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院里
22°16′56″N 114°09′25″E / 22.2821526°N 114.1569015°E
道路长度 | 0.11千米(0.068英里) |
---|---|
车速限制 | (领有许可证的车辆除外)0公里每小时 |
地点 | 香港中西区中环 |
起点 | 皇后大道中/德己立街 |
终点 | 德辅道中/环球里 |
戏院里(英语:Theatre Lane)是香港岛中环的一条街道,位于前皇后戏院的东边,怡安华人行的西面,德辅道中与皇后大道中之间,因前皇后戏院及前娱乐戏院的存在而得名。2007年年底,皇后戏院随着陆海通大厦一同被拆卸。现时戏院里已没有戏院。
历史
编辑戏院里在战前已经是一处商业繁盛的地方。例如在戏院里的北端,即是现在德成大厦的位置,有一间称为大型外资百货公司的惠罗。 在日治时期,按照日化政策,资产没收,交日本财阀经营,即是在1941年9月1日在戏院里原地开业的玉屋百货[2]。
在香港日治时期,位於戏院里一带曾经出现有近60间的珠宝金行,名字包括: 大新、大行、大利、欧亚、大信、香岛、忠诚、戴文、协成、荣兴、宝华、公诚、大东亚、万国、富生、新新、新亚、玉珍、何天福、南盛、周大福、周生生、丽华、永安、泰兴及大德等。当时二手珠宝、玉器、手表、墨水笔市场十分活跃。 商品来源有押店拆当货、贼赃及军人没收市民的财物。不少富人乐于投资购买珠宝玉石,他们相信贵重首饰比军票更保值[3]。
特色
编辑多年来[何时?],戏院里一直有数个擦鞋匠摆档,颇受白领族欢迎,是该区特色之一。2009年间,擦鞋匠曾多次被食物环境卫生署票控驱赶,遭到各界批评,政府同意向他们发牌,事件方得平息[4]。
事件
编辑2010年5月26日,毕打街与戏院里交界的横巷(港铁D2出口),一位外籍女游客的脚跟被老鼠咬伤,而老鼠被补鞋店东主“就地正法”。[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通
编辑相关
编辑邻近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戏院里步行街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8.
- ^ 第121页,《香江冷月: 香港的日治时代》 ISBN 962-8038-65-6
- ^ 第119页,《香江冷月: 香港的日治时代》 ISBN 962-8038-65-6
- ^ 戏院里四擦鞋匠将获发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太阳报》 200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