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门乡
22°42′59″N 120°39′16″E / 22.716323°N 120.654330°E
三地门乡 Sandimen Township 旧称:山猪毛、三地盟乡、三地乡 | |
---|---|
山地乡 | |
坐标:22°43′N 120°39′E / 22.72°N 120.65°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省 | 台湾省 |
上级区划 | 屏东县 |
下级区划 | 10村82邻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三地门乡公所 (立法机关:三地门乡民代表会) |
• 乡长 | 曾有钦(三地门乡乡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196.3965 平方公里(75.8291 平方英里) |
海拔 | 710 公尺(2,330 英尺) |
人口(2024年9月)(2,443户) | |
• 总计 | 7,700人 |
• 排名 | 屏东县的第24位 |
• 密度 | 39.2人/平方公里(102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901 |
户政资料代码 | 10013260 |
毗邻 | 高树乡、盐埔乡、内埔乡、玛家乡、雾台乡;高雄市茂林区、六龟区[1] |
地方语言 | 排湾语、鲁凯语 |
网站 | http://www.pthg.gov.tw/sandimen/Index.aspx |
三地门乡(排湾语:Tjimur)位于台湾屏东县北端,为屏东县的山地乡之一。北临高雄市茂林区、六龟区,东邻雾台乡,西邻高树乡、盐埔乡,南接内埔乡、玛家乡。面积为196.3965平方公里,是屏东县面积第三大的行政区(仅次于狮子乡及雾台乡)。地处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多属丘陵地形,海拔在100~2159公尺之间,有隘寮溪流经乡境,气候上属热带季风气候。居民以台湾原住民排湾族为主,另有部分鲁凯族居民(如青叶村),近年来成为热门的观光胜地,并被纳入茂林国家风景区。
历史
编辑三地门音译自排湾语 setjimur,意为“住在 Tjimur 的人”,而 Tjimur(或作 Timur)是三地山(清代称山猪毛山[2],今三地门乡南侧)南麓的排湾族部落,本意不详[3]:24。移居此开垦的闽南裔台湾人以台语发音称为山猪毛(台罗:Suann-ti-mn̂g)或山地门(台罗:Suann-tē-mn̂g),日治时期再将台语发音转写为“サンティモン Santimon”[4]:18;1935年,台湾总督府将三地山的 Tjimur 社、Tjaravacalj 社与 Salaljau 社三个排湾部落就近迁移至西南方的山脚[5],并规画为棋盘街道聚落,属高雄州屏东郡管辖,此即后来狭义的“三地门”,为现今三地部落的前身。战后初期改设三地盟乡,由高雄县管辖,1947年易名为三地乡,1950年改隶新设之屏东县,1992年8月更为今名。
三地门乡历年所属行政区列表
起讫年份 | 行政区 |
---|---|
1920~1945 | 高雄州屏东郡蕃地 |
1945~1947 | 高雄县屏东区三地盟乡 |
1947~1947 | 高雄县屏东区三地乡 |
1947~1949 | 高雄县潮州区三地乡 |
1949~1950 | 高雄县雄峰区三地乡 |
1950~1992 | 屏东县三地乡 |
1992~现在 | 屏东县三地门乡 |
人口
编辑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6,950 | — |
1986 | 6,742 | −3.0% |
1991 | 6,754 | +0.2% |
1996 | 7,050 | +4.4% |
2001 | 7,435 | +5.5% |
2006 | 7,301 | −1.8% |
2011 | 7,548 | +3.4% |
2016 | 7,662 | +1.5% |
2021 | 7,711 | +0.6% |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201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根据屏东县内埔户政事务所及屏东县政府民政处统计,2023年底三地门乡户数约2.4千户,人口约7.7千人[6],是屏东县下辖的八个山地乡中人口最多者[7]。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三地村与马儿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1,717人与395人[6]。
政治
编辑历任首长
编辑届次 | 姓名 | 备注 |
---|---|---|
1 | 归顺义 | |
2 | 归顺义 | |
3 | 潘顺来 | |
4 | 谢 贵 | |
5 | 江忠雄 | |
6 | 江忠雄 | |
7 | 归顺智 | |
8 | 归顺智 | |
9 | 汪金芳 | |
10 | 赖定常 | |
11 | 赖定常 | |
12 | 谢荣祥 | |
13 | 谢荣祥 | |
14 | 包水生 | |
15 | 包水生 | |
16 | 许阿桃 | 当选无效 |
代理 | 曾智勇 | |
潘胜富 | 补选 | |
17 | 许阿桃 | 停职 |
代理 | 许重庆 | |
归晓惠 | 补选(停职) | |
代理 | 韩志宽 | |
18 | 车牧勒萨以·拉勒格安 Cemelesai Ljaljegan |
|
19 | 曾有钦 | 现任 |
乡政组织
编辑三地门乡公所是三地门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三地门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三地门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3室1会等9个内部单位及5个附属机关[8]。
三地门乡民代表会是三地门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三地门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三地门乡民代表会共有7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4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9]。
三地门乡为屏东县议会第九选区,在屏东县议会53席县议员中,三地门乡共选出1席县议员[10]。
行政区划
编辑- 青叶村:
- 青叶部落(Aoba,阿乌)
- 青山村:
- 青山部落(Tjevasavasai,沙磨亥)
- 安坡村:
- 安坡部落(Ljinglipan,红目仔)
- 马儿村:
- 马儿部落(Valjelu):1967年迁至现址。
- 口社村:
- 口社部落(Sagaran,莎卡兰)
- 赛嘉村:
- 赛嘉部落(Sakae,荣)
- 三地村:乡行政中心
- 三地门部落(Tjimur,地磨儿)
- 大社村:
- 大社部落(Paridrayan,达瓦兰):2010年迁至玛家乡礼纳里(Rinari)。
- 德文村:2010年所辖三部落部分迁至长治百合园区。
- 上排湾部落(Tjese-paiwan)
- 德文部落(Tjukuvulj)
- 金斜路湾部落(Kinidjaluan)
- 达来村:
- 达来部落(Djaljadjaljai,达瓦达旺):1989年迁至现址,2010年部分复迁至长治百合园区。
三地门乡行政区划 |
公共服务
编辑警政治安
编辑- 屏东县政府警察局里港分局
- 三地门分驻所
- 青山派出所
- 口社派出所
- 德文派出所
消防
编辑- 屏东县政府消防局第一大队
- 三地门分队
教育
编辑国民小学
编辑- 屏东县三地门乡地磨儿国民小学
- 屏东县三地门乡地磨儿国民小学德文分校
- 屏东县三地门乡青叶国民小学
- 屏东县三地门乡口社国民小学
- 屏东县三地门乡青山国民小学
- 屏东县三地门乡赛嘉国民小学
交通
编辑公路
编辑- 省道
- 县道
- 乡道
旅游景点
编辑
文化设施编辑 |
自然景观编辑瀑布编辑文化资产编辑 |
特产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
- ^ 高雄市六龜區行政區域圖. 内政部台湾行政区域图.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 ^ 全臺前後山輿圖 (地图). Cartography by 夏献纶. 富文斋. 1878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 ^ 台湾总督府蕃族调查会(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编译). 蕃族調查報告書 第八冊:排灣族.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2015. ISBN 978-986-04-6856-4 (中文(台湾)).
- ^ 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编译).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2003. ISBN 957-671-973-9 (中文(台湾)).
- ^ 叶高华.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 台大出版中心. 2023: 335.
- ^ 6.0 6.1 人口統計-三地門鄉人口統計. 屏东县内埔户政事务所.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中文(台湾)).
- ^ 統計專區-屏東縣人口統計. 屏东县内埔户政事务所.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中文(台湾)).
- ^ 公所專區-各課室業務職掌及服務電話. 三地门乡公所. [202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中文(台湾)).
- ^ 代表會專區-三地門鄉民代表會. 三地门乡公所. [202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中文(台湾)).
- ^ 屏东县议会. 本屆概況-議員介紹. 屏东县议会全球资讯网. [2022-10-26] (中文(台湾)).[失效链接]
- 书籍
- 施添福等编纂. 第二十八章·三地門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 南投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001. ISBN 957-02-9155-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