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10月3日) |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英语:Queen Elizabeth-class battleship)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本级舰火力、防护力、速度均远超越前代战舰,本级舰被视为第一款问世之高速战舰。本级舰共建造5艘,马来亚号建造经费来自英联邦自治领马来亚的贡献;除了巴勒姆号在1941年被U型潜艇击沉外,所有本级战舰均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最后均于1940年代末期退役拆解。
伊丽莎白女王级 Queen Elizabeth class | |
---|---|
概观 | |
舰种 | 战列舰 |
舰名出处 | 人名,形容词,地名命名 |
拥有国 | 英国 |
前型 | 铁公爵级 |
次型 | 复仇级 |
同型 | 伊丽莎白女王号(Queen Elizabeth) 厌战号(Warspite) 巴勒姆号(Barham) 英勇号(Valiant) 马来亚号(Malaya) |
完成 | 1915年首艘下水 |
结局 | 退役解体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27500吨 改装后32468吨 |
满载排水量 | 33020吨 改装后36300吨 |
全长 | 195米 |
全宽 | 27.4米 (改装后31.7米) |
吃水 | 9.2米 |
燃料 | 柴油 |
锅炉 | 24台锅炉 (改装后8台) |
功率 | 75000马力 (改装后85000马力) |
最高速度 | 25节 (改装后23.5节) |
续航距离 | 8,600海里/12.5节 |
乘员 | 925人 (改装后1124人) |
武器装备 | 4座双联装15英寸/42倍口径主炮(共8门) 12门6英寸/45倍口径副炮 2门76毫米炮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众多 伊丽莎白女王号、勇士号1937年改装中拆除副炮改装4.45英寸口径双联装高平炮10座. |
装甲 | 侧舷装甲带(最大)13英寸 主甲板2.5-5英寸 炮塔(正面)13英寸 炮座10英寸 司令塔11英寸 装甲总重8100吨 |
建造背景
编辑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海军强国围绕建造无畏舰展开海军军备竞赛,各国海军正计划建造安装更大口径主炮和加强装甲防护的超级无畏级战列舰;在1905年后英德海军造舰竞赛日趋白热化,研发更新更好造更多的战舰成为显学,英国人声称德国额外每增加建造一艘主力舰英国就将造两艘作为回应。
英国皇家海军在1912年研发出成功的第五型13.5英吋舰炮,装备在俄里翁级战舰以后服役的战舰上,但是英国得知马肯森级战斗巡洋舰将装备13.8英寸(350mm)舰炮。为巩固皇家海军在战舰火力上的优势地位,海军大臣丘吉尔极力主张为1912年即将开工的新战舰开发更强大的15英吋舰炮,海洋军事部(英语:Admiralty)评估研发新炮需要1-2年的时间,过去的经验是先开发出火炮再兴建可使用的战舰,并没有同时造舰兼开发的往例,假如研发延宕,即有可能让斥资钜额的战舰面临困境,不过开发单位不负上层所望达成需求。新型炮出于保密,对外声称口径为14英吋。
伊丽莎白女王级原始布局是效仿铁公爵级战舰,配备5座双连装炮塔,极速21节。但是在狮级战斗巡洋舰研发经验中,英国工程师了解到取消船体中央的Q炮塔可以为整个轮机系统争取到更多可用空间,并让战舰获得额外动力去增强防御,且15吋炮的弹头投射能量足以取代一座双连装炮塔,因此主炮采用4座双联装,布局采用艏艉对称在舰体中心线上呈背负式各布置两座。
除了火炮设计思维的变更,伊丽莎白女王级同时也是英国皇家海军首批次运用全重油锅炉动力设计的战舰。皇家海军建设指挥部提供的评估报告认为全重油锅炉设计技术上已可行,海军上将费雪也赞成未来战舰运用石油作为轮机动力的概念;相较煤炭,同体积的石油蕴含更大的能量密度,后勤补给较为简便,同时也比较不会产生浓烈的燃烧黑烟;只是在1910年代不产石油的英伦三岛要如何确保维持战舰操作的燃料储备是个较考验高层手腕的问题;邱吉尔因此介入英伊石油公司合约,确保战争时皇家海军石油来源无虑。使用全重油推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因此获得25节极速,接近当时战列巡洋舰的航行速度;英国海军战舰编组上原先是3艘主力战舰配合1艘战斗巡洋舰,借由战斗巡洋舰的高速争取在海战时抢位优势;因为伊丽莎白女王级具有比当时战舰更加优势的航速,因此在这批订单中直接采购了4艘本级舰,不再搭配战斗巡洋舰编组。新建五号舰是因为马来亚自治领提供造舰预算,并不在原订计画当中;在皇家海军的文书资料中已经排入六号舰,该舰将命名为阿金科特,但造舰预算并无著落,最后六号舰的计画在1914年取消,而阿金科特号战舰这个舰名则给予征收自为鄂图曼帝国承造的苏丹奥斯曼一世号战舰。
在伊莉莎白女王级兴建后,后继舰复仇级战舰虽维持伊莉莎白女王级的基本设计与火力标准,但在轮机上妥协,降低成为极速21节的一般战舰。真正承袭伊莉莎白女王级特性的后继舰则是一战末期开工的海军上将级战斗巡洋舰,但该级舰最后只完成一艘:胡德号战斗巡洋舰。
服役历程
编辑一号舰伊丽莎白女王号1912年10月21日开工,各舰在1912年10月至1913年期间相继开工,单舰造价大约240万英镑。原来计划伊丽莎白女王级安装16门炮郭式6英寸副炮,伊丽莎白女王号建成后发现位于后部炮塔舰体两舷的4门炮位置比较低(炮位比其他6英寸副炮降低一层甲板),易受海浪冲刷而无法使用,完工不久就拆除了,其他各舰均未安装。
第一次世界大战
编辑伊丽莎白女王级各舰在1915年至1916年期间相继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伊丽莎白女王号1915年竣工后被派往地中海参与加里波利海战,参加炮轰达达尼尔海峡炮台的作战。
1916年5月31日日德兰海战中,4舰同级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回国入坞维修,错过参战)编成第5战舰中队(指挥官休·埃文·托马斯海军少将,旗舰巴勒姆号战舰),海战中支援前卫,迎战由弗朗兹·冯·希佩尔将军指挥的德国海军第1侦查集群;就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赖因哈德·舍尔陈述:“她们以绝佳的速度与准确性开火”。
海战中,第5战舰中队重创了吕佐号战斗巡洋舰、塞德利茨号战斗巡洋舰等舰艇,15英吋舰炮足够在德国战舰射程外优先开火,让德方陷入被动;不过第5战舰中队除旗舰外仍受到轻重不等的创伤,其中受创最重者为厌战号战舰,她因操舵装置失灵卡死右转,因此在海战中曾开入德国舰队射程内,遭到德国舰队击火重创,至少被击中15-18发大口径炮弹。海战结束后受伤各舰均在两个月内修复。1916年11月伊丽莎白女王号接替铁公爵号战舰成为皇家海军大舰队旗舰。
现代化改装
编辑在战间期,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全舰皆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宣告保留,随后实施两次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良;第一次大规模改装各舰依次从1924年开始至1933年结束,最先接受改装的是厌战号,最后接受改装的是巴勒姆号,改装项目包括两舷增加防鱼雷隔舱,舰宽增加,加强水下防御能力;前烟囱向后弯曲将两个烟囱合并为一个,减少前部烟囱靠近舰桥、桅楼带来排烟的影响;改造舰桥、桅楼增设火控设施;加装4英寸口径高射炮,增强防空火力;加装水上飞机弹射器以及吊装飞机用的起重机。
该级4舰(巴勒姆号除外)第二次大规模改装从1934年开始至1941年,各舰现代化改装程度各异,呈现不同的面貌。首先接受改装的是马来亚号,在舯部烟囱两侧增设水上飞机机库,改进动力系统与防空火炮。厌战号、伊丽莎白女王号、英勇号的现代化改装进行的比较彻底,换装新型锅炉、主机;增大主炮仰角由20°提高到30°射程延伸至2万9千米;随着主炮仰角增大落弹角度加大以及空中轰炸的威胁,所以加强机舱、弹药库等要害部位的水平装甲;改建大型舰桥,加强防空火力。改装工程较晚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英勇号还拆除旧式6英寸口径副炮改装新型4.45英寸口径高平两用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级舰被广泛使用,战争前期该级舰长期在地中海海域作战。尤其是厌战号多次受创伤而最终安然无恙,成为二战中英国海军的传奇战舰。即使是现代化改装项目较少的马来亚号也曾经吓阻过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对英国船队的袭击。[1] 1940年4月,厌战号调回英国参加挪威战役,在纳尔维克率领驱逐舰围歼了一支德国驱逐舰分舰队。1940年7月,厌战号在地中海卡拉布里亚海战中,命中26400码外的意大利战列舰,这是经确认的战列舰最远距离炮击命中纪录。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中,厌战号、英勇号、巴勒姆号为首的英国舰队夜战中击沉了意大利3艘重巡洋舰。1941年马来亚号、厌战号先后受创,根据租借法案开往美国(美国尚未参战)修理。巴勒姆号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国潜艇发射3枚鱼雷击中沉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厌战号一度加入英国远东舰队成为旗舰。
1941年12月,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英勇号在亚历山大港内遭到意大利海军蛙人袭击坐沉海底,打捞修复后于1943年先后加入英国远东舰队参加对日本作战。1943年厌战号、英勇号参加了在西西里岛与意大利本土的登陆战役,9月厌战号在萨莱诺被无线电遥控滑翔炸弹击中丧失了战斗力。1944年6月,厌战号、马来亚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
战争结束之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于1947年-1948年相继退役解体。
同级舰列表
编辑舰名 | 舷号 | 建造商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备注 |
---|---|---|---|---|---|
伊丽莎白女王号 HMS Queen Elizabeth |
朴资茅斯海军船坞 | 1913年10月16日 | 1914年12月22日 | 1948年被拆解 | |
厌战号 HMS Warspite |
1913年11月26日 | 1915年3月8日 | 1950年被拆解 | ||
英勇号 HMS Valiant |
Fairfield Shipbuilding | 1914年11月4日 | 1916年1月13日 | 1948年被拆解 | |
巴罕号 HMS Barham |
John Brown | 1914年10月31日 | 1915年10月19日 | 1941年11月被德军潜艇发射鱼雷击沉 | |
马来亚号 HMS Malaya |
阿姆斯特朗-威特沃斯 | 1915年3月18日 | 1916年2月1日 | 1948年被拆解 |
注释
编辑- 胡其道.《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舰船知识》,2004.5,No.296,P25-33.
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