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罗人
僧伽罗人(僧伽罗文:සිංහල ජාතිය 罗马化: Sinhala Jathiya)是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斯里兰卡岛的西南部便是僧伽罗人人口分布比例最高的地区。长年处在热带气候当中的僧伽罗人,在住房及饮食方面都有着适应气候而发展出的特色。僧伽罗人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并于1956年成为《斯里兰卡宪法》上承认的官方语言。在历史发展方面,僧伽罗人与同处斯里兰卡岛上的少数民族—泰米尔人一直在土地、工作权等议题上有所摩擦,因此也成为南亚地区著名的民族冲突。在宗教信仰方面,僧伽罗人主要信仰上座部佛教,因此斯里兰卡到处可见佛寺、佛像,节庆也多以佛教庆典为主。
僧伽罗人 Sinhalese | |
---|---|
总人口 | |
多于15,000,000人(2012) | |
分布地区 | |
斯里兰卡 | 15,250,081(2012)[1] |
英国 | 100,000 (2010)[2] |
澳大利亚 | 大于50,000[3] |
意大利 | 68,738 (2008)[4] |
加拿大 | 19,830 (2006)[5] |
美国 | 40,000 (2010)[6] |
新加坡 | 12,000 (1993)[7] |
马来西亚 | 10,000 (2009)[8] |
新西兰 | 7,257 (2006)[9] |
印度 | 至少 3,500[10] |
语言 | |
僧伽罗语、Vedda | |
宗教信仰 | |
上座部佛教(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编辑民族分布
编辑僧伽罗人是印度亚利安民族,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境内的南方省、中央省、萨伯勒格穆沃省和西方省。除此之外,僧伽罗人会选择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作为移民的目的地。例如:在英国的僧伽罗人便有十万的人口。
僧伽罗人在斯里兰卡的分布及人口百分比。百分比来源于2001年或1981年(斜体)人口普查。[11] | 斯里兰卡省分图 | 图为斯里兰卡各地主要民族示意图。图中的紫色部分大都为僧伽罗人的居住地 |
省份 | 人口 | 面积(km²) | 省会 |
西部省 | 5,837,294 | 3,709 | |
中央省 | 2,556,774 | 5,674 | |
南方省 |
2,465,626 |
5,559 | |
北方省 |
1,060,023 |
8,884 | |
东方省 |
1,547,377 |
9,996 | |
北中省 |
1,259,421 |
10,714 | |
乌沃省 |
1,259,419 |
8,488 | |
萨伯勒格穆沃省 |
1,919,478 |
4,902 |
人口
编辑根据2001年的资料,居住在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有13,876,245人。[12]而2012年的资料则显示在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为15,250,081人。[1]目前没有确切资料显示全球的僧伽罗人人口数,但若借由使用僧伽罗语的人口数来推断总人口数量,则僧伽罗人的人口数约为16,184,860人。[13]
语言
编辑从1956年开始,僧伽罗语及泰米尔语同时都是《斯里兰卡宪法》上承认的官方语言。根据统计,在斯里兰卡以僧伽罗语为母语的人口为14,000,000人。[13] 僧伽罗语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及字母,其采用源自古印度北部的婆罗米文而形成僧伽罗文。此外僧伽罗语与巴利语都在南传佛教的文学经典中发挥重要的角色。僧伽罗语的历史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僧伽罗俗语(直到公元3世纪)、原始僧伽罗语(公元3-7世纪)、中世纪僧伽罗语(公元7-12世纪)、现代僧伽罗语(公元12世纪-现在)
语系分类
编辑语法
编辑- S+O+V(主宾谓)语序。
- 基本没有连词,如英语的 that 或 whether,只有通过分词和动词性形容词的方式形成的非限定子句。例如:“The man who writes books”翻译为 pot̪ liənə miniha,字面意思为“books writing man”。
- 它是左分支语言(参见分支 语言学),这意味着确定元素通常放置在它们所确定者之前(见上例)。
- 一个例外是对数量的声明通常在它们所确定者之后。例如:“the four flowers”翻译为 mal hat̪ərə,字面意思是“flowers four”。在另一方面可以争论说数量是这个构造的首要,而花是修饰语,所以更好的英语呈现是“a floral foursome”。
- 没有前置词,只有后置词(参见介词)。例如:“under the book”翻译成 pot̪ə yaʈə,字面意思是“book under”。
- 僧伽罗语没有系词:“I am rich”翻译成 mamə poːsat̪,字面意思是“I rich”。有两个用于方位断定的存在动词,但是这些动词不用于类-成员关系或性质-指派的断定,不像英语的 is。
地理环境
编辑僧伽罗人主要聚居的斯里兰卡是南亚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北纬5°和10°N,经度在79°和82°E之间。由斯里兰卡岛及其附近岛屿组成,东临孟加拉湾,西隔马纳尔湾和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南为印度洋。
地形
编辑主体斯里兰卡岛大致呈梨形,北部和沿海是平原,中部、南部则是高原地形,其中的皮杜鲁塔拉格勒山海拔2524米,为全国最高点。
水文
编辑河流短小湍急,其中发源于斯里兰卡岛中部的马哈威利河流向东北,最终汇入亭可马里湾,全长335公里,为斯里兰卡最大河流。
气候
编辑斯里兰卡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中部高原由于海风的调节作用,平均气温为17°C,冬季则可能发生霜冻。年平均气温为28°C到31°C间。西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东北部较干燥,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受到季风影响,一些中部高地的迎风坡一个月的降雨量可达2500毫米。
矿产
编辑历史沿革
编辑僧伽罗人在历史上一直跟身为斯里兰卡少数民族的泰米尔人有所摩擦与过节。不论是从最初的迁移或者之后的建立王朝,后期的外国殖民等等,这两个民族彼此互相影响。因此,探讨僧伽罗人的历史不得不一同介绍泰米尔人的历史,用以互相对照证明。僧伽罗人分为低地僧伽罗人和高地僧伽罗人两部分。低地僧伽罗人自16世纪初起,先后遭受葡萄牙,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高地僧伽罗人则直到1815年才丧失独立,因而保留了更多文化传统。
早期移民
编辑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是僧伽罗人。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43年(佛涅槃年)印度一位叫维阇耶的王子带了700名信众来到锡兰(斯里兰卡旧称),这些人与斯里兰卡当地土著通婚后成为僧伽罗人的祖先。相传维阇耶源出于狮子,而僧伽罗语语称狮子为Sinha,所以她的子孙就叫做Sinhalese。虽然这则神话的可靠性无从证实,但从语言学资料和种族特征来看,说僧伽罗人来自印度北部是可信的。[15]他们先在沿海地区落脚,然后沿河流向内地迁移,建立很多沿岸村落并种植水稻。雅利安移民的政治制度是婆罗门式的,但在南印度种姓制度影响下,逐渐形成斯里兰卡独特的种姓制度,构成了僧伽罗村社制度的基础。[16]
而在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可分为两个部分,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和印度泰米尔人。两部分泰米尔人均从印度南迁过来,但迁入时间不同。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的祖先大部分在11-13世纪来到斯里兰卡。印度泰米尔人则是自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决定在斯里兰卡中部开辟茶园时才开始迁入的种植园工人。[17]
早期历史
编辑僧伽罗人的古代历史主要记载与两份文件当中:大史、小史。大史大约于公元4世纪时完成,而小史则约略于公元13世纪时由一位佛教徒所完成。这两份文件都有提到持续1500年历史的僧伽罗王国。小史亦提到当地水库、米的种植与出现,意味着当时斯里兰卡已经是个发达的农业社会
早期王朝
编辑13世纪以前,僧伽罗人一直集中居住在北部中区和东南部的干燥地带,先后建都于阿努拉德普勒和波隆纳鲁瓦,创造了古代的灿烂文化。公元5世纪,中国高僧法显西行求法期间曾在西行求法其间曾在斯里兰卡居住2年,并到过当时的王城:阿努拉德普勒。后来僧伽罗人文明中心逐渐向南迁移,而把干燥地带让给了泰米尔人。至于迁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迁,有人认为是疟疾的流行,有人认为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但大多数僧伽罗人认为是泰米尔人的入侵。他们把泰米尔人看作是侵略者。 泰米尔人则力图证明,当僧伽罗人到达斯里兰卡时,他们的祖先达罗毗荼人已经在那定居。因此,他们不但不是侵略者,而且是斯里兰卡的最早居民。此外,更重要的是,自13世纪起,泰米尔人在斯里兰卡北部建立了独立的贾夫纳王国。这一历史常常被泰米尔人用来证明北部地区是他们的传统家园。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的土地之争从未停息。独立之后,随着两族关系的不断恶化而日趋激烈。[18]
三个独立王国
编辑殖民者入侵之前,斯里兰卡处于三国鼎立的状态。北部是泰米尔人的贾夫纳王国,南部是高地僧伽罗人的康提王国和低地僧伽罗人的科提王国。由于隔着一个难以通行的地带,泰米尔人王国与僧伽罗人王国之间的连系很少。 15世纪的科提王国国王波罗迦摩巴忽六世是唯一一个能够统一全岛的人。向国外的贸易也在这个时期有明显的发展,僧伽罗人开始与大批的波斯商人进行肉桂等产品的交易。
殖民统治时期
编辑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的民族冲突的另一个历史根源是殖民统治时期。特别是英国统治期间泰米尔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优势地位。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统治期间,并未打破这种隔绝状态。直到18世纪英国占领斯里兰卡并建立中央极权制后,全岛才被纳入一个统治体系当中。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一方面促进双方的交往,为泰米尔人移居其他地区提供了条件。客观上有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但另一方面,也使两族在土地纷争外,又增加了新的矛盾。由于贾夫纳地区较早建立学校,许多泰米尔人能说英语,并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因此就有更多的机会在殖民政府做事。对此泰米尔人认为这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但僧伽罗人则认为这是殖民者给予泰米尔人过多的政权。殖民统治后期,两族为了独立而合作,但不久后又出现分歧、对立。[19]
1505年,一支葡萄牙舰队侵入科伦坡港。1521年科提王国的三个王子杀父割据,建立科提、悉达伐迦和罗依迦摩三个王国。葡萄牙人借机利用矛盾,逐渐取得对沿海地区的控制。葡萄牙人在侵略掠夺肉桂、大象和胡椒之余,胁迫和诱骗当地人改信天主教。占领区内的人民为驱逐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僧伽罗人则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开展游击战争。1591年葡军攻入康提王国,扶植傀儡国王。不久维摩罗·达摩苏里亚登基,宣布独立。1594年率众打败葡军的进攻。1638年,葡军血洗康提王国。但随后即遭僧伽罗军民的沉重打击,几乎全军覆没。由于力量单薄,康提国王早在1602年就开始寻求另一个海上强国荷兰的帮助。1612年荷兰人获得广泛的贸易特权,但却不愿提供实际援助。[16]
1638年荷兰人从葡萄牙手里相继夺取巴提卡洛亚和亭可马里并与康提王国签订不平等条约。1652年,康提军民在罗阇辛哈二世率领下对葡萄牙军队发起进攻,收复了大片领土并准备攻占科伦坡。荷兰人出面阻止,提出由荷军进攻科伦坡,破城后再把科伦坡交给康提军队。1656年科伦坡葡军投降,但荷兰人以种种借口拒不履行诺言。1658年荷兰人完全取代葡萄牙人,占领了所有沿海地区。荷兰人利用当地传统社会结构和种姓制度进行统治。大批肉桂、大象被低价或无偿运到欧洲或开罗市场谋取暴利。殖民当局还利用税收进行无情搜刮,制订法律对当地人民进行镇压。在此同时,基督教会也大肆进行传教活动。 1734年、1760年肉桂工人两次举行暴动,1736年康提王朝宣布对荷作战。1765年荷军攻入康提王国,遭到有力抵抗后,被迫退出,与康提王国议和,向康提王国纳贡。1766年荷兰人迫使康提王国签订条约,规定荷人占有沿海地区,独立对外贸易。[16]
1798年英国宣布兰卡为直辖殖民地。1802年英法《亚眠和约》规定兰卡为英国直辖殖民地。英国人来到后,抗英起义曾席卷全岛。1803年殖民军攻入康提。在马哈韦利河岸康提军民与敌血战,英军惨败。1811年和1815年英国人趁康提王国内讧之机,两次收买大封建主、最后征服全岛。殖民当局在全岛实行统一的司法和行政管理。经济体制也进行了全面改革。英国资本大量流入,控制了主要经济命脉。斯里兰卡成了大英帝国的农产品和其他原料基地。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当地的掠夺方式是开辟种植园,强征农民的土地,迫使他们到种植园做工。1830~1870年间咖啡种植一度取得成功。后来因为农产品疾病产生,遂转向经营茶园、橡胶园和椰子园。僧伽罗人不愿背井离乡到种植园劳动。因此从南印度招来大批泰米尔契约劳工,这就是无国籍印度人或称"印度泰米尔人"问题的由来。[16]
独立
编辑独立前的运动
编辑19世纪末期开始的佛教复兴运动唤起了民族觉悟。1919年前后,锡兰国民大会等政党成立。19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宪法改革要求在这时更加强烈。罢工浪潮此起彼伏。1931年公布的宪法规定,举行普选,设立有立法和行政权力的国家院和部长会议。实际上是在不损害英帝国统治和利益的前提下,用当地人协助统治当地人。[16]实权仍掌握在英国总督手中,英国人还利用代表制问题加剧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上层人物之间的摩擦,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殖民当局向当地改良主义的领导人做出让步。1944年,在当地人要求下,英国又指定索尔兹伯里宪法委员会进行宪法改革。翌年发表的宪法草案规定给予当地人内部自治,国防、外交仍由英国负责,总督握有“非常权力”。作为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和给养补给地,锡兰经济受到刺激,发展较迅速,国内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摆脱殖民统治的要求更加强烈。1946年锡兰国民大会和僧伽罗大会合并,成立统一国民党,工人运动高涨,罢工不断发生。在总的战略撤退形势下,英国终于于1947年同意锡兰作为自治领而独立。[16]
独立后的斯里兰卡
编辑斯里兰卡独立后,新政府认为印度泰米尔人是印度侨民,不给他们公民权。1963年,印度与斯里兰卡塔尔成协议,决定在15年内解决这部分人的国籍问题,大部分人回印度,少数人留居斯里兰卡。[20]独立后,僧泰民族关系的恶化最初是由语言所引起的。第一届政府是由统一国民党组成的,其前身是锡兰大会党和僧伽罗大会党。而一位统一国民党的大老在1950年独自成立了斯里兰卡自由党。由于斯里兰卡实行民主选举制度,选票决定一切,为了与统一国民党争夺选票,自由党打出民族主义的旗号,以顺应民心。 在1952年的选举当中,斯里兰卡自由党的班达拉奈克以斯里兰卡民族主义者的面目出现,提出以僧伽罗语的和泰米尔语代替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政策。这一立场并未得到僧伽罗人的支持,因而没有当选。到了1956年的选举,班达拉奈克不得不从斯里兰卡民族主义走向僧伽罗民族主义,提出了“只要僧伽罗”的口号。其主要内容是以僧伽罗语为官方语言。也因此在大选中获胜,选后,立即通过了以僧伽罗语为唯一官方语言的法案。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1956年是斯里兰卡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只要僧伽罗”的法案伤害了泰米尔人的民族感情,从而成为僧泰民族冲突最初也最持久的原因。而“只要僧伽罗”的煽起了僧伽罗民族主义的烈火,从此之后,就难以在这个议题上取的僧伽罗人的让步。也因此,本来就十分脆弱的斯里兰卡民族主义就逐渐趋于衰亡,而僧伽罗人的民族主义和泰米尔民族主义则日益走向狂热。为了消弥这样的情绪,政府试图下放某些行政权和承认泰米尔语为少数民族语言来挽回泰米尔人的信心。但这些都无法缓和业已激化的民族矛盾。 “只要僧伽罗”的法案使泰米尔人在担任公职方面遇到许多困难。许多泰米尔的公务人员不得不提前退休。失业直接影响生计,迫使许多泰米尔人走上反抗道路。[20]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僧伽罗人重男轻女,总是给予男孩较好的照顾。也因为这样的观念,使女婴的死亡率高居不下。社会上期待女孩在约5或6岁时便要从事家务劳动,被交付的工作也常常比男生多很多。因此,即便有5岁到14岁的强制义务教育,女孩的受教育权也会被重男轻女的风气剥夺,无法有正常的求学生活。僧伽罗社会通常希望孩子们对长辈要有礼貌,然而,好奇心、自主权和兴趣的培养是不被鼓励的。学校的教育也依循这样的信条,对孩童多采取填鸭式教育。在大地主或高种姓家庭里,实行强烈的家庭专制,孩子必须完全尊重父母的决定。在政治方面,斯里兰卡实行议会制度,由总统统领全国。斯里兰卡的两大党分别是统一国民党及中间偏左的斯里兰卡自由党组成。这两个政党的党员多半是僧伽罗人,并以关心僧伽罗人的权益为主。[21]
社会
编辑社会组织
编辑僧伽罗社会实行种姓制度的强度与广度相较于印度社会都较为温和,社会上关于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分层阶级的思想较淡,没有浓厚的意识。很多的僧伽罗人仍然认为种姓制度是一个有价值的社会制度,但他们拒绝承认种姓制度是用来分阶级或给予特殊权力的工具。在殖民统治时期,殖民母国对当地的最大影响是教育。殖民者在传播英文知识的同时,提倡基础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也因此培养出许多本地的菁英。低种姓的人民因此有翻身成为菁英的机会,然而,高种姓的菁英仍然是当地社会控制的主要力量。
政治组织
编辑僧伽罗人的政治组织是强调集中化和政治化的。国内的各个省份也由总统指示的相关部会所管理,马路、铁路、教育、健康服务、征税、国有产业、土地管理及分配等业务也由中央控制的部会管理。泰米尔北部和东部省分都努力的希望中央可以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但这被具有沙文主义思想的僧伽罗人反对,他们认为这有侵害主权的疑虑。国会议员在对国家忠诚的前提下,具有任命政府官员的权力,就连职等较低的官员也可由议员共同决。但如此政治化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公务员及司法的自主性。而像人民解放阵线与其支持者所发起的示威活动都可以被视作为排斥这样的政治制度,但人民解放阵线也未能对这样的政治制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社会控制
编辑在僧伽罗社会里,为了避免流言蜚语及他人的嘲弄,大家就会自我约束,无形中达到有效的社会控制。此外,为了达到良善的社会控制,使人民都能安分守己,对于不遵守规范的人,会被施以逐出教会的惩罚,这也同时代表失去了被赋予的土地及社会的支持。
社会冲突与矛盾
编辑在没有实质的经济成长之下,人民所期望的社会流动无法实现,随着社会愈来愈混乱,不同民族在政治上或资源上的冲突屡见不鲜。在19世纪晚期,佛教徒曾与基督徒发生冲突,之后更发生了僧伽罗人与穆斯林间的对立。1956年,为了要以僧伽罗语为唯一官方语言,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分别在1958、1977、1981、1983发生了冲突。
家庭
编辑家庭分工
编辑传统的僧伽罗社会是由男性握有主导权,依照性别做明显的劳务区分,同时亦有贬低女性在生产活动上的地位,有着重男轻女的观念。男人负责处理及提供食物、衣物、住所及生活的必需品,担当家庭经济支柱,而女人则负责准备食物及照顾小孩。传统上,若是让女人出家门从事非家务型的经济生产活动,如男人才能从事的农务或商品买卖,则这个家庭在社会上会被鄙视,失去社会地位。随着近年社会风气的改变,女性渐渐接受高等教育后,这样的家庭分工才有稍稍改变。
亲属制度
编辑僧伽罗人称同一个亲属集团为pavula,有微种姓的意思。同一个亲属集团必为同一个种姓阶级,男女在同一个种姓里寻找伴侣,双方家庭也为同一个种姓。同一个亲属集团共享水田,也通常住在同一个村庄,共同从事农业生产、贸易等。僧伽罗人使用达罗毗荼式亲属称谓,实行交表婚。
在这个亲属制度里,堂表亲的关系是有选择性的。爸爸兄弟的小孩和妈妈姐妹的小孩被视为近亲(pangali),他们之间严格禁止结婚,否则视为乱伦。但爸爸姊妹的小孩和妈妈兄弟的小孩被视为有堂表亲的关系,而且彼此具有潜在的婚姻关系(muraicherugu)。他们之间的婚姻是被允许且鼓励的。因此在称呼方面,达罗毗荼式的亲属制度与易洛魁很像,会称呼爸爸的姊妹为岳母(mother-in-law),妈妈的兄弟为岳父(father-in-law)。
继承
编辑与印度的遗产继承制度有着明显的不同,僧伽罗人的财产继承是采取均分制度,包括女性,每一个小孩都能拿到一份财产。在上层社会中,财产通常是政治联姻的基础,而女性的财产继承通常以嫁妆的方式呈现。
家庭单位
编辑核心家庭是现代僧伽罗社会常出现的家庭单位,丈夫、妻子、及未婚子女。然而,传统的僧伽罗社会则会以数个核心家庭共同组成一个大家庭,特别的是,在大家庭下的每一个核心家庭都能拥有自己的厨房。
婚姻
编辑婚姻的决定权通常掌握在双方家长的手上,而社会上对交表婚有着较强烈的偏好。婚姻需要建立在彼此种姓阶级相等的情况下,但也有着例外的情况。女性可以嫁给与自己种姓相当的男性,也可以嫁给高于自己种姓的男性。男性可与比自己种姓阶级还低的女性发生性关系,也不会影响其社会地位。再者,由于宗教迷信的影响,男女成婚前都要请占卜者算命,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最后成亲与否,仍端看父母的决定。女性在结婚后,必须与丈夫同住。但若男性没有足够的土地及家产,男性就会住到女性的家中,并为岳父工作。结婚后,夫妻双方的财产是合并计算的,因此社会上较排斥离婚的行为。
产业与生活
编辑农业
编辑农业型态为温饱型农业,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所发展出的农业类型。平地地区主要种植稻米。犁田的工作多由水牛等兽力完成,而当地会使用拖拉机于轻型运输上。种子的播种及嫩苗的移植都是由人力所完成的,谷物的收割与托利也是手工完成。其他粮食作物包括波罗蜜、面包果、椰子、蔬菜及被视为只有穷人才会吃的树薯等。牛、水牛、山羊、绵羊、鸡、猪等则是常见的家畜。住在低地的僧伽罗人在椰子、橡胶、低海拔茶园农业、轻型矿业等产业有显著的发展。这些产业也因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维持发展。住在高原的僧伽罗人会生产辣椒、香料、奶制品、蛋、蜂蜜、洋葱、番茄、豆类、谷类及草药。[21]
贸易
编辑僧伽罗人在进行农产的交易时采用现金交易,只有在与亲属成员进行物品交换食材会有以物易物或者互惠的情形发生。在僧伽罗人的村落里,农夫若因为庞大的债务问题,会将土地的所有权力抵押给专门的店保管,当作偿债或延迟债务的方法,而这些专店也有权进行土地干涉。这样的店有时甚至能够借此累积大量的土地权状,拥有土地所有权。[21]
饮食
编辑僧伽罗人一般以大米为主食。在农村,有些地方以玉米、木薯等为主食。进餐时,把饭盛在铝制盘子里或芭蕉叶上,用手抓着吃。菜肴往往是几种小菜和一种豆汤。此外,每个用餐者面前放有一杯清水和一杯凉开水。清水用来洗手,凉开水则代汤饮用。如果客人不想喝,可用手指碰一下杯子,以示婉谢。 椰子肉、红辣椒是僧伽罗人爱吃的食物。椰子肉可以做出上百种菜肴。红辣椒则是每餐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用作调味品的还有桂皮、咖喱、丁香、柠檬汁等。 僧伽罗人特别爱喝红茶,一日三次。喝红茶时要加糖,有的人还会加入牛奶。糖和茶是僧伽罗人必不可少的食物,每年消费量很大。农村的人普遍饮酒,酒是用一种柳花酿成的,酒精含量很低。 僧伽罗人家庭吃饭有个规矩,妻子做好饭后,要让丈夫和儿子们先吃,自己随后再吃。[22]
住房
编辑在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房屋城乡差别很大。住在城里的僧伽罗人的房屋多为单层或双层,正面朝街,每幢房之间相距较远,并以矮墙或栏杆隔开。每幢楼的形状互有差异,颜色通常为白色。农村的房屋一般以木为柱,以土为墙,宽厚结实,十分凉爽。房顶一般用芦席、棕梠叶和椰子叶铺盖而成。房间往往没有窗户,设备简陋。穷人家一般只有一间住房,有的连一间都没有。僧伽罗人喜爱种植花草,无论在城市或者农村,家家户户民前都有绿草花木陪衬。[23]
信仰与习俗
编辑宗教信仰
编辑公元前250年前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上弘扬佛教,受到王家的欢迎。[16]至公元前2世纪左右僧伽罗人放弃原有的婆罗门教信仰,接受了佛教。目前有超过90%的僧伽罗人信仰上座部佛教。
自从1973年开始,斯里兰卡的宪法便明文保护佛教的发展,并给予特殊的地位。而一些分布在斯里兰卡沿海地带的僧伽罗人则信仰天主教。在上座部佛教的规定里,要成为僧侣就必须放弃世俗的一切并跟随佛的脚步,过着施舍的生活。很少的僧伽罗人真的变成僧侣,人数大约只有20,000左右。[24]
斯里兰卡的佛教可分为三个主要教派,而各派在教义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 暹罗派,在18世纪由优波离法师成立
- 阿马拉布拉派,18世纪末创立。
- 拉曼拉派,于1864年创立。
婚俗
编辑僧伽罗人不论订婚或结婚都要举行仪式,热情接待亲友。在举行婚礼前一天,新郎的亲友先在新郎家聚会。在婚礼当天,这些亲友簇拥著新郎前去迎接新娘。此时新娘的家门口早已搭起礼台,新郎到达后,先由新娘的兄弟在门口附近给新郎洗个澡,然后新郎向新娘献上一束花,两人同时登上礼台。继之,主持婚礼的人上前把槟榔送给新郎和新娘,为他们祈祷祝福。随后,又用丝线将两位新人右手的大拇指缠在一起,并用清水洗他们的手,双方将手合拢,象征白头偕老永不分离。[25]
节庆
编辑僧伽罗人所庆祝的仪式包括在四月举行的佛教新年,五月举行的卫塞节及每年八月在康提举行的佛牙节(Kandy Esala Perahera)游行。此外,僧伽罗人也在八月时进行卡德罗伽摩的朝圣活动。[24]
新年
编辑僧伽罗人的新年为每年4月13-14日,类似中国的春节。该节日被认为是春季的开端,此时正值大季稻收获后,有喜庆丰收之意,因此在农村更为重视。新年期间主要习俗有送旧月、迎新月、泡药草浴、生火做饭、吃团圆饭、串亲戚、抹头油、洗头礼等多种活动。在新年和旧年交替之际约一个小时左右时间,被称为放空期或称行善期。此时要停止一切活动避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待在家里或去寺庙听经守戒。放空期一过便立刻喧闹起来,鞭炮齐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娱乐活动。家庭主妇在家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对吉祥方向,换新衣、净双手,开始生火做饭,将放在灶上奶罐里的牛奶煮沸,用树枝沾著四周点洒,表示吉祥昌盛。饭做好后放在屋中央的桌上,全家人围坐在草席上,由最年长者把饭盛在一张张芭蕉叶上分给每个人。吃完年饭,长辈赠给家里每个孩子一枚硬币,主仆间此时也要互赠礼物,祝贺新年。晚辈向长辈行叩拜礼,献蒌叶。如果亲戚或邻里间有矛盾,此后也要互赠蒌叶,以示言归于好。然后去寺庙供佛献僧。[24]
卫塞节
编辑这个节日是把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统一于同一日纪念。据记载,佛陀在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出生,35年后又在5月的某月圆之日,于菩提树下悟道,后来在他涅槃那天,恰巧也是5月的月圆之日。三者虽非同一天,却全都在5月份,且有月圆之最大共同特点。于是,后世的佛教徒,便订下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庆祝卫塞节。Vesak在印度古代梵文的意思,就正好是月圆的意思。[26]
佛牙节
编辑在佛牙节上的大象 | 在佛牙节跳舞的舞者 | 背着佛龛的大象 |
佛牙节是全国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传统宗教游行节日。自新月日开始到月圆日前后历时14天。据佛教传说,佛陀去世火化后留下4颗佛牙,其中一颗传到斯里兰卡。这颗佛牙是斯里兰卡的国宝,谁得到佛牙,谁就是合法的统治者。因此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佛牙,它也因此成为僧众的精神寄托。随着各朝代的兴衰变迁,先后几次移址为佛牙修建圣寺。现在佛牙保存在康堤佛牙寺,每次大选后,当选的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礼拜佛牙,以求政权稳固。佛牙节第一个仪式是供奉“长波”(意为许愿的礼品),先将一颗未结果实的凤梨蜜树除去树枝,洒上圣水,在周围点燃九芯油灯,供上九束鲜花和九叠蒌叶。再择吉时将树剪成四段“长波”,由四大神庙的游行队伍将“长波”分别送至各大神庙,择良辰面向东方,将“长波”树供于神坛上。游行队伍各持天神兵器和幡旗等。连5天绕“长波”游行,邀请天神光临。第6天晚上四大神庙挑选一只身披五彩象衣的大象,背驮金塔,内置天神兵器,由游行队伍簇拥著,护送至佛牙寺祭坛。随后从佛牙寺牵出一只巨象,身披华丽饰物,背驮镶嵌珠宝的佛龛,龛内安放佛牙舍利匣。待佛牙寺游行队伍与四大神庙的游行队伍会合后,一声炮响,佛牙大游行便告开始。[24]
卡德罗伽摩的朝圣活动
编辑每年7-8月,在斯里兰卡东南沿海的宗教圣地一卡德罗伽摩(Kataragama)为纪念卡德罗伽摩大神与瓦利神女结合而举行的隆重庆祝活动,从新月日开始到满月日结束,前后历时14天。活动开始时,一名白布缠身的祭司请出神龛安放在象背上,举行祭神仪式。第二个星期时,活动进入高潮举行踩火仪式,许多信徒裸身赤足狂欢跳舞,穿过铁钉板,走过火炭路,做各种苦行向神许愿,显示自己的虔诚。节日结束时,举行“劈水”仪式,将神龛请上备好的轿子,待吉时钟声一响,游行队伍随着神轿前往迈尼卡河。此时脱去大象身上的饰衣,背驮金罐缓步走向河里预先搭好草棚旁,行“圣水浴”礼,再用金罐装满水带回神庙。当大象和祭司从棚内返回岸上时,两岸香客纷纷走进河里饮水沐身,最后带上一罐圣水赠与他人,有的人则到踩火炭路的地方采集圣灰,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圣水和圣灰能驱邪消灾,医治百病。[24]
艺术与文学
编辑艺术
编辑鲁万韦利萨亚舍利塔 | 祗陀林佛塔 | 无畏山寺 |
斯里兰卡在艺术方面深受佛教文化的持续性影响,表现在画画、雕像、建筑物等等方面。洞穴与庙宇的艺术作品都被视为佛教艺术的最显著发展面,例如:在锡吉里耶里所发现的壁画,以及在丹布勒金寺、佛牙庙(Temple of the Tooth)所发现的宗教画作。其他有名的艺术形式同时被当地人以及外来的移民者所影响。举例来说,传统的木制手工艺品以及陶器就深受葡萄牙的花边风格所影响,同时也从印尼的蜡染得到灵感的启发而拥有很多不同的且美丽的作品诞生。 在公元6世纪末,僧伽罗人就建了许多建筑,像是鲁万韦利萨亚舍利塔以及祗陀林佛塔以及无畏山寺。其中祗陀林佛塔是在古代社会中第二高的砖瓦建筑,无畏山寺则为古代社会中第三高的砖瓦建筑。
武术
编辑Angampora是僧伽罗人的传统武术[27]。它融合了作战技术、自我防御、运动、健身及冥想。Angampora的主要技巧是Angam,这是一个融合手到手的武打功夫。而Illangam这种技巧主要使用武器,例如:刀与剑。这套武术的用途是对特定点施压,以造成对手痛苦或者永久瘫痪。通常会对彼此施以抓以及打击的技巧,双方打到其中有一方被对方完全制伏到不能出手也不能逃离的情况下才会停止。然而,这项武术已经在英国殖民统治过后慢慢失传。[28]
文学
编辑民间故事,例如:Mahadana Muttha saha Golayo与Kawate Andare至今仍是娱乐小孩的故事。前者讲述的主题是一名既愚蠢却又拥有权力的人带领着他的跟随者,环游各个城市的过程,所创造出来的误解与无知。后者则是有关一个机智的宫廷小丑与宫廷当中的人互动的故事。 在现代社会当中,僧伽罗的作家Martin Wickremasinghe以及G. B. Senanayake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其他有名气的作家包括Mahagama Sekera及Madewela S. Ratnayake。前者写过一本极富盛名的儿童小说Madol Duwa,而后者的则以Hath Pana被广为人知。
现况
编辑今日斯里兰卡的民族矛盾主要是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之间的矛盾。更确切的说是,僧伽罗人与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的矛盾。由于地理分离、经济差别、不同的历史经历和公民权问题,印度泰米尔人和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在许多方面缺乏一致需求。而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矛盾和斗争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僧伽罗人一直认为自己乃斯里兰卡的原居民和当然主人。由佛教僧侣撰写的历史书籍还为这种关加上宗教色彩,认为斯里兰卡岛和僧伽罗人是由佛选来保护佛教的。[29]
民族冲突的主要根源是大僧伽罗主义的民族政策。从整个过程来看,僧伽罗人及其政府一直处于进攻态势,而泰米尔人一直处于防卫地位。从昔日的占优势到今天的被剥夺,泰米尔人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因此,和解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愿意和能够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以保证泰米尔人的平等权利和泰米尔人的不满情绪。期间,有很多泰米尔人主张要独立,但独立也无法为泰米尔人带来多少好处。因为泰米尔人居处的地方仍居住着部分的僧伽罗人与穆斯林,因此仍可能会有民族问题的存在。正因如此,很多泰米尔人后来要求的是自治而非独立。[30]
1956年以来,历届政府曾多次试图以让步换取和平,在语言和自治的问题上均做过妥协,但这类妥协通常是一纸空文,甚至签属不久后就被取消,原因就在于僧伽罗人实力阶层的阻挠。因此政府能否做出让步,主要取决于僧伽罗人实力阶层的态度。政府其实很难在与泰米尔人达成妥协的同时而又不招来僧伽罗人的反对。独立以来,斯里兰卡一直由统一国民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两党的民族政策虽有不同,但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到目前为止,僧伽罗人实力阶层并未出现让步,大僧伽罗主义依然故我。 泰米尔人的自治与独立很难马上实现。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的前景并不乐观,大破互不相让的僵局,跨越日渐加深的鸿沟,十分艰难。和和打打的局面有可能延续下去,而斯里兰卡的局势将继续受到民族冲突的深刻影响。[31]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of Sri Lanka, 2012 (PDF).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在英國的僧伽羅人數 (PDF).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1).
- ^ 在澳洲的僧伽羅人數 (PDF). [2016-03-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2-04).
- ^ 在義大利的僧伽羅人數.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7).
- ^ 在加拿大的僧伽羅人數.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 ^ 在美國的僧伽羅人數.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在新加坡的僧伽羅人數.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30).
- ^ Stuart Michael. (2009). A traditional Sinhalese affair.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 ^ 在紐西蘭的僧伽羅人人口數.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 ^ 在印度的僧伽羅人人口數.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8).
- ^ Department of Census and Statistics.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4).
-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of Sri Lanka, 2001 (PDF). [2016-03-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3).
- ^ 13.0 13.1 Sinhala.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 ^ 僧伽羅語的語系.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2).
- ^ 李毅夫、赵锦元. 世界民族概論.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06: 342. ISBN 7-81001-518-4 (中文).
斯里兰卡当地土著通婚后成为僧伽罗人的祖先。相传维阇耶源出于狮子,而僧伽罗语语称狮子为Sinha,所以她的子孙就叫做Sinhalese。虽然这则神话的可靠性无从证实,但从语言学资料和种族特征来看,说僧伽罗人来自印度北部是可信的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斯里蘭卡歷史. [2016-03-29].[失效链接]
- ^ 李毅夫、赵锦元. 世界民族概論.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06: 342. ISBN 7-81001-518-4 (中文).
而在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可分为两个部分,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和印度泰米尔人
- ^ 李毅夫、赵锦元. 世界民族概論.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06: 383. ISBN 7-81001-518-4 (中文).
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的土地之争从未停息。独立之后,随着两族关系的不断恶化而日趋激烈
- ^ 李毅夫、赵锦元. 世界民族概論.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 1993/06: 384. ISBN 7-81001-518-4 (中文).
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的民族冲突的另一个历史根源是殖民统治时期。特别是英国统治期间泰米尔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优势地位
- ^ 20.0 20.1 李毅夫、赵锦元. 世界民族概論.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06: 342. ISBN 7-81001-518-4 (中文).
斯里兰卡独立后,新政府认为印度泰米尔人是印度侨民,不给他们公民权。1963年,印度与斯里兰卡塔尔成协议,决定在15年内解决这部分人的国籍问题,大部分人回印度,少数人留居斯里兰卡
- ^ 21.0 21.1 21.2 社會描述. [2016-04-21].
- ^ 顾义章. 世界民俗風俗與傳統文化.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9/09: 211–212. ISBN 7-105-00748-6 (中文).
僧伽罗人家厅吃饭有个规矩,妻子做好饭后,要让丈夫和儿子们先吃,自己随后再吃
- ^ 顾义章. 世界民俗風俗與傳統文化.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9/09: 211–212. ISBN 7-105-00748-6 (中文).
穷人家一般只有一间住房,有的连一间都没有。僧伽罗人喜爱种植花草,无论在城市或者农村,家家户户民前都有绿草花木陪衬
- ^ 24.0 24.1 24.2 24.3 24.4 斯里蘭卡的節日. [2016-05-22].
- ^ 顾义章. 世界民俗風俗與傳統文化.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9/09: 211–212. ISBN 7-105-00748-6 (中文).
- ^ 南传三藏·经藏·小部·本生谭总序:“尔时优楼频螺地方之将军村,于赛那尼长者之家有名善生之成年少女,彼女向一大榕树祈愿:‘若予嫁入同血统之良家,初胎得男,每年予将以十万两金供养!’彼女作如是之祈愿。而正值大士(释迦牟尼)苦行满六年时,彼女思于毗舍佉月满月之日,捧献供物。"
- ^ WASALA, Chinthana. ‘Angampora’ the local martial art needs to be revived. DailyNews. 1 September 2007 [15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12日).
- ^ LAFFERTY, JAMIE. The Way of the Guru (PDF). angampora.org. [15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1-12).
- ^ 李毅夫、赵锦元. 世界民族概論.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06: 383. ISBN 7-81001-518-4 (中文).
今日斯里兰卡的民族矛盾主要是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之间的矛盾
- ^ 李毅夫、赵锦元. 世界民族概論.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06: 389. ISBN 7-81001-518-4 (中文).
民族冲突的主要根源是大僧伽罗主义的民族政策
- ^ 李毅夫、赵锦元. 世界民族概論. 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06: 390. ISBN 7-81001-518-4 (中文).
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的前景并不乐观,打破互不相让的僵局,跨越日渐加深的鸿沟,十分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