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儒家

最新留言:1年前由SilverReaper在话题同行评审内发布
典范条目儒家是一条典范条目,即此条目可作为维基百科社群的典范之作。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
同行评审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15年1月11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15年4月20日典范条目评选落选
2015年4月30日优良条目重审维持
2015年7月22日典范条目评选入选
2023年1月19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同行评审 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当前状态:典范条目
基础条目 儒家属于维基百科哲学和宗教主题的基础条目
条目“儒家”已被列为文化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典范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汉字文化圈专题 (获评典范级极高重要度
儒家”是汉字文化圈专题的一部分,一个主要对(即汉字文化圈,或称“东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为主题的文章作编辑、收集、整理、完善的专题。如果您愿意参与,可以编辑这篇文章,或者访问本专题页面了解专题的工作,并欢迎参与讨论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典范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山东专题 (获评典范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山东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山东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哲学专题 (获评典范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哲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哲学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政治专题 (获评典范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百家争鸣??? 编辑

文中原话:“孔子当时对传统文化的由衷景仰和狂热追求,在诸子百家争鸣背景下,产生了他创建儒家学派的根本动力。 ”不知何解。要知道孔子当时并未百家争鸣呀!好像是孔子死后,儒墨才渐成显学呀。是不是要考究考究啊。


儒学的核心是“仁”,还是“礼”,还是“仁和礼”,还在争论中。

为什么一定要给他套一个框呢?Twiki 09:30 2005年4月13日 (UTC)

这些说法不恰当 编辑

  • 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在这些永恒的课题上儒家的某些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恒价值的价值体系。

违反中立性原则 14:31 2007年1月22日 (UTC)

  • 儒教在东亚的影响
儒教对亚洲人的正面影响要多于其负面影响.

且不论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亚洲人"的说法就不妥: 儒教对西亚和印度有影响么?

  • 儒学对欧洲的影响
19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会后发表宣言宣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记得这是条假新闻.

--肉丝跑蛋 (留言) 18:55 2005年1月11日 (UTC)


该条消息有人去找了,原文出自《堪培拉时报》记者帕特里克·曼汉姆巴里发送,但是同时还说当时会议是保密的,所以会后宣言是假的,查证的文章 http://trove.nla.gov.au/ndp/del/page/10999647?zoomLevel=1 我个人也去找了下,找到了当年的报纸,有人把扫描传到了网上,确实有,在第一页的最下面 http://trove.nla.gov.au/ndp/del/page/10999647?zoomLevel=1 所有新闻是有的,如果是假的也是 那个记者和报纸造假了,不过这个就不好查了。。 --姬明汉 (留言) 20:52 2013年10月14日 (UTC)

儒家思想的影响正面负面与否过去很多的讨论都没有意义,或者很有问题。包括上面所说的“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一些思想,并非在其他如释迦牟尼、耶稣中没有。如果把孔子的思想理解为独有,当然那个说法也没有问题。无论如何,在关于人、家庭、社会的价值观方面,的确儒家思想是一座高峰。生活在大陆的每一个汉人也可以想一想,你日常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或者你日常的意识思维等等有多少是受了马克思中共的价值体系的影响,而又有多大是儒家思想的支配?关于影响来说,除了东亚,历史上儒家思想在东南亚影响也很大,不过后来具有排他性的伊斯兰教纯如东南亚,所以目前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影响主要在华人当中。Twiki 09:28 2005年4月13日 (UTC)

对不起是这里参与吗?

关于巴黎会议 编辑

大部分说法是会议在1988年召开,读书杂志1997年第7期发表有马为民的文章《我可以作证》证明"根本没有提到孔子",马先生是与会记者.--肉丝跑蛋 (留言) 18:20 2005年1月18日 (UTC)

“近代的研究和发展”一段需要推敲和补充 编辑

我认为User:Twiki贡献的“近代的研究和发展”应该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和补充,不能很好的反映近现代对儒家学说的研究和发展,只是一些通俗报章上的观点。

现存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孔子的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将阶级视为人类社会的基础,
鼓吹封建道德观, 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约束,而忽略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部分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国家难于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更多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无稽之谈。实行民主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民主国家的绝大部分华人,
其儒家思想的发扬程度比实行独裁专制的中国大陆要强得多。儒家思想并未有阶级之概念,而其早期形成的等级尊卑的概念,
则在儒家思想的“秩序”价值和体系之下,只是儒家思想的“秩序”在那个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
并非为其所固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中“秩序”的实现表现,无论在社会方面,还是人伦方面,
完全可以在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内进行演化。

我先从原文中删除这一段,大家一起修改补充后,再放回去。--Mountain(Talk) 08:35 2005年4月13日 (UTC)

这个并非通俗报章上的观点。后面的部分,主要是关于秩序的价值观以及和等级尊卑的关系,是我的原创,也许我是第一个提出来的。所以我想可以讨论。前面最初的见解的确太肤浅太歪曲了。Twiki 08:54 2005年4月13日 (UTC)
假如你所写的已经成为学界、社会或一批人的共识,你便请你可以放回去。假如你所写的是你第一个原创的,你便不便放回去。在talk页理性讨论则没问题。zzz....很困 (叫醒我) 09:00 2005年4月13日 (UTC)
如果是您的原创观点,实在不适合放到条目中。请先在正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过同行评议再发表在维基百科上。请参看wikipedia:不适合维基百科的文章--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05 2005年4月13日 (UTC)
这个原创并非是文学作品的原创,我想也是在认识了许多儒学学者的见解之后结合自己的接触的综合的见解,即使是有新的见解,也是在他们基础之上。什么人的见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见解可不可以以被接受。当一个事物有不同的认识立场时,wiki是有必要列出几种立场而不是单列一种。当然,如果可以在这里讨论作出一个更好的说法更好。Twiki 09:12 2005年4月13日 (UTC)
关键在于这个认识是您自己的认识,还是被学界认可的认识。如果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时就已经有维基百科,那么我们也不会收录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17 2005年4月13日 (UTC)
这个我同意你,如果是当时的百科全书的话。所以我们正可以反思,尤其是有互联网的wiki,完全有必要把不同的见解列出来提供人们去思考,自己去判断。 Twiki 09:40 2005年4月13日 (UTC)


首先,维基百科并不接受个人原创的思想,请参看Wikipedia:不适合维基百科的文章。另外,我想指出,你的观点应该来自广为宣传的东亚模式、亚洲价值观等等,但你的叙述并不严谨。如果说要写儒家学说近现代的研究和发展的话,我想至少要提到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章太炎的研究、五四运动的“打到孔家店”、整理国故新儒家直到后来的东亚模式和现在时髦的儒学自由主义。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课题呀。--Mountain(Talk) 09:19 2005年4月13日 (UTC)

对了,还有被人诟病的康有为的观点。--Mountain(Talk) 09:22 2005年4月13日 (UTC)
大山和昭哥的见解都对,看来Twiki还是要改写。另外你“在认识了许多儒学学者的见解之后结合自己的接触的综合的见解“,其实都是你自己归纳的意见,维基也不会收录的。zzz....很困 (叫醒我) 09:27 2005年4月13日 (UTC)
如果是归纳的意见当然也是被归纳人的意见。我的建议是,对于价值观,如果没有全体比较一致的看法,最好不要有评论;比如这一段落,前面的评价问题太大。如果是有认识上的不同,则可以把各种认识列出来。Twiki 09:40 2005年4月13日 (UTC)

这段文字如果要征引或找寻出处的话, 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大致上算是体现了所谓"新儒家"这个学派的看法. 一般来讲, 梁漱溟, 雄十力等民国初年的学者可以算是近代儒学的第一波代表性学者, 徐复观, 牟宗三算是战后新儒家第二波运动的代表性学者,至于黄俊杰, 杜维明, 陈昭瑛等人, 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第三波新儒家运动(也是现今之新儒家运动)的代表性人物. 这些人大致上的看法是还蛮像该段引文的.

不过, 我个人完全不同意这种提法(当然不只是我,还有极多和这些新儒家之学者论争的人, 包括所谓的全盘西化论者, 自由主义者, 乃至台湾民族主义者).基本上, 这些学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国民党意识型态的支持者, 甚至是理论创建者(当然, 梁漱溟在国民党眼中是偏左, 但是在共产党眼中却又偏右). 其在政治上的态度一般来讲都可以用"保守主义"这四个字来概括. 对我来讲, 台湾的民主当然是和新儒家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这是台湾过去的反对运动争取来的, 而新儒家正是他们在进行民主运动时官方所赖以生存的意识型态. 香港的"自由"(一般的政治学者是认为香港有自由, 没有民主, 至少在1997年回归以前), 和新儒家也扯不上一点关系, 而是和殖民主的政治制度有关. --wdshu|阿呆 09:34 2005年4月13日 (UTC)

这看你怎么去认识。在我的观点来说,比如自由的市场经济,民主的政治,现代的科学,这些东西并非哪一个种族或着哪一个国家所独有;假定世界只有一个中华文明,我想迟早也会产生这些,这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至于儒家思想,更不像基督教一样,设定了许多东西,比如地心说等等,在这方面阻碍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基本上关注的是人的价值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怎么能说是他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发展?比如说民主,你能说尊重兄长就没有了民主?有民主的社会不能尊重兄长?比如科学,你能说尊重前辈就不能发展科学?现在科学的时代就不能尊重前辈?很多的人,在我看来,比如胡适、鲁迅这些人,没有把事情分解清楚就去乱说一同。其实,近代阻碍科学发展和民主发展的,是那种封建帝制的体制和思想;只是这种体制和思想和主流的儒家思想紧密联在一起;而且为适应这种体制和思想对儒家思想在形式等方面做了许多的改造。其实,我觉得很可笑的是中国关于所谓科学共产主义思潮、新文化运动的美化。当北京的一些人在喊德先生、赛先生的时候,南方的南京高师早已在身体力行,已经是中国科学的大本营;而且学校的体制已经是民主的体制,重大的事情都是校务委员会在作决策。而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地位问题,以刘伯明和柳诒徵为精神领袖的学衡学人早有深刻的见解。熊十立、方东美、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算是一脉的衣钵相传。Twiki 10:01 2005年4月13日 (UTC)


这些议题是老题目了, 二十年前曾经在思想界有过高度的争执, 但是在现在台湾的思想界, 这些新儒家的学者写东西出来, 我猜除了他们的学生因为这些作品被老师指定为阅读教材, 所以只好把它们读完, 至于其他人的话, 可能就再没有任何人会花时间和他们吵这些议题了.

二十年前设定出来的研究题目是这样的, 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本书当中, 提出了"基督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有"选择性亲和"的这个命题(喔, 这本书的原始出版年是1906年). 当时对发展社会学有兴趣的学者还不少, 再加上Weber在"中国的宗教"这本书中, 又提出过一种观点, 认为中国的宗教(包括儒教和道教)不但无助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反而容易构成一大阻碍.由于当时发展社会学上急需解释的一个经验现象是所谓"东亚四小龙(台湾, 韩国, 香港和新加坡)"以及日本这条"老龙"在经济上的高度成长,因此有些学者就试着要用"儒家伦理"这个概念, 来解释这五个地方在经济上的高度发展. 但是, 这个学术流行过了以后, 在近十年来, 我已经几乎没看到什么这类的著作了.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 当时的这个提法, 似乎是一个虚假命题, 只能说是"儒家伦理"和"经济发展"碰巧在这五个地方同时出现, 并不意味着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因果关系.

关于这个讨论, 一些基本的参考书目如下:

  • Weber, Max. 1964. 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Hans H. Gerth.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 Weber, Max. 1976. The Protestant Ethn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translated by Talcott Parsons, introduction by Anthony Giddens.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 杜念中、杨君实编,1988,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台北:允晨文化。

至于"儒家伦理"和"民主"的关系, 这是新儒家学者最喜欢谈的一个议题, 问题是, 历史上的事实, 就是儒家文化的流行地区,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来, 几乎都没有发展过任何和所谓"民主"相关的制度出来. 如我上面所讲的, 战后某些所谓"儒家文化区"在政治上的发展, 基本上都可以用别的变项来解释, 和"儒家"实在扯不上什么关系. --wdshu|阿呆 10:40 2005年4月13日 (UTC)

无论是韦伯,还是用儒家伦理来解释四小龙经济增长的学者,我想他都应该界定清楚儒家思想是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儒家思想是一套社会政治制度?是经济制度?否也。儒家思想含有社会政治方面的理念,但并没有给定一套制度来约束民主的发展,而且那些理念价值观都是积极的。有人说儒家轻商思想会影响经济发展,但却不知道儒家思想的根基是民生,而民生的入世思想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觉得,民主与否,经济发展与否,儒家思想本身在不同的情形下可能会有某重方向或程度有影响,但并不会有必要的联系。所谓的儒教,具有相当的包容性,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都可以通行(除了强调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所描绘的理想状态和儒家思想也并没有冲突)。商人有儒商、奸商。民主来说,一个民选的总统或者那个社会的选民或者公民,他有没有礼义廉耻对民主本身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同样,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有存在各种信仰的情形。Twiki 11:42 2005年4月13日 (UTC)
非常欣赏以上各位关于儒家的争论,虽然不是有关维基百科编辑的,但是看到了不同看法的撞击。我觉得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长幼有序,孝道对于社会稳定有积极的成分,但对于创新确是阻碍的。--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12:11 2005年4月14日 (UTC)

儒家理论在历史上是有相当重要积极作用的,儒家文化强调包容,强调政教分离,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从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但儒家文化并不是永远可以促进社会进步的,“忠”、“孝”的观念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仁”、“礼”更是在逐步被现代社会所抛弃的观念。“见利忘义”是现代资本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过不管怎样,既然对Twiki先生所加入的这段有许多争议,不是多数人的共识,起码不是目前参加的维基人的共识,还是应该删掉,您可以加到自己的用户页面上。--方洪渐 03:22 2005年4月20日 (UTC)

请用中性词汇 编辑

我觉得要避免中国中心、汉族中心或华人中心的内容的一个方法是尽量使用中性词汇。就我看来本篇有相当多的用语不够中性,例如有一段提到“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这是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我的经验是许多人对华人的印象并非如此。还有一段“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这里用“尊”似乎以经把孔子的地位抬升到伟人的地位,有点造神运动的感觉。只写“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更为中性。毕竟这个条目的目的是介绍儒家思想而不是宣传儒家思想的伟大,而中文版维基百科也不是只写给中国人、中华民族或是华人看的维基百科。Qrfqr 05:13 2005年10月12日 (UTC)


这个比较有意思。比如,典型的美国人可能说自己“独立,有冒险精神”,中国人形容自己“儒雅、谦虚”。这没什么问题,也不存在中立与否的问题。实际上,民族的自我的评价已经代表了民族价值观的取向。比如自己说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表示这些要素在这个民族的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使用并无不可,和中立与否无关。可能在另外一个民族中,并不认为其中的某些要素有多重要。不过,描述一个民族的特性时,一定是和其他多数的民族的比较,所以如果这个比较起来不符合事实,那可以说这种声称、或者说这种“特性”的主张,是有问题的。 --Wikinu 16:04 2005年11月8日 (UTC)

详细分支段应该重新排版 编辑

让人看起来晕头转向,应该想办法重新排列一下--DYedge 05:50 2006年5月1日 (UTC)


我所提供的内容正是风之影本人授权予我的,百度那一篇亦是他本人所编辑的,谢谢。

捍卫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 编辑

文化是最高层的元素,因此,请关注以儒家为主体的华夏文化。比如,东南亚很多地方,在郑和下西洋的明代还是儒家和佛教影响的地区,但是现在变成了伊斯兰教地区。有的有民族和文化的双重悲剧,比如印度被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从一个佛教国家变成一个印度教为主的国家,原来的印度本土人沦为种姓制度的最底层。同样,如果某一天排斥中国文化的基督教(这个宗教在世界上因为经济的原因占强势,所以特别需要引起关注)...在中国坐大,同样我们无以面对祖先,酿成民族的悲剧。所以,大家请从捍卫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做起。

 :关于印度的历史请参阅印度,印度历史,印度教,请参阅里面的雅利安人入侵时间。印度教创立时间以及佛教创立时间。如果您不清楚明朝的时间请参阅明朝14:48 2007年1月22日 (UTC)

我们知道,很多基督等教为了在中国扩张,他们使用种种手段;他们中很多人的主张是要排斥中国传统文化伦理,而不是宽容、融合中国文化,很多这种偏执的教徒用各种手段贬低、诋毁中国文化(包括不少已经归化这种极端宗教的中国人),达到让人失去对自己文化信仰的自信心的目的,从而便于趁虚而入。今天的中国,因为种种的原因,比如政府的原因,比如社会转型的原因,处于非常危险的一个状态。正宗的华夏传人,都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提倡、捍卫中国文化。大家也可以从身边做起,比如宗族活动、写家谱、祭祖、读四书五经和各种中华经典书籍(以及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国学人的作品,如柳诒徵、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儒家思想,而不至于像有些人四书都没有读过孔子的主张是什么都不知道就盲目地人云亦云批判孔子),这些平常可以做的事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在维基上,我们也要追求公正的描述,矫正各种歪曲的说法。

世界范围内,基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等,进行了长期的较量,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而我们中国的儒家并不是那样的偏执的扩张性的信仰,我们的道教也没有国际战斗的经验,融入中华文化的佛教也不像西洋宗教那么具有攻击性。基督教、伊斯兰教至今还进行着残酷的斗争,他们是老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明的竞争当中,要警惕我们纯净的中国被偏执的宗教所沾染,让我们的中华文明、儒家文明屹立世界。 --Twiki 16:54 2006年9月10日 (UTC)

 :维基百科不是用来捍卫某些东西,抵抗某些东西,以及和某些东西战斗的地方,关于以上段落所用到的语言,如果出现在条目里会被清理,放在讨论页也是不合适的,请参阅Wikipedia:礼仪,Wikipedia:避免常见错误,Wikipedia:中立的观点15:13 2007年1月22日 (UTC)

首创政教分离? 编辑

不是古罗马帝国之类,都号称宗教宽容的吧?儒家所说的宗教不干涉政治,不过是指政治在宗教之上,政府恩赐不同宗教的共存,其实是因为自己先行是统治阶级。这样看来如果耶苏在汉代,作为一个被征服的小国的末代王孙姿态下传道,相信是凶多吉少了的。

Gx9900gundam留言2012年12月29日 (六) 15:54 (UTC)回复

打到孔家店没错 编辑

 我读过四书,得确是些垃圾。Wolfie2222

如果你真的看过,把你认为的垃圾列出来,看看四书是垃圾,还是你是垃圾。 ——四川儒 (留言) 2009年1月19日 (一) 05:09 (UTC)回复

我看Wolfie2222的言论 你讲的话最垃圾—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Verbty2987 对话贡献)于2015年3月20日 (五) 01:09‎加入。

你可以持有任何观点,但wikipedia原则上应当对任何观点不偏不倚。
你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持反对意见,但点评他人本身而非就观点着手实属逻辑谬误,不是正确的讨论态度。
wikipedia不是打倒或捍卫什么东西的战场。
104.233.162.104留言2020年3月24日 (二) 08:43 (UTC)回复
  • 第一段虽然以“哲学”开头,其实是探究儒家文化影响力的根源,放到“影响”部分中,“作为宗教的儒学”,全文标识“来源请求”;
  • 第二段移至“2.2政治学”,具体见本页历史;
  • 第三段移至“2.1伦理学”,全文标识“来源请求”;
  • 剩下的部分在儒家文化中已被隐藏,不予合并。
  • 移除了本页的合并标识。
  • 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

这条目好像有好些小问题哟 编辑

Eggeggice留言2012年12月16日 (日) 07:05 (UTC)回复

先改了几个比较明显的小错误,下次再来吧,现在忙着写paper呢Eggeggice留言

List: 几个语法错误; 几个表述欠妥的地方; 添加了一点内容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儒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人文学科-哲学,提名人: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1月4日 (日) 13:07 (UTC)回复

投票期:2015年1月4日 (日) 13:07 (UTC) 至 2015年1月11日 (日) 13:07 (UTC)
标记“中立票”也仅仅是偶对这个条目的意见,虽然意见对条目的改进意义不大,也可以当作是在鼓励条目主要贡献者继续为完善条目而努力,如果,这样的意见成为扰乱维基了,那么偶退出(仿佛偶没有多少贡献,离开不值一提)。(基于纪年,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存在,偶也不知哪一种观点完全正确,所以中立地将偶认为可以用来的纪年表达出来。主体和日本皇帝纪年当然不常用,那么人元纪年和儒略历法等就更不常用,而且也没有采用共和国纪年的,这仅仅只是为了表达中立观点而已。)(自己补签名)--签名开始包括萌動之心在内所有维基人都在说谎.签名乃卖萌或扔掉最好.天使般的纯洁.共和国65年 黄帝4712年 孔子2565年 佛历2558年 民國104年 甲午年簽名結束 2015年1月11日 (日) 02:53 (UTC)回复
@lyliylytl尔留下吧,尔也是有贡献的。夫子之道,忠而已矣。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1月7日 (三) 05:19 (UTC)回复
@Banyangarden对您之言不甚明了,读书不多古文不好,还望见谅。偶只是希望维基百科不要出现到处都有人情票的事情,还望能够做到对事不对人。偶所谓离开,也是基于可能会受到“封禁”处理,被封禁只能离开。-- 维基人都说谎,萌動之心也是其中一位。 这用户名叫萌動之心,签名乃卖萌,或扔掉最好。 人元12015年 共和国65年 民國104年 主体104年 平成27年 黄帝4712年 孔子2565年 佛历2558年 甲午年 儒略历2060年 格里历2015年 2015年1月7日 (三) 16:23 (UTC)
回主编者:我只是警告一下他/她,并没有罚的意思。--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月9日 (五) 10:55 (UTC)回复
P.S. 如果连“孔子学院”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都要加入,那干脆把贻笑各方的所谓“孔子和平奖”也加入算了! -- WildCursive留言2015年1月5日 (一) 09:22 (UTC)回复

对于现代部分分节的看法 编辑

“现代”段落和“新儒家”段落最好整合起来,不要拆开。因为上文都是按时间分段陈述下来的。- I am Davidzdh. 2015年4月17日 (五) 02:01 (UTC)回复

特色条目评选 编辑

儒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哲学,提名人: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4月6日 (一) 10:42 (UTC)回复

投票期:2015年4月6日 (一) 10:42 (UTC) 至 2015年4月20日 (一) 10:42 (UTC)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提名人票。基础条目。内容充实,能运用著名学者研究成果,来源清晰。--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4月6日 (一) 10:42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图文内容充实丰富、参考文献资料足以应证全文,符合FA标准。-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专题2015年4月6日 (一) 12:22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我只可以说,对这样一篇难度甚高的基础条目来说,编者能够旁征博引,写出如此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而且极为专业和深入的条目,基本上所有主要范畴都有涉猎,实属难得,令人钦佩,完全值得支持。如果对条目实施评分制,这篇条目无论在内容、行文、资料引用和排版等各方面我都会给予很高的评分。当然,也有以下的一些意见:
    • “明代”或“欧洲与美洲地区”可加入有关明代利马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后,基督宗教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而不是由启蒙时期讲起;
    • 宜在历史一章某处加入“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扼要;
    • 宋明理学一段也可加入陆九渊的“发明本心”及其“心即理”学说;
    • 西汉一段可加入儒家吸纳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
  • 以上愚见未必一定准确,如有错处还请见谅,多谢垂注。--Clithering200+ DYK 2015年4月7日 (二) 08:19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丰富且来源足以支持。--Iamtrash留言2015年4月7日 (二) 11:10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非常丰富的原创条目,值得支持。--Carrotkit维基和平约章维基布告板‎ 2015年4月8日 (三) 05:16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充足、语句顺畅,参考资料足以支撑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脚,以yesFA票作奖励。—ArikamaI 堕落者的复仇谢绝废话|全面战争2015年4月9日 (四) 03:09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文齐全、参注足以查证。--Farry104uck留言) 2015年4月10日(五) 04:34 (UTC)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值得推崇儒家的文化。--►►►ℛiℂkℕατoℜ♥♥)◁◁◁ 2015年4月10日 (五) 05:08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同上--Whaterss留言2015年4月10日 (五) 07:40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丰富,参注齐备。--Francisco留言2015年4月10日 (五) 07:57 (UTC)回复
  •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内容完整详细专业,格式规范。--Huandy618留言2015年4月11日 (六) 02:57 (UTC)回复
  •   说明:有位来自台湾的编辑,执意要在条目中加入许多批评中共、连带儒家一起骂,宣扬台湾是个民主国家之类的言论。本人编写条目时,谨守专业、客观、科学的态度,对中共、台独或儒家的任何好恶,都不影响我的编写。他不但加入上述言论,又在条目中制造空白章节。经他改造后,我几乎要撤回自己的赞成票。今已把相关内容删节和整理。有经验的编辑可否告诉我,在评选期间遇上这种事,怎样才好?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4月13日 (一) 09:54 (UTC)回复
    我对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厌其烦,老实说,既然他眼中台湾民主那么了不起,大陆那么不行那么烂,那还何必要把两者来做什么比较呢,不觉得丢份儿么。特色条目候选中有要求不能够有编辑战,不过真要说,这种情况也的确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你需要一条一条地来证明,这是儒家的条目,借儒家之名,将大量批判中共、宣扬台式民主的内容加进来,这就是WP:挂羊头卖狗肉,我个人认为应该先解决了争议,在talk页、甚至互助客栈的条目探讨达成共识,否则一边打编辑战,无论入选落选都不是个事。--7留言2015年4月13日 (一) 10:29 (UTC)回复
条目陷入编辑战,评选暂停,请各方解决争议,遵守维基百科“客观中立”的根本原则:从各种角度阐释。它不会只有狭隘的视野或者学院派的倾向。它不会只呈现出一个人的观点,而会很明显地是许多人共同合作出来的结果,或者是某个人确实去努力思考以及深入了解所有关于该主题的不同观点。完全中立、没有偏颇。它会小心试图去将某个具有争议性的主题中许多互异的观点,以一种公平、带有同情心的方式表现出来,甚至有时候只有某些真正的专家才能够写出那样子的中立性。不仅如此,这些互异的观点会很有逻辑地组织起来,让读者能够对每个观点拥有清楚的理解。当然,最受欢迎的观点要被强调出来,而最极端的少数观点则要减少强调(不过在它们自己的页面上仍然可以有非常详尽的叙述)。--7留言2015年4月14日 (二) 07:51 (UTC)回复
  •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WP:挂羊头卖狗肉,条目经过编辑战,介绍儒家历史、评判儒家影响的文段中以大量篇幅详述儒家是如何不利于民主,大陆如何专制如何不民主,台湾如何民主如何优越,还专门分出多个章节(近现代台湾),相反别的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这样的分隔,借儒家之名,行宣扬台湾民主、批评大陆之实。违反避免地域中心原则和中立客观的维基百科根本原则。根据特色条目评选单程,我认为此条目现有状态和问题不适合置于维基首页推荐,请各位编者努力达成共识,避免编辑战。我还建议主编暂时停止评选,先解决争议后再参评。--7留言2015年4月16日 (四) 03:11 (UTC)回复
  •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20世纪后半叶,儒家文化在中国大陆遭到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损害,儒学在中国大陆处于沉寂状态。”具体经过(诸如批林批孔运动)丝毫未提,语焉不详,有不中立之嫌。--AsharaDayne留言2015年4月16日 (四) 07:40 (UTC)回复
  •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容非常偏颇,算不上中立。引用的观点都是诋毁、批评大陆的。比如“儒家的贡献不及法轮功”--Fxqf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13:34 (UTC)回复
  •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过度偏重于中国部分,儒家文化圈其他地区的发展过于简略--Ws227留言2015年4月18日 (六) 20:14 (UTC)回复
  •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违反WP:中立的观点(关于中国大陆负面观点比重过大,涉嫌WP:挂羊头卖狗肉)及WP:避免地域中心(过度聚焦于中国国内)--Zwd626留言2015年4月19日 (日) 09:24 (UTC)回复
11支持,5反对,落选。--59.39.125.45留言2015年4月20日 (一) 14:11 (UTC)回复

优良条目重审 编辑

儒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人文学科-哲学,提名人:Ws227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09:00 (UTC)回复

投票期:2015年4月23日 (四) 09:00 (UTC) 至 2015年4月30日 (四) 09:00 (UTC)
7支持,1反对,维持。--183.50.254.53留言2015年5月1日 (五) 02:17 (UTC)回复

特色条目评选(第二次) 编辑

儒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哲学,提名人: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7月5日 (日) 10:17 (UTC)回复

投票期:2015年7月5日 (日) 10:17 (UTC) 至 2015年7月19日 (日) 10:17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儒家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8月5日 (六) 22:17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儒家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29日 (日) 09:03 (UTC)回复

我在上一个编辑中移除了两段外部引用,理由如下 编辑

1. 茅盾原文只说不要神化鲁迅,CTRL+F检索没能找到任何一个“儒”字。
2. 对那本书的通篇检索并未找到“Confucianism”或者“Ruism”相关文本,通篇检索“China”也根本没找到那句话。
104.233.162.104留言2020年3月24日 (二) 08:12 (UTC)回复

关于模板:儒学 编辑

 

国际上多以“水”的汉字代表孔子的思想,我想以此来更换原本“儒”的汉字更好的获得世界共识。 如果愿意查询"confucianism symbol"便知我所言不虚。目前我不清楚来源也许是孔子学院的推广? 如果你们有所发现请分享资讯给我 感谢.

用“水”的出处可能为孔子观水,其中描述水的品德,与孔子关系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形容君子应该像水一样,最后孔子的老师老子也说过“上善若水”认为水是中国的五种元素中最重要的。--Dyer-wolf留言2020年6月7日 (日) 06:10 (UTC)回复

同行评审 编辑

儒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评审期:2022年12月20日 (二) 23:07 (UTC)至2023年1月19日 (四) 23:07 (UTC)
下次可评审时间:2023年1月26日 (四) 23:08 (UTC)起

感觉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 首先,宋代和元代合并了,据我所知长生天似乎并不那么喜欢儒家那套(123),而且元代儒家的演进也完全值得多提一下,而不是“元朝首创以四书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吴澄则尝试调和朱陆异同”带过。
  • 我个人比较关注近现代史,所以感觉这部分写的是真不好。的确新文化运动前后儒家经历了一次大衰退,但是随即1920年代末-1930年代末之间又被多次拿来提升政治合法性了,这部分没提也就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建国的时候也有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相关讨论/批判,也是没提,直接跳到了文化大革命。仿佛20世纪就只有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一般……
  • 感觉东南亚的儒家情况完全也可以提一提的,哪怕不提怎么和伊斯兰教及佛教交汇的,至少也可以提一提还剩下什么(尤其是下面提及了保教运动的段落感觉可以移动到上方)。
  • “自清末起,儒家接纳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在民主制度中发现解决君权问题的具体办法,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余英时的原书我还没仔细看,但出于清遗新儒家整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活,我还是比较怀疑的,所以感觉至少可以解释一下?
  • 性善及性恶论部分没有文字,这在FA里似乎不太合乎规矩(一般条目我不会说什么的)
  • 延伸阅读似乎有点过多了,感觉有一部分可以提上来补充上面说的这些。

以上,希望能有编者加以改善一下。cc User:Banyangarden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0日 (二) 23:07 (UTC)回复

我点进“按照北京清华大学的哲学教授贝淡宁所言,近年中国共产党宣称“儒家社会主义”,或称“新儒学””的引用,既没有清华,更没有贝淡宁,既没有儒家社会主义,更没有新儒学。我已经不知道你怎么编辑的条目了。--Fire Ice 2022年12月21日 (三) 01:03 (UTC)回复
我还没对参考文献,这里是假定的参考文献能够支撑内文情况找的不足,还有这篇不是我写/主笔的,主要就是为了挑挑错+提升一下质量。--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1日 (三) 08:32 (UTC)回复
什么叫“假定的参考文献能够支撑内文”?你为什么假定它能够支撑内文?--Fire Ice 2022年12月21日 (三) 08:52 (UTC)回复
Deja Vu。是确实,但我一开始也没过这么仔细。--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1日 (三) 09:00 (UTC)回复
一个半月前,我指出你在英维编写的工业党条目的诸多错误(不是全部错误),但未见你有修改,今日又见你如此参而未证。儒家这个条目溢美过甚,我不认为配得上FA甚至配得上GA,你说的这些问题相比之下是小问题。--Fire Ice 2022年12月21日 (三) 01:10 (UTC)回复
工业党的话,您最后没说大概要怎么改,您有疑问的地方我以为都解答完了。--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1日 (三) 08:31 (UTC)回复
You created the problem. So you should solve it. 何况最简单的改法无非是删。--Fire Ice 2022年12月21日 (三) 08:56 (UTC)回复
I do not say that I would not solve it. 关键问题在于哪些需要删,当时我觉得您说的地方都解决了,那等我过两天和梦界狂徒一块处理好了。--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1日 (三) 08:59 (UTC)回复
我觉得有些问题实际上是您的问题。。我手头上有本干春松先生的儒学概论,里面没有提元代儒学,也没有提什么“新生活运动”。然后我对着汤一介先生的300万字的《中国儒学史》Ctrl+F了一下,里面没有出现“新生活运动”,“蒋介石”只出现了两次。学者真的觉得这很重要嘛。Ghren🐦🕖 2022年12月23日 (五) 11:15 (UTC)回复
@ghren那我还挺惊讶的,待我阅览一下。--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5日 (日) 00:56 (UTC)回复
先根据《中国儒学史》回答后半部分,不是没提新生活运动,而是没用这个词(我不会排斥不用这个词,但是一点都不讲就离谱了),从第408页一直到421页都在讲蒋怎么看,前面还有烤馒头(Kao Man Tou, KMT)的看法。而且这一看我看出了更多问题,第七卷近代卷明显有很多提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交互(第34页) ,这部分只字未提应该没有争议吧。此外,清朝没有提及几场大运动的大致影响(哪怕一句话带过都没有,反倒是提了怎么和西方文化交互),直接跳到了辛亥革命,这部分应该也没争议吧。--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5日 (日) 01:08 (UTC)回复
然后是《儒学概论》,p63以大概二分之一的明/宋篇幅提及了元朝的情况,看完之后令我不解的是,按照这书的分法应该是元明清在一起,哪怕说清朝确实东西多可以多写点,那也应该是元明在一起,怎么成了宋元在一起呢?说完这,当然该提一下我对这书最不满的地方了,“在1949年之后祖国大陆严厉的意识形态气氛之下,儒家完全失去了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之后,儒学和孔子的话题作为文化热衷的一个重要的议题而被关注。”——怎么严厉的?怎么失去发展空间的?到这就啥也不提了,典中典之懂得都懂。--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5日 (日) 02:56 (UTC)回复
是我不好,我应该给一下ISBN号的:
汤一介先生这一套《中国儒学史》408页至421页一直都在谈牟宗三先生的哲学,没有蒋介石,没有烤馒头。整套书提到“国民党”这个字也不过十次。不过从您说“第七卷近代卷”来看,您看的应该是姜林祥先生的《中国儒学史》(因为汤一介先生的《中国儒学史》现代卷应该是第9卷)。虽然他确实有提到新生活运动和蒋介石的力行哲学,但以这个篇幅来说,真的有放进儒家这个条目的价值吗?维基百科做的事情不过是简编的简编,将300万字的巨著抽百分之一放进条目去,我看不出力行哲学这个主题有什么重要的。--Ghren🐦🕛 2022年12月25日 (日) 04:09 (UTC)回复
然后是元代儒学,“按照这书的分法应该是元明清在一起”,不是的。他第八章标题已经给得很明显:“儒学的发展:宋明清哲学”,然后第八章第四节谈朱熹,第五节的标题“陆王心学”,然后就跳到第六节“明末清初的儒学议题的开掘”,从正文来看,连一些提及语句都似乎没有(当然也可能是我看漏了)。然后第63页的标题是“历代尊孔记”,不是元代的儒学,内容也不是这一节的内容。当然,学者谈元代儒学的内容很多,我只是觉得,写这种条目理应捉大放小,提两句已经很多了。干春松这种写法更合维基百科的需要。其他问题我晚点在看。--Ghren🐦🕛 2022年12月25日 (日) 04:22 (UTC)回复
找到这书了,但我认为还是之前那个弊病,因为这本书和儒学概论都是只谈了新文化运动,对于文化大革命也只字不谈。虽然考虑到大陆的出版环境确实不好,但是这样只字不提只能说让人困惑。回到条目来,我个人不是很赞成按照纪传体的方法写,不过如果说一定要参考这书的框架,那么我觉得文化大革命也没必要特别谈,不如直接说儒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步入低谷,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才再度抬头。但是这样又太简略了。--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5日 (日) 20:53 (UTC)回复
现在儒学历史一节只有三万多字节,最多也就八九千个汉字,学者专著中每一个小标题派到条目去,最多也不过百来字,哪搞得起什么纪传体。大陆出版环境确实是不好,但是嘛大陆人眼中的“现代”一般就是1911至1949年,所以《中国儒学史·现代卷》不谈这个是完全正常的。如果是以现在三万个字节写儒学史的话,“儒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步入低谷,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才再度抬头”这一句,再带一下批林批孔的问题就已经足够了。--Ghren🐦🕐 2022年12月26日 (一) 05:59 (UTC)回复
感觉应该开一个儒家史。--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12月26日 (一) 13:11 (UTC)回复
可以开,但我会比较喜欢开先秦儒学汉朝儒学魏晋南北朝儒学......啦。--Ghren🐦🕘 2022年12月26日 (一) 13:52 (UTC)回复
返回到“儒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