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
汉尼拔·巴卡(拉丁语:Hannibal Barca;布匿语:𐤇𐤍𐤁𐤏𐤋 𐤁𐤓𐤒 ḤNBʻL BRQ;[注 1]古希腊语:Ἁννίβας;[4]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其生长的时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少时随父哈米尔卡进军西班牙,并向父亲立下要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5]他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
汉尼拔·巴卡 | |
---|---|
出生 | 西元前247年 迦太基迦太基城 |
逝世 | 西元前183年-181年(64-66岁) 比提尼亚 |
效命 | |
军衔 | 迦太基军队总司令,行政官 |
参与战争 | 第二次布匿战争: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坎尼战役、札马战役 |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庇里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损失了大量佣兵,进入义大利北部,在特雷比亚河战役(前218年)、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又称康奈大战,前216年)中巧妙运用计策(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6],进入罗马国境的途中因眼疾而有一眼失明。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汉尼拔之军事威胁,特别是情报搜集、行军布阵及外交分化罗马联盟上,于是减少与汉尼拔的军团发生正面冲突,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行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义大利南部的要塞。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前195年,在罗马人的施压下,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终于逼迫汉尼拔在前183年服毒自尽。
背景与早年生涯
编辑汉尼拔出生在迦太基著名贵族家庭巴卡家族里,是迦太基名将哈米尔卡·巴卡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哈斯德鲁巴和马戈。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败给罗马之后,哈米尔卡为改善迦太基的前景,出兵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根据史家蒂托·李维的记载,当汉尼拔央求与父亲同行时,哈米尔卡要汉尼拔在神殿内发下了终生与罗马势不两立的重誓。当哈米尔卡在战争中阵亡之后,其婿哈斯德鲁巴继任为统帅。
哈斯德鲁巴采用以外交为轴心的策略,以巩固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经贸基础为重,建立新迦太基城(今西班牙卡塔赫纳),并与罗马定下条约,以埃布罗河为双方界线,应许不将其势力扩展至该河之北。伊比利亚半岛丰富的矿产资源使迦太基不但有能力偿还对罗马的战争赔款,并再次逐渐壮盛起来。
哈斯德鲁巴于前221年被凯尔特人刺杀身亡,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接管军权,并随后获得迦太基政府的正式任命。
接下来两年内汉尼拔除了巩固自己的声势之外并完成了对伊比利亚半岛埃布罗河以南的征服战。顾虑到汉尼拔日渐壮大的势力,罗马人与西班牙城市萨贡托结盟,宣布此城为罗马保护地。因为萨贡托远处埃布罗河之南,汉尼拔认定此举违反了双方的条约,因此出兵将其包围,并在八个月之后攻陷此城。对此罗马向迦太基发出通牒,要其将汉尼拔交付与罗马受审。面对汉尼拔此时如日中天的声望,迦太基政府不但拒绝了罗马的要求,并随后向其宣战,揭开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序幕。于此汉尼拔决定率军攻打意大利半岛,将战争带到敌人的领土上。
第二次布匿战争
编辑入侵义大利
编辑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后完全掌握了地中海内的制海权,战败的迦太基受条款所限无法建立能与其抗衡的海军。因此汉尼拔计画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策略,他在公元前218年春天从新迦太基出发,率军翻越庇里牛斯山,穿过敌对高卢人的领土,在九月率领90000步兵,12000骑兵,及37只战象,[5]。渡过隆河,避开罗马派进高卢军队的拦截,于秋天抵达阿尔卑斯山脉边缘。
面对坎坷的气候、险峻的地形,统帅一支种族语言参差混杂的军队,对抗山地部落不断的骚扰攻击,汉尼拔完成了在罗马人眼中绝不可能达成的任务,在冬季成功跨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义大利北部。据估计在整个过程中汉尼拔损失了将近半数的兵力。
提基努斯河会战
编辑罗马原本打算在高卢击溃迦太基军队,进而入侵伊比利亚及北非迦太基领土,万想不到汉尼拔会越过阿尔卑斯山,出现在帕杜斯河(波河)谷地内。当地各个高卢人部落不久前才臣服罗马,汉尼拔的出现使他们纷纷叛变脱离罗马的管制。
罗马执政官兼远征军统帅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在高卢得讯之后,迅速将部队由海路运回义大利,并打算在北部拦下汉尼拔的部队。在经过短暂休息补充之后,汉尼拔首先收服了都灵地区的敌对部落,解除了对他军队后方的威胁。随之于西元前218年12月在波河流域提契诺附近与罗马军交战。汉尼拔善用其骑兵优势,迫使罗马军退出伦巴底平原。战斗的损失极为稀少,且两军交战后,双方各部队的主力都仍保持原有的战斗力,而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撤退特雷比亚河的另一侧。
罗马在这场小规模交锋中的失败,加速了当地高卢人的叛变,不久之后整个义大利北部的部落便全部倒向迦太基阵营。高卢与利古里亚佣兵的加入使汉尼拔的军队得以补充回40000人的全盛状态,全面入侵义大利的日子指日可待。
特雷比亚河战役
编辑在提契诺落败受重伤的西庇阿带领仍然完整的罗马军撤退至特雷比亚河对岸,并在普拉肯提亚扎营等待与援军会合。在提契诺之役前,罗马元老院早已传令驻军西西里岛的执政官塞姆普罗纽斯·朗戈斯率军赶回北方与西庇阿会合,联合对付汉尼拔。汉尼拔在经过巧妙的行军之后,将其阵营移至塞姆普罗纽斯援军必行之路上,阻断罗马军会合的计画。但在他随后攻打邻近的克拉斯提迪乌姆,获得大量的军粮时,塞姆普罗纽斯趁机绕过迦太基军,成功的与西庇阿会师。
当年十二月,两军在特雷比亚河畔展开决战,汉尼拔充分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天才,运用骑兵骚扰罗马军营,诱使急躁的塞姆普罗纽斯下令全军出击,进入汉尼拔设下的陷阱。在双方正面交锋得如火如荼之际,迦太基伏兵从埋伏之处涌出,突袭罗马军侧翼。罗马兵溃不成军,全军伤亡超过三分之一。
特拉西梅诺湖战役
编辑汉尼拔的胜利巩固了他在意大利北部的力量,当年冬天他与高卢人一起扎营过冬。因高卢人对他的支持逐渐下滑,公元前217年春季,他决定南下寻找一个更稳定的基地。
为了防止汉尼拔攻打罗马城,罗马派出新上任的执政官格奈乌斯·塞尔维利乌斯与盖约·弗拉米尼驻守东西两条通往罗马城的道路。能通往意大利中部的路径,只剩下位于阿诺河口的一片沼泽区。汉尼拔十分清楚穿越这片沼泽的困难,在这个季节内该地淹水频繁,但是要想进入意大利中部,此时这条路无疑是最近与最可行的选择。
根据波利比奥斯的描述,汉尼拔的军队在备受疲劳与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在水中行军了四天三夜之后穿过了沼泽,接著跨过亚平宁山脉,并在不受阻碍的情况下渡过阿诺河。在此过程中汉尼拔右眼因结膜炎失明,并且失去了许多士兵以及所有从开战至今仅存的战象。
抵达伊特鲁里亚的汉尼拔决定引诱驻守在阿雷佐的弗拉米尼与他决战,因此刻意四处破坏周遭的农田庄园,并以此向罗马的意大利的盟邦显示罗马没有保护他们的能力,以期瓦解他们与罗马的联盟。在种种方法失败之后,汉尼拔大胆的把军队开到罗马军左侧,截断其通往罗马城的道路。即便如此弗拉米尼仍继续守城不出。至此汉尼拔决定朝普利亚行军,期望弗拉米尼会尾随而来。弗拉米尼在接获汉尼拔退兵的消息之后终于按耐不住而出兵追赶。汉尼拔在特拉西梅诺湖北岸设下埋伏,当罗马军以纵队通过湖畔的狭道时,迦太基军队不留情的从四面八方予其痛击,罗马军在此役中全军覆灭,统帅弗拉米尼随军阵亡。
至此汉尼拔消除了有能力阻挡他进军罗马城的唯一障碍,但意识到己方欠缺攻城所需的器械,汉尼拔决定前往意大利中部和南部,以说服各地起义背叛罗马。在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之后,汉尼拔宣称:‘我并非来此与意大利人为敌,反之我是为了意大利人的自由而与罗马为敌。’
罗马元老院在特拉西梅诺湖惨败之后任命费边·马克西穆斯为独裁官。费边一反罗马尚武的传统,命令军队与汉尼拔军保持距离,限制其行动,但避开任何与其正面交锋的机会,意在消耗汉尼拔军队的士气、耐心与补给能力。汉尼拔多次尝试著引诱费边与其对决,但即使他的军队驶进义大利最富有的省分萨莫奈与坎帕尼亚,沿途破坏掠夺,费边仍只是保持距离的尾随著,始终不与他进入决战。费边消极的策略在罗马极不受欢迎,他的政敌更公开指责他胆小懦弱。
当汉尼拔决定在冬天前离开被他破坏殆尽的坎帕尼亚时,他发现所有的退路都已被罗马军封住。汉尼拔用计使罗马军相信他将从森林逃脱,在罗马军转移把守地时,汉尼拔占下出路,使全军在未受阻碍之下离开当地。虽然当时费边就在咫尺之外,但他顾虑汉尼拔的诡计,仍选择按兵不动。当汉尼拔安全的离开坎帕尼亚并在普利亚平原找到过冬基地的消息传到罗马之后,费边的声望严重受挫,不久之后他的任期届满,他的军权随之回到罗马执政官手上。
坎尼战役
编辑前216年春天,汉尼拔先发制人的的攻下了罗马人在普利亚平原的补给重地坎尼,截断其对罗马的粮食供应。此时罗马元老院选出了两位新的执政官盖乌斯·特雷恩蒂乌斯·瓦罗与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并为了将汉尼拔彻底铲除,动员了罗马共和国史上最庞大的一支联军,估计人数最高多达十万。
亟欲与汉尼拔一决高下的罗马众军团在两位执政官带领下南行至普利亚,在奥凡托河左岸找到他之后,于距其六英里之处扎营。罗马人将两只军队合并为一,两位执行官轮流隔日掌管指挥权。其中一位执政官瓦罗是个生性鲁莽傲慢的人,并一心渴望及早打败汉尼拔。汉尼拔利用这个特点,派骑兵骚扰罗马军营并干扰其水源供应,被激怒的瓦罗在次日轮到他掌权时,动员全军誓与汉尼拔一决胜负。
汉尼拔在此战中使用了其举世闻名的新月形战术,在战斗初期将军队部署成中锋凸起的阵形,以引诱罗马军集中攻打其中锋。面对占人数优势的罗马步兵,汉尼拔的中央步兵不久便节节后退,不疑有诈的罗马军涌入迦太基阵形中部,欲将其中锋击溃之后反抄其左右两翼。至此迦太基军阵形变成了凹陷的弦月状,将罗马主力包围在其中,其中锋并开始了顽强的反击。迦太基优势的骑兵在击溃罗马骑兵之后,在此时转头猛击罗马步兵的后方,至此汉尼拔成功的以较少的兵力彻底包围了人数为其两倍以上的罗马军。
罗马军彻底惨败。据不同资料的估计,罗马人在此役中死亡与被俘虏的人数大约有五到七万人。死亡者名单上包括了罗马执政官鲍鲁斯(另一执政官瓦罗成功逃回罗马),前任两位执政官,两位财务官,共和国四十八名军团司令官中的二十九人,以及八十位元老院议员(约为罗马共和国政府25%-30%的成员)。
此战成为古罗马历史上最惨痛的败北,亦为全球史上在单日中伤亡最严重的战役之一。
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才了解到费边的睿智,从此之后再也不与汉尼拔正面交锋,改回使用被动的消耗战。
罗马在此战中的惨败动摇了它在义大利南部的联盟,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纷纷起义造反,汉尼拔随与锡拉库萨新国王希尔奥尼莫斯(Hieronymous)结盟。巴尔干半岛上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亦向汉尼拔传书表达支持,并向罗马展开了第一次马其顿战争。许多人相信汉尼拔若是在此时得到迦太基在人力与器械上的增援,他极有可能成功的攻下罗马城。
但事与愿违,虽然同年中,义大利第二大城市卡普阿倒戈投入汉尼拔阵营,汉尼拔并随之以此城作为他的新基地,但由始至终只有少数义大利城邦加入他的行列,罗马在义大利的联盟仍屹立不垮。
僵局
编辑义大利战争至此陷入了一场僵局,罗马人了解到要打败汉尼拔,唯一的方法是充分的使用费边的消耗战略。罗马人不给汉尼拔任何与其正面交锋的机会,并不断派出小部队骚扰敌军,旨在耗尽汉尼拔的精力,动摇其军心。接下来的几年内,汉尼拔在义大利南部进行了一系列成效不彰的军事行动。
受限于地方城镇低效率的补给、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将领、迟迟等不到迦太基的援军、无法取得与罗马相抗衡的资源等等因素,使得汉尼拔进军罗马城的希望越来越渺小。虽然在此期间汉尼拔仍与罗马打了几场显著的胜仗,于前212年彻底摧毁两支罗马军队,并在前208年的一场战役中杀死了两名罗马执政官,但他始终无法取得任何关键性的胜利。
退出义大利
编辑前212年,汉尼拔攻下塔朗多,但无法成功占领控制其港口。此时双方的优势已渐渐转向罗马。
罗马在两次围城后于前211年夺回卡普阿,占领锡拉库萨,并在西西里岛上摧毁了一支迦太基军队,平定了当地的起义。同时并与希腊本土的埃托利亚同盟结盟对付马其顿的腓力五世,腓力在遭到四面围攻之后不久便向联军臣服。
前210年汉尼拔再次展现其战略天分,在普利亚地区赫尔多尼亚(Herdonea)之处重挫罗马军,并于前208年在Locri Epizephyri围城战中摧毁另一支罗马部队。但罗马在这段时间内已渐渐夺回各地失去领土,并在前209年内攻下塔朗多,至此汉尼拔几乎丧失了其对义大利南部的控制。
前207年,汉尼拔再次进军普利亚,并在此等待与其二弟哈斯德鲁巴·巴卡从西班牙带来的援军会合之后一起进军罗马城。哈斯德鲁巴不幸的在义大利北部梅陶罗河被罗马军击败身亡。得此消息后,汉尼拔退至布鲁提乌姆,并在此度过他在义大利半岛上的最后几年。期间汉尼拔三弟马戈·巴卡在利古里亚行动的失败(前205年-前203年),及与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谈判的破裂,为汉尼拔征服义大利的计画鸣起丧钟。
于前203年,在义大利征战将近十五年后,汉尼拔被迦太基政府召回北非,以对抗由大西庇阿率领入侵迦太基的罗马远征军。
返回迦太基
编辑在汉尼拔尚未回迦太基前,大西庇阿率军入侵北非,迦太基政府内的主和派打算与罗马商讨休战协议。主战派召回汉尼拔,恢复了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汉尼拔被任命为军队统帅,掌管由非洲军与汉尼拔从义大利所携佣兵组成的联军。
前203年,汉尼拔与大西庇阿在和平谈判中首次会面,尽管他们互相仰慕对方的军事才华,在罗马坚持指责迦太基违背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的合约之下,谈判宣告破裂。不久双方进行了关键性的扎马战役。
扎马战役与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其他战役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迦太基在步兵数量上占了优势,反之在迦太基前盟友东努米底亚王马西尼萨倒戈加入罗马阵营之后,罗马军首次拥有了骑兵优势。虽然逐渐年老的汉尼拔在多年征战义大利之后身心俱疲,但整体来讲迦太基仍然占有数量上的优势,并拥有为数八十的战象。
罗马的优势骑兵在战斗开始不久便击溃迦太基骑兵并一路追出战场,而大西庇阿设计的战术阵形轻易的化解了汉尼拔象兵的威胁。即使如此,双方仍进行了一场硬战,战情甚至一度显示汉尼拔即将获胜,但大西庇阿适时的重整其部队,与全胜调头归来的罗马骑兵向迦太基军前后同时进击。迦太基军的阵线至此崩溃,据估计此战迦太基损失了31000人,另有15000人受伤,而罗马军总共只损失了1500人。
迦太基在此役战败后对汉尼拔的军事能力失去了信心,于是随即向罗马投降,正式结束第二次布匿战争。战后罗马向迦太基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款,除了钜额战争赔款之外,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领土,海军解散至只剩下十艘防海盗的军船,并从此不得在未经罗马许可下建立军队。
生涯晚期
编辑战后和平时期
编辑46岁的汉尼拔在此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并证明他在内政上的能力不亚于他的军事才华。战后他先低调行事了一阵子,但迦太基政局的腐败使他不久之后便出头予以整治,他被选为行政官后恢复了这个职位的威信,并进行了一系列成效显彰的改革,使得迦太基可望在不大幅增加税收的情况下分期付清对罗马的战争赔款。
流亡与辞世
编辑扎马战役之后七年,罗马人开始顾虑迦太基人复苏的经济会对他们再次造成威胁,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汉尼拔为此自愿流放离开迦太基。他首先拜访了迦太基的故乡腓尼基的推罗城,随之旅行至以弗所,被准备向罗马开战的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奉为上宾。
汉尼拔不久便发现安条克的军队无法与罗马军的力量抗衡,因此建议他派遣舰队登陆义大利南部,并自愿率领这批军队。但听信内臣进言后的安条克三世不愿将任何重要职位交给汉尼拔,因此未予采纳。据斯特拉波与普鲁塔克所记,在这段期间内他亦花了一段时间在亚美尼亚王国宫廷中,帮国王阿尔塔克西一世兴建新首都阿尔塔沙特。
前190年,汉尼拔受命指挥安条克的舰队,但在锡德战役被罗马的盟军击败。安条克在连串战役中败给罗马之后,有意向罗马人求和并交出汉尼拔,因此汉尼拔逃至克里特岛,但不久便再次返回小亚细亚,投靠当时正与罗马盟国帕加马交战的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斯一世。汉尼拔在这场战争中为普鲁西亚斯立下战功,再次让罗马人决心使其就擒。在罗马的要求下,普鲁西亚斯同意将其交出,但决心不落入罗马人手下的汉尼拔至此服毒自尽,据推测是服用鸦片自尽[7]。
参见
编辑脚注
编辑征引
编辑- ^ Baier, Thomas. 2004. Studien zu Plautus' Poenulus. P.174
- ^ Friedrich, Johannes, Wolfgang Röllig, Maria Giulia Amadasi, and Werner R. Mayer. 1999. Phönizisch-Punische Grammatik. P.53.
- ^ Benz, Franz L. 1982. Personal Names in the Phoenician and Punic Inscriptions. P.313-314
- ^ 4.0 4.1 Brown, John Pairman. 2000. Israel and Hellas: Sacred institutions with Roman counterparts. P.126–128
- ^ 5.0 5.1 阿庇安 《罗马史》第七卷第一节
- ^ 方真真、方淑如 <西班牙史> P30起
- ^ 参见<鸦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