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Jasonzhuocn/工作区46 民居


台湾无电梯四层公寓的原型

编辑
    • 联合新邨:南京东路四段133巷。1962年,联和建筑公司
    • 联合二邨:民生东路五段69巷。1965年,联和建筑公司
  • 敦化南北路旧式公寓群(2005年创立,2010年删除)十年内逐渐消失,有兴趣的人去拍个照吧。
    • 1965年,忠孝东路未打通
    • 光武东邨:敦化南路一段160巷连栋公寓建筑。新中国工程打捞公司
    • 光武西邨:敦化南路一段161巷连栋公寓建筑。新中国工程打捞公司
    • 国泰仁爱公寓:东丰街北侧连栋公寓建筑。1964年,国泰人寿保险公司
    • 国泰福寿公寓:林森北路107巷。1964年,国泰人寿保险公司
    • 国泰敦化公寓:敦化北路145巷连栋公寓建筑。1964年,国泰人寿保险公司
    • 国泰信义公寓:敦化南路一段295巷连栋公寓建筑。1964-5年,国泰建设公司
  • 南机场国民住宅:中华路二段。台北市国民住宅及社区建设委员会起造。第一期是五层楼

其他最早期的四层公寓大型社区

编辑
  • 国泰五分埔、景美、北投、士林
  • 宏国忠孝、江子翠、新埔、新庄
  • 宏泰新庄
  • 联邦三重、芦洲、板桥、新庄

较早的有电梯公寓华厦或大楼

编辑
  • 安乐大厦
  • 国泰敦化大厦,国泰建设的电梯大楼第一案
  • 共和大厦
  • 香槟大厦,太平洋建设的12层大厦第一案

较早引进台湾的山坡地高价社区

编辑

其他

编辑
  • 静安大厦。大陆工程声称率先引进集合住宅大厦剪刀形楼梯,减少楼梯所占用之空间。


联合新邨

编辑
联合新邨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类型连栋式公寓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133巷
起造1966年11月17日(其中一期的日期,待考)
竣工日1967年6月25日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加强砖造
层数地上4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李风
建筑商联和建筑
主承包商松丰营造

联合新邨是位于台湾台北市松山区东势里的公寓住宅村落。1962年起由○○建筑公司投资兴建,沈祖海参予建筑设计。联合新邨的出现,在台北市是较为醒目的公寓住宅的开始。[1]:4联合新邨与光武新邨、光复新邨同被视为台湾最早的四层步登公寓。[2]:29[3]

学者林君安推断,联合新邨在时间上稍早于光武新邨,为台湾第一批四层步登公寓。[4]:102

历史

编辑

联合新邨所在的地段,原为中仑庄与东势庄相接处,两庄以瑠公圳为界。联合新邨北面原为协园新村与松基一村。

苏鸿炎于1963年7月27日组织联和建筑公司,该公司主要营业项目为兴建国民住宅及承包土木建筑工程,[5]:390

2014年11月,台北捷运绿线通车,于南京东路与健康路口设立台北小巨蛋站出口,同时设立公共自行车站

2010年代,东势里长王淑珍积极游说都市更新,多家建筑公司以联合新邨为标的,展开都市更新整合进程。台北市长柯文哲表示,只要百分之百的住户同意,市政府立刻协调处理。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曾怡宪. 〈看公寓‧談供求 從聯合新村開始 新建如雨後春筍〉. 《联合报》. 1968-03-25. 
  2. ^ 张哲凡. 〈光復後台灣集合住宅發展過程之研究〉.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5年. 
  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王怡雯201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林君安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 ^ 中华征信所. 《台灣地區產業年報 房地產業 上》. 中华征信所. 1989年.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林君安2011”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王怡雯”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联合二邨

编辑
联合二邨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类型连栋式公寓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北市松山区民生东路四段,富锦街
起造1965年6月20日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加强砖造
层数地上4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商联和建筑

联合二邨是位于松山区东荣里的公寓群落,是联和建筑公司继联合新邨之后,第二片开发的公寓,是民生东路新社区最早期公寓。民生社区最早的五百万美元贷款,就是苏鸿炎向美国公司贷款五百万。联合二邨改变了台湾营造产业以往自建自足的小规模兴建方式,渐朝向以整批兴建,预先销售的经营型态,

联合二邨受到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65年6月20日由台湾省政府主席黄杰主持破土典礼,美国共同安全总署英语Mutual Security Agency驻华分署投资业务代表贝兹、台北市长高玉树、各级官员与民意代表及预购户等千余人受邀参加。中国国民党秘书长谷凤翔称许联合二邨国民住宅实现了国父遗教的民生主义。台北市长高玉树则指示社区内成立自治单位。[1][2]:4

台湾的预售房屋制度,被认为由联合二邨销售时从美国引进。 [3]:390

联合新村之后兴建的联合二邨,则是台湾第一个由政府保证,得以分期付款购屋的住宅。[4]:263

厨房位于房屋的后方,后方外墙有砖造烟囱。

历史

编辑

民生东路新社区

编辑

动工兴建

编辑

买卖纠纷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本报讯. 〈聯合二村國宅 昨天破土動工 黃杰主席主持典禮 地址在民生東路新社區〉. 《中央日报》. 1965-06-21. 
  2. ^ 本报讯. 〈谷鳳翔秘書長表示 大量興建國宅 極合民生需要〉. 《中央日报》. 1965-06-21. 
  3. ^ 中华征信所. 《台灣地區產業年報 房地產業 上》. 中华征信所. 1989. 
  4. ^ 吕芳上, 谢采秀. 《都市計畫前輩人物訪問紀錄》.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年. 


光武新邨

编辑

光武新邨,后来作光武新村,位于台湾台北市敦化南路两旁街廓,为台湾较早引入美国式公寓住宅观念的四层公寓建筑。光武新邨为新中国工程打捞公司(1952~1968年)起造与承建,后来大陆工程公司称其为该公司早期的代表作[1]

以敦化路为界,分为光武东邨与光武西邨,光武东邨的开发稍早于西邨。光武新邨的开发早于忠孝东路的开辟。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五守新村

编辑
五守新村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类型连栋式公寓、公寓华夏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新北市新庄区
地址中港路35巷五守新村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
层数地上5层、7层、9层。

总统府五守新村中华民国总统府位于台湾新北市的宿舍,为张群总统府秘书长时主持兴建。


历史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花园新城

编辑
花园新城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新北市新店区
地址新城大道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

花园新城是台湾台北市郊的一处山坡地度假村社区,由新城实业公司动工承建,傅修泽兰统筹规划设计,位于新北市新店区小粗坑山,初规划40公顷,实际开发27公顷,设计有12个村落。[1]:2[2]:6

花园新城被视为台湾第一个知名的山坡地社区开发案。[3]

进出车辆及人员均有管制,并有私人雇用的社区巡逻员

[4]:19

历史

编辑
  • 傅积宽与修泽兰夫妻在台北市南方丘陵地擘划一块生活机能健全的社区。傅积宽以新学的闽南语积极地向新店赤皮湖附近的地主洽谈,说服他们将土地出售给新城公司辟建社区。[5]:261-265
  • 初时新城公司全权管理花园新城,成立交通公司,开辟往返台北市的交通车。新城并投下钜资,经营观光饭店与儿童游乐区。内有摩天轮、水上咖啡杯、小型动物园。锺梅音在其主编的妇女杂志上,以“现实世界的香格里拉”为题介绍了花园新城工程。[6]:19-22
  • 松涛村、兰苑村、百乐村、橘林村、竹林村、仙岩村、百龄村、桃李村、长禄村、梅岗村、石林村、枫林村。[6]:19-22
  • 1968年,修泽兰打造花园新城,是新店第一起有规模的山坡地开发案。当时被视为仅次于阳明山,台湾最高级的住宅群。[7]:308
  • 1970年代,台湾电视公司的翠笛银筝综艺节目经常借用花园新城的游泳池与兰溪等景点拍摄节目。[8]:72
  • 1975年,女童军训练中心成立。
  • 1979年,翡翠水库动工。
  • 1980年6月10日,花园新城一公寓遭窃贼侵入,窃走一把左轮手枪及珠宝首饰、现金共达300万余新台币。警备总部成立专案小组侦办。[9]:613日捕获三名嫌犯。[10]:6
  • 1983年,台北水源特定区细部计划发布实施,新城实业公司的土地受到开发限制,影响经营,日渐衰落。
  • 1986年,花园新城出现第一笔法拍案,摩天轮同年拆除。此后属于新城公司的公设土地陆续遭到法院拍卖。
  • 1991年,新城住户柏杨在社区园游会的致词提议,效仿欧洲山城圣马力诺,建立花园新城共和国。[11]:106

1997年,安珀台风过境台湾岛带来降水,花园新城美峯楼后方边坡出现严重坍方。[12]:北县文山版14 2004年1月,台湾兰溪人文自然发展协会成立。[13] 2004年7月,总统府秘书长苏贞昌“宪政改造征询之旅”亲往花园新城拜访柏杨。柏杨建言陈水扁谨慎保护民主,可修改中华民国国旗与国歌,留意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冲突。[14]:A4[15]:A4 2005年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3]

2015年8月,台风苏迪勒带来连日大雨,土壤饱含水分,终于9月酿灾,联外道路新城大道坍方。[16]

修泽兰委请李敖提供广告词句“不是花园在你家里,是你家在花园里”[17]

花园新城的营运原由新城实业公司负责,新城衰落以后,原新城公司员工成立京礅公司,取得相关权利,且进入管委会,将管委会更名为守委会,期间停办两年花虫季,与住户、里长发生多起纠纷,其中以水权及道路通行问题最为人所知。

花园新城乐园

编辑

主要楼宇

编辑

观涛楼,1975年5月启用[18]


花园一路:

揽翠楼、爱仕楼、一乐山庄、乐陶山庄、也乐山庄、凤凰楼、美华楼、揽秀楼

花园五路:

小美满、金美满

花园六路:

翰林楼、桃林楼、福林楼、枫林楼、杏林楼、梅林楼

花园十路:

长青楼

待处理

涵碧楼、揽翠楼、凤凰楼、揽秀楼、翰林楼、桃林楼、福林楼、枫林楼、杏林楼、梅林楼、环湖楼、观涛楼、长青楼、长寿楼、松涛楼、秀峰楼、翠峰楼、玉峰楼、慧峰楼、美峰楼、美福楼、湖滨楼、喜乐楼、天恩楼。


花虫季

编辑

[19] [20]

居民

编辑

花园新城落成初期,因价格高昂且远离城市,吸引了社经阶层较高人士入住。而后花园新城没落,房价下跌,许多艺文界人士入住。曾在花园新城居住或置产者包含以下人士:

影响

编辑

永利建设明湖花园新城社区、台凤南投花园新城、台中大锦建设大明草湖花园新城公寓经济日报19730831-8本报讯、南亚开发建设台北市玫瑰花园新城 同上本报讯、超极建设新店顶好花园新城、国产高雄花园新城、龙潭花园新城、万里北基花园新城、群宏建设理想花园新城、东扬花园新城、永通花园新城、天胜花园新城、南崁瑞欣花园新城 大椿建设、天母芝兰花园新城、百宁花园新城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板桥讯. 〈台北縣府支持花園新城〉. 《经济日报》. 1968-09-14. 
  2. ^ 本报讯. 〈花園新城 新城公司投資承建〉. 《经济日报》. 1969-06-17. 
  3. ^ 3.0 3.1 兰溪人文自然发展协会. 〈蘭溪人文自然發展協會 社區簡述〉. 文化部台湾社区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4). 
  4. ^ 苏娴雅. 〈整座花園新城在走下坡? 台灣第一個新社區實驗〉. 《中国时报》. 1991-09-13. 
  5. ^ 风云论坛编辑委员会. 〈台灣先驅企業〉. 风云论坛社. 1985年7月. 
  6. ^ 6.0 6.1 锺梅音. 〈現實世界的香格里拉〉 (PDF). 交大友声 (交大同学会友声月刊社). 1967-12-08, (191). 
  7. ^ 赵家琪,杨仁江. 《台灣建築》. 台湾省建筑师公会. 1995年. 
  8. ^ 万蓓琳. 〈山寨主修澤蘭夫婦淪為落魄大亨〉. 今周刊.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6). 
  9. ^ 本报新店讯. 〈花園新城一住戶 失竊三百餘萬元 警總昨指示成立專案小組偵辦〉. 《中央日报》. 1980-06-11. 
  10. ^ 本报板桥讯. 〈花園新城竊案 捕兼三名嫌犯 警方搜出價值三百萬元贓物〉. 《中央日报》. 1969-06-14. 
  11. ^ 柏杨. 《路, 要你自己走!》. 星光出版社. 1993年. ISBN 9789576771118. 
  12. ^ 徐柏棻. 〈花園新城 邊坡坍方 怕成「林肯」第二! 要求總體檢〉. 《联合报》. 1997-10-03. 
  13. ^ 不着撰人. 〈蘭溪自然發展協會 成立〉. 《中国时报》. 2004-01-12. 
  14. ^ 林淑玲. 〈柏楊:憲改不可暴虎馮河 蘇貞昌親往徵詢 柏楊憂心族群會因制憲修憲之爭更加分裂 哽咽呼籲選舉文化切莫「成王敗寇」主張國旗國歌應修改〉. 《中国时报》. 2004-07-15. 
  15. ^ 林淑玲. 〈柏楊涕淚 有感而發〉. 《中国时报》. 2004-07-15. 
  16. ^ 翁聿煌. 〈花園新城聯外道崩坍 擋土牆壓毀民宅〉. 《自由时报》.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4). 
  17. ^ 李伟麟. 〈新店花園新城租客排隊等 環境優美去年以來房價漲4成〉. 《苹果日报》. 2004-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18. ^ 64年(店)第0854號. 新北市政府互联网执照存根影像查询系统. 1975-05-12 [2015-12-04]. 
  19. ^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社區令人動容總是因為人--專訪「蘭溪人文自然發展協會」談花園新城經驗〉. 艺企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20. ^ 张文采. 〈藝術治理 社群活化 - 以新店市花園新城為例〉.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术与文化政策管理研技所硕士论文. 2008年. 
  21. ^ 李雅卿. 《成長戰爭》. 商智文化公司. 1997年. ISBN 9789579873932. 

外部链接

编辑

湖山新城

编辑


湖山新城
 
概要
用途综合使用
地址  台湾新北市新店区广兴里松林路
竣工日1983年左右始建,分期开发
设计与建造
开发商金鑫建设公司
其他信息
设施餐厅旅馆、乐园(1980年代)

湖山新城是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的一处山坡地社区,由金鑫建设公司动工承建,统筹规划设计,位于新北市新店区燕仔湖, 高而潘、李孝存、虞曰镇、姚元中

历史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国泰信义公寓

编辑
国泰信义公寓
 
概要
类型连栋式公寓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北市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加强砖造
层数地上4层

国泰信义公寓是位于台湾台北市的一处公寓群落,兴建于1960年代,由国泰建设公司动工兴建,是国建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建筑案。信义公寓位于原菲律宾驻华大使馆附近,分为两批兴建,合192户。[1]:21[2]:5

历史

编辑

台北市郊当时多为平房或新造的二层楼港楼式住宅。

第二次陈诚内阁鼓励民间兴建住宅政策 [3]:176

台北十信理事长蔡万春开办“幸福存款”,吸收民间储蓄,而后成立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在1964年接连推出三个建案。

  • 国泰仁爱公寓:东丰街北侧连栋公寓建筑
  • 国泰福寿公寓:林森北路107巷
  • 国泰敦化公寓:敦化北路145巷连栋公寓建筑[3]:173

国泰人寿随后于9月成立国泰建设公司,继续买下报纸头版刊登广告,以类似的建筑设计推出一批批的国泰系列公寓。 [3]:178

国泰信义公寓共分两批建设,第一批92户,第二批100户。建筑物有8幢27栋,合192户住宅单位。

出版儿童图书与外语书籍的文星书店购入信义公寓的四楼做为办公室,书店员工李敖及陆啸钊也随之各购一户,将四户彼此打通,其中两户作为文星资料室,另两户自住。[4]:180-181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在1968年1月25日前往搜查文星资料室[5]:118-119

建筑

编辑
  • 建筑外观正侧面为洗石子,背面水泥,不贴砖。
  • 一楼前有庭院。
  • 楼梯间向前突出,梯间对外窗有垂直格栅英语Grill装饰。方正的外突梯间为1960年代国泰公寓特色。
  • 浴室与厕所纳入建筑主体,不再经由后阳台出入。配置现代化的放流式水洗厕所、白毫面盆、镜面、磨石子浴缸。
  • 厨房建有磨石子工作台、水槽、炉台。[1]:328
  • 相同的格局也用于国泰敦化公寓。
  • 1953年台湾玻璃公司成立,1956年投产,台湾才有产制平板玻璃的能力。 [3]:180 这里需进一步查阅文献
  • 1963年之后,供电系统逐渐转变为24小时全天候供电。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国泰建设五十年史编辑委员会. 《國泰建設五十年史》. 台北市: 国泰建设,. 2014年10月. 
  2. ^ 本报讯. 〈國泰建設公司 首批公寓破土〉. 《联合报》. 1964-12-05. 
  3. ^ 3.0 3.1 3.2 3.3 刘欣蓉. 《公寓的誕生》. 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论文. 2011年. 
  4. ^ 李敖. 《李敖快意恩仇錄》. 商业周刊出版. 1998. 
  5. ^ 李敖. 《李敖回憶錄》.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9. 

国泰新邨

编辑
国泰新邨
概要
类型连栋式公寓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北市永吉路278巷
技术细节
层数地上4层

国泰新邨是位于台湾台北市的一处公寓群落,建于1967年,由国泰建设公司动工兴建,有360户。是国建继信义公寓之后,更大规模的建筑案场。[1]:262

历史

编辑

建筑

编辑
  • 建筑外观正侧面为洗石子,背面水泥,不贴砖。
  • 一楼前有庭院。
  • 楼梯间向前突出,梯间对外窗外有垂直格栅装饰。方正的外突梯间为1960年代国泰公寓特色。
  • 浴室与厕所纳入建筑主体,不再经由后阳台出入。配置现代化的放流式水洗厕所、白毫面盆、镜面、磨石子浴缸。
  • 厨房建有磨石子英语Terrazzo工作台、水槽、炉台。[1]:328
  • 相同的格局也用于国泰敦化公寓。
  • 1953年台湾玻璃公司成立,1956年投产,台湾才有产制平板玻璃的能力。 [2]:180 这里需进一步查阅文献
  • 1963年之后,供电系统逐渐转变为24小时全天候供电。

[3]: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国泰建设五十年史编辑委员会. 《國泰建設五十年史》. 台北市: 国泰建设,. 2014年10月. 
  2. ^ 刘欣蓉. 《公寓的誕生》. 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论文. 2011年. 
  3. ^ 国泰建设公司. 〈國泰新邨〉. 《中央日报》. 1967-08-20. 

南机场国民住宅

编辑

有一期在1964年底落成启用,已有条目南机场国民住宅



珑山林企业广场

编辑
珑山林企业广场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类型11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新北市新庄区
地址新北大道、思源路
高度
高度74.81米[1]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骨[1]
层数地上22层,地下3层[1]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王昭藩
建筑商联邦建设
主承包商福住建设

珑山林企业广场,又名联邦企业广场,为三幢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庄区的商业大楼,由联邦建设投资,福住建设承建。由于违反都市土地使用分区,且拒绝抵费地,完工后台北县长尤清抵抗来自联邦集团的压力,台北县政府不核发使用执照,直到尤清离任,苏贞昌就任台北县长后迅速核照。

历史

编辑
  • 新庄城市规划公布
  • 多功能副都市中心区规划
  • 1986年,联邦建设在未取得建照的情况下,开始销售房地预售案,许多不知情的消费者进场购屋。
  • 1989年,联邦建设以假造的建筑执照瞒骗行政院新闻局广电处,取得大楼的电视广告准播证,新闻局为此向台北县政府求证,证实为假。[2]
  • 1989年,联邦建设利用台北县政府交接转移空档,林丰正县长卸任前几天,通过都审,核发给联邦建设在该块地皮的建筑执照,规避抵费地捐赠,径自兴建“联邦珑山林企业广场”。尤清认为此事有问题,大楼完成后不核发使用执照。
  • 1991年,尤清认为建筑执照仓促核发,经检讨认定珑山林企业广场有问题,以及牵涉到中港大排附近老旧建物问题,认定联邦建设须捐出45%的重划费用,林荣三拒绝。同时联邦建设以旗下媒体放话建筑执照的发放是尤清同意的,却杯葛使用执照,尤清透过中国时报澄清,没有经手联邦建设的核准。从此自由时报开始在报纸舆论声讨尤清,影响往后数年尤清的施政,对尤清的连任选举造成影响,但尤清仍靠中国国民党与新党分裂得以连任。
  • 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林荣三运用自由时报对尤清展开舆论声讨。
  • 1994年,珑山林企业广场完工前发生损邻纠纷,一旁生活大地社区楼房龟裂。[3]:台北版16 判决书90年台上字第1352号
  • 1994年,珑山林企业广场完工,台北县政府工务局拒绝到场履勘,拒绝核发使用执照。大楼无法接通水电,买主不能正常使用,众多承购户与林荣三发生纠纷。
  • 1999年,苏贞昌上任台北县长,核发了建筑使用执照。之后,苏贞昌曾建议行政院租用珑山林企业广场的办公室。
  • 中山路高架道路延长至泰山,思源路口闸道。
  • 中正机场捷运,定案增设五股工业园区站。
  • 2015年,大楼整建,改变了外观。
  • 桃园机场捷运,2016年通车,新北产业园区站启用。

建筑学

编辑
  • 玻璃帷幕
  • 石材基座
  • 空地留设
  • 落成时为二省道的最高楼,也取代远东建设台北加州63米、东帝士集团金银座67米[4]成为新庄最高楼。之后于1999年,皇普建设位于顶坡脚的伊吉邦社区以77米成为新庄最高的大楼[5]
  • 分为三栋,由东而西分别是A、B、C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88年(莊)第0917號. 新北市政府互联网执照存根影像查询系统. 1999-09-29 [2015-12-05]. 
  2. ^ 台北讯. 〈追查聯邦瓏山林假建照案 廣電處請北縣工務局鑑定〉. 《中国时报》. 1989-10-07. 
  3. ^ 杨贡金. 〈「生活大地」傾斜的地平線 樓房龜裂 疑係附近施工惹禍 百餘居民抗議〉. 《联合报》. 1994-10-27. 
  4. ^ 85年(莊)第0471號. 新北市政府互联网执照存根影像查询系统. [2015-12-05]. 
  5. ^ 88年(莊)第0345號. 新北市政府互联网执照存根影像查询系统. [2015-12-05]. 

外部链接

编辑

健华新城

编辑
健华新城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类型四并式电梯住宅大楼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新北市板桥区
地址文化路一段309号
起造2002年3月29日[1]
竣工日2005年1月30日[1]
启用2005年12月9日[1]
所有者内政部营建署
高度
高度43.2米[1]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1]
层数地上14层,地下2层[1]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大宇建筑师事务所黄有良
主承包商地桦营造

健华新城,是位于台湾新北市的一处国民住宅,2002年动工兴建,2005年完工,由地桦营造公司承建,黄有良设计,共10栋516户。[2]:77-99在少数文献与地图上写为健华新村

概述

编辑

历史

编辑

健华新城位于新北市板桥区文化路一段,该址原为健华营区,是国军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的卫生材料供应处。历史上该块地皮是清朝开发的农地,隶属于新海灌区大安圳西支线由西南向东北贯穿该址。

社区源流

编辑

健华新城的住户有一半是由十个台湾省台北县的军警眷村迁村而成,包含空军三重一村、三重二村、力行新村、警总行健新村、宪兵中兴新村、建国新村等;另一半则是配售给低收入户。[3]:124[2]:77

筹建过程

编辑

1990年代,中华民国国防部预计将健华营区改建为大楼,将台北县10个老旧眷村的眷户集中安排到改建的眷村大楼。[4]:4

1995年眷改条例草案的基本架构,不再以眷村原地改建,而是以县、市为单位整体规划,将一县之内的各地眷村迁并集中到新建的眷舍。办理老旧眷村改建,国防部以县市为单位。

国防部选定台北县板桥市的健华营区为国家六个“眷村示范改建基地”之一[5]:北县14,位置临近台湾铁路西部干线板桥车站

1997年由国防部长蒋仲苓主持动工仪式,[6]:北县17

1998年4月在板桥荣民之家举办大型说明会,邀集台北县10个眷村的自治会长和居民代表参加。改建户填表后陆续至法院公证,协调居民放弃国防部给予的基本坪数,以求将所有户数纳入建筑基地内。[7]:北县13同年7月,台湾省议员周锡玮在省议会台北会馆召开协调会,10个眷村的代表提出联合声明,要求照顾10个眷村全体眷户迁至板桥健华基地的基本权利,拒绝领款搬迁或改配其它基地等方式,仍旧表达迁并在一起的立场,不愿被排除在此次改建项目之外。[8]:北县17

2002年4月22日,变更设计后的建筑基地再次举行动工典礼。

落成启用

编辑

健华新城于2005年落成启用。

健华新城落成3年内,10座大楼的顶楼与外墙的玻璃锦砖英语Glass tile时常脱落,建商以硅胶取代水泥修缮。2011年,住户因掉砖及漏水问题再次找上建商,但建商以大楼已过了3年的保固期为由,拒绝了住户的要求,住户转而向国防部陈情,望政府出面处理。[9][10][11]国防部眷服处否认偷工减料,主张顶楼迎风面外墙容易受到气候影响,须请营建署做专业分析寻找原因。[12]

2015年,中华民国第十四任总统选举期间,段宜康指出中国国民党副总统候选人王如玄大量持有国宅并借此获利,王家人持有健华新城两户。

社区概述

编辑

健华新城北倚致理科技大学,西接尊爵城堡住宅,东临双银建设集合住宅,南面省道台三线与文化致理社区相对。建华新城的大楼分为A、B、C、D四区,分据社区的西、北、南、东四个角。社区设有活动中心、升旗台、球场、儿童游戏区,社区内常年升起青天白日满地红旗[2]

A区4栋,西侧紧邻尊爵住宅,北面致理科大图书馆。B区2栋,北倚国军板桥福利站。C区2栋。D区2栋。

落成时社区主入口有台北县长周锡玮的题字。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95年(板)第0024號. 新北市政府互联网执照存根影像查询系统. 2005-12-09 [2015-12-07]. 
  2. ^ 2.0 2.1 2.2 杨若颍. 《眷村搬遷至新城居家環境與行為活動場域差異性之探討-【以三重空軍一村搬遷至板橋健華新城為例】》. 2010年.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3. ^ 何思眯. 《臺北縣眷村調查研究》.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2001年. 
  4. ^ 陈重成. 〈辦理老舊眷村改建 國防部以縣市為單位〉. 《中央日报》. 1995-09-08. 
  5. ^ 〈健華營區改建眷村昨簽約 完工後可安置十眷村 五百五十戶〉. 《中央日报》. 1997-10-10. 
  6. ^ 林松青. 〈板橋健華營區改建 跨出一大步〉. 《联合报》. 2000-03-17. 
  7. ^ 林松青. 〈板橋健華營區 入列眷改示範基地〉. 《联合报》. 1998-04-12. 
  8. ^ 林松青. 〈板橋健華營區十個眷村代表聲明:「寧願放棄增坪 不願改配他地」〉. 《联合报》. 1998-07-05. 
  9. ^ 谢凯萱. 《國宅下磁磚雨?磁磚剝落砸頭 住戶罵》. 中天新闻. 2011-11-13. 
  10. ^ 锺沛君. 《國宅磁磚片片落 民怨5年屋如古董》. 联意制作. 2011-11-11. 
  11. ^ 石东甲、李志锐. 《板橋國宅品質糟 外牆下起「磁磚雨」》. 民视. 2011-11-13. 
  12. ^ 苏怡璇、张均纬. 《這款品質?6年新國宅外牆下磁磚雨》. 东森新闻. 2011-11-14. 

金巴黎

编辑
金巴黎
 
概要
类型公寓住宅大楼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湾省台中县大里市上兴街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商宝琨建设

金巴黎,为台湾台中县大里市金城里的一处住宅社区,1999年逢九二一地震而倾倒。

历史

编辑

背景

编辑

兴建

编辑

起造之前未有效实施地质改良,兴建过程二度沉陷,[1]:4

震损

编辑

1999年,车笼埔断层错动引发九二一地震。金巴黎大楼东距车笼埔断层

金巴黎社区四栋大楼倾倒,邻近大楼遭受推挤受损,造成严重伤亡。[2]:3


新加坡民防部队及韩国队伍加入救援工作。[3]:4

改建

编辑

原址改建为金城社区公园。

[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陈锦慧. 〈金巴黎地基 原是沼澤 住宅遭壓毀受災戶:興建時就曾兩度倒塌 〉. 《中央日报》. 1999-09-23. 
  2. ^ 许人元. 〈最慘中縣樓垮似骨牌 初估858人罹難 豐原永照大樓拔地倒 小女孩底層奇 蹟獲 大里金巴黎大廈陸沉 親友 無助念佛盼救援〉. 《中央日报》. 1999-09-22. 
  3. ^ 许人元. 〈緊急醫療體系發揮效果 蕭揆至中醫附設醫院探視傷患 盼妥善照顧〉. 《中央日报》. 1999-09-23. 
  4. ^ 碑文作者, 碑標題, 2000 


Category:1999年台湾 Category:台中市历史 Category:年完成的建筑物 Category:台南市建筑物 Category:建筑物倒塌事件 Category:集合住宅大楼 Category:台湾灾难

国泰敦化大厦

编辑
国泰敦化大厦
 
概要
类型公寓住宅大楼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北市大安区
地址敦化南路一段187巷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
层数地上9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商国泰建设

国泰敦化大厦,为台湾台北市的一处住宅大楼。

分为A、B两栋。A栋户型为两厅六房或七房,标准层面积86坪与104坪。包含顶层的单位,每户面积达60至100坪。由于售价高不可攀,台青联的张国兴视之为专门兴建给国府特权与富裕阶级住的大厦。[1]:285

历史

编辑

综合运动场台湾疗养院

适用于高级住宅、公司招待所、联络处。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张国兴. 《自立的台灣》〈談台灣的房荒 〉 原刊於《台灣青年》67.4.25. 稻乡出版. 1993-04-30.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劉欣蓉”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國建50”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李敖1998”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李敖2009”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聯合報19641205”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Category:1965年完成的建筑物 Category:台北市建筑物 Category:集合住宅大楼

新力彩色大厦

编辑
新力彩色大厦
概要
类型公寓住宅大楼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北市大安区
地址光复南路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
层数地上12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徐雨寿
建筑商新宝建设事业
新宝彩虹大厦
概要
类型公寓住宅大楼,一栋
标准层一层三户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北市大安区
地址光复南路266至270号
起造1976年10月10日
竣工日1978年7月1日
启用1978年9月13日
造价新台币19,490,580圆
高度
高度35米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
层数地上12层,地下1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徐雨寿东海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商新宝建设事业[1]
主承包商林友雄台湾川源营造厂

新力彩色大厦,为台湾台北市的一处住宅大楼。[2]:7[3]:9(64建(大安)(信)字第○三一号)

新宝彩虹大厦,为台湾台北市的一处住宅大楼,由声宝与台湾新力合资的新宝建设公司于1977年投资兴建,1978年落成启用。[4]:9该址于2000年代中后期至2011年,是台北市区公告地价最高的住宅地段。[5]:A8[6]:A12

浩然大厦,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的一幢住商综合大楼,大陆工程公司于1972年投资兴建,1974年5月落成启用。早于光复南路车行地下道通车之前落成 http://163.29.37.131/photo/063054624454.GIF 平面为卍与卐字形设计,每个单位皆四面采光

http://163.29.37.131/licdtil.jsp?INDEX_KEY=0631202&type=&user=guest&tab=FILE0013&QType=3#javascript

铝制门窗


文华花园大厦,为台湾台北市的一幢住商综合大楼,位于大安区光复南路288号,1974年由瑞和实业公司兴建。[7]:8

文华花园大厦是瑞和实业公司继实业大楼、万年商业大楼后的第三个建筑案场。曾打算兴建11层,[7]:8,由蔡柏锋建筑师设计,实际兴建了六层与一层楼中楼。[8]:192


大陆工程静安大厦[9]


历史

编辑

1972年5月,国父纪念馆落成。同年,光复南路从松山烟厂往南开辟至信义路[10]:205-206。1974年至1975年,光复南路兴建车行地下道,穿行台湾铁路管理局西部干线下方。1975年3月,声宝新力公司关系企业,新宝建设事业公司成立,于安和路一段兴建新力彩色大厦。1977年3月底,新宝建设事业公司兴建第二案,彩虹大厦,于光复南路西侧破土动工,于1978年竣工启用。

建筑

编辑

新宝彩虹大厦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民居建筑。民居位于大安区正声里光复南路西侧,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台北市政府. 〈使用執照67使字1614號〉. 1978-09-13. 
  2. ^ 本报讯. 〈新力彩色大廈月底推出〉. 《中国时报》. 1975-05-28. 
  3. ^ 本报讯. 〈新力彩色大廈發售〉. 《经济日报》. 1975-05-31. 
  4. ^ 本报讯. 〈新寶彩虹大廈 今破土施工〉. 《经济日报》. 1977-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0). 
  5. ^ 钱震宇、许佳佳. 〈大安區 北市最貴住宅〉. 《联合报》. 2009-12-10. 
  6. ^ 高诗琴. 〈住宅區新地王 仁愛路三段取代光復南路〉. 《联合报》. 2012-12-18. 
  7. ^ 7.0 7.1 本报讯. 〈文華花園大廈 下月中旬興工〉. 《经济日报》. 1973-05-30. 
  8. ^ 徐明松. 《蔡柏鋒 不帶偏見的型式實驗者》. 木马文化. 2012-04. ISBN 9789866200205. 
  9. ^ 台北市政府. 〈使用執照66使字1402號〉. 1977-07-20. 
  10. ^ 龙应台、汤熙勇. 《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002-12. ISBN 9789570130195.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劉欣蓉”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國建50”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Category:年完成的建筑物 Category:台北市建筑物 Category:集合住宅大楼

甲桂林山庄

编辑
甲桂林山庄
 
概要
类型住宅
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1]语意派,
丁挂砖装饰的古堡造型建筑
地点台湾台北市北投区
地址中山北路七段219巷3弄
起造1982年11月
启用1984年至1985年
高度
高度19.6米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
层数地上7层,地下2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能全建筑师事务所游能全、
黄明志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商宏国集团台隆建设杜明福
主承包商鸿固营造
参考
[2][3][4]

甲桂林山庄,习称天母甲桂林山庄,为台湾台北市天母的一个大型私人住宅项目,是19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由宏国集团发展,建于1982年至1985年,1984年首批单位启用,社区自组管委会管理。甲桂林山庄紧邻磺溪与天母公园,

历史

编辑
从磺溪对岸观山庄

甲桂林山庄的所在地区,位处于基隆河支流磺溪右岸,原地名为唭哩岸,该址在20世纪早期已是。

位在北投东南与士林的边界上,山庄就盖在隶属于纱帽山系余脉临水的坡地上。

1982年,孙运璿内阁草拟山坡地开发建筑管理办法,即将山坡地纳入全面管制,建筑商纷纷赶在立法之前申请山坡地建筑执照,取得“老丙建”,宏国集团由台隆建设出面申请建筑执照。1983年7月,内政部公布实施“山坡地开发建筑管理办法”。[5]

甲桂林山庄奠基于1982年,1983年修通天母连接山庄的桥梁,以宏国创办人之名命名为堉琪桥

山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外观由下至上分别以石材、丁挂砖、红瓦表达城堡意象的城基、墙身、屋顶。

 
1983年销售广告中的位置图中,甲桂林山庄位于天母。

宏国集团林谢罕见听取台北房屋公司叶条辉的建议,决定在此地兴建高价位的“特殊造型”的大型住宅项目,因此决定兴建一座桥梁衔接地块与士林,将社区的主入口 朝向天母,将山庄设计为天母的一处高级住宅社区,依山傍水。


设有网球场、露天游泳池,并引进温泉,人工造景,此番导入了中庭公共设施,被视为宏国建设从中低档次的建筑案场尝试转型高价住宅的转捩点。[6][7]:96

1970年代以后活跃于台北房产业的甲桂林公司,即因甲桂林山庄的渊源而命名。该公司的创立者张裕能、曹瑞滨等人原为台北房屋公司业务员,1981至1982年,台北房屋公司成功地销售了甲桂林山庄,但难挽回该公司的颓势,该公司职员张裕能等人便离职成立了一间房屋代销公司,命名为甲桂林公司。[8]

1994年,甲桂林山庄被发现含有辐射钢筋,被推测是可能含有辐射钢筋的最大社区,待测户数最多。[9]原子能委员会前往侦测,测得辐射量超过背景值两倍,对居民健康影响相当轻微。居民主张他们是受害者,政府应保护他们的隐私,不应公开详细资料。同年3月18日,联合报转述原能会侦测结果,七百户中仅有31户遭受轻度辐射污染。[10]1996年,台北市政府卫生局为辐射屋住户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傅朝卿. 《台灣建築的式樣脈絡》. 台北市: 五南. 2013: 230–232. ISBN 9789571170862. 
  2. ^ 台北市政府建筑管理工程处. 〈73使字1356號〉. 1984-09-20. 
  3. ^ 台北市政府建筑管理工程处. 〈73使字1836號〉. 1984-12-27. 
  4. ^ 台北市政府建筑管理工程处. 〈74使字0171號〉. 1985-02-04. 
  5. ^ 台湾环境保护联盟台北分会,台北县山坡地问题初探报告 法令介绍及其缺失 http://ago.gcaa.org.tw/teputc/train/mountain/m05.htm
  6. ^ 《卓越杂志》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hl=zh-TW&id=xvc3AQAAIAAJ.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7. ^ 何溪泉 (编). 《走過北縣建築三十年》. 北县建筑商业公会. 2003. ISBN 957285450X. 
  8. ^ 黄启菱. 〈房市老牌代銷 甲桂林30而立 優雅打品牌〉. 经济日报. 2013-03-11: A18产业焦点. 
  9. ^ 蔡育凯. 〈第十九件輻射鋼筋建物 總戶數近千 甲桂林 輻射待測屋甲臺灣〉. 中央日报. 1994-03-08: 13大台北都会. 
  10. ^ 李若松. 〈甲桂林 僅卅一戶有輻射汙染〉. 联合报. 1994-03-18: 14.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王建民”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Category:1984年完成的建筑物 Category:1985年完成的建筑物 Category:台北市建筑物 Category:集合住宅大楼

大自然世界

编辑
大自然世界
概要
类型住宅
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1]语意派,
丁挂砖装饰的古堡造型建筑
地点台湾台北市北投区
地址行义路186巷
起造1983年
启用1985年
高度
高度18-20.6米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
层数地上7层,地下1层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吴政吉建筑师事务所[2]
建筑商东青建设[2]
主承包商日成营造[2]
参考
[3][2][4]

大自然世界,习称大自然世界社区,为台湾台北市北投的一个大型私人住宅项目,是19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由东英建设发展,建于1982年至1985年,1984年开始启用,社区自组管委会管理。

历史

编辑
 
从阳明山俯瞰大自然世界
从磺溪对岸观大自然世界

大自然世界社区的所在地区,位处于基隆河支流磺溪右岸,原地名为菁仔园,该址种植染色原料“大菁”而得名。

位在北投东南与士林的边界上,建筑就盖在隶属于纱帽山系余脉临水的坡地上。

 
1983年销售广告中称,大自然世界位于天母三路底。

销售此物业时,建商称此案为别墅,声称附近二十六公顷的绿地为此社区的公共设施,是比大楼还早、预先设置的。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傅朝卿. 《台灣建築的式樣脈絡》. 台北市: 五南. 2013: 230–232. ISBN 9789571170862. 
  2. ^ 2.0 2.1 2.2 2.3 台北市政府建筑管理工程处. 〈73使字1808號〉. 1984-12-21. 
  3. ^ 台北市政府建筑管理工程处. 〈73使字1805號〉. 1984-12-21. 
  4. ^ 台北市政府建筑管理工程处. 〈74使字0048號〉. 1985-01-10.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王建民”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何溪泉”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李若松”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張裕能”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黃啟菱”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蔡育凱”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Category:1985年完成的建筑物 Category:台北市建筑物 Category:集合住宅大楼

至善天下

编辑
至善天下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类型电梯住宅大楼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北市士林区
地址至善路二段202号
起造1991年6月[1]
竣工日1996年4月[1]
启用1996年6月19日[1]
造价新台币 739,884,056圆
高度
高度48米[1]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1]
层数地上16层,地下3层[1]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李祖原、王重平
建筑商祥富建设、宏国建设
主承包商王人连

至善天下是台湾台北市的一处住宅社区,位于台北故宫正前方,1991年动工兴建,1996年落成启用,由祥富建设、宏国建设合作兴建,李祖原设计,共5栋275户。[1]

概述

编辑

历史

编辑

猴洞坑溪(猴硐溪)、炭矿用台车轨道、力行营区(陆军后勤学校士林分部)、宫前计划。

筹建过程

编辑

落成启用

编辑

社区概述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85使字第240號. 1996-06-19.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楊若潁”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何思瞇”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中央日報19971010”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林松青a”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林松青b”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林松青c”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陳重成”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謝凱萱”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鍾沛君”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石東甲、李志銳”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蘇怡璇、張均緯”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铃木华城

编辑
铃木华城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类型电梯住宅大楼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方块砖装饰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新北市新庄区富民里
地址中正路803、829巷,
福营路290至378号,
民安路16号
起造1991年12月4日[1]
竣工日1993年11月1日[1]
启用1994年5月26日 [1]
高度
高度35.88米[1]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钢筋混凝土[1]
层数地上10层,地下2层[1]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孙文郁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商长昌建设开发公司陈义敬、
宏亿建设开发公司刘贤三等人
主承包商长生营造[1]

铃木华城,原案名铃木新庄华城,为台湾一处工业厂房社区,位于新北市新庄区新树工业区,该地前身为铃木工业摩托车工厂,工厂迁走后,1994年改建为新厂房出售,共有8幢合1520厂,多被改建为住宅使用,是台北知名的“乙工”住宅[2]

历史

编辑

铃木华城原址为后村圳北侧的农田。1974年,铃木工业于民安路16号兴建摩托车制造工厂。1980年代,台中杨家长亿集团入主铃木工业。1990年,铃木工业为台铃工业所并,铃木新庄厂结束,原址由长亿集团长昌建设开发公司与宏亿建设开发公司刘贤三等人,改建为厂房出售。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地上十层地下二层,共八座合1520厂。

1991年销售公司开始预售时,开价远低于市场行情,对同期的环球珍珠、台北华府五期之同类住宅之销售造成冲击。[3]

后村圳流经该地,被长昌建设加盖作为道路,成为福营路的一部分。[3]

建商在工业区兴建工厂大楼,向台北县政府登记为工业厂房。1993年11月完工,台北县政府并未立刻发照,迟至1994年5月同意核发使用执照,县政府工务局在执照上盖章加注“建妥后之建筑物不得移并与工业无关使用...否则将依建筑法...之规定处理”[1]。此时建商已开始将铃木华城售给消费者,销售时告知住户,铃木华城的土地使用分区将由工业区改为住宅区。

台北长昌建设开发取得使用执照后,进行二次施工,将验收通过的厂房格局增建隔间为住宅。

2013年6月,台北捷运新庄线丹凤站启用。2015年6月,新北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于丹凤站启用。

火灾事故

编辑

2008年5月25日,铃木华城二期的M栋3楼一户发生火灾事故,高温浓烟从起火户的窗户进入天井,最终蓄积在有盖的天井顶部、进而侵入10楼单位,造成10楼3人身亡。[4]此事故经媒体报导,台北县的工业厂房改作住宅等违规情事始广为人知,乙种工业区兴建住宅等现象为社会舆论讨论。[5][4]周锡玮在任的台北县政府着手彻查工业区内的违规住宅,正在销售中的珑山林建设公司的四季纽约与顺晟公司的元气大镇首当其冲。工务局长称,台北县的工业区违法住宅约有一千一百多件,合一万余户。另一说法,工业区违规住宅估计有十几万户p197 。

消防队救出117人,其中2人负伤,另有3人死亡。住宅全毁8户、半毁7户、轻毁8户。[5]事故发生以后,铃木华城内的铁窗及天井盖等增建遭到拆除和限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台北县政府工务局. 〈83年(莊)第0688號〉. 1994-05-26.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建築使用執照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3.0 3.1 陈锺晖. 〈新莊工業區掀起狂風大浪 由「鈴木新莊華城」看房地產市場〉. 民生报. 1991-06-30: 29房地产资讯. 
  4. ^ 4.0 4.1 赵钢、林金宏. 《火場求生新觀念》. 台北市: 商讯文化事业. 2011. ISBN 9789866378454. 
  5. ^ 5.0 5.1 沈钰棠. 《集合住宅火災模擬分析-以台北縣新莊鈴木華城集合住宅為例》.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硕士班论文 (云林). 2009. 

Category:1994年完成的建筑物 Category:新北市建筑物 Category:集合住宅大楼

台贸二村

编辑
台贸二村
请协助提供自由版权图片
概要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地点台湾省台北县新庄市
地址化成路台贸二村
启用一说1962年,一说1964年
翻新多次改建
技术细节
结构系统木造、泥作
层数地上1层

台贸二村,改建后称台贸新城,是位于台湾台北县新庄镇的一处联勤眷村,由妇联会向贸易商募款兴建,1962年启用,1980年代改建,终迁至五股陆光新城[1][2]

1956年,妇女会主委蒋宋美龄发起捐建军眷住宅。台贸二村位于新庄头庄尾,东临化成路与二刘支线,属十八期妇联眷村中的第六期。建筑形式为木造平房,以木材作梁柱,瓦为顶[3][4]:687

台贸二村为联勤总部所辖之眷村,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向出口贸易商募得兴建经费,是捐款中第二座兴建完成者,故名台贸二村。[5]:139-141初属头前里,后归福基里。

1969年秋,艾尔西台风横穿台湾岛、芙劳西台风掠过台岛东海岸,台贸二村居民前往新庄国小避难。[6]

1984年兴建二重疏洪道堤防拆除30余户[7],而后发生水灾,许多居民迁走。1985年剩下40余户,尼尔森台风于8月21日至23日通过台湾岛北方海面,引起连日豪雨,积水不退,23日深夜海水倒灌,消防队获报救出灾民52人。[7][8]

1984年、1985年、1987年均遭受严重水患[9],随着二重疏洪道五股工业区的兴建,台贸二村拆除改建。眷村缩减范围,原址东部纳为二重疏洪道,临化成路的地皮售予介总建设公司在1992年改建为天才老爹社区[10],西部改建为台贸新城。台贸新城是由钢筋混凝土构造、地上四层的公寓

2009年五股陆光新城完工,台贸新城居民陆续迁往陆光新城。台贸新城眷户认为屋况良好,申请原地居住,但军方不同意[5]:149。原址在2011年左右拆除。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ttp://lov.vac.gov.tw/Village/Content.aspx?i=220&c=2
  2. ^ 台北县第二期眷村分布图眷村列表
  3. ^ 〈婦聯會捐建軍眷住宅基本資料〉. 中华民国妇女联合会. 
  4. ^ 林万亿. 《臺灣的社會福利: 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 台北: 五南图书. 2012-10. ISBN 9570282762. 
  5. ^ 5.0 5.1 何思眯. 《臺北縣眷村調查研究》. 台北: 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2001-04. ISBN 9570282762. 
  6. ^ 作者不详(1969/10/04)。[主要题名:“艾尔西”及“芙劳西”台风成灾]。《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联合目录》。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1/a3/fb.html(2020/02/23瀏覽)。
  7. ^ 7.0 7.1 新庄讯. 〈新莊台貿二村海水倒灌 消防隊昨救出五十二人〉. 联合报. 1985-08-25: 北县版6. 
  8. ^ 台风数据库,1985 NELSON尼尔森 台风 雨量综合资讯 http://photino.cwb.gov.tw/tyweb/tyfnweb/htm/1985nelson.htm
  9. ^ 新庄讯. 〈新莊農作損失慘重 縣長昨到台貿二村 居民要求協助遷村〉. 联合报. 1984-06-06: 北县版6. 
  10. ^ 台北县政府工务局. 建築使用執照〈81使字第1370號〉. 1992-12-04. 

双溪中央社区

编辑
中央社区
 
概要
类型住宅
地点中华民国台北市士林区
中社路、明溪街、翠山街
起造1974年2月21日
竣工日1975年10月24日
技术细节
层数 

双溪中央社区,或称中央社区,为台湾台北市士林区的一处山坡地住宅社区,1972年严家淦内阁及接续的蒋经国内阁人事行政局中央住辅会主导兴建,配售予中央政府部会及国立大学公教人员居住。[1]黄宝瑜建筑师设计,建业营造厂无限公司大陆工程陆根记营造厂承建。[2]

负责此案的人事局长王正谊涉入弊案,遭最高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该案被视为蒋经国掌权后所办的第一案。

1970s、1990s滑动,补强工程。陈水扁市府

中央社区入口处不远,有陈氏建设公司于1975年开发的“翠山庄”,内有一户为李登辉卸任中华民国总统后的住所。[3]:1581975年2月双溪国小筹备处成立,8月创校。同年7月,台北市政府核定中央社区三条路名,自外双溪桥至标高314水泥桩为中社路,全长4250米。变电所至103栋命名为翠山街,长400米。停车场至82栋命名为明溪街,长400米。[4]:61977年4月迁回中央社区中社路校区上课。1983年,设置翠山派出所。 [5]1993年4月,交通部邮政总局台湾北区管理局于明溪路15号设立支局。[6]:462011年12月,双溪中央社区发展协会季刊《双溪会讯》发刊。[7]2020年2月8日傍晚,中社路一段大溪地花园餐厅的后方仓库发生火灾,仓库焚毁,火势延烧树林。中央社区下山道路受阻一度封闭,没有伤亡。

中央社区西临外双溪,东凭赤上天山、狮头山。[8]

 
翠山双福宫

翠山庄

编辑

翠山村

编辑

翠山街10号至38号

静园

编辑

100至156号

编辑

阶梯屋

公共运输

编辑

台北市公车处于社区内设有市公车调度站,后转移给首都客运作为双溪站,2015年8月苏迪勒台风摧毁双溪站站房。255、213(后更名棕13缩驶)

文教

编辑
  • 台北市士林区双溪国民小学

另见

编辑
  • 新店中央新村、新庄五守新村
  • 翠山庄、静园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社區特色&位置〉. 双溪中央社区发展协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2. ^ 2.0 2.1 台北市政府建管处. 〈65年使字第0001號〉. 1976-01-03. 
  3. ^ 3.0 3.1 汤熙勇. 《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 台北: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002. ISBN 9789570130195. OCLC 55981452. 
  4. ^ 4.0 4.1 本报讯. 〈雙溪中央社區 三條道路命名〉. 联合报. 1975-07-04. 
  5. ^ 5.0 5.1 本报讯. 〈外雙溪中央社區 新設警察派出所〉. 联合报地方版. 1983-06-09. 
  6. ^ 6.0 6.1 杜有生、严建中、万丽珠. 郵政大事記第8集 (PDF). 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 2010-06. 
  7. ^ 7.0 7.1 吴欣晟、翁至成、蔡泽铭. 〈記錄繁華都市下的世外桃源-雙溪會訊〉. 新庄报导. 2018-07-04. 
  8. ^ 8.0 8.1 刘剑寒、黄淑清. 《臺北市路街史》. 台北: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5. OCLC 15429309. 
  9. ^ 9.0 9.1 财团法人台北市中华基督教浸信会慈光堂. 〈教會簡史〉. 财团法人台北市中华基督教浸信会慈光堂. 1975-07-04.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士林区

天阔

编辑
天阔
概要
状态竣工
地点  台湾新北市新店区新生里环河路14号至42号
坐标24°57′45″N 121°32′13″E / 24.962405°N 121.537039°E / 24.962405; 121.537039{{#coordinates:}}:每页不能有多个主标签
竣工日1999年5月31日
高度
天线/尖顶113.78米
技术细节
层数地上36层、地下4层

天阔为位于新北市新店区住宅社区,由三圆建设及万盟机构合作兴建,林献瑞、欧淙机、陈辉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共5幢8栋建筑,地下层为商场,檐高113.78米,地上36层、地下4层,共计959户。

历史

编辑

天阔社区位于新店溪与瑠公圳干线之间,忠信营区南侧与碧潭桥之间。原址为1970年代中期兴建、呈南北向排列的军眷村。1995年,眷村拆除改建,尤清县府核发建照,由两百多名军眷与建设公司共同起造天阔社区,同年对外预售。1996年台海危机,台北房市下挫。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1999年5月完工时尚未完销,同年北捷新店线完工,11月11日通车至新店站。之后遭遇邻近的汤泉案场低价竞争。[1]:405销售时称天阔为新店最高的住宅,与裕隆原新店厂址的极景相当。[2]:15而使用执照登载的檐高约略低于北新路上的裕隆极景蓝区,两社区皆有未登载高度的三层屋突。

2001年,大润发欧尚集团合资,碧潭店开业。[3]同年,碧潭桥拓宽为30米。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天阔社区所在的第1150投开票所,马萧配开出8成4的得票率,远高出新店平均5成6。[4]

2008年7月3日,一架自白马飞行场起飞的遥控飞机,失控撞击天阔D栋28楼西面单位,引发一场短暂的高楼火灾英语Skyscraper fire[5]:A3焦点新闻周锡玮县府立即关闭白马飞行场[6],将跑道铲除,各地县市政府加强对遥控飞行场的管制,限制燃油喷射引擎机型。事后,飞机操控者与受损户达成和解,总赔偿金额超过新台币一千万元。[7]

知名住民

编辑

曾在天阔居住或置产者包含以下人士: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篇名未知. 财讯月刊 (财讯杂志社). 2004. 
  2. ^ 2.0 2.1 徐柏棻. 〈碧潭「天闊」搶手 銷售額逾百億 地主將星雲集 未來可能成為新店地標〉. 联合报台北县版. 1995-06-10. 
  3. ^ 3.0 3.1 大潤發企業沿革. 大润发网站.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4. ^ 4.0 4.1 中選會選舉資料庫. 
  5. ^ 5.0 5.1 颜玉龙、蔡伟祺. 〈遙控飛機撞28樓爆炸 屋毀6傷〉. 中国时报. 2008-07-04. 
  6. ^ 6.0 6.1 曾德峰、郑淑婷、邱绍雯. 〈白馬飛場「禁飛」 改闢河濱公園〉. 自由时报. 2008-07-04. 
  7. ^ 7.0 7.1 不着撰人. 〈賠償千萬元 曾有仿幻象機撞28樓〉. 苹果日报. 2011-06-19. 
  8. ^ 執照存根查詢-詳細資料-88店使字第00831號. 新北市执照存根查询系统.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新北市建筑物 Category:台湾摩天大楼 Category:新店区 分类:1999年完工建筑物 Category:100米至149米高的摩天大楼

待处理

编辑

当代民居条目架构

编辑

导言章、资讯框

历史

编辑
  • 该地背景:土地开辟史、农业与水利发展史、庄史、政区沿革、路街史
  • 居民源流:新成社区如公教住宅、军人眷舍、河滩地移民、原住民部落。旧有社区则衔接庄史
  • 建设公司:建设公司源流,与该案的关系
  • 竣工启用后的发展:兴建到拆除之间所发生的具备关注度题材,如大楼改建、灾害、社会案件、历史性事件、公司行号

建筑学

编辑
  • 社区规划:若是社区则增加介绍社区总体设计
  • 建筑结构体:建筑物诸元
  • 建筑外观:外观设计、装饰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