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三军
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三军,从1933年至1948年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的一个东北系中央化军级部队。[1]
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三军 | |
---|---|
存在时期 | 1933年2月15日-1948年11月1日 |
国家或地区 | 中华民国 |
效忠于 | 中华民国 中国国民党 |
部门 | 国民革命军 |
种类 | 军队 |
规模 | 第106师、第108师、第116师、第119师、第129师、第130师、骑兵第2师、第112师、第90师、暂编第30师 |
驻军/总部 | 热河省平泉县、北平特别市、辽宁省沈阳市 |
参与战役 |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
指挥官 | |
著名指挥官 | 万福麟、周福成 |
抗战前
编辑1933年2月15日,国民政府为抗击日军侵略中华民国华北地区之热河省,以第一〇六师、第一〇八师、第一一六师、第一一九师、第一二九师、第一三〇师、骑兵第二师等7个师在热河省平泉县组建第五十三军,军长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总参议、第四军团总指挥万福麟中将〔字寿山、1880年生、吉林省农安人、行伍出身〕兼任,受第四军团总指挥部节制。同年3月,第一一二师调入第五十三军序列。本军成立之初,先于热东之朝阳、凌源地区抗击日军,所属第一二九师、第一三〇师溃败后,退守界岭口,后撤往滦河以西休整。4月,第一一二师调归第六军团直辖。长城抗战结束后驻军北平,第一〇六师调归军分会直辖。1934年2月,第一一六师、第一二九师调往豫鄂皖边区与共党叛军作战,第一〇八师调归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序列。1935年6月,第五十三军移驻保定,留第一一六师负责北平城防。9月,骑兵第二师调归骑兵军整编。 1935年11月26日,兼军长万福麟上将调任冀察绥靖公署副主任,仍兼第五十三军军长。同时第五十三军改受冀察绥靖公署节制。1937年6月,第五十三军所属部队按调整师编制整编,保留第一一六师、第一三〇师番号,撤销第一一九师、第一二九师番号,另调第九十一师加入序列。
中日八年战争
编辑1937年7月,对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奉命担负平汉沿线之守备。1937年8月23日,兼军长万福麟上将调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第五十三军军长。同时第五十三军改受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节制。保定会战失利后,奉命掩护第2集团军主力后撤,继而撤往河南省辉县休整。 1937年10月30日,兼军长万福麟上将调任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第五十三军军长。同时第五十三军改受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部节制。1938年1月,奉命反攻汤阴,惜遭当面优势日军反扑,败退入晋,分驻晋城、高平、陵川。 1938年3月28日,兼军长万福麟上将调任第二十六军团长,仍兼第五十三军军长。同时第五十三军改受第二十六军团部节制。5月返豫,担负黄河河防。6月移驻湖北麻城、黄陂,继又改驻阳新。7月改受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节制。同时第九十一师调归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军序列。9月,本军参加武汉会战,于阳新地区抗击日军近一个月,因损失过重撤往湖南沅陵整补。
二战后与全国总动员勘平叛乱
编辑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本军入越南,于河内接受日本驻军投降。1946年3月,法军为重占越南,于越南海防强行登陆,遭第五十三军第一三〇师反击,狼狈而逃。
1946年6月,第五十三军奉调回国,海运华北参与剿匪,改受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节制。第五十三军抵达秦皇岛后,先后解除徐水、保定之围。8月改受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节制,奉命打通辽宁、热河、河北三省之交通线。9月占据密云后,复归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节制,奉命打通平绥交通线。10月,本军分驻保定、徐水、固安沿线,担负护路之责。1947年3月改受保定绥靖公署〔原第十一战区改称〕节制。在华北作战期间参加过进攻张家口战役、易满战役、姚村战役。在易满战役中第130师第388团被歼,少将团长佟道被俘。
1947年6月开赴东北,解四平、本溪之围。1947年8月,本军移驻开原,同时增编暂编第三十师。1947年9月,陈诚组建四个兵团,采取固定防区,重点防御的方针。以第五十三军为基干,并新建暂编第30师(以3个保安团为基干),及东北守备第一总队、东北守备第二总队、加上第五十二军、骑兵第一军、暂编第55师、暂编第58师等编组为东北第三兵团。军长周福成中将升任第三兵团司令官,仍兼第五十三军军长。第三兵团司令官周福成,副司令覃异之、参谋长蒋希斌。
1947年东北秋季攻势,于10月间先后在威远保、昌图地区受创:
- 第116师在铁岭县北威远堡门覆没,师长刘润川、副师长张绍贤、参谋长吴和声被俘。《国民革命军战史》记载:“位于威远堡之第116师,仓促应战,损失惨重。”
- 位于貂皮屯的第130师,《国民革命军战史》记载:“亦同时受攻击,该师第390团于1日10时顷,到达红花甸,复陷重围。”
周福成集中第五十三军直属部队、暂编第30师全部、第130师(欠第390团)共计5个步兵团的兵力守备新开原,经过三昼夜激战,终于击退东北野战军的进攻。
1948年1月,第三兵团改称第八兵团,只辖五十三军,原所属骑兵整编为骑兵司令部,暂编师、保安队已经补充编入各军。第五十二军也调出。军部驻铁岭城内中央街后街的兴农合作社院内。2月暂编第三十师改称第一一六师,以军参谋长刘德裕为师长,另行编建暂编第三十师,师长仍为张儒彬。
东北局社会部派人做副军长赵镇藩与第130师师长王理寰的联络工作。1948年2月解放军解放开原时俘虏了一批国民党的军官,拘押在开原县公安局,其中,曾任安东保安第二支队司令的孙靖波和赵国屏有亲属关系。中共东北局城工部开原站站长程光烈就积极做孙靖波的工作,谈妥后派他到铁岭去找赵国屏,并同当地中共地下组织取得了联系。不久,赵国屏带来口信,表示在适当时机起义。1948年5月初,在开原战斗中被俘虏的第116师师长刘润川、副师长张绍贤、第390团团长傅广恩,经开原站程光烈做工作后,由解放区释放回到铁岭与王理寰见了面,把吕正操的亲笔信当面给了王理寰:
“近闻师次黄龙(开原古称),整军银州(铁岭古称),遥为钦佩。讲武(东北讲武堂)同学,星散各地,均乏联系。监督汉公(指张学良)身在囹圄,安危莫保;西安义举,吾侪当不忘其苦衷。东北沦陷,家乡涂炭,十几年来无人挽救。日寇降后,方期重见天日。不料内战又兴,荼毒生灵。是非进止,早在洞鉴。兄举足轻重,跷希以待。
弟吕正操鞠躬×月×日
其他同学请代致意,又及。”
地下工作人员王佩青(化名冷太太)和王理寰接头,进一步鼓励王理寰。从此,王佩青等在王理寰的掩护下做策反和情报工作。1948年6月,中共东北局社会部从哈尔滨派赵国屏的同乡、同学、远房表妹李书城(女,又名李述笥,丈夫曾经为共产国际做情报工作牺牲,其本人做地下交通员),带着吕正操、于毅夫的亲笔信来铁岭与第53军副军长赵国屏会面。李书城以中共名义提出起义条件:保持原编制,保证官兵人身安全和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与解放军平等待遇。在与解放军作战时,战场上让路,可以按起义看待。具体事宜,可派人与东北局社会部开原站联系。赵国屏让李书城转告上级:“我早就有这样的打算,你来得正好,不然我还想派人找你们呐!不过军长周福成非常愚忠,无法争取。现在我是副军长。第53军4个师长,其中张儒彬(暂编第30师)、毛芝荃(东北第二守备总队少将总队长)两师长都是我当师长时期的团长,平时相处甚好,跟我行动是没有问题的;第116师师长刘德裕,虽然和周军长是亲戚,但他是看风头的人,由于利害关切,争取他也不会有多大问题,我虽然做不到全军整体行动,但是争取部分起义是没有问题的。只有第130师师长王理寰,平日关系不甚好,没有把握。请你向各师直接打入,我在内部尽力而为。我们要不断地保持联系,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假如我当了军长,立即开始行动。但对于第53军以外的其他部队,素乏往来,关系不够,无法提供情况。”赵国屏还说:“起义,我早晚是要干的,而且要整个干,不零干!”
1948年10月初辽沈会战,第53军军部随第8兵团司令部由铁岭撤到沈阳市内驻大北门朝阳街的魁畲祥商店,属下130师、暂编30师、116师(第346团留驻铁岭)先后撤驻沈阳。1948年10月20日遵照军委指示精神,东总命第十二纵及5个独立师从长春围城前线星夜南进至营口及其以西以北地区堵塞(沈阳)敌人退路。10月25日,第十二纵队刚到达铁岭附近,就接到东总电令,要该纵留1个师围歼铁岭之敌,主力继续南进。十二纵当即决定第36师留下打铁岭,要他们歼灭守敌后继续南进。1948年10月26日留守铁岭的第346团(团长丁占鳌兼城防司令)约2000人,还有开原逃敌和铁岭县保安大队共800余人被东野十二纵36师包围,27日17时开始进攻,共歼敌2800余人,其中俘团长丁占鳌(丁赞尧)、县长孙精波及以下人员2200余人,缴获步枪1978支,冲锋枪118支,轻重机枪109挺,六〇炮52门,子弹30万发,马54匹,汽车20辆。10月28日东总连发两电,在第五十二军抢占营口背景下,令十二纵不管铁岭之敌是否消灭,迅速向浑河铁路桥及沈阳以南急进,截断沈敌南逃的退路,力争就地歼灭。遵照东总指示,十二纵率34师、35师分两路齐头并进,直插沈南。28日下午17时许,行至沈阳北新城堡一带时,十二纵侦察队与第34师前卫警戒分队同时发现从铁岭逃出来的第116师师直及其两个团和东北守备第一总队在铁甲列车掩护下沿铁路线附近向沈阳撤逃,正处于十二纵两路行军纵队之间。十二纵几名领导下决心歼灭此敌,当即令第35师派出1个团位于沈北东岗子车站(哈大铁路蒲河桥北)占领有利地形,以防敌南逃和沈敌北援,第35师在师长王奎先、政委栗在山的指挥下,从东向西接敌。第34师在代师长职务的纵队副参谋长王亢(师长温玉成因病在后方休养)、政委谭友林指挥下,从西向东靠进,采取两面夹击的部署扑向敌人。解放军2个师动作迅速、勇猛,加之天色已晚视度不良,第116师等部被分割追歼,第35师歼灭了第116师直属队,俘敌一部,另一部敌人逃至沈阳西北的五家子(今兴隆台街道)、小营子(今尹家街道西北)、全胜堡(今财落街道以西)一带,被第34师包围,于29日晨展开围歼,敌依仗铁甲列车掩护企图打开一条逃路。第34师首次与铁甲列车作战,缺乏打铁甲列车的手段和经验,第102团3营机枪连战士杨宝胜隐蔽、敏捷地跳上铁甲列车,揭开天窗投进手榴弹,车毁敌亡,创步兵打铁甲列车的范例,战后,被记特等功并获战斗英雄称号。此战歼第116师(欠第346团))2个团和东北守备第1总队一部,俘少将总队长彭定一(头部负伤)以下4000余人。十二纵及打扫战场就继续分两路绕经沈西(今于洪区)向沈南强行军。右路按34师、纵直、36师顺序,左路为第35师。当35师越过北宁铁路,10月30日凌晨3时30分到达黑林子村(今大兴街道西北)以南的公路时,与从新民县溃逃下来的保安第9团遭遇,敌俘供称,附近大兴屯(今大兴街道以西的大兴村)驻有从新民、巨流河撤下来的第五十三军第130师309团和第四十九军第79师第236团的1个营。十二纵指定由第35师师长王奎先指挥第103团攻歼大兴屯,俘团长靳有容以下2800余久,缴获战防炮4门、重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30余挺、步马枪1200支、军马50余匹。10月31日凌晨十二纵抵达沈南的浑河右岸,涉水过河,上午九时进至苏家屯以南地域,第36师也抵达浑河右岸。
隶属情况
编辑- 第四军团〔1933年2月-4月〕
- 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1933年4月-1935年11月〕
- 冀察绥靖公署〔1935年11月-1937年8月〕
- 第一集团军〔1937年8月-1937年10月〕
- 第二十集团军〔1937年10月-1938年3月〕
- 第二十六军团〔1938年3月-7月〕
- 第九战区〔1938年7月-1940年7月〕
- 第二十集团军〔1940年7月-1946年6月〕
- 第三十四集团军〔1946年6月-1946年8月〕
-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1946年8月-9月〕
-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1946年9月-1947年3月〕
- 保定绥靖公署〔1947年3月-9月〕
- 第三兵团〔1947年9月-1948年1月〕
- 第八兵团〔1948年1月-11月1日〕
人事异动与部队调动
编辑1933年2月,东北军整编,组建第53军。
- 军长万福麟
- 第106师(1933年2月-1933年4月)沈克:调归第四十军
- 第108师(1933年2月-1934年2月)杨正治(副军长兼) 调归第六十七军
- 第112师(1933年3月-1933年4月)张廷枢 调归第六十七军
- 第116师(1933年2月-1948年11月)缪澄流
- 第119师(1933年2月-1937年6月)孙德荃
- 第129师(1933年2月-1937年6月)周福成
- 第130师(1933年2月-1948年11月)朱鸿勋
- 骑兵第2师(1933年2月-1935年9月):辽宁省警务处骑兵第1、第2、第3总队编成。师长黄显声,师参谋长董道泉。
西安事变后,1937年5月中旬东北军整编,撤销第119、第129师,辖:
七七事变后,隶属第一战区。1938年在豫中归第1集团军、第20集团军(1937年10月-1938年3月)、第26集团军(1938年3月-1938年7月)。1938年5月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7月改隶第九战区,第91师改隶第八十五军。1938年12月时:
1939年至1943年春驻湖南、鄂西。调云南编入中国远征军。1945年春:
抗战胜利后,赴越南受降。1946年4月下旬,由河内回广州。1946年6月中旬,海运秦皇岛,1946年9月隶属第十一战区/保定绥靖公署,荣誉第2师改称为第67师。
1947年9月转隶东北战场第3兵团,第67师脱离与该军的建制关系,
- 第116师,刘润川师长、副师长张绍贤,参谋长吴和声。1947年10月1日至2日在开原县以北的威远堡门被歼,师长刘润川、副师长张绍贤均被俘。以整编第1纵队为基础重建第116师,军参谋长刘德裕任师长。副师长毛芝荃、参谋长马佩生。
- 第130师,王理寰任师长,副师长夏时、参谋长谷振寰
- 暂编第30师,师长张儒彬,副师长王冠英、参谋长韩子玉。1948年9月改番号为第270师。
- 东北守备第一总队(对外称第171师),总队长彭定一
- 东北守备第二总队(对外称第177师):1947年10月以第二纵队整训补充后,番号为“东北守备第二总队”,以第130师副师长毛芝荃为少将总队长。1948年10月初退到沈阳城区驻南五马路。担任铁西区和于洪区一带的防务。1948年11月1日上午九时左右,毛芝荃派来一辆吉普车,要接东野二纵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主任王佐邦带着三名股长以及几名战士作为解放军代表到达五马路的一幢楼上,与总队长毛芝荃、副总队长佟道和参谋长胡大谟谈判。最后东北第二守备总队被定性为“火线投诚”。第三团团长关庆厚,驻守沈阳冶炼厂,和中共的地下工作关系李极栋(化名白栋)取得了联系。
1948年1月隶属第8兵团。1948年11月2日在沈阳投诚。
历任副军长
编辑- 杨正治(1933年2月-1936年10月)
- 黄显声(1936年10月-1937年6月)
- 周福成(1937年6月-1938年2月)
- 王景儒(1938年2月-1942年9月)
- 朱鸿勋(1938年12月-1940年10月殉)
- 赵锡庆(1940年10月-1944年4月)
- 李汉章(1942年9月-1944年3月)
- 赵镇藩(1944年4月-1948年11月)
历任参谋长
编辑- 王景儒(1933年2月-1936年5月)
- 金奎璧(1936年5月-1936年10月)
- 赵锡庆(1936年10月-1940年10月)
- 赵镇藩(1940年10月-1944年3月)
- 刘德裕(1944年4月-1948年2月)
- 蒋希斌(1948年2月-1948年6月)
- 郭显荣(郭业儒)(1948年6月-1948年11月)
殉职将官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戚厚杰:《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ISBN 720202814X
- ^ 平山著. 八路军抗战史.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08: 112. ISBN 7-218-01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