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焯
何焯(1661年—1722年),字屺瞻,号茶仙,因祖上曾在元统年间以“义行”得到旌门褒扬,人称义门先生、何义门。[1]江苏长洲人。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𬭎并称为康熙年间的“帖学四大家”。
生平
编辑何焯少时钝拙,十四岁发愤用功,拜吴县邵弥、安溪李光地为师,与阎若璩有往来,寓居阎家,常与阎通宵切磋。二十五岁时以拔贡生进京城,被尚书徐乾学、祭酒翁叔元收为门生。精干校书,长于考据,然性情偏狭,喜欢诋毁前辈如钱谦益、方苞、徐乾学等人。[来源请求]其师翁叔元依附明珠,指斥汤斌为“伪道学”,何焯写长信给叔元,表明师生绝交,索还门生帖子。叔元恨之入骨,极力打压何焯。[2]
康熙四十一年(1701年)冬,圣祖南巡驻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巡抚李光地向康熙推荐何焯,入值南书房,赐为举人。次年,参加礼部考试,末取,赐进士,选庶吉士。不久侍读八皇子,与八阿哥胤禩关系密切,胤禩“将何焯一幼女私养于宅中,以为己女。”,因与胤禩营党,陷入皇子之争而下狱。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何焯获罪后,在狱中仍校读《易经》,康熙帝阅览被没收的何焯邸中书籍,认为何焯“固读书种子也,而其中曾无失职觖望语”,又见其草稿有辞去吴县令馈金,“尽以其书还之,罪止解官,仍参书局。焯即趋局校书如故”。何焯受李光地知遇之恩,但李光地出卖陈梦雷,为何焯所不齿,何写给全祖望的信中,对李颇有微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何焯去世,康熙帝十分惋惜说“修书勤,学问好。朕正欲用之,不意骤殇,深可悯恻!”,命有司存恤其孤。
何焯工书法,尤善小楷,得晋唐人法度,笔力如董其昌[3],曾为皇帝写《四书集注》,与姜宸英、汪士铉、陈邦彦并称四大家。何焯晚年好品茗,号茶仙,精于茶艺。门人著录者四百人,吴江沈彤、吴县陈景云为尤著。其弟子金农有诗云:“宋元雕本积万卷,父子著书游禁庭。近不得意但高卧,秋风吹老古槐厅”。乾隆三十四年(1769)蒋维钧(字思叙,号砚溪,1727-1773,蒋杲从堂侄)辑《义门读书记》[4], 乾隆三十七年叶树藩据何批刻成《海录轩朱墨套印本》, 乾隆四十三年于光华辑《重订文选集评》。
何焯弟何煌(1668~1745)亦为清藏书家、校勘学家。何煌字心友、一字仲友,号小山,别号何仲子。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早年曾随同何焯前往京师,官职不详。
学术
编辑武汉大学文学院韦胤宗认为,何焯是后世版本目录、校勘之学的鼻祖。是“清人学问转变之一典型”。历史上,他最早专业批校,所批校的书籍遍及四部,有百种之多。衍生的批校及过录本逾三百种。汪绍楹在《阮氏重刻十三经注疏考》中说:“。。。于校勘,实衍义门昆仲之余绪”。不过,由于何焯早年将精力投入在时文制义,即八股文中,他的学术成就几乎都是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学风转变后达成的。俞正燮《癸巳丛稿》称其“用批时文法批书”。张之洞《书目答问》中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总目”将何焯列为校勘学家之首。自何焯起,学者们从原来的抄书做笔记逐渐改而在原书上批校。而这些批校转而被人整理为可以单独刊行的“读书记”之类。[1]
何焯的学术圈子,包括了其师友与众弟子。李光地是其师,何焯批校中常引用他的见解。何煌是其弟,与乃兄同为学者,兄弟之间多有交流。钱楚殷,钱曾长子,是何焯的好友。通过楚殷,何焯得以借阅钱谦益绛云楼烬余之书,又得到了海虞冯舒、冯班兄弟旧藏之书。何氏与毛扆、陆贻典、毛奇龄、徐乾学等学者及藏书家的交往逐渐形成了批校、过录的学术文化、学术风尚。何焯的弟子众多,著名的有沈彤、蒋杲、陈景云等。[1]
考据家钱大昕曾否定何焯的校勘[5]。或说虽然钱大昕有时的确指出了何焯的错误,但也有时误读了何焯的原文,也有时不知自己的论点其实与何焯相同[6]。
何焯在书法上特具造诣,尤精于小楷、行书,为帖学大家。即使是何氏在书上批校的寥寥数行字,都会被后世藏家当做可贵的临摹书帖。在何焯批校文本被过录的过程中,他的书法被各色过录者们当做写字的范帖,学习书法。清代中期的姚世钰(薏田)以字迹与何焯极似闻名,几乎可以乱真。其他类似的书法临习者不少,导致后世鉴定何焯真迹变得更加困难,乃至有商家雇佣抄手模仿何焯字迹,抬高书价。[1]
著作
编辑- 《诗文古籍》散佚
- 《语古斋识小录》散佚
- 《道古录》散佚
- 《义门读书记》五十八卷
- 《义门先生集》十二卷
- 《义门家书》四卷
- 《义门小集》一卷
- 《分类字锦》六十四卷
- 众多在其他刻本上的批校文字、题跋等。[1]
逸事
编辑何焯曾在南书房问左右“老头子去否?”不料康熙听到大怒,打算加罪。先生解释说:“先天不老之谓老,首出庶物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非有心诽谤也。”[7]这个故事后来被套用在纪昀与乾隆的轶事。[8]
流行文化
编辑光荣《三国志14》中曹操的特性“魏武之强”出自何焯对《三国志》中曹操收编青州黄巾军一段的批校“魏武之强自此始。”
注释
编辑- ^ 1.0 1.1 1.2 1.3 1.4 韦胤宗. 浩蕩遊絲:何焯與清代的批校文化. 北京: 中华书局. 2021. 读书种子何焯与他的批校、过录,学术关系的构建与学术知识的传播. ISBN 9787101152616.
- ^ 《清史稿》卷271:“叔元爱才而褊隘,何焯在门下,初甚赏之;叔元疏劾汤斌,焯请削门生籍,叔元摈之,竟不得成名。”
- ^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说:“张司寇(照)书名最赫,其笔力沈鸷,洵足追步香光,而气韵远不逮矣。姜湛园、何义门气韵与香光为近,而笔力又不足以副之。”
- ^ 何焯 著 蒋维钧 辑. 義門讀書記(58卷). 日本东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版. 1769年刻印.
- ^ 《潜研堂文集》:跋义门读书记:近世吴中言实学必曰何先生义门。义门固好读书所见宋元椠本皆一一记其异同。又工于楷法蝇头朱字粲然盈帙。好事者得其手校本不惜善价购之。至于援引史传掎摭古人有绝可笑者。
- ^ 王嘉川; 张卉子. 如此疏忽为哪般 ——钱大昕与前辈学者何焯之间的一段学术公案.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7 (1): 63–68.
- ^ 昭楗《啸亭杂录》卷九《何义门》条云:“何义门先生值南书房时,尝夏日裸体坐,仁皇帝骤至,不及避,因匿炉坑中。久之不闻玉音,乃作吴语问人曰:老头子去否?上大怒,欲置之法。先生徐曰:先天不老之谓老,首出庶物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非有心诽谤也。上大悦,乃舍之。此钱黼堂侍郎樾亲告余者,以南书房侍臣相传为故事云。”
- ^ 《清朝野史大观》卷六《老头儿》条云:“河间纪晓岚先生一日在朝待漏,坐久倦甚,戏语同僚曰:‘老头儿胡尚迟迟其来?’语未已,履声橐橐起于座后,则高宗微服至矣,厉声问‘老头儿三字何解?’先生从容免冠,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儿。’高宗乃悦。”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书目
编辑- 《清史稿·何焯传》
- 《崇明县志》
- 王应奎:《柳南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