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结构式讨论
此页面目前处于闲置状态,仅供历史参考而保留。 此页面最后更新于2024年12月3日 (二) 06:18 (UTC)。此页面的内容可能已无明确的共识支持,或是不再与讨论的主题相关。若您希望重启讨论,请至互助客栈寻求更广泛的意见。 |
结构式讨论将会逐步弃用并最终从MediaWiki移除。 现时您已无法在测试功能中启用结构式讨论。详见MediaWiki项目页以获取更多信息。 |
因为一些Bug的缘故,如果您被封禁了,请绝对不要在参数设置里调整Flow讨论页的设定! 这不是在开玩笑,否则您连利用讨论页申诉封禁的可能都没有。参见Phabricator工单T202358。 |
本页简而言之:结构式讨论提供发起话题和回复帖子的功能,并且支持可视化编辑器。 |
结构式讨论 |
---|
|
命名空间 | ||||
---|---|---|---|---|
基本命名空间 | 讨论命名空间 | |||
0 | (主/条目) | 帮助 | 讨论 | 1 |
2 | 用户 | 帮助 | 用户讨论 | 3 |
4 | 维基百科 | 维基百科讨论 | 5 | |
6 | 文件 | 帮助 | 文件讨论 | 7 |
8 | MediaWiki | MediaWiki讨论 | 9 | |
10 | 模板 | 帮助 | 模板讨论 | 11 |
12 | 帮助 | 帮助讨论 | 13 | |
14 | 分类 | 帮助 | 分类讨论 | 15 |
100 | 主题 | 主题讨论 | 101 | |
102 | 维基专题 | 维基专题讨论 | 103 | |
118 | 草稿 | 草稿讨论 | 119 | |
126 | 格式手册快捷方式 | PNS | 格式手册快捷方式讨论 | 127 |
710 | 字幕 | 字幕讨论 | 711 | |
828 | 模块 | 模块讨论 | 829 | |
1728 | 活动 | 活动讨论 | 1729 | |
2600 | 话题 | 帮助 | ||
虚拟命名空间 | ||||
-1 | 特殊 | |||
-2 | 媒体 | |||
结构式讨论(原称Flow[1])是一项讨论系统开发项目,由维基媒体基金会的Collaboration团队,项目打造出现代化的讨论页。最终将取代传统讨论页和LiquidThreads讨论页系统,因为结构式讨论无法在Wiki标记语言实现。
结构式讨论的主要目标是:
- 能使维基新手操作界面更加容易。
- 能使维基老手展开高效率的讨论。
- 鼓励互相支持和协作的深度对话。
结构式讨论目前于数个Mediawiki.org的讨论页和数维基页目上进行测试。在2015年,本项目的目标是和社群一起将结构式讨论实现到不同维基上去,并造出新功能,以方便这些维基上的活跃编辑们一起工作,及方便新用户加入。本项目将随时间改善和茁壮,并将以用户的意见为依归作改善。
维基媒体基金会2015年左右停止开发结构式讨论,转而开发其他讨论工具。2023年末,维基媒体基金会宣布将逐步弃用结构式讨论。
概要
编辑英语维基的新用户愈来愈少透过维基页面作讨论了[2],尽管有愈来愈多的消息(多为自动发放的)以此方式发放给他们[3][4]。wikitext的讨论页代码也对新手[5][6][7][8](甚至老手)沟通构成阻碍[9]。
此外,资深用户通常都找到某种“方法”去帮助他们管理和追踪自己正参与的众多对话,当中使用了很多并非为此目的设计的工具。例如,监视列表和页面差别工具是为管理页面而设计,故用户难以分辨同一页面上的某对话是否确实有更新过。资深用户常浪费大量时间于检查对话页上的页面差别是否和自己有关,特别是当最热门的话题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时候。
我们相信用户期望一个比目前讨论页更现代化的讨论系统,以满足所有用户讨论和协作时的需要。
改善后 | 改善前 |
---|---|
|
|
用户需要一个现代化和直观的讨论接口
编辑讨论页作为一个讨论工具显得过时和不直观。
(新)用户被种种不成文惯例所困扰
编辑历年来,已有大量惯例围绕着讨论页的使用而建立,如talkback模板的使用或不可修改他人的留言等。它们令不知情的用户感到困惑。这并不意味这些惯例是错误的,只是这些用户实在不知道。
现代化的讨论系统将改善这个计划
编辑更好的合作渠道将改善协助效率,令我们的所有项目从中获益。
进程规划
编辑请注意:
像是Flow一样的项目通常进程规划都非常弹性,并且常有变动。我们实际上是一步一步的讨论出这个项目,而不是一次到位的把所有事情都设计、建立完成。每次发布版本应该都是立基于上个版本的成果,随时增加或改变内容。决策必须根据很多不同的因素,包含主动的与维基社群的伙伴还有众多利害关系人主动工作、从社群成员得到的反馈意见、制造了很夸张的错误然后修好它、甚至纯粹因为今天比昨天想到更好的点子。
此进程规划并非固定而短期的规划。如果有人跟你说这类项目有快速而固定的进程,他可能是想推销什么产品给你。建立这样的功能是个创造性的工程,必须透过团队合作达成。就像所有的创造性的作品一样,本项目靠得是灵感、犯错、以及愿景,三点缺一不可。与其说这是精准科学,不如说这是个艺术品,但描述这是个艺术创造的过程,也还无法完整表达其他本项目所需的技能。
下列的进程规划仅是猜想。只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对我们认为自己正在前进的方向有个基础概念、列出我们当下觉得相关的优先工作项目。这个进程规划在不久之后相信就会过时。我们团队很小,但有很多待办事项在我们眼前,我们不可能每次想到很棒的想法或是犯了个很蠢的错就更新一次这份文件。我们“无时无刻”都会想出好点子或犯错,甚至它们常会同时发生。
通常像这么大规模项目的进程规划,可以预期的是前一两个月的的规划通常都会照着走。下一季的进程方向大致会正确,不过优先工作事项会改变,得看这季开发时发生的事情。离现在半年后的规划几乎可确定是错的,至少会有几个重要的面向不会正确。至于在这之后的规划则几乎就都是虚构的了。此进程规划不会是前提、也不会是确定的项目。这是个会不断变动的文件,但也许无法及时的更新。这是一项探索、学习与成长的旅程。编写软件就是这么有趣。 -- DannyH (WMF),本名Danny Horn,维基媒体基金会项目经理。
第一季(2014年7月-9月)
编辑- 用户界面功能
- 订阅
- 完成 订阅各个话题。
- 通知
- 完成 点击一个通知就会前往话题页面,并将未读消息给标上颜色。
- 完成 结构式讨论通知已读和未读状态。
- 完成 标记为已读。
- MediaWiki的变迁
- 完成 建立一个话题名子空间。(页面)
- 完成 动态通知已读和未读状态。
- 社群合作
本季回顾请见此(英文):[1]
第二季(2014年10月-12月)
编辑- 用户界面功能
- 完成 目次表。
- 社群合作
本季回顾请见此(英文):[2]
第三季(2015年1月-3月)
编辑第三与第四季的优先工作是与数个不同语言的维基百科社群合作,部署结构式讨论、在可以提升性能的地方使用、同时专注于建立能协助维基老手合作,也吸引新的维基贡献者使用的各种功能。
- 用户界面功能
- 完成 讨论告一阶段时的缩进的新模式。
- 完成 透过编辑工具栏将可视化编辑器集成进来。
- 完成 话题页面可以支持分类。
- 完成 编辑其他用户的发文,如果你的留言被其他人编辑会得到Echo通知。
- 社群合作
- 完成 激活部分的项目页面(help页面和village pump页面):加泰隆语、法语、葡萄牙语维基百科。
- 完成 激活部分的测试页面:中文、希伯来语、旁遮普语、俄罗斯语、泰卢固语维基百科。
第四季(2015年4月-6月)
编辑- 用户界面功能
- 未完成 删除和移动结构式讨论页面。
- 未完成 让用户可以看到更宽页面的选项。(也许会是满版的宽度,我们还在调整)
- 未完成 结构式讨论页面的搜索功能。
第五季(2024年)
编辑- 处理中…… 废弃结构式讨论。
随着我们跟不同维基计划的社群伙伴继续合作,这个列表还会持续的更新。
系统构成
编辑这张简表介绍了一个讨论系统应有的主要功能,我们计划如何做出这些功能,目前情况,和到当前讨论的链接。它将会不断被更新,以反映新讨论的成果。
常见事务问答集
编辑- 将会取代传统讨论页吗?
- 没错,但并不是永久的。讨论页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用途——有些单纯、有些复杂。目前Flow团队正在处理最基础的用途。新增功能的过程是不断演进累加的;我们计划滚动式的逐渐满足各类用途的需求。
- 在不久的将来,一旦软件已经稳定并且有足够比例的活跃编辑已经试用并给予Flow他们的反馈之后,我们可能会强制所有讨论页使用结构式讨论,但达到此最终目标之前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们。
- 将会有哪些页面部署结构式讨论?
- 结构式讨论已经测试数个功能讨论页上部署,包含:
- Mediawiki
- 加泰隆语维基百科
- 法语维基百科
- 葡萄牙语维基百科
- 中文维基百科两个页面
- 希伯来语维基百科
- 旁普遮语维基百科
- 俄语维基百科
- 泰卢固语维基百科
- 我们将会增加结构式讨论部署的页面,依照社群成员的共识来决定会优先部署在哪个讨论空间。
- 可以选择退出吗?
在阅读模式下,您将无法撤销结构式讨论阅读方式。若其他用户将他们的讨论页面转换成结构式讨论页面,或社群达成共识转换条目讨论页,如果你想参与该页面,结构式讨论的使用不可避免。
- 将会对传统讨论页的记录有什么影响?
- 当结构式讨论在一个活跃的wiki讨论页上启用时,已经存在的讨论将会被自动移动到一个存档页面。届时在Flow讨论板上将会有链接向存档页的链接。旧的讨论将不会被“丢弃”。我们知道讨论对于了解一个条目或项目的协作历史有多么重要。
- 我们将无法把旧的讨论页“转换”为结构式讨论的格式,因为这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转换关系。将旧的讨论以源格式留在存档页,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 IP用户或匿名用户可以编辑吗?
- 匿名用户可以在所有启用结构式讨论的讨论页参与讨论。然而,讨论页监视,以及这些监视的通知将只有登录用户可以收到。
- 为何不使用预先建构的系统?例如phpBB或Discourse之类的。
- 这些预先建构的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了单独用例,在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项目当中,并没有相对应的单独用例,例如用户讨论页、条目讨论页、申请成为管理人员、页面存废讨论、互助客栈等。
- 为何不使用LiquidThreads?
- 对于Wikipedia:垃圾消息和破坏有什么对策?
- 是否支持自定义签名?
- 不提供支持。因为对于用户界面设计具有破坏性,导致缺乏一致性;某些用户的自定义签名,只透露昵称,却没有透露账号名称。
- 可以修改他人的帖子吗?
- 当前版本是默认管理员可以修改他人的内容,而话题的标题每个人都可以编辑。
- 你要怎么支持维基百科系统所使用的每一个行程?
设计(自定义)问答集
编辑- 为何设计成固定宽度?没有考量到宽屏的显示?
- 这是一项措施。人眼在阅读文章时,段落必须限制在一定的长度,就要换行,这样可以减轻阅读上的疲劳。在易用性测试的研究指出[10][11],这样可以降低压力等级。
- 为何留空这么多边界?
- 这些留空就是眼睛的休息处,有助于专注阅读文章,并增进理解文章内容20%[12]。
- 为何出现灰字?
- 若使用亮眼的颜色易影响视力。
- 为何看起来像是Facebook、Twitter和Stack Exchange?
- 条列分明,整齐划一,方便查看Flow中的内容。
- 为何使用话题和帖子?
- 更有话题性的去讨论或协议。
- 为何话题中的标题旁显示大型的颜色?
- 容易识别话题是否已经解决。
- 如何在可视化编辑与源代码(Wiki text)编辑之间进行切换?
- 话题编辑中的右下角显示[[]],透过点击来进行切换模式。
- 留完言后按存储变更会自动签名吗?
- 是,每一个留言的左上方会显示那一位编辑的账号名称,鼠标移过去可显示其留言页面及贡献,右下角则显示时间的变更,鼠标移过去可显示存储完的时间。
- 编辑过后到下一次编辑前内容/模板会不会即时更新?
- 不会
中文维基问答集
编辑- 支持简繁转换吗?
受技术限制,暂未开放简繁转换。
- 可以把讨论串转移到其他页面吗?
目前必须要与技术人员在客栈进行协商。
参考资料
编辑- ^ 英文名字灵感来自工作流程(workflow)以及心流(flow)的概念
- ^ New user participation in deletion discussions and community discussion spaces.
- ^ Bytes added to English Wikipedia by namespace
- ^ Messages to new users by type.
- ^ User test results
- ^ WMF Usability study highlights 1
- ^ WMF Usability study highlights 2
- ^ MediaWiki Flow research
- ^ Experienced user responses
- ^ Reading Online Text: A Comparison of Four White Space Layouts
- ^ 10 Usability Tips Based on Research Studies
- ^ UI Design Newsletter – December, 2005, Human Factors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