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纳言
少纳言(日语:少納言/しょうなごん*/?),唐名为尚书郎、门下给事、给事中,是日本律令制官职,为太政官四等官制中的第三等判官,为少纳言局的主官,定员3人,官位从五位下,最初是担当颁布诏敕(天皇文书)的重职,通常由天皇侍从来兼任该职位。后来先是被其底下的外记逐渐掌握实权,而后更是随著藏人所崛起职权进一步衰减,最后成为仅仅掌管内印(即天皇御玺)和外印(即官印、太政官印)有名无实的官职。[1]
介绍
编辑天智天皇时期设置的“御史大夫”之职,和天武天皇以后设置的“纳言”之官,是少纳言的前身。公元681年时,天武天皇发布飞鸟净御原令之后,“纳言”被分为大纳言、中纳言、少纳言,至此出现“少纳言”的名称。少纳言一职,是太政官议政官(大臣、大纳言、中纳言、参议)之下负责实际政务的三局之一的“少纳言局”的主官(另外两局即左辨官局、右辨官局),其定员3人,同时也有额外的官员,即所谓的权官,在奈良时代被称之为“员外少纳言”,而在平安时代以后则被称之为“权少纳言”。
根据律令:
少纳言负责诏敕宣下的工作,但是与大纳言、中纳言这些高级官员不同的是,少纳言通常是负责奏宣一些小事和次要的决议而已;另外还负责天皇御玺的雕刻及太政官印的处理。
少纳言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重要官职之一,通常由天皇身边的侍从兼任。但也因为如此,这些侍从来兼任少纳言一职时,通常只是代领,重心仍在侍从天皇的职务上,少纳言局的实际职务主要还是由其底下的大外记、少外记 (定员各2)等次官来进行处理,因此实权后来多在外记们的手上,导致少纳言局也被称之为“外记局”。而后随著藏人所的设立,大多的职务都逐渐被藏人所替代,少纳言也渐渐变成有名无实的荣誉官职。
约莫在安土桃山时代之后,广澄流清原氏嫡系公卿舟桥家,作为家格为半家的公家,世袭为天皇讲述经典的身分,因此作为侍读都会被任命为少纳言之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