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洽
郑大洽(台湾话:Tīnn Tāi-hia̍p[注 1],1905年8月19日—1969年9月4日),日文姓名大胁洽一(日语:おおわき ひろいち),台湾澎湖马公镇人,澎湖县议会第一届民选议长,也曾出任台湾省议员[1],二战后马公政坛“北派”代表人物[2]。
澎湖县议会第一届民选议长 郑大洽 | |||||||
---|---|---|---|---|---|---|---|
出生 | 1905年8月19日 大清光绪31年 大清福建省厦门 | ||||||
逝世 | 1969年9月4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市 | (64岁)||||||
墓地 | 台湾澎湖县马公市西文里 (现移转至乌崁生命纪念馆) | ||||||
居住地 | 日治台湾澎湖厅马公支厅马公街北町(妈宫东甲) | ||||||
国籍 | 大清帝国 中华民国 大日本帝国 中华民国(台湾) | ||||||
别名 | 大胁洽一 | ||||||
语言 | 台湾闽南语、日语、中华民国国语 | ||||||
教育程度 | 妈宫公学校 马公商业补习学校 | ||||||
职业 | 公务员、政治人物 | ||||||
活跃时期 | 日治时期、二战后 | ||||||
儿女 | 五子六女 长子郑泽雄因涉入白色恐怖的李水井案被判决枪杀,英年早逝。 | ||||||
父母 | 父:郑少瑜 母:杨氏菊 | ||||||
亲属 | 曾祖父:郑步蟾(清咸丰壬子科举人) 祖父:郑祖尧(汉医) 祖母:鲍氏桑 配偶:郑张春 岳父:张再兴 岳母:张陈燕 兄弟:郑大泾 姊妹:郑绵、郑缘 | ||||||
汉语名称 | |||||||
简化字 | 郑大洽 | ||||||
| |||||||
生平
编辑郑大洽父系先祖郑应章,来自漳州府龙溪县,清代嘉庆年间移居澎湖[3],曾祖父郑步蟾为咸丰壬子科(即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偕诸位妈宫乡绅等倡修东甲北极殿而留名。[1][4]
厦门时期
编辑郑大洽的祖父郑祖尧(字子述)为郑步蟾长子[5],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后,日本政府颁布“住民去就决定日[6]”期限前,郑步蟾的四名儿子曾相互商议:长子郑祖尧与四子郑祖年返回福建、二子郑祖模与三子郑祖扬续留澎湖;为此,郑祖尧与郑祖年另起新名为祖培和祖季,代表在新环境重新开始。[7]:77郑祖尧后来携子女搬迁至福建厦门,并以汉医为业;其中,郑祖尧长子郑少瑜(本名抡昌)即为郑大洽之父。[1][5]
日治时期
编辑郑大洽九岁那年(即大正三年、1914年),郑祖尧另娶细姨,元配鲍氏桑一气之下便带长孙郑大洽携回澎湖长居[注 2],并托养于叔祖父郑祖扬(表字子清,曾任澎湖厅检税吏)膝下。[1][8][5]
后郑大洽进入妈宫公学校(今马公国小前身)就读,毕业后又在马公商业补习学校修习两年,进入马公支厅马公街街役场(今马公市公所前身)担任工友,继而受聘为雇员,陆续担任书记、会计役(即主计主任)等职位,期间曾改过日本姓名大胁洽一,公职生涯深受当时马公街长三浦光次的器重,在日治时期末期甚至被拔擢为总干事[1],澎湖大空袭期间因职责所需留守马公街,直到昭和20年(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注 2]
民国时期
编辑二战后,郑大洽辞去公职,出任烟酒配销会的常务理事,这一时期的郑大洽日趋热衷地方事务的推动,随后踏上政途,便是凭借长期在马公市街累积的人脉和财力奠定从政的基础。民国35年(1946年),郑大洽首次投入选举,顺利当选马公镇第一届的镇民代表、第二届则被推选为镇民代表会的主席。[1][8][注 3]
民国39年(1950年),郑大洽的长子郑泽雄涉入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的李水井叛乱案[9][10],于住处中被提押去台湾本岛拘禁。郑泽雄(1926年-1950年)是日治时期第一位保送台湾师范大学的澎湖籍学生,毕业后返回澎湖水产职业学校任教英文,郑泽雄被拘押消息传出,澎湖民众对郑大洽同情之声四起,乃有劝进郑大洽参选议员、以便奔走救子的声浪;同年9月18日,郑大洽顺利当选澎湖县第一选区[注 4]的议员,并出任第一届民选议会的议长[11],惟不幸郑泽雄仍被判处死刑,于11月29日执行枪决,得年仅25岁,遗留一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儿。[注 2][1][12]
包含民国39年(1950年)的议员选举在内,郑大洽分别于民国41年(1952年)、民国47年(1958年)和民国50年(1961年)当选第1、2、4、5届的澎湖县议会议员,并且全数出任议长。任内提案有“促请增加马公来回台南的航班”、“协助《澎湖日报》创刊”、“倡议修建顺承门与孔子庙”、“西屿乡电气化”、“扩建马公商港”等等。[1][11]
民国50年(1961年),获得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的召见,并摄有合照留念。[8]
民国52年(1963年),郑大洽当选台湾省议会第三届省议员,由于当时郑氏第五届议长任期尚未结束,议长一职经补选后由庄东递补 。郑大洽任职台湾省议员期间,提出多项促进澎湖地方发展的建议,诸如“促建澎湖跨海大桥”、“兴建离岛教师及警察会馆”、“澎湖发电厂迁址案”、“增设公务员离岛加给”等等。[1][11]
家族
编辑佳城
编辑郑大洽之墓,原长眠于东卫里、西文里交接一处公墓,2016年被拆毁,现安奉于乌崁生命纪念馆。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许, 雪姬. 《續修澎湖縣志.人物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118–120. ISBN 986001521X (中文(台湾)).
- ^ 蔡, 明惠. 〈戰後澎湖地方派系興衰之研究〉 (PDF). 选举研究. 1994 (中文(台湾)).[失效链接]
- ^ 蔡光庭. 〈媽宮東甲鄭姓〉.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中文(台湾)).
- ^ 陈英俊、高启进、林文镇、郭金龙. 《2010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澎湖县: 澎湖县文化局. 2010: 114–117. ISBN 9789860262797.
- ^ 5.0 5.1 5.2 郑绍裘. 《漳龍衍派鄭家世系族譜資料》. 澎湖: 郑绍裘. 1990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 ^ 编辑部. 〈臺灣歷史的十個轉捩點:(五)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 故事 gushi.tw|写给所有人的历史. 2015-08-01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5) (中文(台湾)).
- ^ 7.0 7.1 高, 启进. 《西瀛人物志》. 澎湖县: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 1999. ISBN 9570242264 (中文(台湾)).
- ^ 8.0 8.1 8.2 蔡, 平立. 《增訂新編澎湖通史》. 台北市: 联鸣文化. 1987: 1177-1178 (中文(台湾)).
- ^ 蓝, 博洲. 《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 台中市: 晨星. 2000: 267–268. ISBN 9575838548 (中文(台湾)).
- ^ 蓝, 博洲. 《台灣學運報告:1945-1949》. 新北市: 印刻. 2015. ISBN 9789863870401 (中文(台湾)).
- ^ 11.0 11.1 11.2 颜, 尚文. 《續修澎湖縣志.政事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73–75. ISBN 9860015112 (中文(台湾)).
- ^ 周, 家豪. 〈總統府前顧問鄭紹良病故 陳婉真:獨立運動中公認的革命聖人〉. 新头壳newtalk. 2019-08-19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