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辰井,是位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埤北里、凤山县旧城北门斑马线下的水井,与凤山县旧城门、镇福社一同列为国定古迹,井缘已夷平加盖。

拱辰井
斑马线上拱辰井铁盖
位置 台湾高雄市左营区埤北里胜利路及埤仔头街交叉口22°40′49″N 120°17′24″E / 22.680401°N 120.290066°E / 22.680401; 120.290066
官方名称拱辰井
类型登录等级:一级古迹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评定时间1985年8月19日
详细登录资料

历史

编辑

名称由来

编辑

古城池外面通常都建有水井和土地公庙[1]。拱辰井被推估应该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建凤山县旧城前所凿[2]。井深约五、六公尺,直径一百一十五公分,井壁厚廿二公分[3]。过去埤仔头为重要的市集地点,由南海大沟登岸的外海船只均聚集于此,人们以此井为饮用主要水源,还有能治病的传言[4]。另外附会的传说是县太爷建土城后,感到城外居民好勇善斗,因此掘井以“柔”调和居民的“刚”[5]

道光四年(1824年),福建巡抚孙尔准奏准重建凤山县旧城,历一年一个月辟建城门,其中北门称“拱辰”[6]。此井因在拱辰门之外,故称“拱辰井”[4]

列为古迹

编辑

至战后时期,当地人每逢自来水供应不足时,即到这口井取用[7]。井身突出路面原仅六十公分,由于井水丰沛,遇雨成灾,埤北里长李天送就与两位居民出资加高井缘[8]。1970年代末,南海大沟堤筑后,井水干涸,数度清理无效[7]

随著胜利路的拓宽,位于胜利路及埤仔头街交叉口的井身,成为妨碍交通的路障,于是市长许水德曾拟该井美化成小圆环,四周以水泥柱围起来,再加盖一座小亭[9]。1984年,许水德市府向内政部申请将左营旧城门列入一级古迹[6]。当年9月22日,由文建会文化资产委员会委员林衡道率领,高雄市府民政局长许桂霖陪同下来此探勘[10]。文建会同意暂列为一级古迹,但提出相对条件是保留城门旁的拱辰井和镇福社[6]

苏南成接任市长后,巡视左营地区时,否决了前市府保护古迹的计画,并指示工务局对拱辰井予以铲平加盖,计画在1985年7月18日完成[9]。他表示台南到处可见古井,年代也都比拱辰井久远,也被他一一铲平加盖,拱辰井比较起来,实属“小儿科”[11]。过去他当台南市市长时,赤崁楼红毛井井栏改砌红砖,引起文建会不满[12]

1985年5月4日,内政部覆函苏南成市府,强调不宜拆除凤山县旧城建筑,但市府依然在该年7月5日指定包商栋宇营造拆除了十九点五公尺长的城墙。市府新建工程处处长林茂生泽解释,旧城墙只不过是石墙,这种石头在高雄沿海到处可见,外界大惊小怪。负责维护古迹的民政局主任秘书简太郎补充说,除非工务局正式来函,否则他不采取任何行动。[9]

之前对于台湾清治时期城池建筑在日治时期被拆,学者王国璠解释成是因日本帝国主义者处心积虑想毁灭中国文化[13]。由于舆论哗然,苏南成同年7月20日表示拱辰井会改成精神堡垒[11]。8月2日,监察委员林纯子和傅王逊雪南下高雄勘察拆除城墙、拱辰井,是否违反行政[14]。16日,苏南成指示左营区长刘嘉男对该井民意调查,以民意做为处理依据[15]。19日,内政部公告指定凤山县旧城现存的东、南、北三门、城墙、护城河、拱辰井和镇福社一同列为一级古迹[16]。内政部计画把井身及土地公庙连成绿地,但被质疑会让胜利路及坤仔头路口交通瓶颈更为严重[3]。另外,虽井身列为一级古迹,但对后来加高部分是否为古迹并无明确界定[8]

凤山旧城还留有另一口名为“兴隆”的古井,位在海光俱乐部院内,但没被列为古迹[17]

夷平加盖

编辑
 
镇福社与斑马线上的拱辰井铁盖。

1986年1月24日上午8点45分左右,大信强化塑胶公司送货员王宝琚驾驶货车沿胜利路由东向西行驶,闪避一辆同方向由右方超车的小客车,不慎撞上拱辰井,井缘裂成三块。他以为高约八十公分、外缘漆著黄黑线的突出井缘是交通指挥台。[7][16]

同月27日,市政府决定派人勘察后,向内政部报告,请示处理方案[7][16]。29日,在民生医院住院的苏南成,指示民政局与左营分局,不该依毁损古迹罪移送王宝琚法办,并坚持突出路面非古迹部分,应予以铲平加盖[18]。市府先装设警示灯,作为紧急保护措施[19]。30日,民政局许桂霖、副局长林清井会同工务局、新建工程处、养护工程处及在营区公所等单会勘后,拟订三个保护方案:第一案等将来规画都市计画时,再并入计画中,加以整修维护;第二案是折除拱辰井被破坏部分,再用铁盖加盖;第三案,把毁坏部分,加以整修,恢复旧观[3]。内政部答复,突出路面八十公分的井缘红砖壁,是十多年前附近居民见井水氾流而加盖,不列入古迹范围,所以撞毁或由市府执行拆除,并不影响古迹完整[2]

1986年4月23日,施工人员将井缘移除,井口圆周用钢筋混凝土灌铸一个圆形水泥基座,水泥基座与缘壁之间留出十公分间隙,以不致于伤及本体结构,再于基座覆盖一块直径一公尺、厚廿公分钢制的圆形铁盖[1]。盖上铸有“凤山县旧城拱辰井”等字样[4]

地方耆老感叹拱辰井的铁盖还画上斑马线,每天任由路人踩过、车辆辗过,走过的年轻人根本不晓得脚踩的是古井。2016年,文化部通过高雄市文化局提出的“左营旧城—见城计画”,将分八年补助廿亿元,以重现左营旧城,但拱辰井并未包含在内。[20]

参考

编辑
  1. ^ 1.0 1.1 拱辰井上 可以「過」大車 井緣已拆 厚鐵蓋「護」頂. 《民生报》. 1986-04-24 (中文(台湾)). 
  2. ^ 2.0 2.1 拱辰井這回不再擋路!井緣紅磚壁奉命剷平加蓋. 《民生报》. 1986-03-02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高雄縱橫談 高市府為拱辰井「把脈」 擬定三個保護方案. 《民生报》. 1986-01-31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葛祐豪. 拱辰井小檔案. 《自由时报》. 2016-07-18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9) (中文(台湾)). 
  5. ^ 黄尹青. 祖先的舞台(古蹟的故事14) 風波頻起的左營舊城. 《民生报》. 1986-08-19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陈长华. 一級古蹟切一截! 大頭市長有魄力? 忍看左營舊城支離破碎 專家學者言之疾首痛心. 《联合报》. 1985-07-24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7.3 一級古蹟? 滿腹垃圾! 老井拱在路中間 好像交通指揮台 小貨車撞壞井緣 天知道那是什麼. 《联合报》. 1986-01-28 (中文(台湾)). 
  8. ^ 8.0 8.1 古井有個非古蹟部分 處理毀損高雄市頭大. 《民生报》. 1986-01-30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高市拆掉左營古牆 一級古蹟報廢 內政部要專案處理這檔事 百餘年的拱辰井「妨礙交通」命運未卜. 《民生报》. 1985-07-19 (中文(台湾)). 
  10. ^ 好好愛護高雄的文化「寶貝」!文建會邀專家勘察高雄古蹟 將作為鑑定分級的依據. 《民生报》. 1984-09-23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蘇南成昨表示 舊城門前拱辰井 決塑成精神堡壘. 《民生报》. 1985-07-20 (中文(台湾)). 
  12. ^ 南市「修理」古蹟 變得毫無「古趣」 塗水泥漆貼瓷磚顯得現代化 文建會評鑑小組認為應降級. 《联合报》. 1983-01-24 (中文(台湾)). 
  13. ^ 敖智宁. 青天白日放光輝 古城有情應欣喜. 《联合报》. 1982-04-08 (中文(台湾)). 
  14. ^ 拆左營古牆是否失當? 監察委員南下調查. 《民生报》. 1985-08-03 (中文(台湾)). 
  15. ^ 審慎處理左營拱辰井古蹟 蘇南成學「乖」.先作民意調查. 《民生报》. 1985-08-17 (中文(台湾)). 
  16. ^ 16.0 16.1 16.2 舊城拱辰井被撞裂 高市府決進行勘察. 《民生报》. 1986-01-28 (中文(台湾)). 
  17. ^ 林秀美. 「命」運?. 《民生报》. 1986-01-30 (中文(台湾)). 
  18. ^ 蘇南成‧病榻授機宜 堅持拱辰井應鏟平加蓋. 《民生报》. 1986-01-30 (中文(台湾)). 
  19. ^ 拯救古蹟 尋找「處方」 高市府今會勘拱辰井. 《民生报》. 1986-01-30 (中文(台湾)). 
  20. ^ 葛祐豪. 重現左營舊城 耆老感慨拱辰井沒列入. 《自由时报》. 2016-07-18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