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 (2003年电影)

房间》(英语:The Room,香港译《瘟室》)是一部2003年美国独立爱情电影,由托米·韦素编剧、执导、制片和主演。该片主要讲述了一段通俗剧式的三角恋爱关系,韦素饰演银行职员约翰尼,他的女友丽莎(朱丽叶·丹尼尔饰演)和他的好友马克(格雷格·赛斯特罗饰演)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展了感情关系。影片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一系列与主题无关的次要情节英语Subplot上,这些情节大多都有配角参与,而且都因影片反复无常的叙事结构而无果而终。

房间
The Room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托米·韦素
监制托米·韦素
编剧托米·韦素
主演
配乐莫拉德恩·米勒柴维柯英语Mladen Milicevic
摄影托德·巴隆
剪辑艾力克·雅库·切斯
制片商韦素影业(Wiseau-Films
片长99分钟[1]
产地 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3年6月27日 (2003-06-27)(美国)
  • 2018年1月10日 (2018-01-10)(北美重映[2]
发行商
  • Chloe Productions
  • TPW Films
预算600万美元[3]
票房1800美元(首轮公映)[4]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房间
香港瘟室[5]
台湾房间[6]

据韦素介绍,《房间》这一片名的寓意是说一个房间是好事和坏事都有可能发生的场所。赛斯特罗佐证了这一说法,指出本片的原著舞台剧剧本就是以一个房间作为唯一的场景。他同时称,本片带有半自传性质,目的是“对交友的危害作出劝诫性的警示”[7]:228

美国电影人兼电影学者罗斯·莫林(Ross Morin)在接受《娱乐周刊》采访时将《房间》形容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4],更有一些媒体称该片是史上最糟糕的电影英语List of films considered the worst[8][9]。该片最初公映时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几间戏院放映,但其怪异且反常规的叙事以及技术和情节上的诸多缺陷使其迅速成为了一部邪典电影。虽然韦素后来声称《房间》其实是一部黑色喜剧,但观众普遍认为它只是一部水准糟糕的剧情片,甚至参演该片的一些演员也认同这一观点[10][11]

2010年,美国电子游戏网站Newgrounds发行了改编自《房间》的同名电子游戏英语The Room (2010 video game)。赛斯特罗在2013年出版了名为《灾难艺术家》的回忆录,详细讲述了《房间》的制作过程;詹姆斯·弗兰科执导并主演了由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该片于2017年12月公映。

剧情简介

编辑

约翰尼是旧金山的一名从事银行业的成功人士,他和未婚妻丽莎生活在城里的一间公寓里。丽莎对她的生活和约翰尼心生不满,于是引诱约翰尼最好的朋友马克,开始与他秘密交往。随着约翰尼和丽莎的婚期临近,约翰尼的事业遭遇了不顺。丽莎在家人与朋友面前对约翰尼的描述摇摆不定,一面谎称约翰尼对她实施了家庭暴力,一面却又在亲友批评约翰尼时为之辩解。与此同时,约翰尼偷听到丽莎向母亲承认自己有外遇,于是将一个磁带录音机连到了公寓的电话上,试图确定丽莎的外遇对象。

丹尼是约翰尼的邻居和朋友,也是约翰尼资助的大学生。丹尼与持枪毒贩克里斯-R发生了争执,但约翰尼和马克将后者制服并送往执法部门。丹尼同样对丽莎抱有欲望,也最终向约翰尼坦白了自己的心迹。约翰尼的精神状态逐渐转差,并叫来了他与马克共同的朋友,心理学家彼得。彼得时而为丽莎辩解,时而将她评定为反社会人格。对外遇一事心怀内疚的马克在被彼得拆穿后一度试图将他杀死。

在一场为约翰尼举行的惊喜派对上,他的一位朋友在其他人都已离开房间时撞见了丽莎和马克在屋内接吻,随即质问丽莎。约翰尼向宾客们宣布他和丽莎即将迎来一个孩子,但丽莎告诉宾客们这是她向约翰尼说的一个谎。在派对接近尾声时,丽莎向约翰尼公然炫耀自己与马克的关系,约翰尼和马克发生了撕打。

派对结束后,约翰尼把自己锁在洗手间里。丽莎给马克打电话,想要离家去找他。约翰尼从洗手间出来,拿出了录音机中的磁带,听到了丽莎和马克的亲密谈话。他精神崩溃,砸烂了公寓里的物品,并饮弹自杀。听到动静后,丽莎、马克和丹尼先后来到公寓,发现了约翰尼的尸体。马克和丹尼都怪罪丽莎让约翰尼自杀,马克也弃她而去。丹尼要求丽莎和马克离开公寓,但他们选择留在房间,相互安慰,直到警察到达现场。[12]

情节矛盾与叙事缺陷

编辑

除了在连贯性方面大量穿帮之外,《房间》中一些情节和角色设定上的矛盾也引起了观众和评论家的注意[13]。《波特兰水星报英语The Portland Mercury》指出,影片在引入很多情节线索之后随即又弃之不理[14]。在影片开始后不久的一场戏中,丽莎和母亲克洛黛特在讨论为约翰尼准备惊奇派对;讨论进行到一半时,克洛黛特突然对丽莎说:“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我肯定有乳腺癌。”[15]但此事就此被一笔带过,接下来再也没有被提及[14][15]。此外,观众也始终没能得知究竟是怎样的涉毒债务纠纷导致丹尼与克里斯-R在天台对峙[14][16]

马克在片中的唯一身份就是“约翰尼最好的朋友”,影片没有提供关于他的任何其他背景资料。首次出场时,他在大白天坐在一辆停在路边的车里,但却说自己“很忙”,而他的职业和当时究竟在忙什么从来没有得到任何介绍。赛斯特罗在其回忆录《灾难艺术家》中称,他曾经想为马克的角色加上一个卧底探员的身份,因为他认为这可以将角色身上几个不相干的方面联系起来(比如他的吸食大麻行为、剧烈情绪波动,以及对克里斯-R事件的处理等)。但韦素拒绝在剧本中加入任何关于马克身世的内容。赛斯特罗写道,令他感到好笑的是,后来影片同名电子游戏的作者在游戏中为马克增加了一段与他的想法非常相似的背景资料。[7]:195–196

在片中的一场戏里,几位主要的男性角色聚集在约翰尼公寓后面的一条小巷里,穿着燕尾服互相投掷橄榄球玩耍。在这场戏一开始,当马克到达时,镜头展示他刮掉了自己的络腮胡,并在戏剧化的配乐烘托下逐渐向他的面部推近。这段支线中,角色所说和所做的一切都对影片情节没有任何影响,而这场戏也在彼得不慎摔倒、其余人决定返回公寓之后戛然而止。韦素收到了关于这场戏的大量观众提问,于是在影片DVD中的一个问答片段里做出了回应,但他并没有对这场戏本身进行解释,而只是说在不佩戴护具的情况下玩橄榄球“既好玩又富有挑战性”[17]。赛斯特罗也被问到过马克剃须代表了什么,但他一度只回答“要是大家知道就好了”[18]。他后来在《灾难艺术家》中称,让马克刮掉胡子是韦素的决定,因为这样一来韦素就可以把他对赛斯特罗的昵称“娃娃脸”(babyface)用在马克身上;而且韦素认为,对于观众来说,看到剃须后的马克也会是一个“重要时刻”。赛斯特罗还回忆道,穿燕尾服玩橄榄球的戏是韦素在现场即兴创作的,他始终没有向片场的演职人员解释这场戏的重要性,但依然坚持拍摄,并不惜耽误拍摄其他更重要的戏份[7]:196–197

主要演员

编辑
 
格雷格·赛斯特罗在影片中饰演马克并担任制片经理,他在2013年把拍摄过程中的经历写成了回忆录《灾难艺术家
  • 托米·韦素饰演主角约翰尼[19],成功的银行业者、丽莎的未婚夫。
  • 格雷格·赛斯特罗饰演马克[19],约翰尼最好的朋友、丽莎的外遇对象。
  • 朱丽叶·丹尼尔(Juliette Danielle)饰演丽莎[19],影片中的反派、约翰尼的反社会未婚妻、马克的外遇对象。
  • 菲利普·霍迪曼(Philip Haldiman)饰演丹尼[19],约翰尼视如己出的邻居学生。
  • 卡洛琳·米诺特(Carolyn Minnott)饰演克洛黛特[19],丽莎的母亲。
  • 罗宾·帕利斯(Robyn Paris)饰演米歇尔[19],丽莎最好的朋友。
  • 斯科特·霍姆斯(Scott Holmes)饰演麦可[19],米歇尔的男友。
  • 丹·詹吉根(Dan Janjigian)饰演克里斯-R[19],威胁丹尼的毒贩。
  • 凯尔·伏特(Kyle Vogt)饰演彼得[19],心理学家、约翰尼和马克的朋友。
  • 格雷格格·艾勒瑞(Greg Ellery)饰演斯蒂文[19],约翰尼和丽莎的朋友。

制作

编辑

筹备

编辑

《房间》的故事源自韦素在2001年创作的一出舞台剧[4][20]托米·韦素自称,他随后将这个剧本改编成了一本500页的书,但没有能够将其出版[14]。他于是决定把故事改编成电影,并亲自制片,以确保自己对这个项目的完全控制权[14][21]

韦素一直对于项目拍摄资金的来源讳莫如深,不过他曾向《娱乐周刊》透露,部分经费是来自于他本人在韩国从事皮衣进口所获得的收入[4]。赛斯特罗在《灾难艺术家》中说,韦素多年以来透过在洛杉矶旧金山地区进行创业和房地产开发而积累了大量财富,在影片开拍时就已经非常富有[7]:244–250。《房间》的制作成本达到了600万美元(约合2023年的994万美元),全部花销都用在了拍摄和宣传上[4]。据韦素称,影片之所以成本高昂,是因为演职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替换,而且每名演员都有多位替补演员[15]。赛斯特罗则认为,影片预算增加是由于韦素在拍摄过程中作出了大量错误决定,譬如为本可以实景拍摄的戏份搭建场景、购买不必要的设备、在不同场景里多次拍摄同一场戏等;而且,因为韦素经常忘记自己的台词或站位,几分钟长的对话戏经常要花费几小时甚至几天来拍摄,这也导致了影片的成本迅速上升[7]:32;68–71

赛斯特罗和饰演斯蒂文的格雷格格·艾勒瑞回忆道,韦素来到了提供摄影器材租赁服务的Birns and Sawyer片场,租下了一个摄影棚,又购买了一套“新导演套装”,其中包括了两部全新的胶片和高清数字摄影机[22]。韦素不明白35毫米胶片和高清数字视频的区别,于是决定以同时以两种格式进行拍摄,并自己组装了一套设备,将两台摄影机并排摆放,由两组灯光和摄影团队同时分别操作[7]:26[14]。韦素自称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成为第一位以两种格式同时拍摄整部电影的导演,不过《房间》的最终版本只使用了35毫米胶片拍摄的素材[7]:26

选角

编辑
 
托米·韦素以约翰尼的形象为《房间》拍摄的宣传照

韦素说,在为影片选角时,他参考了上千位演员的肖像照[20]。然而,最终出演《房间》的演员几乎都从来没有参演过电影长片,例如《房间》就是卡洛琳·米诺特(饰演丽莎的母亲克洛黛特)出演的首部电影[17]。赛斯特罗的电影业工作经验也相当有限,他在拍摄前已与韦素结识,但只答应担任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然而,在影片拍摄的第一天,韦素就解聘了原定出演马克的演员,赛斯特罗这才同意代替其出演。他后来表示对拍摄性爱场面感到不舒服,韦素因此允许他在这些戏份中穿着牛仔裤[18]

饰演斯蒂文的格雷格格·艾勒瑞称,朱丽叶·丹尼尔在拍摄开始时“刚刚从德克萨斯州开来的巴士上下来”,全体演员在拍摄的第一天都“惊恐地看着”韦素趴到丹尼尔身上,开始拍摄他们的性爱戏[22]。赛斯特罗则不认同这一表述,称该场性爱戏是最后拍摄的戏码之一[7]:234。他说丹尼尔最初是丽莎一角的三至四名替补演员中的一位,在原定演员退出拍摄后才被选中成为正式演员[15]。丹尼尔称,她最初被选中扮演的角色是米歇尔,后来在原本要饰演丽莎的演员因“个性与角色不搭”而退出影片制作后而改为扮演丽莎[23]。她说,这名原定演员与韦素的年龄更为相近,讲话还带有被韦素称为“随便”的口音;赛斯特罗透露,该演员是来自某个南美洲国家的一名拉美裔人士,与韦素心目中的美国女孩形象不符[7]:122。此外,丹尼尔还说,有多名演员在影片开拍前就被解雇,其中还包括一名原定饰演米歇尔的女演员[23]

饰演彼得的凯尔·伏特在开拍之初就告诉摄制团队,他能用来拍摄的档期有限。影片没有能够及时拍完他的全部戏份,因此尽管彼得在一场尚未拍摄的高潮戏中起到关键作用,伏特还是离开了片场。他在影片后半段的台词被改交给了艾勒瑞,后者饰演的角色斯蒂文不但没有在片中得到任何介绍,甚至从未被直呼其名。[18][22][24]

剧作

编辑

《房间》最初的剧本比拍摄时使用的版本要长出很多,还包含一系列的冗长独白;演员和场记无法理解相当一部分对白,因此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在片场对剧本进行修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演员对《娱乐周刊》说,剧本里的“很多东西根本说不出口。我知道大家很难想像还有什么会(比电影里呈现出来的)更糟了,但确实有。”[4][25]赛斯特罗说,韦素坚持要求演员们严格按照剧本里的台词表演,不过几名演员在表演时成功地加入了即兴台词,其中一部分也出现在了影片的最终版本中[18]

赛斯特罗在《灾难艺术家》中回忆称,韦素一开始想要在《房间》中加入一段情节,揭晓约翰尼其实是吸血鬼,因为韦素本人对吸血鬼一直情有独钟[7]:84。在影片拍摄之初,他还要求工作人员想办法在一场戏中让约翰尼的奔驰轿车从公寓天台起飞并在旧金山天际翱翔,从而揭示约翰尼的吸血鬼身份,但这一构想最终没有在成片中得以实现[7]:92

在影片的剧本中,角色身上出现了大量难以解释的情绪和性格转变。赛斯特罗在书中提到了两场戏来分析影片突兀的语调转换。第一场中,约翰尼一边走上天台,一边忿忿不平地念叨著丽莎对他的家庭暴力指控,但在见到马克之后马上变得开心起来,还在听说马克的一位朋友被痛殴之后不合时宜地大笑。在片场,赛斯特罗和场记桑迪·史克莱(Sandy Schklair)反复劝说韦素不要将这场戏喜剧化,但后者坚持保留约翰尼大笑的部分[7]:65–67。另一场戏发生在不久之后,彼得对马克表明他认为马克和丽莎有外遇,马克一怒之下试图把彼得推下天台杀死他;就在彼得即将坠楼的时候,马克却突然把他从天台边上拉回来并向他道歉,两人又开始继续之前的对话,完全没有再次提及此事[7]:36

剧本中有大量的重复对白,约翰尼的台词更是包含很多反复出现的短语:在影片中,他在几乎每场对话开始时都用“哦,嗨!”(Oh, hi!)打招呼,在多数时候又会以“就是这么回事”(That's the idea!)作结。几位其他主要角色也经常用“别想这些了”(Don't worry about it)来不屑地中止对话,丽莎则往往以“我不想聊这个”(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来打断和约翰尼的谈话。几乎每位男性角色都有评论丽莎身材的对白,其中约翰尼的一位名字不详的朋友在片中的唯一一句台词就是“丽莎今晚好辣啊”。虽然片中有相当一部分对白都在讨论丽莎和约翰尼即将举行的婚礼,但是没有任何角色用过“未婚妻”(fiancée)和“未婚夫”(fiancé)这两个词,而只是说丽莎是约翰尼“未来的妻子”(future wife)、约翰尼是丽莎“未来的丈夫”(future husband)。[26]

拍摄

编辑

《房间》的主体拍摄持续了六个月,主要在洛杉矶的一个录音平台上进行,另有一个第二摄制组英语Second unit在旧金山进行拍摄[27]。片中的天台戏就是在录音平台上拍摄,再在后期制作时通过绿幕在背景中加上旧金山的城市景观[4]。影片摄制团队超过400人,韦素的职务包括演员、执行制片人、编剧、制片人和导演。克洛伊·丽斯基(Chloe Lietzke)和德鲁·凯弗瑞(Drew Caffrey)等另外两人也被列为执行制片人,但据赛斯特罗披露,前者完全没有参与影片制作,而后者则在拍摄开始前几年就已经身故[28]。韦素对幕后制作团队有诸多不满,并两次将整个团队全部替换(但他后来称共替换了四次)[4][29]。一些工作人员身兼多职,譬如赛斯特罗自己就在扮演马克之外还担任现场制片和韦素的助理,还参与了选角工作[24]。在现场,韦素频繁忘词和错过指令,导致很多戏份不得不反复重拍,还需要场记在现场提词和指导;因此,他在片中的大多数台词都是在后期制作时配音的[7]:127–128

配乐

编辑

影片的配乐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音乐教授莫拉德恩·米勒柴维柯英语Mladen Milicevic创作。米勒柴维柯之后还为韦素2004年拍摄的纪录片《在美国无家可归》(英语:Homeless in America)配乐,又在2016年担任了关于《房间》的纪录片《充满勺子的房间》(英语:Room Full of Spoons)的配乐师。[30][31]

除了米勒柴维柯创作的部分之外,影片的原声带中还包含四支R&B慢板歌曲英语Slow jam,分别在影片的五场性爱戏中使用(米歇尔和麦可的一场口交戏只使用了器乐)。这四首歌分别是怀曼·戴维斯(Wayman Davis)演唱的《I Will》、克林特·甘博亚(Clint Gamboa)的《Crazy》、甘博亚和贝尔·强森(Bell Johnson)的《Baby You and Me》,以及基特拉·威廉斯(Kitra Williams)的《You're My Rose》,其中最后一首还在片尾字幕时播放。原声带由韦素自己的TPW Records唱片公司在2003年7月27日发行。[32][33]

导演署名争议

编辑

在《娱乐周刊》2011年2月11日刊发的一篇报道中,曾参与《房间》拍摄工作的资深场记桑迪·史克莱声明要求署名为该片的导演。史克莱对《娱乐周刊》称,在他被聘为场记后不久,韦素就不得不全身心投入表演工作而无法履行导演职责,要求史克莱“告诉演员们做什么,喊‘开始’和‘停’,并告诉摄影师拍哪些镜头”。史克莱说,他和韦素曾经就此有过交流,后者拒绝放弃导演头衔,但要求前者执导电影。史克莱的表述得到了片中至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演员的确认,韦素则完全否认了他的说法[34][35]。赛斯特罗在《灾难艺术家》中部分证实了史克莱的陈述,称他在韦素记不住台词或无法与其他演员对戏时执导了很多戏份,但同时说他要求署名导演“有点像是声称自己是兴登堡号飞船航空学工程师[7]:27;127–128。韦素对史克莱的要求回应道:“这简直太可笑了……我觉得这种事只有在美国才会发生。”[21]

创作灵感

编辑

《房间》的主要情节是基于韦素本人的生活经历,包括约翰尼来到旧金山的过程、与丽莎的感情经历,以及与马克间的友谊和背叛等[7]:244–248[35]。赛斯特罗在书中转述韦素的话称,丽莎的原型是韦素真实生活中认识的一位年轻女性,他曾用一只价值1500美元的戒指向她求婚,但之后多次遭她背叛,最终导致二人分手[7]:246

赛斯特罗推测,鉴于韦素对电影《天才瑞普利》产生的强烈情感共鸣,他很可能是按照主角汤姆·雷普利的特点来为丽莎加上了阴险而爱算计的特质,并让《房间》中的三位主要角色分别对应《天才瑞普利》的三名主角;此外,韦素的本意也是要以饰演雷普利的演员马特·达蒙来命名马克这一角色,但却错把“马特”(Matt)听成了“马克”(Mark[7]:186–189。韦素在创作中还参考了田纳西·威廉斯室内剧英语Chamber plays,他在戏剧学校时就非常喜欢表演这些剧中情绪充沛的段落,《房间》的很多宣传材料也明确指出了该片与这些室内剧的相似之处[4][7]:43–47

韦素在导演和表演时有意模仿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奥森·威尔斯詹姆斯·迪恩(尤其是迪恩在《巨人传》中的表演)[36],甚至从他们的电影中直接引用了台词——《房间》中的经典对白“你快要把我撕裂了”(You are tearing me apart)即出自迪恩主演的《无因的反叛[7]:126

发行

编辑

宣传

编辑

《房间》的宣传物料几乎只有洛杉矶喷泉大道和高地大道英语Highland Avenue (Los Angeles)交叉口北侧的一块广告牌,牌子上是韦素半闭着左眼的大特写(亦即《房间》海报中使用的照片),他本人把这张照片称作“恶人”[15][20]。片方的宣传团队此前也设计了一张更为传统的宣传图,把主要角色的头像摆在金门大桥上方,但韦素因为“恶人”所带有的挑衅性而选择了它;在影片上映时,这个广告牌让很多路过的人都以为《房间》是部恐怖片[15]。韦素还出资在洛杉矶及周边的电视和报刊上为《房间》进行了小范围的造势,广告语把影片称为“一部拥有田纳西·威廉斯般热情的电影”[4]

虽然《房间》上映后商业反响惨淡,但韦素还是以每月5000美元的价格把广告牌立在原地五年之久[7]:100[37]。广告牌诡异的图像和漫长的投放期让它成为了一个小型旅游景点[4]。在被问及是如何能够在这样繁华的地段占据广告位如此之久时,韦素回答道:“我们喜欢这个地点,也喜欢这个广告牌,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让大家来看《房间》……我们在卖DVD,卖得还不错。”[20]

上映与评价

编辑

《房间》因“性爱、粗口和短暂暴力”而被美国电影协会定为R级[38]。2003年6月27日,《房间》在洛杉矶莱姆利院线英语Laemmle Theatres旗下的费尔法克斯英语Fairfax District, Los Angeles法布鲁克购物中心英语Fallbrook Center两间戏院开始公映,购票的观众都免费获赠了一张影片的原声CD[4]。韦素在其中一间戏院为演员和媒体安排了一场放映,并租来了一盏聚光灯摆在戏院门口,还乘轿车抵达放映场地[4]。虽然饰演米歇尔的演员罗宾·帕利斯说观众们都被电影逗笑了,但观看同场放映的《综艺》记者斯科特·方达斯(Scott Foundas)则指“不到30分钟,大部分观众就要求退票了”[4]。《房间》在两家莱姆利戏院合共只放映了两周,票房仅有1800美元(约合2023年的2981美元)[4][39]。在影片映期即将结束时,法布鲁克购物中心戏院在票房窗口上张贴了两张告示,一张用全大写字母英语All caps写着“不可退票”,另一张引用了一篇影评中的讽刺说法:“看这部电影就像头上被捅刀子。”[7]:xiv电影资讯网站IFC.com英语IFC (U.S. TV channel)形容韦素在片中讲话的声音是“波拉特在努力模仿扮演精神病人的克里斯托弗·沃肯[40]。《卫报》评价影片是“田纳西·威廉斯、艾德·伍德劳·凯利的《被困柜中英语Trapped in the Closet》”的混合体[41]

《房间》在表演、剧本、对白、技术水准、配乐、导演和摄影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差评。截至2017年末,影评聚合网站Metacritic上对《房间》的综合评分只有9分(满分100分)[42]。同类型网站烂番茄上对《房间》的27条评论中只有26%为好评,平均评分2.9(满分10分);影评人的共识评价写道:“托米·韦素这部误入歧途的杰作是真正的午夜电影经典,它以无边的热情颠覆了电影创作的规则,让表演、剧本、摄影等无聊琐事全都变得无关紧要。你再也无法以同样的眼光看橄榄球了。”[43]尽管收获这样的恶评,观众们却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影片推崇有加,甚至有人将其称为“影史上最好的烂片”[44]

2013年,《大西洋月刊》的亚当·罗森(Adam Rosen)发表了题为《〈房间〉等杰出烂片是否该算是“非主流艺术”》的文章。他在文中说:“‘非主流艺术’这一称号一般被用来指画家雕塑家……但用它来称呼托米·韦素这种屡屡受挫却无自知之明的电影人似乎也并无不可。”[45]

首轮公映后的放映活动

编辑
 
韦素和赛斯特罗在《房间》的一场放映之前回答观众问题

在《房间》公映第二周的一场放映中,全场观众屈指可数,但其中之一是搞笑短片网站“五秒影片英语5-Second Films”的成员迈克尔·侯瑟莱(Michael Rousselet)。他认为影片糟糕的对白和技术水平起到了无心插柳的幽默效果,并把这场放映当成了“自己的私人《神秘科学剧场英语Mystery Science Theater 3000》”(后者是一部电视影评喜剧,讲述主角被两位疯狂科学家强逼观看大量B级片)。在这场放映之后,侯瑟莱开始邀请朋友跟他一起去戏院观看该片,并在观赏过程中对影片加以嘲讽。经过口口相传,影片公映期间最后一场放映的观众人数达到了大约100人,侯瑟莱和朋友们则在三天内观看了四场。其后若干年里《房间》放映时的一些观影传统(诸如投掷勺子和橄榄球)正是在这些早期的放映场次里形成的。[4]

《房间》的戏院公映结束后,参加过最后一场放映的观众们开始给韦素发电邮,表达他们对影片的喜爱。在大量观众来信的鼓舞下,韦素在2004年6月安排了一场午夜放映,在大获成功后又开始继续安排更多的午夜场[3][46]。影片的追随者不乏保罗·路德大卫·克劳斯英语David Cross威尔·阿奈特帕顿·奥斯瓦特英语Patton Oswalt塞思·罗根詹姆斯·弗兰科戴夫·弗兰科乔纳·希尔等名人,克里斯滕·贝尔更是设法获取了一盘电影胶片,并在家中举办私家放映派对;电视剧《侦探小天后》的编剧罗伯·托马斯英语Rob Thomas (writer)说,他在剧集中“尽可能多地”加入了对《房间》的影射[4]。影片逐渐在美国以至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邪典电影的地位,韦素也在全美以及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举行了放映[47]

直到今天,全世界还有很多戏院放映《房间》,其中一些会每月都进行放映[47]。在这些放映中,影迷们会像《洛基恐怖秀》一样与电影互动,著名的观影传统包括装扮成片中角色、向银幕投掷塑料勺子(起因是约翰尼桌上摆着的一张来历不明的勺子照片)、近距离互相抛橄榄球、嚷出影片的经典对白和咒骂影片的不合理之处等[4][8][48]

2017年,以《房间》拍摄过程为蓝本的影片《灾难艺术家》公映并博得评论家和观众的好评,使得《房间》重新进入大众视野[2]。2018年1月10日,电影放映机构Fathom Events英语Fathom Events与北美地区500余间戏院合作,将《房间》重新搬上大银幕;这是影片在首次公映14年后第一次在北美进行大规模戏院放映[2]。此外,自《房间》在美国首映后的近15年内,尽管韦素曾表达过想要将影片呈现给亚洲观众的计划,但该片始终没有在亚洲进行过正式放映[47][49]。2018年1月,有香港影迷从韦素影业取得放映权,并正式将片名译作《瘟室》,在全港多家影院举行了影片的放映活动[50]。同年4月,台北金马奇幻影展举办了《房间》的展映,实现了该片在台湾的首次正式公开放映[6]。20周年之际,英皇戏院于2023年9月22至24日在澳门葡京人放映[51]

家庭媒体

编辑

《房间》的DVD在2005年12月发行,蓝光光盘在2012年12月发行[52] 。影片的音像制品通过韦素影业的官方网站、Netflix亚马逊销售[53][54][55]

DVD里的特辑之一是一段对韦素的采访,由赛斯特罗在镜头外提问。韦素坐在一个壁炉前,壁炉架上摆满了影片中的道具,旁边还挂着一张影片的海报[40]。韦素的一些回答经过了后期配音,但从画面中可以明显看出配音的内容和他原本回答的内容并无差别。他还回避了一些问题。[56]

蓝光盘中的花絮片段之一是毒贩克里斯-R与丹尼的对峙戏的另一版本。这一版中,两人在后巷而不是天台相遇,丹尼在玩的也不是橄榄球,而是篮球,他还邀请克里斯-R一起玩,企图把话题从债务纠纷上引开。另一支花絮片段是一条拍摄现场的实况纪录片,时长超过半个小时,没有旁白,也几乎没有台词,内容以演职人员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居多,唯一一个采访对象是片中的演员卡洛琳·米诺特。[56]

2011年,韦素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会使用《房间》的35毫米胶片素材推出3D版本[21]。这一版本截至2024年尚未面世。

衍生作品

编辑

图书及同名电影

编辑

2011年,有报道称赛斯特罗与出版商西蒙与舒斯特签订了出版协议,将会把自己参与《房间》拍摄的经历整理成书出版[57]。该书最终定名《灾难艺术家》,由赛斯特罗和美国记者汤姆·比塞尔英语Tom Bissell合著,并于2013年10月出版[7]

该书的电影改编计划于2014年2月提上日程,影片由赛斯·罗根监制,詹姆斯·弗兰科执导[58]。弗兰科说,这部同名电影将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两部电影《不羁夜英语Boogie Nights》与《大师》的“合体之作”[58]。弗兰科在片中饰演韦素,他的弟弟戴夫·弗兰科饰演赛斯特罗,罗根饰演场记史克莱,影片的编剧是曾执笔《星运里的错》剧本的斯科特·诺伊史达特英语Scott Neustadter迈克尔·H·韦柏英语Michael H. Weber,曾与弗兰科和罗根多次合作的布兰登·特罗斯特英语Brandon Trost担任摄影指导[59]。拍摄于2015年12月7日开始,2016年1月28日结束[60]。影片由A24新线影业共同发行,于2017年12月1日在北美上映[61]。该片在2017–18颁奖季中收获了包括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在内的多项提名[62],其中弗兰科获得了当届金球奖的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男主角奖项,并在领奖时邀请韦素一同登上舞台[63]

其他影视作品

编辑

2014年,在《房间》中饰演米歇尔的罗宾·帕利斯在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募资拍摄网络仿纪录片剧集《〈房间〉演员今何在》(英语:The Room Actors: Where Are They Now?),假想《房间》演员们目前的生活。众筹项目最终从385名支持者处募集到31556美元(约合2023年的40614美元)[64]。《房间》的多名演员出演了本剧,但韦素和赛斯特罗没有加入[65]。剧集于2016年9月30日在第24届雨舞影展首映[66],并于2017年11月30日在Funny or Die英语Funny or Die网站正式播出[67]

2016年,加拿大纪录片导演里克·哈珀(Rick Harper)出品了纪录片《充满勺子的房间》。影片采访了《房间》的多位演职人员,并调查了韦素本人的身世[68]。韦素最初对哈珀拍摄此片给予了支持,但哈珀后来不顾韦素反对采访了史克莱,并揭露了韦素一直以来讳莫如深的个人身份细节,导致二人交恶;韦素不但中止了合作关系,更控诉哈珀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并成功向法庭申请了禁制令,禁止哈珀发行、放映和宣传《充满勺子的房间》,导致影片的DVD预售被迫暂停[68][69]。最终安大略省高等法院英语Ontario Superior Court of Justice于2020年裁定韦素败诉,并需向制片方赔偿近100万加元[70]该片目前仍未通过任何渠道发行。

2017年,赛斯特罗与韦素时隔15年后再次在剧情片中合作,主演了影片《最佳好友[71]。影片的英文片名“Best F(r)iends”是影射《房间》中约翰尼和马克频繁互称对方为“最好的朋友”,片中多处也重现了《房间》的经典台词和桥段[72]。该片于2017年首映,并定于2018年上映[72]

据2023年3月9日的报导,《房间》的绿幕翻拍版《房间归来!英语The Room Returns!》正在后期制作中,由鲍勃·奥登科克主演[73]

电子游戏

编辑

2010年9月,美国电子游戏网站Newgrounds发布了根据《房间》改变的同名Flash网页游戏向影片致敬。这款角色扮演冒险游戏使用了16位元风格,站在约翰尼的视角经历影片的情节。游戏由网站的拥有者汤姆·弗普(Tom Fulp)亲自制作,配乐基于米勒柴维柯的原版电影配乐创作。[74]

现场表演

编辑

2010年6月10日,美国电影学会旗下的银泉文化中心剧院英语AFI Silver基于《房间》的原始剧本举办了一场现场表演暨剧本朗读会,韦素和赛斯特罗分别重新扮演了约翰尼和马克[75]

2011年,韦素透露他计划将《房间》改编成一出百老汇音乐剧,而他将担任编舞,并在首演之夜亲自扮演约翰尼[21]。他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再次提及了这一计划,称想要把该剧打造成一部“音乐剧/喜剧”[76]

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编辑

美国动画电视频道Adult Swim喜剧小品节目《提姆和艾瑞克超赞秀英语Tim and Eric Awesome Show, Great Job!》在2009年3月9日播出了一集名为《汤米》的节目,整集都以韦素作为主角[77]。剧集虚构了一部名为《猪人》的电影,韦素担任“客座导演”,与剧中的其他主要演员以仿纪录片的形式在电影拍摄期间接受采访;《房间》中的两场戏也在这集节目中出现[78]。从2009年起,Adult Swim在连续三年的愚人节都完整播放了《房间》;2012年愚人节,该频道播放了影片的前二十秒,随后开始转播姊妹动画频道Toonami[79]

2009年6月18日,搞笑评论音轨英语Audio commentary制作团队RiffTrax英语RiffTrax为《房间》发布了评论音轨,由曾任《神秘科学剧场3000英语Mystery Science Theater 3000》编剧的迈克尔·J·尼尔森英语Michael J. Nelson比尔·科贝特英语Bill Corbett凯文·墨菲担任评论员[80]。2015年5月6日,RiffTrax又举办了一场剧院表演,并在美国和加拿大的700多家戏院进行了现场转播[81]。这场表演作为“RiffTrax最佳现场表演”系列的一部分,在2016年1月28日重新在戏院放映[82]

2009年,喜剧演员帕顿·奥斯瓦特英语Patton Oswalt在自己的单口喜剧DVD《我的弱点很强壮》中与乔·哈姆合作出演了一段恶搞《房间》的资讯型广告[34]

2010年,网络喜剧剧集《怀旧影评英语Nostalgia Critic》推出了对《房间》的恶搞影评,其中列举了该片的低劣表演和编剧,但依然鼓励观众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只有眼见才为实的影片之一”[83]。这集节目一度因为《房间》出品方韦素影业的侵权指控而被撤下,并被另一支名为《汤米·伪秀》(The Tommy Wi-Show)的短片替代,节目主持道格·沃克(Doug Walker)在片中打扮成韦素的模样,讽刺韦素影业的指控;原本的节目后来又重新上线[84]。赛斯特罗和朱丽叶·丹尼尔都对这集影评表示赞赏,前者在2013年出演了《怀旧影评》的另一集节目,重新扮演马克一角[85]。韦素和赛斯特罗还分别做客了沃克的脱口秀节目《闭嘴,说话》[29][86]

2014年,韦素执导的情景喜剧邻居英语The Neighbors (2015 TV series)》首播集的一场戏中,角色特洛伊在观看《房间》[87]

2015年,赛斯特罗出演了五秒影片英语5-Second Films出品的电影《兄弟会大屠杀3英语Dude Bro Party Massacre III》,影片的导演就是在《房间》首轮放映期间开启了该片亚文化运动的迈克尔·侯瑟莱[88][89]

2015年7月5日,美国知名答疑专栏作家艾米·狄金森英语Amy Dickinson在她的专栏“问问艾米”中误将一封恶作剧来信刊出,该信以《房间》的情节为蓝本,并在经过了报纸编辑的修改之后仍然包含了从影片中撷取的对白[90]。狄金森随后在其担任嘉宾的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游戏节目《等等……别告诉我!英语Wait Wait... Don't Tell Me!》以及自己两周后的专栏中分别对这一恶作剧做出了回应[91][92][9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Foundas, Scott. Review: 'The Room'. 综艺. 2003-07-17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2. ^ 2.0 2.1 2.2 Alexander, Bryan. 'The Room': The worst movie ever gets an unthinkable national release, 14 years later. 2018-01-10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9) (英语). 
  3. ^ 3.0 3.1 Jones, Nate. How The Room Became the Biggest Cult Film of the Past Decade. Vulture. 2013-06-27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Collis, Clark. The Crazy Cult of 'The Room'. 娱乐周刊. 2008-12-12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5. ^ 瘟室(BC Presents). 百老汇院线. [2018-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中文(香港)). 
  6. ^ 6.0 6.1 金馬奇幻影展《搭錯車》獨家K歌場 邪典奇片《房間》在台首映「Cult」夜場.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 [2018-03-09] (中文(台湾)).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Sestero, Greg; Bissell, Tom. The Disaster Artist: My Life Inside The Room, the Greatest Bad Movie Ever Made 精装第一版. 纽约: Simon & Schuster. 2013-10. ISBN 9781451661194 (英语). 
  8. ^ 8.0 8.1 Walker, Tim. The Couch Surfer: 'It May Be Sublimely Rubbish, but The Room Makes Audiences Happy'. 独立报 (伦敦). 2009-07-19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9. ^ Collis, Clark. 'The Room': Worst movie ever? Don't tell that to its suddenly in-demand star. 娱乐周刊. 2008-12-30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10. ^ Patel, Nihar. 'The Room': A Cult Hit So Bad, It's Good (audio).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2006-05-05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11. ^ Paris, Robyn. How 'The Room' Turned Me Into a Cult Movie 'Star'. 2012-04-30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英语).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12. ^ Barton, Steve. Motion Picture Purgatory: The Room. Dread Central. 2009-12-10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13. ^ Jones, Nate. The Room: The Awful Movie Everyone Wants to See. 时代周刊. 2010-05-26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英语).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Lannamann, Ned. Tommy Wiseau: The Complete Interview(s). The Portland Mercury英语The Portland Mercury. 2009-08-13 [2017-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Heisler, Steve. Tommy Wiseau. The A.V. Club. 2009-06-24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16. ^ Tobias, Scott. The Room. The A.V. Club. 2009-03-26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0) (英语). 
  17. ^ 17.0 17.1 Wiseau, Tommy. The Room (DVD). 2005-12 (英语). 
  18. ^ 18.0 18.1 18.2 18.3 Weisberg, Sam. An Interview with The Room's Main Actor, Greg Sestero. Screen Comment. 2011-07-20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The Room (2003) - Full Cast & Crew. IMDB. [2017-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3). 
  20. ^ 20.0 20.1 20.2 20.3 Shatkin, Elina. LAist Interviews Tommy Wiseau, The Face Behind The Billboard. LAist. 2007-04-27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21. ^ 21.0 21.1 21.2 21.3 Sloan, Will. The Varsity Interview: Tommy Wiseau. The Varsity. 2011-04-27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22. ^ 22.0 22.1 22.2 Lastowka, Conor. RiffTrax Interview with The Room’s Greg Ellery. RiffTrax英语RiffTrax. 2009-06-12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7) (英语). 
  23. ^ 23.0 23.1 Ryan, Ryan. Interview with The Room's Juliette Danielle. Praxis Magazine.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1) (英语). 
  24. ^ 24.0 24.1 Heisler, Steve. The Room's Greg Sestero, Best Friend Extraordinaire. The A.V. Club. 2010-02-23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25. ^ Jones, Nate. The Original Script for The Room Was Even Weirder, If You Can Believe It. Vulture. 2015-11-17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0) (英语). 
  26. ^ Klion, David. Full Transcript of "The Room". Medium. 2014-05-19 [2017-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0) (英语). 
  27. ^ Bacher, Nicholas. The Room: Why so many love 'the worst film ever made'. BBC. 2016-03-04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3) (英语). 
  28. ^ Bacher, Danielle. Remembering 'The Room'. 滚石. 2013-10-04 [2017-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9) (英语). 
  29. ^ 29.0 29.1 Walker, Doug. Shut Up and Talk: Tommy Wiseau. Channel Awesome. YouTube. 2015-04-30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30. ^ Litowitz, Drew. Meet Mladen Milicevic, the College Professor Who Composed the Music for "The Room". Noisey (Vice). 2013-11-01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英语). 
  31. ^ Milicevic, Mladen. Credits: Mladen Milicevic – Composer (PDF).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9) (英语). 
  32. ^ Malden Milicevic, Tommy Wiseau - The Room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Discogs. 2003-07-27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英语). 
  33. ^ Release "The Room" by Various Artists. MusicBrainz. 2009-04-24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英语). 
  34. ^ 34.0 34.1 Snierson, Dan. The Battle Over 'The Room'. 娱乐周刊. 2011-02-11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35. ^ 35.0 35.1 Franco, James. James Franco Interviews the Men Behind the "The Worst Film Ever Made". V magazine. 2016-05-18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英语). 
  36. ^ Xiao, Madelyne. ‘The Room’ director talks new sitcom project, directorial influences. The Stanford Daily英语The Stanford Daily. 2015-04-07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37. ^ Maloney, Devon. 10 Years After The Room, Tommy Wiseau Is Still Hollywood’s Biggest Mystery. Wired. 2013-09-04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英语). 
  38. ^ The Room (2003) - Parents Guide. IMDb. [2018-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8) (英语). 
  39. ^ The Worst Movie of All Time?. World’s Strangest. 2010-12-27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40. ^ 40.0 40.1 Singer, Matt. "Everyone Betray Me!": A Primer on 'The Room'. IFC英语IFC (U.S. TV channel). 2009-03-24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41. ^ Rose, Steve. Is This the Worst Movie Ever Made?. 卫报. 2009-09-09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42. ^ The Room Reviews. Metacritic. [2018-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英语). 
  43. ^ The Room (2003). 烂番茄. [2018-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44. ^ Peterson, Dean. Why people keep watching the worst movie ever made. Vox. 2017-06-14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英语). 
  45. ^ Rosen, Adam. Should Gloriously Terrible Movies Like The Room Be Considered 'Outsider Art'?. 大西洋月刊. 2013-10-08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46. ^ Debruge, Peter. ‘Room’ keeps the door open. 综艺. 2006-04-09 [2017-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英语). 
  47. ^ 47.0 47.1 47.2 Showings. Wiseau-Films.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6) (英语). 
  48. ^ Bather, Luk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ult Film ‘The Room’ & Disaster Artist Tommy Wiseau. Highsnobiety. 2017-03-16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英语). 
  49. ^ Pulver, Andrew. The Room, 'Citizen Kane of bad movies', could be remade in 3D, says original director. 2015-11-09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9) (英语). 
  50. ^ 罗, 伟强. 【荷里活爛片王】經典cult片《瘟室》重新上映 極受追捧一票難求. 香港01. 2018-01-11 [2018-03-08] (中文(香港)). 
  51. ^ 澳門獨家放映‼️《The Room瘟室》開賣‼️... - Emperor Cinemas 英皇戲院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 [2023-10-07]. 
  52. ^ The Room Blu-ray. Blu-ray.com. 2012-12-28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53. ^ The Room STORE BUY DIRECT. Wiseau-Films.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0) (英语). 
  54. ^ The Room (2003) for Rent on DVD. Netflix.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英语). 
  55. ^ The Room [Blu-ray]. Amazon.com. Wiseau-Films. 2012-12-28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英语). 
  56. ^ 56.0 56.1 Bennett, Eric. The Room Blu-ray Review. High-Def Digest. 2015-02-03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英语). 
  57. ^ Collis, Clark. Greg Sestero memoir The Room.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1-05-26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58. ^ 58.0 58.1 James Franco’s Production Company Acquires Book About So-Bad-It’s-Good Cult Movie ‘The Room’. Deadline.com. 2014-02-07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59. ^ Sneider, Jeff. Scott Haze, James Franco Discuss Their New LA Theater, Upcoming Projects (Exclusive). TheWrap. 2015-10-12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60. ^ Deehan, Tom. The Disaster Artist wraps filming in Los Angeles. The Location Guide. 2016-02-01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英语). 
  61. ^ Busch, Anita. A24 & New Line To Release James Franco’s ‘The Disaster Artist’ In December. Deadline. 2017-05-15 [2017-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3) (英语). 
  62. ^ The Disaster Artist (2017) - Awards. IMDB.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英语). 
  63. ^ Desta, Yohana. Golden Globes 2018: Watch James Franco Hold Back Tommy Wiseau During Acceptance Speech. 名利场. 2018-01-07 [2018-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英语). 
  64. ^ Paris, Robyn. The Room Actors: Where Are They Now? A Mockumentary. Kickstarter. 2014-11-22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65. ^ Robertson, Murray. Interview: The Room actress Robyn Paris – 'I think we all went through the various stages of grief'. The List英语The List (magazine). 2016-11-08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0) (英语). 
  66. ^ The Room Actors: Where Are They Now?. 雨舞影展.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67. ^ The Room Actors: Where Are They Now?. theroommockumentary.com.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英语). 
  68. ^ 68.0 68.1 Luling, Todd Van. The Irresistible Mystery Of Tommy Wiseau. 赫芬顿邮报. 2016-01-29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英语). 
  69. ^ Ritman, Alex. 'The Room' Doc Maker on Falling Out With Tommy Wiseau: "The Most Interesting Person After Michael Jackson". 好莱坞报道. 2016-07-03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4) (英语). 
  70. ^ Thiessen, Brock. Tommy Wiseau Ordered to Pay Nearly $1 Million to Canadian Documentary Filmmakers. Exclaim!.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英语). 
  71. ^ Ford, Rebecca. 'The Room' Director Tommy Wiseau and Star Greg Sestero Reunite for New Movie (Exclusive). 好莱坞报道. 2016-10-12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英语). 
  72. ^ 72.0 72.1 Pearson, Ben. ‘Best F(r)iends’ Reunites ‘The Room’ Stars Tommy Wiseau and Greg Sestero For a Bizarre Crime Tale [Beyond Fest]. /Film英语/Film. 2017-10-02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1) (英语). 
  73. ^ Housman, Andrew. The Room Remake Starring Bob Odenkirk Was Shot In A Single Day. /Film. 2023-04-14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1). 
  74. ^ Fulp, Tom. The Room Tribute. Newgrounds. 2010-09-03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英语). 
  75. ^ The Room: Live announcement. AFI Silver英语AFI Silver.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8) (英语). 
  76. ^ Yakas, Ben. An Interview With Tommy Wiseau, Creator Of The Greatest Disasterpiece: 'The Room'. Gothamist英语Gothamist. 2016-07-26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8) (英语). 
  77. ^ Wagner, Rebecca. 10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Tommy Wiseau, the Man Responsible for "The Room"Wiseau Clashed with Tim & Eric. Complex英语Complex (magazine). 2014-12-03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英语). 
  78. ^ Tamburro, Paul. ‘The Disaster Artist’ and Tommy Wiseau: How the Internet Made a Bad Filmmaker a Star. CraveOnline英语CraveOnline. 2017-07-18 [201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英语). 
  79. ^ Cobb, Kayla. 10 of The Craziest And Most Controversial Things Adult Swim Has Done. Decider. 纽约邮报. 2017-04-18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英语). 
  80. ^ Corbett, Bill; Murphy, Kevin; Nelson, Mike. The Room – RiffTrax. RiffTrax英语RiffTrax. 2009-06-17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英语). 
  81. ^ RiffTrax Live The Room. Fathom Events英语Fathom Events.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82. ^ Best of RiffTrax Live The Room. Fathom Events.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英语). 
  83. ^ The Room – Nostalgia Critic. Nostalgia Critic英语Nostalgia Critic. 2010-07-14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84. ^ Masnick, Mike. Pissing Off A Movie Critic By Claiming Copyright Over A Video Review... Probably Not Smart. Techdirt英语Techdirt. 2010-07-22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85. ^ Nostalgia Critic: Dawn of the Commercials. Nostalgia Critic. 2013-11-12 [201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86. ^ Walker, Doug. Shut up and Talk: Greg Sestero. Channel Awesome. 2014-01-16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87. ^ Meet the Neighbors. The Neighbors. 第1季. 第1集. 2014-09-26 [2017-07-18]. Hul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英语). 
  88. ^ Cassaras, John. A 'Room' with a cult following. CNN. 2011-01-14 [201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英语). 
  89. ^ Collis, Clark. Dude Bro Party Massacre III trailer: Patton Oswalt explains why the movie isn't what it seems. 娱乐周刊. 2015-05-18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8) (英语). 
  90. ^ Dickinson, Amy. Ask Amy: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 should not progress to marriage. 华盛顿邮报. 2015-07-05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91. ^ Bluff The Listener. Wait Wait... Don't Tell Me!英语Wait Wait... Don't Tell Me!. 2015-07-11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92. ^ Dickinson, Amy. Ask Amy: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 should not progress to marriage. 华盛顿邮报. 2015-07-10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93. ^ Dickinson, Amy. Ask Amy: Father and sons flee when mom starts to attack. 华盛顿邮报. 2015-07-20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