持有条件同意以上看法。
    • (!)意见现行条目应该移动到国语 (台湾),但台湾国语条目保留,内容改写。事实上,“台湾国语”是一个既有名词,已经在台湾通用数十年,其意涵是:以台语为母语的台湾人,因为发音习惯而无法发出国语的正确读音(尤其是卷舌音,譬如“出去”读成“粗去”)。这种发音不标准的国语被称为“台湾国语”,带有一点戏谑乃至贬损的意涵;而在台湾使用的官方语言,和前述“台湾国语”一词在内涵上有很大的差异,不可混为一谈。--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7日 (二) 03:50 (UTC)
(:)回应:请问,除了专业人员之外,有多少人可以保证自己的国语(普通话)发音是绝对标准、绝对完美的呢?
我生活在中国大陆的湖南省长沙市,我们这里的人说国语(普通话)也同样会多多少少带点长沙地方音。在中国大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这种带有地方音的不标准的国语(普通话)被称为“塑料普通话”,大陆的这种“塑料普通话”应该和带有地方音的不标准的“台湾国语”是差不多的概念吧。你觉得维基是不是要专门开个“塑料普通话”词条? ——自由华夏 (留言) 2008年10月7日 (二) 04:01 (UTC)
(:)回应“塑料普通话”条目听起来极好,为什么不开呢?维基百科的任务是记录现实世界存在的事物或观念,“塑料普通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值得加以记录;关于“台湾国语”,我的重点是,“台湾国语”一词在台湾存在很久了,被人们广泛使用,而且有其独特的含意。维基百科上的“台湾国语”条目,讲的却是完全另外一回事情。也许是因为在台湾和在大陆,“台湾国语”一词有不同的意思。因此最低限度,应该做个消歧异。--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7日 (二) 04:08 (UTC)
补充:“很多人讲话发音不标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在台湾,人们把这种不标准的国语称为“台湾国语”。在大陆,发音不标准的普通话被称为“塑料普通话”。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又有普遍被使用的专有名词指涉之,当然应该写进维基百科之中。--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7日 (二) 04:15 (UTC)
(:)回应:既然如此,我建议将“塑料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合并成一个词条,专门介绍带有地方音的国语(普通话)。
该建议的理由是:既然标准的“普通话”和“国语”放在同一个词条里讲述,那么带有地方口音的不标准的“普通话”和“国语”也适合放在同一个词条里讲述。
——自由华夏 (留言) 2008年10月7日 (二) 08:45 (UTC)
请问这个合并条目的名称应该叫做什么?“带有地方音的国语(普通话)”吗?如此一来,我们就原创了一个原本不存在(至少是不通用)的名词。“台湾国语”和“塑料普通话”都是原本就存在的现象,也是广为通用的名词,不宜用一个创新的名词加以统括。何况两者内涵并不相同,“台湾国语”特指台湾方言影响的国语,台湾人讲的带口音国语,并不被包含在“塑料普通话”这个概念里。
普通话”和“国语(中华民国)”虽然同被写在“现代标准汉语”这个条目,但“国语”这个条目是个消歧异页,当前的“台湾国语”(台湾的国语)条目独立出来,和普通话有所区别。同理,“台湾国语”和“塑料普通话”一样应该分开写作。--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7日 (二) 09:46 (UTC)
(!)意见:请遵守消歧义指引的相关规定。—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10月7日 (二) 10:51 (UTC)

(!)意见:我重新提出意见。

1.“台湾国语”已有若干学者在论文中用以指称“台湾的国语”,是一客观存在用法,不应该予以更动。因此(-)反对台湾国语移动到国语 (台湾)

2.“台湾国语”在台湾更广泛的用法,是指有地方口音的国语,具有谐谑意味。应将“台湾的国语”和“台湾地方口音的国语”加以消歧异。

3.综合以上,建议“台湾的国语”保留为“台湾国语”;“台湾地方口音的国语”另开“台湾国语 (地方口音)”条目--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7日 (二) 11:44 (UTC)

(!)意见:“台湾的国语”,指的就是中华民国国语吗?我有些confuse了。—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10月7日 (二) 17:12 (UTC)
在台湾,这个词汇通常是有两种意思,其实消歧义那一栏就有提到:“这条目的主题是战后在台湾地区所使用和推广的中华民国国语(属现代标准汉语)。台湾国语也可以指在台湾流行的一个戏谑名词,用以形容带有浓厚闽南语腔调及用法的国语。”两个的意思其实相差很多。—章·安德鲁留张纸条美好的仗飞鸽传信 2008年10月7日 (二) 17:43 (UTC)
是,我写的“台湾的国语”就是“中华民国国语”,抱歉造成混淆。--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02:41 (UTC)

我支持更名,但是若是叫“国语(台湾)”的话,则忽略了澎湖、金门、马祖地区,我想这个条目里包涵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国语制定发音,并非纯属带有方言口音的官方语言。比如说法国之“法”是念四声,不是念三声,以及比如柏发音为“博”,并非如同大陆普通话之现代发音“白”,因此我觉得改名叫“国语(中华民国)”会比较恰当,因为本来就是政治上所产生的差异。Jczxzxz (留言) 2008年10月8日 (三) 14:03 (UTC)

我不赞成叫“中华民国国语”,理由有几个:首先回应上文,澎湖不是台湾一部分吗?至于金门马祖,地理上与台湾相差太远,台湾国语事实上不太会受到这两地的口音的影响。就算有,那是整个福建或整个厦门对台湾语言的影响。第二是中华民国四个字,出现了1949年前和后的歧义,而台湾国语并不是继承自1949年前全中国各省人民的国语。第三是“台湾国语”是客观存在,我看过昨天的《东森新闻》,也出现了台湾国语这个词。那个陈水扁被曾姓法官查问汇款时,不知阿扁的台湾国语是在说四次、十次、还是四十次。至于是“台湾国语”还是“国语 (台湾)”,我的意见是,“国语 (xx)”应是指xx地订立了一个国语的标准,根据该标准来说的说话,就可命名“国语 (xx)”,而至目前为止,不见得台湾是这种情况。--Hello World! 2008年10月8日 (三) 18:02 (UTC)

东森新闻形容阿扁的“台湾国语”,比较偏向“台湾国语 (地方口音)”的意思。这个用法在台湾非常普遍。
当前的台湾国语条目中,已经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学术界已经使用“台湾国语”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指称“台湾的国语”(也就是中华民国国语经过演变后在当代的现况)。既然如此,就应该使用“台湾国语”为条目名称。--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9日 (四) 12:32 (UTC)

(!)意见:本人认为只有官方认可的名称才为最正确,也少争议。应使用“国语(中华民国)”。此名为中华民国的国语,而且未退至台湾前的大中华地区仍广泛使用,而不是仅在台湾使用。如果仅指台湾本岛内的语音,官方主要媒体仍没有改变本身的语音,只是对民间使用的语音没有硬性强制而已,所以台湾国语是比较狭义的,应指台式国语。

我倒是想问“台湾国语”和“台湾国语 (地方口音)”的分别在哪里。 --Hello World! 2008年10月10日 (五) 03:33 (UTC)
基本不应该使用“台湾国语”之名称,似乎可以被某些人利用为“台湾国”语而影响中立性,官方与地方口音之分别,可以参照邓丽君与吴宗宪所讲的语音有何区别。而且与中国大陆的情况不同,台湾人是刻意地把国语混入如客语、闽语等口音,与广东人早期讲普通话相似。  时势造英雄
  • 台湾国语”着重于“中华民国国语”在台湾使用六十年后,受闽、客等各种语音及词汇影响的全面性变化,是一学术上的中性用语;“台湾国语 (地方口音)”则是一般台湾人所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语,比较偏向单指方言口音,而且带有诙谐乃至扁损的意涵。
  • 现今台湾官方主要媒体讲的话,离六十年前中华民国颁定推动的国语也有很大的差别了。譬如今天马英九总统在国庆典礼上的演讲中说:“天公疼惜勤劳的人,台湾经济体质很好,希望大家一起打拼,风雨过后必是晴天。”其中“天公”、“疼惜”、“打拼”都是由台语转变而成的国语,领导人都在国家典礼上堂而皇之地使用,这是过去强力推动“中华民国国语”时代不可能有的事情。学者提出“台湾国语”一词,正是要描述此一语言上的演化。对此,条目内文及引用来源中有详尽的说明。
  • 再次强调,“台湾国语”是学术用语。仔细阅读引用来源文章,毫无政治意涵,是非常客观在探讨一种语言的演化过程。维基百科的任务是客观地记录下真实世界存有的事物,而非加以带有价值观的判断。我们不该因为某一个名词可能被某种政治倾向的人拿去“利用”,就刻意去改变一个原义中立的名词。--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10日 (五) 16:37 (UTC)
    • (!)意见--我并不清楚“台湾式的北京语”是否在学术上被称为“台湾国语”,只是我对于本条目的歧义一直觉得莫名其妙,今日在台湾,随便抓个路人问他“台湾国语”的定义,10个有11个人会跟你讲是“带有浓厚闽南语腔的国语(北京语)”,这几乎已经是不证自明的事了,所以,纵使要将在“台湾式的北京语”称为“台湾国语”,这个用法也不会是主要的歧义,就算现在没有台湾国语 (地方口音)的条目,也要将本条目移动到“台湾国语 (XXXX)”与“台湾国语 (地方口音)”做平行消歧义。其实,如果“台湾式的北京语”没有在学术界上被统一称为“台湾国语”,我倒觉得比较好的条目名称是“台湾式国语”或“台湾式标准汉语”之类的用法,要不然也用条目内某些学者使用的“台湾华语”。未命名 (留言) 2008年10月10日 (五) 19:06 (UTC)
      • 请看“参考书目”一节,附有不少“台湾国语”和“台湾华语”被学界使用的例子;透过国家图书馆全国博硕士论文资讯网和期刊编目索引系统,都可以查到不少使用这两个名词的学术论文篇目。--Kleistan (留言) 2008年10月11日 (六) 02:46 (UTC)
        • (!)意见--我要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我要说的是,纵使在学界使用甚广,也不能直接把这种用法当成主要的歧义,因为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人对台湾国语的定义,就是带有浓厚闽南语腔的国语(就是“台湾狗蚁”啦),我要是一个台湾读者,看到台湾国语条目点进来看发现原来不是在讲“台湾狗蚁”,一定摸不着头绪,如果有台湾国语 (地方口音)条目的话,这个条目才是主要的歧义,现行条目应该移到台湾国语 (学术用法)之类的条目名,要不然也用平行的消歧义,或者是如果本条目自己参考书目中都有使用“台湾华语”的学者了,那么为什么条目名称不直接使用“台湾华语”,而是用现在这种会造成混淆的名称?未命名 (留言) 2008年10月11日 (六) 03:53 (UTC)

台湾国语vs中华民国国语

以我理解,中华民国国语即是全中国土地在民国时间所用的国语,又或者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实行统读前的国语读法。例如“播”字,以前读 bò ,现在在大陆统一读作 bō 音。“波”字也是如是,由 pō 变成现在大陆的 bō 音。又或者“角色”(juésè) ,我听了很多次台湾艺人都是读 jiǎosè 。总之,无论是哪个读音,那都是属于官话读音的范围内,不属口音。至于台湾国语,大多数用法就是带闽南腔的国语,例如发不出应有的声母韵母,而以近似的音来代替(我不懂闽南话,请找例子填上)。中华民国国语应该是标准汉语发展史这个条目的其中一段;台湾国语则专指闽南腔国语。--Hello World! 2008年10月15日 (三) 18:11 (UTC)

香港那部分有错谬

我是香港人,向来对台湾事情并不关心,今天只是刚巧路过。但发现关于香港那部分有错谬,现已更正,大家可以看看。最后想说的是,香港人并不会误解“繁体用语”=“台湾用语”=“台湾话”,希望原作者能够更正地区。 西崎 (留言) 2008年12月11日 (四) 12:09 (UTC)

是否应该加上这一句

“很多大陆人听台湾国语,会觉得嗲声嗲气。”这应该是符合事实的。

另外,顺便问个小问题:为什么台湾国语中“法国”的“法”要读四声?这个我一直都很好奇,因为很多台湾配音的电影电视中经常碰到这个词,而且也只有这个词中的“法”变成四声,着实有些奇怪。-percyboy (留言) 2008年12月11日 (四) 22:23 (UTC)

要回答为什么不太容易,应该说这些字从民初以来就一直是这么念的。国语读音的前身是国民党在大陆整理的国音,当时国音就把当初的音收进去了。普通话是共产党之后重新整理的读音,删掉了很多读音。 可参考这篇 http://www.post-concrete.com/blog/?p=46 。--But (留言) 2008年12月30日 (二) 15:25 (UTC)
外文译音以字之本读为准,这是台湾国语一字多音审订表规定的。--winertai (留言) 2009年1月12日 (一) 00:47 (UTC)
国语一字多音审订表实施至今仅有课本遵从,尚未影响一般民众习惯。我想说的是,我解释的是为什么台湾民众多念 fa4 音,并不是要讨论现今标准是 fa4 或 fa3 的问题。--But (留言) 2009年1月12日 (一) 10:21 (UTC)

移动至中华民国国语文

  • 为了减少争议、避免两造编辑战及有刮弧的消歧义,我将条目名称移动至属于正式名称的中华民国国语文,并将台湾国语文重定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者,请在此理性讨论。谢。--winertai (留言) 2009年1月12日 (一) 00:19 (UTC)
为什么不是"国语"而是"国语文"--But (留言) 2009年1月12日 (一) 10:15 (UTC)
我认为还是台湾国语较好。用一个政权的名字作为前缀,让人感到很怪异,政治正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月12日 (一) 13:19 (UTC)
既然国语是中华民国政府的政策,使用范围就不局限于台湾,至少效及金马。如金门的国小上课也会用国语课本。所以用台湾是不太准确的。只是我比较倾向 国语 (中华民国)--But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00:52 (UTC)
我认为条目名称,还是要精简一点比较好,如果“台湾国语”在使用上有争议,那就使用国语 (中华民国)国语 (台湾)好了,不然政治正确的东西绝对是搞不完的。—大摩 ~新生活关系~ 2009年1月19日 (一) 18:06 (UTC)
语言的命名习惯上都用地名,而非政权的名称。如美国英语在英文维基就以American English当作条目名称,而将United States English重定向到American English。至于But提到的准确性问题,夏威夷虽然不属美洲,英文维基也没因此就改成United States English。况且内文已经提及,学者只有使用“台湾国语”或“台湾华语”这两个词,如有争议改为台湾华语较为妥当,而非自创的“中华民国国语文”。这不符合语言学的命名惯例,维基也不应该使用自创的词当作条目名称。另外“国语 (台湾)”或“国语 (中华民国)”也不妥当,国语不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它只是现代标准汉语在台湾的称呼,因此应该是将“现代标准汉语”以地区词转换成“国语”,而非将国语作为条目名称。我认为以“台湾x语”为名称较为适合,“x语”可以是“国语”、“华语”、“汉语”。Ljhs8 (留言) 2009年1月28日 (三) 15:21 (UTC)
题目更动至此,在下以为有所不妥。因在下以为,因本文为描述现代标准汉语在台湾的使用情况,若依“中华民国国语文”为题目,则须另外加入国民党迁台前,中国大陆使用国语的相关资料,不符此条目之原先要旨。---约从 - (讨论页2009年2月14日 (六) 08:39 (UTC)

参考书目一节

未进行过同行评审的硕士论文,似乎并不符合Wikipedia:可靠来源的要求。—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月29日 (四) 18:32 (UTC)

失效链接

一个自动运行的bot发现下列外部链接可能已经失效。请帮助修复错误的链接或者移除它!

这个网页已经被保存在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请为该网页提供一个合适的存档版本: [4]。--Sz-iwbot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16:43 (UTC)

优良条目重审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版本
  1. 此文只有头三章有充实一点的内容
  2. 四五章只有链接
  3. 六章为无法理解的书目

中华民国国语仅为现代标准汉语的一部分,没有独立成文的需要,请取消并支持分别合并到现代标准汉语台湾国语。—Mokaw (留言) 2009年6月26日 (五) 06:49 (UTC)

移动完毕Advisory 2009年7月3日 (五) 11:16 (UTC)

重审后意见

  • (+)支持,本文明显不知所云,根本在写台湾国语,而不是标准汉语。—时势造英雄 2009年7月6日 (一) 13:16 (UTC)
(!)意见--提醒您:您所称呼的“台湾国语”,在台湾就单称“国语”,在维基就是中华民国国语文所述内容;而台湾人所称呼的“台湾国语”则另有其义。再者,台湾的国语(中华民国国语文)已经和中国大陆的普通话(维基重定向至现代标准汉语)略有差异,本条目即用来指出其差异处,并无不妥。-Kolyma (留言) 2009年7月7日 (二) 17:09 (UTC)

关于合并建议

“台湾国语”在台湾并不是台湾的国语,而是一种“戏谑名词”。“中华民国国语文”的内容才是台湾的国语,但其和“现代标准汉语”仍是有不同。这些是不同的主题 ,不应合并。-Alberth2-汪汪 2009年7月6日 (一) 09:18 (UTC)-Alberth2-汪汪 2009年7月6日 (一) 09:09 (UTC)

可以用两解法,台湾以外,一般不会认为是一戏谑名称,通常理解为台湾特色的国语,如娇声娇气、台湾讲法及用语等;而不是闽南语套国语音。至于台湾人的理解,可并列列出。中华民国国语文是教育部提出的名称,本名应作国语,即是现代标准汉语。—时势造英雄 2009年7月6日 (一) 13:15 (UTC)

(!)意见--Alberth2说得没错:台湾人所称的“台湾国语”和台湾的“国语”(中华民国国语文)并不相同,不宜合并。我不知道时势造英雄君所指称的“台湾以外”是那些华人地区?据我猜想,人口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其官方语言称为“普通话”,应该不会用“台湾国语”来称呼“台湾特色的国语”吧!所以具有该理解方式的人口数应该不会比台湾人多吧。况且,就算是比较多,依维基百科的规矩,也要“名从主人”啊!建议以主从消歧义处理,台湾国语条目恢复时势造英雄君大幅异动前的面貌;而“台湾以外”的理解方式,可以用台湾国语 (海外地区)台湾国语 (香港)当作条目名称。如果您所谓“台湾以外”的理解方式与中华民国国语文内容并无不同,那么只要恢复原状即可,因为我记得本来就有用 otheruse 模板作指引。-Kolyma (留言) 2009年7月7日 (二) 16:48 (UTC)-Kolyma (留言) 2009年7月7日 (二) 17:20 (UTC)

不论是否戏谑,这套“台湾国语”并不是台湾的标准语言。—Alberth2-汪汪 2009年7月6日 (一) 13:38 (UTC)

台湾国语似乎未有一段说明它是标准语言;至于中华民国国语文的优良资格尚在重审中,暂时未有作改动。将中华民国国语文合并,也非直接复制了事。—时势造英雄 2009年7月6日 (一) 13:54 (UTC)

上面的名称讨论都只集中于台湾标准汉语之名称,但参见本文内容,却只懂加入台湾腔国语的介绍,故之合并也是改善质量,而台湾标准汉语也即为现代标准汉语之定义。—时势造英雄 2009年7月6日 (一) 14:28 (UTC)

(!)意见--台湾的“国语”与中国大陆的“普通话”(重定向至现代标准汉语)在语音及用词上皆略有差异,不宜等同视之。-Kolyma (留言) 2009年7月7日 (二) 18:15 (UTC)

国语不限于台湾,本也有香港国语、大陆国语,不过现在改称普通话,标准定为现代标准汉语。—时势造英雄 2009年7月7日 (二) 22:48 (UTC)

我在台湾国语条目的讨论版里留了如下的发言,我发现可以在这边也让各位指导一下小弟,所以就在这边再发一次:

台湾国语条目里强调,台湾国语是带有台湾特色腔调的中华民国国语文? 但同时,中华民国国语文条目又在强调,现代标准汉语在台湾已经受到台湾本土语言的影响而充满了台湾特色,并依此强调中华民国国语文普通话的差别。
  首先,我希望这个条目可以进一步说明,台湾国语中华民国国语文同样是带有台湾特色腔调,而且都是从1932年版本的新国音转变而来,为什么要被视为两个不同的对象而列为两个不同条目呢?
  然后,如果中华民国教育部在1932年以后另有颁布更新的国语标准,也请在这边提醒一下,以正视听,避免有人指责维基百科把中华民国国语文发音标准台湾的非标准本地腔调搞混乱。
  关于新国音,请参阅标准汉语发展史。 Williamakt (留言) 2010年9月26日 (日) 04:58 (UTC)

“他”与“塌”

我所知许多讲台语/闽南语的台湾人,包括我自己,都会把国语的“他”发作有鼻音的 [tʰã],而“塌”发作没有鼻音的 [tʰa]。

教育部国语辞典的范例发音是有鼻音的。

网络上有人说,普通话没有这个差别,两者都没有鼻音。我自己了解不深,希望有专门的人释疑。如果这真是台湾的特殊现象,那我认为有放入本文的价值。Pchang (留言) 2010年6月12日 (六) 15:47 (UTC)


“元音鼻化”是闽南话的一种特色,主要是把鼻音韵尾与元音直接结合而形成。“他”字在粤语、官话都没有鼻音韵尾,理论上不属于“元音鼻化”的范畴。 我本人在台北县市也没有听到过有人把“他”念成 [tʰã],我怀疑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误会?或是台湾某个地方的“乡音”? Williamakt (留言) 2010年6月18日 (五) 19:05 (UTC)

我长于高雄市,我听到似乎大家都是有鼻音的。而且,如果你仔细听听上面教育部国语辞典的link,鼻音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这一个误会爬进了标准发音,那至少也表示这个现象有某种普遍性。Pchang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16:56 (UTC)

我没有要冒犯大家的意思,只是......我听上面的连结,配音员的每一个字的发音都带有鼻化音,而且这一些的鼻音同样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这段录音是标准发音的话,那应该同时指出,在该段录音中的每一个单韵母都应该发有鼻化音。 而且当我自己鼻塞的时候,我说的各个单韵母同样也是带有鼻化音的...... Williamakt (留言) 2010年9月26日 (日) 03:15 (UTC)

优良条目重审(第二次)

中华民国国语文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提名人:Caiguanhao (talk | contribs) 广州亚运

  • (+)支持
    第一,关于名称,估计原作者是为了兼顾国语、国文两词,并用“中华民国”表示正式,但目前这个标题让我第一印象是指从1912年开始的历史。看下面的台湾当代文献,普遍将其称为“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国语”“台湾地区国语”“台湾华语”“台语国语”“当代台湾国语”等,也就是说这个标题有原创研究的嫌疑。
    看讨论页,最初该条目是“台湾国语”,很久后被移动到“中华民国国语文”,在Talk:中华民国国语文#关于合并建议中,有称“中华民国国语文”是教育部的称呼,但Google强制搜索出来只有299条,也没有可靠来源叙述此事,很奇怪。讨论里是认为“台湾国语”一词是俚语,那么应当说这是学术名词和口头名词的歧义了。
    第二,未查证内容。参考书目里有那么多学术研究内容,但文章里的标明来源却很少,还大多数是新闻报道。虽说新闻报道也是维基百科:可靠来源,但对于语言学专业问题,恐怕不是太足够,用于近年的新词当然可以,但仅靠其支撑整个页面略显薄弱。
    第三,结构有些杂乱,内容恐不全面。比如“词汇”大标题下的小标题依次是“台湾本土语言”“外来语”“词汇”“眷村帮派”“台港澳正体用语”,怎么看这几个都不像是并列的。参考书目中,提到国语运动、介音归属、二声声调变异、四声的特质、软颚鼻音、形状量词等等一堆内容,感觉挺重要的,却没出现在内容中,不知为何。--∰ 黑目观世界 2010年11月26日 (五) 03:43 (UTC)
  • (!)意见,尽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指定发音有差异,在音标方式上有差异,从内容上说不容置疑地可以肯定这是“中华民国国语文”,而不是台湾本地话什么的。抛开本条目是否优良,我觉得大家起码应该站在这个前提上去讨论这个条目。—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1月26日 (五) 04:06 (UTC)
  • (!)意见,参考书目里的论文看有很多似乎并未汇入条目内容中,另外台湾境内国语中外来语的部分相当杂乱(指排版的杂乱)。另外台湾国语及中华民国国语文条目分开撰写较好,因为文章已表明前者指台湾境内语音受台语干扰的国语,后者指中华民国境内通行的国语(语音未必受台语干扰,如眷村内民众说的国语于学术圈以外多不称作台湾国语)。--RekishiEJ (留言) 2010年11月26日 (五) 07:36 (UTC)
  • (+)支持跨语言链接的是Taiwanese Mandarin,也就是台湾国语。且不说目前这个标题是否原创,即使有这么一个中华民国国语文的概念,它真的存在于当前的语言系属分类里吗?如果不是,那个信息框就是完全错用了。而且还挂有维护模板--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26日 (五) 07:58 (UTC)
  • (+)支持,不要说优良条目了,这个条目本身是否值得存在都是个问题。中华民国国语乃是汉语、国文是汉字,是否有必要拆出这么个条目实在值得怀疑。更何况,中华民国统治大陆时期的国语、国文同现在大陆的语言、汉字没有区别。统治台湾后虽然存在繁简分化、发音有区别等现象,但那也应该属于台湾国语方言的范畴而不是中华民国国语。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11月26日 (五) 09:29 (UTC)
  • (+)支持,有维护模板。—ATRTC 2010年11月26日 (五) 09:36 (UTC)
  • (+)支持:命名争议,甚至有无存在必要,维护模板。--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0年11月26日 (五) 13:01 (UTC)
  • (-)反对台湾和中华民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玖巧仔留言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39 (UTC)
    (:)回应,正因为台湾和中华民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条目以“中华民国”为标题,却介绍台湾从日治时期以来的国语历史,值得商榷。--∰ 黑目观世界 2010年11月27日 (六) 16:14 (UTC)
  • (!)意见,我要做检讨,将条目质量的重审引导成了关于题目的(泛政治化)探讨。希望各位优先考虑内容是否充足、结构是否清晰。--∰ 黑目观世界 2010年11月26日 (五) 16:58 (UTC)
  • (+)支持,中华民国语文,这是不是原创词汇,没看文章还以为是台湾的语文课,看了之后原来就是现代标准汉语(台湾腔调的)。其实完全可以合并到台湾国语

另外,Infobox Language这个模板能用到这里吗?

5·12中国爱 2010年11月27日 (六) 08:38 (UTC)

  • (+)支持,中华民国不是始终只有台湾。Genhuan (留言) 2010年11月27日 (六) 11:17 (UTC)
  • (?)疑问请问Caiguanhao在此条目撤销后,您如果对此条目进行将内容合并到台湾国语能妥善处理?敝人的诉求是希望此条目能得到合理改善而已。还有请注意,中华民国国语文也绝非原创研究词汇,请参见中华民国国语文研究协会。从撤销理由就可合理推断您对中华民国国语文根本不了解,其实台湾国语通常是指台湾腔浓厚或夹杂台语的普通话,因此忍不住质疑,若未能适当合情合理让中华民国国语文台湾国语合并后,反而会变成不伦不类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之条目。--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8日 (日) 15:28 (UTC)
  • (-)反对,将中华民国国语文内容合并至台湾国语为不妥之举,因“台湾国语在台湾多是指带有台语腔调或用词的国语,并不是指语言,而是指腔调,且此名词带有些微戏谑的意味。” 绝对不是台湾的国语文,此为提案者非当地人不了解国情而作此提案,基于以上理由并发现事态严重,故赶紧发此声明。--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8日 (日) 15:54 (UTC)
  • (~)补充中华民国国语文教育推广学会,如果说中华民国国语文是原创词汇,那么中华民国总统府等条目岂不也都是原创词汇?请各位能多加审阅适当性。--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8日 (日) 16:07 (UTC)
    • (!)意见第一,“中华民国国语文”,是否应当包括1912年-1949年的大陆部分?目前条目中是完全没有的。
    • 第二,如何处理“台湾国语”一词在学术上(条目内众多的参考文献,大都还是最近几年的)和生活中的歧义?
    • 第三,跳出局外,当一个国家/地区,比如英国,其所推行的标准语言和各地实际发音不同时,如何处理?
    • 第三,刨去标题,更重要的是文献来源十分薄弱,列出的一堆重要参考文献却没被条目提到。内容中语言学部分匮乏来源,条目结构不清。--∰ 黑目观世界 2010年11月29日 (一) 01:51 (UTC)
  • (:)回应安可:对于本条目的优良条目的资格相信有目共睹。首先翻查条目历史,这个条目原本就是“台湾国语”,2006年评选优良条目的时候也是用“台湾国语”名义的,之后的一次重审因参与人数少而导致不获通过。这个条目26日登上首页我才知道有这个条目。不错,对台湾不太了解,但这两个条目给我的感觉就是模糊不清。条目中有一个注释说“但事实上,中华民国政府并没有在法律中明定‘国家语言’,故汉语实际上仅能算是官方语言。”既然官方没有明文规定,就要采用一个约定俗成、多人使用的名字。“中华民国国语文”这个词语在网上,排除掉维基相关网站,充其量就那个推广学会在使用,条目的命名应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而又像上面几位说的一样,中华民国一词不完全等同于台湾,而条目很明显的指向台湾使用的国语(通过翻查条目历史,这个条目的前身就是“台湾国语”),为避免混乱,如果继续沿用这一名称将不能单独说明现在台湾正在使用的语言。我尝试打开一个2009年1月4日的版本([5])打开看到第一行:“台湾国语(流行语)也可以指在台湾流行的一个戏谑名词,用以形容带有浓厚闽南语腔调及用法的国语,这个名词对台湾地区的人而言,其实是带有贬抑的意思,如果一个人说的国语,被说成是台湾国语,意思是他说的国语并不标准。”我认为这个戏谑用法只是台湾国语的一个方面,不知道这个判断准不准确,要台湾维基人给意见。而现在的台湾国语条目只是叙述了其中一个方面,即浓厚闽南语腔调及用法的国语。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合并,同一样东西的两个方面应当放在同一个条目论述。两条目合并之后还没有达到需要分拆条目的标准,所以我认为合并是合理的。--Caiguanhao/talk/contribs 2010年11月29日 (一) 08:21 (UTC)
(!)意见敝人就是在地台湾维基人,中华民国国语文包涵更广的外来语而非单指台湾话影响的国语,举简单的例子,Bus(公共汽车)通常称为巴士,台澎金马只要是中华民国教育体系都这样用,考试作文写“坐巴士”也不会被老师批为错误。但另一方面台湾国语就较为狭隘,举个例子好了,台湾国语会将官话的“他打我”说成“他给我打”,这绝对是会被老师纠正的。--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9日 (一) 10:53 (UTC)
(:)回应我把问题简单化,单从条目标题说:请问“国语文”是不是一门语言?还是一门语言学科的课程名称?我就只知道我学的“语文”是一门学科,当被问到我的语言时,我会回答中文/粤语/普通话/汉语/英语等,有多个选择,但当中肯定不会有“中国(大陆)语文”这样的回答。引自台教育部[6]

台湾“教育部”今天傍晚说明强调,国中小的国语(文)课程名称并未改变,……,台“教育部国教司长”杨昌裕下午澄清说,……,课纲名称仍是“国语(文)”,并未如外界所讲改为“华语(文)”。

上述的几句话很明显在谈学科名称。而现在从“中华民国国语文”条目的文章内容看很明显的在描述一个单一语言。而从字面解释应该是中华民国的语文,如果单纯地讲台湾,应该重定向到台湾语文,另请参照香港语文是如何写的(中国语文就直接重定向到了汉语)。如果定位不准,另有“国语 (台湾)”、“中华民国国语”、“国语 (中华民国)”选择,正如之前所述,后两者的“中华民国”如果只谈从日治时期以来的国语历史(via黑目)又显不恰当,最后,我认为台湾国语是比较合适的条目标题,至于你说的不同,那应该只是棱角,可以利用一个段落叙述这些内容。--Caiguanhao/talk/contribs 2010年11月29日 (一) 11:51 (UTC)
(:)回应仔细阅读后,发现有部分段落是敝人的拙作,因此也顺便将此条目从新翻修,请各位重新审阅,顺便也当作是优良、特色条目提升的业绩。--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1月29日 (一) 13:06 (UTC)
  • (-)反对,同上反对者。—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2010年11月29日 (一) 15:44 (UTC)
  • (-)反对,理由如下:首先我认为标题没有问题,因为现在称为“中华民国”的地区只有台湾(虽然目前没有被广泛认同);其次,使用“中华民国国语文”要好过“台湾国语”,后者表述的更多是一种方言,在大陆接受过语文教育的人都知道,大陆内的千百种方言都不能作为教育系统内的官方语言入书成文,只作为俚语存在于坊间或民间非正统文字作品中,而本文所述的情况,进而参考安可的解释,在台湾,这些语言文字的使用方法在教育系统中是被官方承认的,也就是作为官方语言存在的,也就是说使用起来是被绝大多数本地人认同和理解的;本文的初衷是要讲述一种语言标准--这部分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如大陆使用的语文教育大纲之类的等等--这个标准应该适用于台湾,并由官方颁布。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条目可以评为优良条目。-- 2010年11月30日 (二) 02:35 (UTC)
现在没搞明白的是,这到底是语文还是语言,如果不是语言,至少应该把那个信息框去掉,否则会误导读者--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30日 (二) 07:06 (UTC)
(:)回应,我觉得作为语言也未尝不可,因为毕竟很多字义、发音、词法和句法与大陆的现行的汉语有所不同,有些还有明显差别。如果粤语可以称为一种语言,这个当然也可以。-- 2010年11月30日 (二) 08:43 (UTC)
orz,“觉得作为语言也未尝不可”,这算是原创研究了吧?语言系属分类里有这个语言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30日 (二) 12:26 (UTC)
就大陆来讲,现代标准汉语属于“国家通用语言”,自治地区可采用本民族语言,在汉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启蒙教育中分别推行汉语语文和少数民族语文语言是一种通行的交流方式,语文其实是一种“教育大纲”(对全社会),两者显然不同。如果是作为一种“语言”,那么如同shizhao所说,至少学术界有部分认为其在语言分类中占据一席,比如粤语,有学者认为其属于汉语方言,有学者认为是独立语言,这都是有可靠来源的。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到了国外,别人问你说什么语言啊,你可以说“我说汉语”“我说粤语”“我说爪哇语”,但恐怕一般不应说“我说中华民国国语”“我说新疆自治区区语(假设存在)”“我说俄罗斯官方语言”,更不可能说“我说教育部语文大纲”“我说XXX国官方颁布的语言标准”。
此外,Template:汉语里面,与普通话并列,将国语就直接引向中华民国国语文华语就直接引向新马华语,虽说“国语”该词常在台湾使用,“华语”该词常在海外华人圈使用,但难道就仅指当地的汉语么?
台湾的媒体会不会认为:自己所说的是国语,而大陆、海外华人所说的不是国语。海外媒体会不会认为:当地华人说的是华语,而中国那边说的不是华语。“香港歌手发国语专辑”[7]难道指台湾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难道仅指新马地区的音乐?--∰ 黑目观世界 2010年11月30日 (二) 14:54 (UTC)
(※)注意‘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采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正式制定“注音字母”……’等段落已有提到大陆地区(也是1949年之前)中华民国国语文发展,那时尚未有其他汉语拼音系统,敝人认为以涵括,况且在中华民国1949年以前很少使用国语(参见现代标准汉语),而“教育部门则多称中华民国国语文。由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规范与推广”,此条目使用中华民国国语文并无不妥。在大陆则称普通话,,这也是为何此条目改名之原因,反倒是当初台湾国语的编者不明白,若合并至台湾国语才会导致普罗大众误会。--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日 (三) 03:43 (UTC)
(!)意见现代标准汉语页面里说:1909年清政府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正式命名通用官话为“国语”。1913年确定了俗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1919年出版国音字典,1920年确定了以北平读法为准的“新国音”,1919年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1928年由国民政府改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正式出版《国音常用字汇》,确定了现代标准汉语的第一个标准——国语系统,1932年之后的广播就一致采用此标准了。
也就是说,“国语”一词在晚清就诞生了,1932年就正式确定为国家标准了。从这一堆介绍里,怎么能得出结论“况且在中华民国1949年以前很少使用国语”呢?说的好像“国语”是1949年后的台湾时期才正式确定似的……囧囧有神。--∰ 黑目观世界 2010年12月1日 (三) 04:18 (UTC)
其实在那战乱纷争年代,教育尚未普及,国语一词虽在晚清就诞生但的确很少使用,不过还是感谢指正,敝人已将这些过去的老历史段落已补充以免有遗珠之憾,呼吁各位,勇于改善页面才是积极正面做法。--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日 (三) 05:35 (UTC)
返回到“中華民國國語/2005年—2010年存檔”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