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妃墓道碑
五妃墓道碑,现存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的南门公园碑林。本碑原位于台南市东区魁斗山(或称桂子山、鬼仔山)五妃墓前,直至1935年(昭和10年)为办理始政四十周年记念台湾博览会,由石旸睢先生主导,与其他台南州44块古碑文物一同移至南门町大南门绿园(今南门碑林),放置于第2排第5位进行展览,目前依然留在原地。[1]
五妃墓道碑 |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南市中西区 树林街二段 |
坐标 | 22°59′09″N 120°12′05″E / 22.9857152°N 120.2012732°E南门公园碑林 |
规格 | 高241公分,宽82公分,厚11公分 |
材料 | 花岗岩 |
建成时间 | 大清帝国乾隆11年(1746) |
所有者 | 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 |
官方名称 | 五妃墓道碑 |
类型 | 登录等级:一般古物 |
详细登录资料 |
清乾隆11年(1746年),巡台满籍御史六十七、汉籍御史范咸为阐贞表烈五妃,命台湾府海防捕盗同知方邦基修缮“五烈墓”(现称五妃墓),于墓前建五妃庙,并立五妃墓道碑。
外观描述
编辑五妃墓道碑材质为花岗岩,高241公分,宽82公分,厚11公分。[2]形式为立碑,楷额“皇清”,题曰“五妃墓道”。[1]碑额横写阴刻楷体“五妃墓道”,以下碑文为直式排列。由上至下可分为3个部分:御史六十七(1744年至1747年任职)所作“吊五妃墓”之文、御史范咸(1745年至1747年任职)所作“吊五妃墓十绝句”,以及福建分巡台湾道庄年(1743年至1747年任职)所作之跋。[2]
保存现况
编辑依据古物分级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条第1、2、5款,五妃墓道碑被判定具有历史意义或能表现传统、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史事渊源,及具有珍贵及稀有性,于2015年5月11日被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指定为一般古物(府文资处字第1040415095B号),状况标示:有损伤,但状况稳定。[2]
碑文
编辑五妃墓道
编辑吊五妃墓
东风骀荡天气清,载驰骢马春巡行,刺桐花底林投畔,森然古墓何峥嵘?路旁老人为余泣:当年一线存前明,天兵既克澎湖岛,维时台海五烈皆捐生!至今坏土都无恙,谁为守护劳山精?云封马鬣连衰草,四围怪石争纵横,时闻鬼母悲啼苦,想见仙娥笑语声!岁岁里民寒食节,椒浆频奠陈香羹。满目凄凉已感叹,更听此语尤伤情。有明岁晚多节义,樵夫渔父甘遭烹;岛屿最后昭英烈,顽廉懦立蛮妇贞。田横纵死五百皆壮士,吁嗟乎!五妃巾帼真堪旌!
吊五妃墓十绝句
编辑明亡已历四十载,死节犹然为故明!荒冢有人频下马,真令千古气如生。(其一)
天荒地老已无亲,肯为容颜自爱身?遥望中原肠断绝,伤心不独是亡人!(其二)
君后将相殉社稷,虞兮未敢笑重瞳。庙廷倘使增陪祀,臣妾应教祭享同!(其三)
田妃金碗留遗穴,何似贞魂聚更奇?三百年中数忠节,五人个个是男儿!(其四)
可怜椎髻文身地,小字人传纪载新;却恨燕京翻泯没,英风独显费宫人!(其五)
忍把童家旧誓忘(指福王),孝陵风雨怨苍苍!芳魂若向秦淮去,正好乘潮到故乡。(其六)
明妃无命死胡沙,青冢荒凉起墓笳;争比冰心明似月,隔江不用怨琵琶。(其七)
垒垒荒坟在海滨,魂销骨冷为伤神;须知不是经沟渎,绝胜要离冢畔人!(其八)
又逢上巳北邙来,宿草新浇酒一杯(又三月三日率僚属致祭);自古宫人斜畔土,清明可有纸钱灰!(其九)
十姨庙已传讹久,参昂还应贡水滨;今日官寮为表墓,五妃直可比三仁。(其十)
浣浦范二十二咸[3]
跋
编辑志载前明宁靖王姬妾曰袁氏、王氏、秀姑、梅姐、何姐,大兵之克澎湖也,语宁靖曰:“王生俱生,王死俱死”。遂冠笄被服,同缢于堂。葬魁斗山,去宁靖墓三十里,时称“五烈墓”。乾隆丙寅,巡使六、范二公轺车过墓下,目击荒颓,命方司马缮葺其茔庙,并吊以诗,盖阐贞表幽烈,为海外之顽懦劝,固宣圣化者之急务也。余忝任观察,猥与型方训俗之末,乐得而道之。遂跋其后。
※《台南市南门碑林图志》中记载:庄年碑跋,仅见于六十七“使署闲情”;原碑跋文不可读者二十一字,据以补录。经勘校“南碑”录文与原碑出入七字。(史三张嘉珍校录)。[1]
※碑文无标点符号,为阅读方便增加。碑文内容以《台南市南门碑林图志》为主,因墓道碑文字于可见之参考书目中皆有些微出入,对照台湾大学图书馆拓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后,以南碑版最为准确。然以拓本观之,“刺”应做“剌”,“线”应做“线”,“草”应做“艸”,“岁岁”应做“岁々”,“纵”应做“从”,“断”应做“断”,“个个”应做“个々”,“苍苍”应做“苍々”,“垒垒”应做“垒々”,“贡”应做“问”,“今”应做“此”,“茔庙”之间应尚有一字。
立碑的意义
编辑康熙23年(1684年)清朝于原明郑版图建政,设有台湾府与三县(台湾、诸罗、凤山),归福建省管辖。然因处帝国边陲,行政控制力薄弱,政令难达,礼教不兴,相较于受儒家礼教束缚的中国原乡,在台妇女有较宽广的生活空间,[6]据《台湾县志》记载:“台湾妇人艳妆出行,其夫不以为怪,父母兄弟亦恬然安之”;到寺庙烧香祭拜,则是“招群呼伴,结队而行,游人遍于寺中,邂逅亦不相避”。[7]
看在受儒家教育的官员眼中,这些都是急需改变的状况。巡视台湾监察御史六十七,曾对妇女的种种弊风发表“通饬慎婚姻重廉耻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对持正守志的妇女,率加旌表。[4] 为五妃立墓、庙、五妃墓道碑之意,在于彰显五妃贞烈行为,加以精神褒扬,并鼓励效仿,以礼教规范妇女。 同时五妃墓道碑由满人御史六十七立碑,汉人御史范咸作诗,台湾道庄年题跋,展现中央及地方官员认可地方信仰,同时对南明遗老释放善意,增加与地方仕绅互动,达到安抚地方对不同政权统治的反抗意识,提升仕绅阶级与清朝统治阶层交流的契机。
拓本
编辑五妃墓道碑的拓本高241公分,宽82公分,黑白色。[2]1990年7月至1999年6月,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今国家图书馆)委托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何培夫教授执行“采拓整理台湾地区现存碑碣计划”,采拓1981年以前的碑碣,用以充实台湾史料的典藏,相关成果汇编成《台湾地区现存碑碣图志》,其中便有五妃墓道碑之拓本。2003年4月国家图书馆将《台湾地区现存碑碣图志》全部文字与图片数字化,并建构台湾记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碑碣拓片单元。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黄典权、游醒民主编. 《臺南市南門碑林圖志》. 台南: 台南市政府. 1980: 8–9 [202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 2.0 2.1 2.2 2.3 五妃墓道碑. 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 [2021年1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0月28日).
- ^ 3.0 3.1 3.2 连景初. 〈五妃墓〉. 《台南文化》. 1953, 3 (2): 24-28 [202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 4.0 4.1 六十七. 《使署閒情》卷三. [2021年1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19日).
- ^ 何培夫. 《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台北: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 1999.
- ^ 卓意雯. 《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 台北: 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1993: 138.
- ^ 王礼主修,陈文达编纂. 《台灣縣志》. [2021年11月17日].
- ^ 何培夫. 〈台灣碑碣史料之採拓與整理〉. 《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 2005, 1 (3):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