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懿
萧懿(5世纪—500年11月19日),字元达,萧顺之之长子,梁武帝萧衍的长兄。
长沙宣武王 | |
---|---|
南朝宋、南朝齐政治人物 | |
姓名 | 萧懿 |
字 | 元达 |
封爵 | 临湘县开国侯→长沙郡王(追封) |
逝世 | 南朝齐永元二年(500年) 杨州丹杨郡建康县 |
谥号 | 宣武王 |
经历 | |
| |
生平
编辑萧懿年少时即有令誉,于南朝宋昇明二年(478年)起家担任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邵陵王刘友[1]军府的行参军[2]。南朝齐代宋后,萧懿入朝,历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马、建安王友。后出京担任晋陵太守,有善政。后入朝担任中书侍郎。父亲萧顺之去世后,萧懿去职丁忧,仍授宁朔将军[3]。
隆昌元年正月庚戌(494年1月26日)[3],萧懿起为持节、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进号冠军将军[4],出镇汉中。同年,萧懿服阕[5],袭封临湘县开国侯。建武二年(495年),北魏梁州刺史元英与秦州刺史刘藻合兵进攻汉中,乘胜长驱,进逼南郑[6]。四月,萧懿击退北魏军队,解汉中之围[7],以功进号征虏将军,增封食邑三百户。建武三年五月己巳(496年6月3日)[8],萧懿迁任督益宁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9]。
建武四年(497年)[10],萧懿入朝,担任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11]。永泰元年(498年)[12],萧懿出京担任使持节、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郢州刺史、建安王萧宝夤[13]军府的长史,行郢州事。萧懿第三弟辅国将军、雍州刺史萧衍派遣辅国录事参军张弘策前往郢州[14],以嗣主残暴、辅臣无能等理由劝说萧懿与其联合起兵。萧懿听到此话后,颇为不悦,不肯起兵[15][16]。永元元年(499年)[17],萧懿被征还入朝,担任卫尉[11]。
永元二年(500年)正月,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州投靠北魏[18]。二月丙戌(3月31日)[19],皇帝萧宝卷授萧懿持节、督豫州诸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南谯二郡太守,以讨伐裴叔业[20]。三日后,裴叔业病死,其兄子裴植据州降于北魏[21]。三月,平西将军崔慧景叛乱,入建康城,进攻宫城,萧懿率锐卒三千人赴建康城平叛[22]。四月癸酉(5月17日),崔慧景被斩首,皇帝萧宝卷授萧懿侍中、尚书右仆射,尚未拜官即于两日后改授尚书令[23]、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持节、征虏将军如故,增邑二千五百户[24]。萧懿因功高深受皇帝猜忌,又遭到茹法珍等人诬告谋反,遂在十月己卯(11月19日)与第四弟卫尉萧畅一起被赐死[25][26]。
中兴元年(501年),萧衍拥立和帝萧宝融,追赠萧懿侍中、中书监、司徒。同年十二月,萧衍率兵攻入建康城。中兴二年(502年)正月[27],宣德太后临朝,改赠萧懿太傅。天监元年(502年)四月,萧衍代齐建立南梁,追赠萧懿丞相,封长沙郡王,谥宣武王,葬礼依照西晋安平献王故事[28]。萧衍后来笃信佛教,为给萧懿修福,特为其立宣武寺[29]。
家庭
编辑父母
编辑兄弟
编辑- 第二弟:萧敷,字仲达,永阳昭王(追赠)
- 第三弟:萧衍,字叔达,高祖武皇帝
- 第四弟:萧畅,字季达,衡阳宣王(追赠)
- 第五弟:萧融,字幼达,桂阳简王(追赠)
- 第六弟:萧宏,字宣达,临川靖惠王
- 第七弟:萧伟,字文达,南平元襄王
- 第八弟:萧秀,字彦达,安成康王
- 第十弟:萧恢,字弘达,鄱阳忠烈王
- 第十一弟:萧憺,字僧达,始兴忠武王
子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资料
编辑- ^ 《宋书·卷十·本纪第十》:二年春正月……丁丑,以江州刺史邵陵王友为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三年……二月丙子,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邵陵王友薨。
- ^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少有令誉。解褐齐〔宋〕安南邵陵王行参军
- ^ 3.0 3.1 《南齐书·卷四·本纪第四》:隆昌元年春正月……庚戌,以宁朔将军萧懿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 ^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授持节、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加冠军将军。
- ^ 萧衍于该年正月后、七月前服阕,参见《梁书·卷一·本纪第一》:隆昌初,明帝辅政,起高祖为宁朔将军,镇寿春。服阕,除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入直殿省。预萧谌等定策勋,封建阳县男,邑三百户。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齐纪六》:魏主之在锺离也,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乘胜长驱,进逼南郑。
- ^ 《南齐书·明帝纪》:夏四月……索虏围汉中,梁州刺史萧懿拒退之。
- ^ 《南齐书·明帝纪》:〔建武三年〕五月己巳,以征虏将军萧懿为益州刺史
- ^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迁督益宁二州军事、益州刺史。
- ^ 《梁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四年,以(刘季连)为辅国将军、益州刺史,令据遥欣上流。
- ^ 11.0 11.1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入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卫尉卿。
- ^ 《南齐书·明帝纪》:永泰元年……夏四月……以西中郎长史刘暄为郢州刺史……秋七月……遗诏曰……刘暄可卫尉。
- ^ 《南齐书·卷五十·列传第三十一》:鄱阳王宝夤字智亮……东昏即位,为使持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征虏将军、郢州刺史。
- ^ 《梁书·卷十一·列传第五》: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高祖使弘策到郢,陈计于宣武王,语在高祖纪。
- ^ 《梁书·卷一·本纪第一》:懿闻之变色,心弗之许。
- ^ 《梁书·卷十一·列传第五》:王颇不怿而无以拒也。
- ^ 《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三》:永元元年……(卫尉)刘暄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 ^ 《魏书·卷八·世宗纪第八》:丁未,萧宝卷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春内属,骠骑大将军、彭城王勰帅车骑十万赴之。
- ^ 《南齐书·东昏侯纪》:〔二月〕丙戌,以卫尉萧懿为豫州刺史,征寿春。
- ^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永元二年,裴叔业据豫州反,授持节、征虏将军、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领历阳南谯二郡太守,讨叔业,叔业惧,降于魏。
- ^ 《南齐书·东昏侯纪》:己丑,裴叔业病死,兄子植以寿春降虏。
- ^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既而平西将军崔慧景入寇京邑,奉江夏王宝玄围台城,齐室大乱,诏征懿。懿时方食,投箸而起,率锐卒三千人援城。
- ^ 《南齐书·东昏侯纪》:夏四月癸酉,慧景弃众走,斩首……乙亥,以新除尚书右仆射萧懿为尚书令。
- ^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授侍中、尚书右仆射,未拜,仍迁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持节、将军如故,增邑二千五百户。
- ^ 《南齐书·东昏侯纪》:冬十月己卯,害尚书令萧懿。
- ^ 《南齐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十九》:永元二年十月,尚书令临湘侯萧懿及弟卫尉畅见害。
- ^ 《南齐书·卷八·本纪第八》:二年春正月戊戌,宣德太后临朝,入居内殿。
- ^ 《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天监元年,追崇丞相,封长沙郡王,谥曰宣武。给九旒鸾辂、黄屋左纛,葬礼依晋安平王故事。
- ^ 《续高僧传·卷第五》:帝为宣武王修福,下敕王人缮改张饰以待宠焉,因立名为宣武寺也。
- ^ 《梁桂阳国太妃墓志铭》:息男象,字世翼,袭封桂阳王。
- ^ 中华书局《南史》点校本:懿子业字静旷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六三:“长沙王懿六子,业、藻、猷、朗、明、象,疑皆冠以‘渊’字,南史、梁书皆避讳去上一字。惟渊藻、渊明于他传中可考而知;而又或改渊为深。”按王说是。“业”梁书武帝纪作“深业”,后不出。
- ^ 《新唐书·卷七十一下·表第十一下·宰相世系一下》:七子:业、藻、象、猷、朗、轨、明。
- ^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释僧凤,姓萧氏……曾祖懿,梁侍中、宣武王。大父轨,梁明威将军、番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