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行政区划
蜀汉行政区划,大体上沿习了东汉以来的州、郡及县政区制度。蜀汉的疆域北至秦岭一带;东与孙吴相邻于长江三峡;南至云贵高原一带,西南伸入今缅甸境内。
概况
编辑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取得荆州,刘备即表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刺史,引兵招降了荆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到了东吴周瑜死后,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自孙权处求借得南郡以及确认分得荆南四郡,督导荆州。建安十六年,刘备因益州牧刘璋之邀入蜀,屯葭萌以备汉中张鲁。隔年,刘备与刘璋反目,刘备屡败刘璋军,进围雒城,并分兵平定蜀中各地,并在荆州诸葛亮、张飞等人支援下,于建安十九年(214年)进入成都取得益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不满刘备迟迟不肯交还荆州,袭取长沙、桂阳、零陵3郡,双方军队相持于长沙益阳。后闻曹操将攻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于是双方议定平分荆州,以湘水为界,以东江夏、长沙、桂阳归孙,以西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参 1]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得汉中,并遣军攻三巴。刘备使张飞破曹将张郃于宕渠,刘备遂得三巴之地,此后双方相持于汉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汉中之战打败曹操得汉中郡,同时蜀将孟达自秭归北上攻取房陵,刘封自汉中东下与孟达会攻上庸、西城。至此,刘氏疆域东沿湘水,北抵秦岭,南至蛮中,横跨荆、益二州,领24郡1属国。同年孙吴乘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北伐时击取荆州,隔年孟达降魏,房陵、上庸、西城3郡归魏。蜀汉失去荆州及沔水上游之地,诸葛亮的宛洛、秦川两路伐曹的战略遂告搁浅。[参 1]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东伐孙吴,直迫南郡西境。旋而大败,退回蜀中。刘备死后南中益州、牂柯、越巂相继叛乱,是时蜀汉闭关息民,无暇顾及,暂置南中不管。至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益州、牂柯、越巂、永昌的叛乱,然而此后南中屡屡有乱,蜀汉在南中未能具有完全的统治力。建与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攻魏,陇右天水、南安、安定3郡相继投降。然街亭兵败,蜀汉军退回汉中,陇右3郡复归于魏。七年(229年),蜀汉攻魏,取得武都、阴平2郡,于是蜀汉西北边境直通曹魏陇右地区。但除此之外,诸葛亮北伐及后继的姜维北伐到最后大多无功而返,几乎未能从曹魏那里取得任何寸土。[参 1]
延熙三年(240年),越巂太守张嶷平定越巂郡,又平定汉嘉郡夷乱。十一年(248年)邓芝讨平涪陵夷乱。十七年(254年),姜维攻魏陇西郡河关、临洮等县,因曹魏援军到来,乃弃其地,徙民入蜀。十八年(255年),姜维在陇西洮西打败魏军,深入魏境,围攻狄道县,因魏援军到来而撤退。景耀元年(258年)姜维筹划纵敌深入加以歼灭,撤外围险要之守,诸各军屯于汉寿、乐城、汉城等地。炎兴元年(263年)魏大举攻蜀汉,汉中、武都、阴平三地一时陷没,蜀汉军退守剑阁,魏将邓艾出奇兵自阴平绕剑阁后,克涪城、绵竹,进围成都。十一月,蜀汉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以前,计辖有1州22郡。[参 1]
蜀汉行政区 | |||
---|---|---|---|
州名 | 郡数 | 郡名 | 废郡名 |
益州 | 22 | 蜀郡、梓潼、广汉、东广汉、汶山、巴郡、巴西、巴东、涪陵、犍为、江阳、汉嘉、汉中、朱提、越巂、牂柯、建宁、永昌、云南、兴古、武都、阴平 | 宕渠、南广 |
郡级行政区建置过程
西元 | 新增 | 变更 | 废除 | 数目 | 备注 |
---|---|---|---|---|---|
220年 | 18 | 继承汉代的郡 | |||
章武元年(221年) | 18 | 《华阳国志.巴志》巴东郡条,《晋书.地理志上》 | |||
章武年间 (221年─223年) |
|
1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志》宕渠郡条 | ||
建兴三年(225年) |
|
19 | 《蜀志.后主传》 | ||
建兴七年(229年)春季 | 21 | 《蜀志.后主传》 | |||
延熙年间(238年─257年) | 24 | 《华阳国志》巴志、蜀志、南中志 | |||
景耀元年(258年)以前 |
|
22 | 《华阳国志.巴志》宕渠郡条,南广郡疑建郡约9年即废 |
州治及范围
编辑蜀汉益州治成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四川(不含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境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西部地带)、贵州省(不含东部的铜仁、黔东一带)2省大部及陕西西南部(汉中一带)甘肃东南部(陇南及甘南)、广西西北部、缅甸东北部及重庆全部。
益州北部
编辑郡级行政区
编辑- 汶山郡
- 东汉末年置郡,郡治绵虒道(今四川省茂县),领绵虒道、广柔、汶江、蚕陵、湔氐道5县。蜀汉时置白马、平康、都安3县;绵虒道改置绵虒县、汶山县,湔氐道改置氐道县。蜀汉末领绵虒、广柔、汶江、蚕陵、氐道、白马、平康、都安8县。
- 广汉郡
- 东汉旧郡,郡治雒县(今四川省中江县西),领雒、新都、绵竹、什邡、阳泉、郪、广汉、德阳、五城9县。延熙年间(238-257年)郪、广汉、德阳、五城4县改隶东广汉郡。蜀汉末领雒、新都、绵竹、什邡、阳泉5县。
- 巴西郡
- 东汉末年置郡,郡治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领阆中、安汉、西充国、南充国、垫江、宕渠、宣汉、汉昌8县。建兴十五年(237年)垫江移属巴郡。[参 4]延熙年间(238-257年)宕渠、宣汉、汉昌3县改隶宕渠郡,9年后复归。蜀汉末领阆中、安汉、西充国、南充国、宕渠、宣汉、汉昌7县。
- 巴郡
- 东汉旧郡,郡治江州县(今重庆市中心),领江州、枳、临江、平都、乐城、常安6县。建兴十五年(237年)巴西郡垫江移来隶。[参 5]延熙十七年(254年)废平都、乐城、常安3县。蜀汉末领江州、枳、临江、垫江4县。
- 巴东郡
- 东汉末名固陵郡,章武元年(221年)改名巴东郡[参 6]。郡治鱼复县(今重庆市奉节县),领鱼复、朐忍、汉丰、羊渠、北井、巫6县。章武元年(221)以前巫县为吴国所占;章武二年(222)改鱼复县为永安县。蜀汉末领永安、朐忍、汉丰、羊渠、北井5县。
- 涪陵郡
- 东汉末年置郡,郡治涪陵县(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领涪陵、汉发、万宁、汉复、丹兴5县。延熙十一年(248年)置汉平县;废丹兴(约248年左右)。蜀汉末领涪陵、汉发、万宁、汉复、汉平5县。
县级行政区
编辑益州本部(州治成都县) | |||||
说明:本表为蜀汉炎兴元年(263年)益州本部各郡所辖的县份;以深灰色表示者,为曾经建置,后因种种原因而不存在的县份 | |||||
郡名 (县数) |
县名 (黄色者为郡治) |
今地位置(2013年1月) | 隶属郡国 | 备注 | |
---|---|---|---|---|---|
蜀郡 (6) |
成都县 | 今四川省成都市 | 蜀郡(220-263) | ||
郫县 | 今四川省郫县 | 蜀郡(220-263) | |||
江原县 | 今四川省双流县西 | 蜀郡(220-263) | |||
繁县 | 今四川省新都县西北 | 蜀郡(220-263) | |||
广都县 | 今四川省双流县东北 | 蜀郡(220-263) | |||
临邛县 | 今四川省邛崃市 | 蜀郡(220-263) | |||
汶山郡 (8) |
绵虒县 | 今四川省茂县 | 汶山郡(220-263) | 东汉为绵虒道,蜀汉时改称县。 | |
广柔县 | 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北 | 汶山郡(220-263) | |||
汶江县[注 1] | 今四川省茂县西北 | 汶山郡(220-263) | |||
蚕陵县[注 1] | 今四川省茂县北 | 汶山郡(220-263) | |||
氏道县[注 1] | 今四川省松潘县北 | 汶山郡(220-263) | 东汉为湔氐道,蜀汉时改名氏道县。[参 11] | ||
都安县 | 今四川省郫县西北 | 汶山郡(?-263) | 蜀汉时析郫、绵虒2县地置县(236年以前置)。[参 12] | ||
平康县 | 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 汶山郡(?-263) | 蜀汉时置县(247年以前置)。[参 13] | ||
白马县 | 今四川省松潘县北 | 汶山郡(?-263) | 蜀汉时置县。[参 14] | ||
犍为郡 (5) |
武阳县 | 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 | 犍为郡(220-263) | ||
南安县 | 今四川省乐山市 | 犍为郡(220-263) | |||
资中县 | 今四川省资阳市 | 犍为郡(220-263) | |||
牛鞞县 | 今四川省简阳市 | 犍为郡(220-263) | |||
僰道县 | 今四川省宜宾市 | 犍为郡(220-263) | |||
江阳郡 (3) |
汉安县 | 今四川省内江市 | 江阳郡(220-263) | ||
江阳县 | 今四川省泸州市 | 江阳郡(220-263) | |||
符节县 | 今四川省合江县 | 江阳郡(220-263) | |||
汉嘉郡 (4) |
汉嘉县[注 2] | 今四川省天全县东北 | 汉嘉郡(220-263,蜀郡属国220-221) | ||
徙阳县 | 今四川省天全县 | 汉嘉郡(220-263,蜀郡属国220-221) | |||
新道县[注 3] | 今四川省荥经县 | 汉嘉郡(220-263,蜀郡属国220-221) | |||
旄牛县 | 今四川省汉源县 | 汉嘉郡(220-263,蜀郡属国220-221) | |||
广汉郡 (5) |
雒县 | 今四川省中江县西 | 广汉郡(220-263) | ||
新都县 | 今四川省新都县 | 广汉郡(220-263) | |||
绵竹县 | 今四川省绵竹市东南 | 广汉郡(220-263) | |||
什邡县 | 今四川省什邡市 | 广汉郡(220-263) | |||
阳泉县 | 今四川省德阳市西北孝泉镇 | 广汉郡(220-263) | 蜀汉时分绵竹县置。[参 15] | ||
东广汉郡 (4) |
郪县 | 今四川省三台县南郪江镇 | 广汉郡(220-238?)→东广汉郡(238?-263) | ||
广汉县 | 今四川省射洪县南 | 广汉郡(220-238?)→东广汉郡(238?-263) | |||
德阳县 | 今四川省遂宁市东南 | 广汉郡(220-238?)→东广汉郡(238?-263) | |||
五城县 | 今四川省中江县 | 广汉郡(220-238?)→东广汉郡(238?-263) | |||
梓潼郡 (6) |
梓潼县 | 今四川省梓潼县 | 梓潼郡(220-263) | ||
涪县 | 今四川省绵阳市 | 梓潼郡(220-263) | |||
汉寿县 | 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 | 梓潼郡(220-263) | |||
白水县 | 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北 | 梓潼郡(220-263) | |||
汉德县 | 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 梓潼郡(220-263) | 蜀汉时置县。[参 16] | ||
剑门县 | 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 梓潼郡(220-263) | 蜀汉时置县。[参 17] | ||
巴西郡 (7) |
阆中县 | 今四川省阆中市 | 巴西郡(220-263) | ||
安汉县 | 今四川省南充市 | 巴西郡(220-263) | |||
西充国县 | 今四川省阆中市南 | 巴西郡(220-263) | |||
南充国县 | 今四川省南部县 | 巴西郡(220-263) | |||
宕渠县 | 今四川省渠县东北 | 巴西郡(220-?)→宕渠郡(?-258?)→巴西郡(258?-263) | |||
宣汉县 | 今四川省仪陇县东 | 巴西郡(220-?)→宕渠郡(?-258?)→巴西郡(258?-263) | |||
汉昌县 | 今四川省巴中县 | 巴西郡(220-?)→宕渠郡(?-258?)→巴西郡(258?-263) | |||
巴郡 (4) |
江州县 | 今重庆市 | 巴郡(220-263) | ||
枳县 | 今重庆市涪陵区 | 巴郡(220-263) | |||
临江县 | 今重庆市忠县 | 巴郡(220-263) | |||
垫江县 | 今重庆市合川区 | 巴西郡(220-237)→巴郡(237-263) | |||
平都县 | 今重庆市丰都县 | 巴郡(220-254) | 延熙十七年(254年)废县。[参 18] | ||
乐城县 | 今重庆市江津区 | 巴郡(220-254) | 东汉末置县。延熙十七年(254年)废县。[参 18] | ||
常安县 | 今重庆市璧山区 | 巴郡(220-254) | 东汉末置县。延熙十七年(254年)废县。[参 18] | ||
巴东郡 (5) |
永安县 | 今重庆市奉节县 | 巴东郡(220-263,固陵郡220-221) | 东汉为鱼复县,章武二年(222年)改名。[参 19] | |
朐忍县 | 今重庆市云阳县西 | 巴东郡(220-263,固陵郡220-221) | |||
汉丰县 | 今重庆市开县 | 巴东郡(220-263,固陵郡220-221) | |||
羊渠县 | 今重庆市万州区 | 巴东郡(220-263,固陵郡220-221) | |||
北井县 | 今重庆市巫山县北 | 巴东郡(220-263,固陵郡220-221) | |||
巫县 | 今重庆市巫山县 | 固陵郡(220) | 东汉末为吴国攻占。 | ||
涪陵郡 (5) |
涪陵县 | 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涪陵郡(220-263) | ||
汉发县[注 4] | 今重庆市黔江区西 | 涪陵郡(220-263) | |||
万宁县 | 地望不详 | 涪陵郡(220-263) | |||
汉复县 | 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 | 涪陵郡(220-263) | |||
汉平县 | 今重庆市武隆县西北 | 涪陵郡(250-263) | 延熙十三年(250年)置县。蜀汉时废县。[参 20] | ||
丹兴县 | 今重庆市黔江区 | 涪陵郡(220-248?) | 约在延熙十一年(248年)邓芝平乱后废县。[参 21] | ||
汉中郡 (5) |
南郑县 | 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 | 汉中郡(220-263) | ||
褒中县 | 今陕西省汉中市北 | 汉中郡(220-263) | |||
汉城县[注 5] | 今陕西省勉县 | 汉中郡(220-263) | 东汉为沔阳县,蜀汉建兴七年(229年)改名。[参 22] | ||
乐城县[注 6] | 今陕西省成固县 | 汉中郡(220-263) | 东汉为成固县,蜀汉建兴七年(229年)改名。[参 23] | ||
南乡县 | 今陕西省西乡县 | 汉中郡(221?-263) | 蜀汉时分成固县置。[参 24] | ||
武都郡 (6) |
下辨县 | 今甘肃省成县西北 | 武都郡(229-263) | 东汉末已废县,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攻取此地后复置县。 | |
河池县 | 今甘肃省徽县西北 | 武都郡(229-263) | 东汉末已废县,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攻取此地后复置县。[参 25] | ||
故道县 | 今陕西省宝鸡市南 | 武都郡(229-263) | 东汉末已废县,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攻取此地后复置县。[参 26] | ||
沮县 | 今陕西省略阳县东 | 武都郡(229-263) | 东汉末已废县,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攻取此地后复置县。 | ||
武都县 | 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南 | 武都郡(229-263) | 东汉末已废县,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攻取此地后复置县。 | ||
羌道县 | 今甘肃省宕昌县西南 | 武都郡(229-263) | 东汉末已废县,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攻取此地后复置县。 | ||
阴平郡 (2) |
阴平县 | 今甘肃省文县 | 阴平郡(229-263) | 东汉末已废县,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攻取此地后复置县。 | |
广武县 | 今四川省平武县北 | 阴平郡(229-263) | 东汉末已废县,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攻取此地后复置县。[参 27] |
益州南部(庲降都督)
编辑郡级行政区
编辑- 越巂郡
- 东汉旧郡。郡治邛都县(今四川省西昌市),章武三年(223年)越巂叟帅高定据郡叛乱,时越巂太守龚禄驻安上县(今四川省屏山县),遥领郡职[参 30]。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叛后一度回到邛都县,然而叛乱仍旧未平,后任太守长期驻于安上县,至延熙三年(240年)平郡乱后郡治才回到邛都县[参 31]。领邛都、会无、台登、卑水、定莋、苏示、阐、遂久、姑复、三缝、莋秦、潜街12县,建兴三年(225年)青蛉、遂久、姑复3县移属云南郡;新置马湖、安上2县(盖建兴年间置);苏示县改名苏祁县(盖建兴年间改名);废三缝、莋秦2县(年代不明);延熙年间(238-257)安上、马湖、潜街3县移属南广郡,九年后复归。蜀汉末领10县。
- 牂柯郡
- 东汉旧郡。郡治且兰县(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南),领且兰、平夷 鄨、毋敛、谈指、夜郎、同并、谈稿、漏江、毋单、宛温、镡封、漏卧、句町、进乘、西随16县。建兴三年(225年)宛温、镡封、漏卧、句町、进乘、西随6县移属兴古郡,毋单县移属建宁郡[参 32],废谈稿、漏江2县[参 33]。蜀汉末领7县。
- 建宁郡
- 东汉时名益州郡,郡治滇池县(今云南省澄江县西)。章武三年(223年)益州大姓雍闿据郡叛乱[参 34],时益州太守张裔驻牂牁郡平夷县(今贵州省仁怀市西南),遥领郡职。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后改名建宁郡[参 35]。建兴十一年(233年)平郡乱后庲降都督治才移到本郡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参 36]。初领味、滇池、胜休、俞元、昆泽、同濑、牧靡、谷昌、连然、秦臧、双柏、建伶、贲古、毋棳、梇栋、同劳、律高17县。建兴三年(225年)牂牁郡毋单县来隶[参 32],贲古、毋棳2县移属兴古郡,梇栋县移属云南郡。废律高县(年代不明),新置存邑、新定、脩云、泠丘4县(年代均不明)[注 9]。蜀汉末领8县。
- 永昌郡
- 东汉旧郡。郡治不韦县(今云南省保山市东北),领不韦、巂唐、哀牢、博南、云南、邪龙、楪榆、比苏8县,建兴三年(225年)云南、邪龙、楪榆3县移属云南郡;新置永寿、南涪、雍乡3县(年代均不明)[注 10]。蜀汉末领8县。
- 兴古郡
-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析牂牁、建宁2郡置[参 35],郡治宛温县(今云南省丘北县南)[参 38],领宛温、句町、铎封、进乘、漏卧、贲古、毋棳(同年改名西丰)[参 39]、西随8县,至蜀汉末不变。
县级行政区
编辑益州南部(庲降都督,治安上县) | |||||
说明:本表为蜀汉炎兴元年(263年)益州南部各郡所辖的县份;以深灰色表示者,为曾经建置,后因种种原因而不存在的县份 | |||||
郡名 (县数) |
郡治 | 县名 | 今地位置(2013年12月) | 隶属郡国 | 备注 |
---|---|---|---|---|---|
朱提郡 (4) |
南昌县 | 南昌县 | 今云南省镇雄县 | 朱提郡(220-263) | |
朱提县 | 今云南省昭通市城区 | 朱提郡(220-263) | |||
汉阳县 | 今贵州省六盘水市西北 | 朱提郡(220-263) | |||
南广县 | 今云南省盐津县 | 犍为郡(220-?)→南广郡(?-258?)→朱提郡(258?-263) | |||
越巂郡 (10) |
邛都县(220年-223年) 安上县(223年-225年) 邛都县(225年-?) 安上县(?-240年) 邛都县(240年-264年) |
邛都县 | 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 | 越巂郡(220-263) | |
台登县 | 今四川省冕宁县南 | 越巂郡(220-263) | |||
阐县 | 今四川省越西县东 | 越巂郡(220-263) | |||
苏祁县 | 今四川省西昌市北 | 越巂郡(220-263) | 东汉末名苏示县,约建兴年间(223-237)改名。 | ||
会无县 | 今四川省会理县 | 越巂郡(220-263) | |||
定筰县 | 今四川省盐源县 | 越巂郡(220-263) | |||
卑水县 | 今四川省昭觉县东南 | 越巂郡(220-263) | |||
潜街县 | 今四川省雷波县东北 | 越巂郡(220-?)→南广郡(?-258?)→越巂郡(258?-263) | |||
安上县 | 今四川省屏山县 | 越巂郡(225-?)→南广郡(?-258?)→越巂郡(258?-263) | 盖建兴年间(223-237)置县。 | ||
马湖县 | 今四川省雷波县北 | 越巂郡(225-?)→南广郡(?-258?)→越巂郡(258?-263) | 盖建兴年间(223-237)置县。 | ||
三缝县 | 今四川省会理县黎溪工业园区 | 越巂郡(220-225?) | 蜀汉时废县。 | ||
莋秦县 | 今四川省冕宁县 | 越巂郡(220-225?) | 蜀汉时废县。 | ||
建宁郡 (18) |
滇池县(220年-223年) 平夷县(223年-233年) 味县(233年-264年) |
味县 | 今云南省曲靖市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滇池县 | 今云南省澄江县西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昆泽县 | 今云南省宜良县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同濑县 | 今云南省马龙县南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同劳县 | 今云南省陆良县境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建伶县 | 今云南省晋宁县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连然县 | 今云南省安宁市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牧靡县 | 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秦臧县 | 今云南省禄丰县东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榖昌县 | 今云南省昆明市东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双柏县 | 今云南省双柏县南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俞元县 | 今云南省澄江县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胜休县 | 今云南省江川县北 | 建宁郡(220-263,益州郡220-225) | |||
毋单县 | 今云南省澄江县东南 | 牂柯郡(220-225)→建宁郡(225-263) | |||
存邑县 | 今云南省宣威市 | 建宁郡(225?-263) | 蜀汉时置县(年代不明)。[参 41] | ||
新定县 | 今云南省普安县北 | 建宁郡(225?-263) | 蜀汉时置县(年代不明)。[注 9] | ||
修云县 | 今云南省弥勒县南 | 建宁郡(225?-263) | 蜀汉时置县(年代不明)。[注 9] | ||
泠丘县 | 今贵州省盘县南 | 建宁郡(225?-263) | 蜀汉时置县(年代不明)。[注 9] | ||
律高县 | 今云南省弥勒县南竹园镇 | 益州郡(220-225?) | 蜀汉时废县。[注 9] | ||
牂柯郡 (7) |
且兰县 | 且兰县 | 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南 | 牂柯郡(220-263) | |
谈指县 | 今贵州省贞丰县西北 | 牂柯郡(220-263) | |||
夜郎县 | 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 牂柯郡(220-263) | |||
毋敛县 | 今贵州省独山县 | 牂柯郡(220-263) | |||
鄨县 | 今贵州省遵义市 | 牂柯郡(220-263) | |||
平夷县 | 今贵州省毕节市城区东北 | 牂柯郡(220-263) | |||
同并县[注 13] | 今云南省弥勒县境内 | 牂柯郡(225?-263) | |||
谈稿县 | 今贵州省盘县西南 | 牂柯郡(220-225?) | 蜀汉时废县。(不详何时)[参 33] | ||
漏江县 | 今贵州省普安县 | 牂柯郡(220-225?) | 蜀汉时废县。(不详何时)[参 33] | ||
永昌郡 (8) |
不韦县 | 不韦县 | 今云南省保山市东北 | 永昌郡(220-263) | |
比苏县 | 今云南省云龙县 | 永昌郡(220-263) | |||
嶲唐县 | 今云南省云龙县西南 | 永昌郡(220-263) | |||
哀牢县 | 今云南省盈江县 | 永昌郡(220-263) | |||
博南县 | 今云南省永平县西南 | 永昌郡(220-263) | |||
永寿县 | 今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永昌郡(225?-263) | 建兴三年(225年)以后置县。[注 10] | ||
雍乡县 | 今地不明 | 永昌郡(225?-263) | 建兴三年(225年)以后置县。[注 10] | ||
南涪县 | 今云南省景洪市 | 永昌郡(225?-263) | 建兴三年(225年)以后置县。[注 10] | ||
云南郡 (7) |
梇栋县 | 梇栋县 | 今云南省姚安县北 | 建宁郡(220-225)→云南郡(225-263) | |
云南县 | 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 | 永昌郡(220-225)→云南郡(225-263) | |||
邪龙县 | 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 永昌郡(220-225)→云南郡(225-263) | |||
楪榆县 | 今云南省大理市北 | 永昌郡(220-225)→云南郡(225-263) | |||
青蛉县 | 今云南省大姚县 | 越巂郡(220-225)→云南郡(225-263) | |||
遂久县 | 今云南省丽江市城区 | 越巂郡(220-225)→云南郡(225-263) | |||
姑复县 | 今云南省永胜县东南 | 越巂郡(220-225)→云南郡(225-263) | |||
兴古郡 (8) |
宛温县 | 宛温县 | 今云南省丘北县南 | 牂柯郡(220-225)→兴古郡(225-263) | |
句町县 | 今云南省广南县 | 牂柯郡(220-225)→兴古郡(225-263) | |||
镡封县 | 今云南省丘北县西南 | 牂柯郡(220-225)→兴古郡(225-263) | |||
进乘县 | 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 | 牂柯郡(220-225)→兴古郡(225-263) | |||
漏卧县 | 今云南省罗平县 | 牂柯郡(220-225)→兴古郡(225-263) | |||
贲古县 | 今云南省蒙自县 | 益州郡(220-225)→兴古郡(225-263) | |||
西丰县 | 今云南省华宁县南 | 益州郡(220-225)→兴古郡(225-263) | 东汉为毋掇县,建兴三年(225年)左右改县名。[参 39] | ||
西随县 | 今云南省元阳县一带 | 牂柯郡(220-225)→兴古郡(225-263) |
历任刺史、州牧列表
编辑实领
编辑- 益州
遥领
编辑- 兖州
- 冀州
- 张翼(259 - 263),景耀二年(259年)遥领冀州刺史。(《蜀志·张翼传》)
- 并州
- 廖化(259 - 263),景耀二年(259年)遥领并州刺史。(《蜀志·宗预传》)
- 凉州
- 交州
- 李恢(221? - 229),章武初(221-223)遥领交州刺史。(《蜀志·李恢传》)
- 荆州
- 吴懿(230 - 234),继胡济后遥领荆州刺史。(《蜀志·杨戏传》)
- 雍州
- 吴懿(234 - 237),继胡济后遥领雍州刺史。(《蜀志·杨戏传》)
注释
编辑- ^ 1.0 1.1 1.2 汶江、蚕陵、氐道3县《晋书》属汶山郡,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据《水经注》经文“益州沱水在蜀郡汶江县”、“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及《舆地广记》“本汉蚕陵县地,属汶山郡,郡废,属蜀郡,晋复属汶山郡”,认为在蜀汉时皆为蜀郡属县。
- ^ 孔祥军认为当作青衣县。
-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图组》作严道县。
-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图组》作汉葭县。
-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图组》作沔阳县。
-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图组》作成固县。
- ^ 《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图组》误作治朱提县。
- ^ 刘琳认为朱提郡尚领有堂狼县,蜀汉时复置(刘琳《华阳国志校注》页416注释1);孔祥军认为晋初复立(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页123-124)。
- ^ 9.0 9.1 9.2 9.3 9.4 洪亮吉《补三国张域志》及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将新定、修云、泠丘、律高4县列为蜀汉建宁郡属县,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从洪、吴二人说法列为蜀汉属县;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认为未有史料可证明蜀汉有此4县,未列为蜀汉属县。
- ^ 10.0 10.1 10.2 10.3 洪亮吉《补三国张域志》及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将永寿、南涪、雍乡3县列为蜀汉永昌郡属县,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从洪、吴二人说法列为蜀汉属县;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认为未有史料可证明蜀汉有此3县,未列为蜀汉属县。
- ^ 孔祥军考证只得领南广1县,依地理来看,越巂郡安上、马湖、潜街3县当为南广郡所领,郡治应为越巂郡临时治所安上县。
- ^ 任乃强认为此郡到蜀汉末年尚存在,“建武九年”当作“建武元年”之误(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页279);刘琳认为“建武九年”当作“建郡九年”之误(刘琳《华阳国志校注》页419注释3),孔祥军看法略同刘说。
- ^ 《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图组》依地理位置绘入建宁郡属县。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1.2 1.3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第33-35页。
-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益州〉:“蜀章武元年,又改固陵为巴东郡,巴西郡为巴郡,又分广汉立梓潼郡,分犍为立江阳郡,以蜀郡属国为汉嘉郡,以犍为属国为朱提郡。”
- ^ 《华阳国志》卷3〈蜀志〉:“刘氏延熙中,分广汉四县置东广汉郡。咸熙初省。”
-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巴郡太守〉:“垫江令,汉旧县,献帝建安六年度巴西,刘禅建兴十五年复旧。”
-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巴郡太守〉:“垫江令,汉旧县,献帝建安六年度巴西,刘禅建兴十五年复旧。”
- ^ 《华阳国志》卷1〈巴志〉:“巴东郡,先主入益州,改为江关都尉。建安二十一年,以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之巫、北井六县为固陵郡。武陵康立为太守,治故陵溪会。章武元年,朐忍徐虑、鱼复蹇机,以失巴名,上表自讼。先主听复为巴东。”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延熙十一年〕秋,涪陵属国民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皆破平之。”卷45〈邓芝传〉:“〔延熙〕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率军征讨,即枭其渠帅,百姓安堵。”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建兴〕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建兴〕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 ^ 《太平寰宇记》卷136〈山南西道·渝州〉:“后汉建安二十一年,蜀先主又以巴西郡所管宣汉、宕渠、汉昌三县置宕渠郡。”卷138〈山南西道·渠州〉:“后汉建安二十三年,蜀先主分巴郡置宕渠郡,寻省。后主延熙中又置,寻又省。”;《华阳国志》卷1〈巴志〉:“宕渠郡,蜀先主置。以广汉王士为太守。郡建九年省。延熙中复置。寻又省。”
- ^ 《水经注》卷33:“江水自天彭阙东迳汶关,而历氐道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分蜀郡北部,置汶山郡以统之。县本秦始皇置,后为升迁县也。”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裴松之注:“湔,县名也,属蜀郡。”;《宋书》卷38〈州郡志四·汶山太守〉:“都安侯相,蜀立。”;《舆地广志》卷30〈成都府路·永康军导江县〉:“本汉郫、绵虒二县地,属蜀郡。蜀置都安县,属汶山郡。”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反。”
-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汶山太守〉:“兴乐令,二汉、魏无。《晋太康地记》云:‘元年更名。本曰白马,属汶山。’《何志》,汉旧县。检二汉益部无白马县。”
- ^ 《宋书》卷38〈州郡志四·广汉太守〉:“阳泉令,蜀分绵竹立。”
-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梁州〉:“刘备据蜀,又分广汉之葭萌、涪城、梓潼、白水四县,改葭萌曰汉寿,又立汉德县,以为梓潼郡。”
- ^ 《方舆胜览》卷67〈利州东路·剑门县〉:“蜀先主以霍峻为梓潼太守,是时有剑门县。”;《蜀中广记》卷26:“《舆地广记》曰:诸侯孔明以大剑至此有隘束之称,乃立剑门县,复于阁道置尉以守之。”
- ^ 18.0 18.1 18.2 《华阳国志》卷1〈巴郡〉:“(延熙)十七年,省平都、乐城、常安。”
- ^ 《华阳国志》卷1〈巴郡〉:“鱼复县,郡治。公孙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水经注》卷22:“章武二年,刘备为吴所破,改白帝为永安,巴东郡治也。”
- ^ 《华阳国志》卷1〈巴郡〉:“汉平县,延熙十三年置。”
- ^ 《华阳国志》卷1〈巴郡〉:“丹兴县,蜀时省。”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建兴〕七年冬,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华阳国志》卷2〈汉中郡〉:“蜀时,以沔阳为汉城,成固为乐城。”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建兴〕七年冬,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华阳国志》卷2〈汉中郡〉:“蜀时,以沔阳为汉城,成固为乐城。”
-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汉中太守〉:“西乡令,蜀立曰南乡,晋武帝太康二年更名。”;《元和郡县图志》卷22〈山南道三·洋州〉:“本汉汉中郡成固县地,先主分成固立南乡县,为蜀重镇。晋改为西乡县。”
- ^ 《元和郡县图志》卷22〈山南道三·凤州〉:“汉高帝分陇西郡置广汉郡,武帝分广汉、陇西郡置武都郡,领县九。其属有故道、河池二县,今州即二县之地也。三国时属魏,明帝太和三年,其地没蜀,魏平蜀后复为雍州之地。”
- ^ 《元和郡县图志》卷22〈山南道三·凤州〉:“汉高帝分陇西郡置广汉郡,武帝分广汉、陇西郡置武都郡,领县九。其属有故道、河池二县,今州即二县之地也。三国时属魏,明帝太和三年,其地没蜀,魏平蜀后复为雍州之地。”
- ^ 《宋书》卷38〈州郡志三·北阴平太守〉:“平武令,蜀立曰广武,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 ^ 《三国志》卷45〈杨戏传〉陈寿注:“(邓)孔山名方,南郡人也。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蜀既定,为犍为属国都尉,因易郡名,为朱提太守,迁为安远将军、庲降都督,住南昌县。”
- ^ 《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
- ^ 《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章武三年,越嶲叟大帅高定元称王恣睢,遣都督李承之将军梓潼焦璜,破没郡土。丞相亮遣越嶲太守龚禄住安上县,遥领太守。”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延熙)三年春,使越嶲太守张嶷平定越嶲郡。”;卷43〈张嶷传〉:“初,越嶲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余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时论欲复旧郡,除嶷为越嶲太守,嶷将所领往之郡,诱以恩信,蛮夷皆服,颇来降附。”
- ^ 32.0 32.1 《水经注》卷36:“温水又东南迳牂柯之毋单县,建兴中,刘禅割属建宁郡。”
- ^ 33.0 33.1 33.2 《宋书》卷38〈州郡志四〉:“谈槁令,汉旧县,属牂牁。晋武帝立。漏江令,汉旧县,属牂牁。晋武帝立。”;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6:“《常志》无,《晋志》有,疑蜀省,晋后复立。《沈志》晋武帝复立,当是蜀省。
- ^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
- ^ 35.0 35.1 35.2 《三国志》卷33〈后主传〉:“(建兴)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 ^ 《三国志》卷卷43〈马忠传〉:“(建兴)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征庲降都督张翼还,以忠代翼。忠遂斩胄,平南土。加忠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初,建宁郡杀太守正昂,缚太守张裔于吴,故都督常驻平夷县。至忠,乃移治味县。”
- ^ 《太平寰宇记》卷79〈剑南西道姚州〉:“蜀刘氏分永昌、建宁为云南郡而治于弄栋。”
- ^ 《水经注》卷36:“刘禅建兴三年,分牂牁置兴古郡,治温县。”
- ^ 39.0 39.1 《宋书》卷38〈州郡志四〉:“毋棳令,汉旧县,属益州郡,《晋太康地志》属兴古。刘氏改曰西丰,晋武帝泰始五年,复为毋棳。”
- ^ 《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南广郡,蜀延熙中置,以蜀郡常竺为太守。蜀朝召竺,入为侍中,巴西令狐衷代之。建郡(原作建武)[注 12]九年省。”
- ^ 《太平寰宇记》卷79〈剑南西道八〉:“宜宾县,本汉南安县地,属犍为郡。蜀汉武侯南征,于此置存马戍。后改为存马县。”
来源
编辑- 书籍
- 司马彪,《续汉志》,维基文库
- 陈寿,《三国志》,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