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北古地图
大台北古地图,原名《淡水与其附近村社暨鸡笼岛略图》(荷兰语:《Kaartje van Tamsuy en omleggende dorpen, zoo mede het eilandje Kelang》)为1654年由荷兰人所绘制的大台北地区的地图。
背景
编辑荷兰于1624年开始统治台湾南部,西班牙则约为同时占据台湾鸡笼(今基隆)。随后在多次战役后,荷兰战胜西班牙,取得基隆,不过其统治地方,只有基隆与淡水两港口的周围,其馀地方均为平埔族所居。
1644年荷兰派驻台湾的第6任长官杜拉第钮斯前后派兵几百名,进攻大肚王国,事败。 1645年,为了描绘统辖的区域,该总督再派船只与绘图匠前往台湾北部描绘该区域地形。
简介
编辑原名《淡水与其附近村社暨鸡笼岛略图》的地图,描绘重点虽著重于当时已经开发的基隆与淡水,但是对于八里,台北市却仍有相当精准的描绘。一般来说,是迄今考证中,最早描绘台北市区的地图。
就图细分研析,大台北古地图图左下方的大岛为和平岛,图右下为淡水河入口与淡水区,淡水河中段呈90度向左转处为基隆河与交接处的关渡,沿基隆河之平埔族村落有由下方至上方顺序为唭哩岸、社子,剑潭、大直、内湖、汐止与松山。而转弯处不转,向图上延伸的河流则为淡水河末段,在末段尾处则有万华、板桥、中和、碧潭等平埔族部落。
学者引用
编辑1929年,兼任总督府史料编纂会编纂部长村上直次郎为了翻译《巴达维亚城日志》,特地前往海牙荷兰海牙国家档案馆翻拍回来。之后,台北市文献会的《北台古舆图集》与基隆市政府的《基隆市志》等,都曾夹带此图。不过并没有专书论及此图。直至1950年代,才开始有人利用此图来作为“清康熙台北湖”形成之前的台北盆地面貌与淡水红毛城旧貌。
1990年之后,因为日本学者中村孝志将此图的左上角文字译成日文,并来台发表《十七世纪中叶的淡水、基隆、台北》的演说所影响,这张图开始于近几年内,受到学界重视。
影响
编辑该地图经过多位学者考证后,发现地图所呈现的考古事实与现行以清代文献的台湾历史有所出入。例如,早在汉人之前,荷兰人就曾经在剑潭垦荒,松山地区于泉州人来之前,在郑氏王国前后就有福州人前来开垦,而陈赖章垦号的垦荒范围与其影响,更比预计的小很多。而此一地图考证,除了证明汉人移民在西荷时期就开始建立淡水、基隆垦区,也证明台北地区部分平埔族有初步的开垦和灌溉。且众多平埔族番社因汉人而被迫迁移的说法可能有误,从古地图显示番社址位置与后世无太多变动。除此,此古图的详细考证下的推论下,也证明了台北于三百多年前,就已因西班牙,荷兰,汉人的多元统治,而具有都市的粗胚样貌。
参考资料
编辑- 翁佳音,《大台北古地图考释》,台北: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