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秦始皇
秦始皇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优良条目落选 |
秦始皇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 条目“秦始皇”已被列为人物类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此条目已经由新闻、媒体机构作为内容来源所引用。引用这篇条目的文章是: “端闻”编译小组于2016年10月12日所发表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灵感来自古希腊?》,出自端传媒。 请同时到Wikipedia:新闻报导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处加入有关资料。(为免自我提及,本模板仅限于放在条目讨论页的页顶。) |
秦朝是统一的封建王朝?
编辑秦朝是统一的封建王朝?我不明白。 --Lorenzarius 2003年5月10日 14:08 (UTC)
- 不就是"unified and feudal kingdom"吗?但是,下一个字又是说"帝国"(非王)。--Menchi 2003年8月1日 00:22 (UTC)
- 秦不是封建, 它没有分封诸侯 Wshun 05:57 2003年12月21日 (UTC)
- That's my point. What is the true meaning of "封建"? I think this term is often misused. --Lorenzarius
- 正由于封建有不同的意义,而且秦朝(封建社会)是紧接著周朝(它才是行封建制度的王朝),我们使用这词时不能不说明白。 --Lorenzarius
- “统一的封建王朝”这句话多半是来自大陆背景的维基人写的。这里的“封建”是说的马克思的理论中的几种前后更替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一(我不知道马克思原本怎么说的,但这一说法是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诵读学习的)。大陆背景的人看这句话多半不觉的什么,认为是很自然的说法。估计Lorenzarius、Menchi和Wshun没有这个背景,有点看不懂了,呵呵。大家在很多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上也有不同,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现在这种历史单线发展的观点在大陆学术界并不吃香,可是也没有出现有影响的替代它的学说。但是政治过分干预影响学术的作法早已成为历史了,也为人们所唾弃。--Mountain 17:11 2003年12月21日 (UTC)
- 的确,大陆的教材都是这样说的(“统一的”,“封建的”)。我很感兴趣的是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书是怎样写的?:) --Samuel 02:32 2003年12月22日 (UTC)
- 中央集权,和现在的版本一样。--石添小草 05:19 2003年12月22日 (UTC)
版权问题
编辑http://bbs.9u.com.cn/dispbbs.asp?boardID=2&ID=7240
和新加的部份内容一样。
-- 石添小草 07:30 2004年2月4日 (UTC)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正宗的皇室血统
秦始皇当然是正宗皇室血统!赵姬“基年而孕”,也就是说嫁给嬴子楚一年之后才生下秦始皇,如果还要把知道怀孕,才计画嫁给嬴异人,那么怀秦始皇就超过13个月以上,这根本不可能吧!!然后吕不韦难道还能确定包生子吗?另外,吕不韦难道可以改变小孩出生后的长相吗?大家全部都看得出来,嬴政脸长得像吕不韦还是嬴异人,这点难道吕不韦可以偷天换日吗?大家都看过社会新闻,粉多看见小孩长得不像自己,一去检验果然是别人的种,这是吕不韦计谋再强,也不可能改变赢政长得像谁的事实吧!!所以偶证明嬴政绝对是嬴子楚的种!
凌波微步
编辑请教:
嬴姓“赵氏”名政,“赵氏”何谓?
回答:那时一般老百姓,不能有姓氏,常常名前面冠上国名、职业名、官位名....等等 叫嬴政为赵政,乃是因为他在赵国出生
“他为我国社会体制的改革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种评价不是百科全书应该做出的。
- 这是古代中国关于姓名氏的一种关系,名人人都有,且是最低等级,而氏只有身份高贵的人采用,用来区分同姓但地位不同的宗族。 在古中国,男性称氏,而女性称姓,也是一种表达男尊女卑的观点。始皇生于赵,所以以赵为氏。--Woc2006 03:24 2007年3月25日 (UTC)一叶知秋
楼上这段大大说的不对 中国早期社会是女性社会 “姓”代表女性崇高的地位 在后来的男性社会 只有王族才能有“姓”,如“姬”姓 其他贵族则是用“氏”,如齐国的“田”氏 老百姓不管有没有当官,都一律不能有姓氏,只能也名 例如,商鞅,他只是名叫秧,商是他的封地名称 不过王族可以“授氏”给他人,也就等于成为贵族
关于秦国姓与氏的考论
编辑关於姓跟氏,我很爱举《左传‧隐公八年》一条为例。
《春秋‧隐公八年》:
冬十有二月,無駭卒。
《左传‧隐公八年》:
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眾仲。眾仲對曰: 「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 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 以字為展氏。
以下略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一句一句解释。
天子建德:
据杜《注》,建立有德之人而以为诸侯也。
因生以赐姓:
前人异说颇多。
依王充《论衡‧诘术篇》,譬如夏禹祖先因其母吞薏苡而生, 故夏姓苡(《史记》作‘姒’); 商朝祖先契,其母曰简狄,吞燕子(卵)而生契,故商姓子; 周朝祖先弃,其母曰姜原,践踏大人脚迹,怀孕以生弃,故周姓姬。
此谓因其祖先所由孕而得姓。
依杜《注》、孔《疏》及郑樵《通志‧氏族略序》, 譬如舜生予妫汭,其后胡公满有德,周朝赐姓曰妫;姜之得姓,居于姜水故也。
此谓因其祖先所生之地而得姓,此又一说。
于鬯(ㄔㄤˋ)《香草校书》则以生读为性,性即德也。 因生以赐姓,即以其德行而赐之姓。此又一说。
胙之土而命之氏:
《国语‧齐语》韦(昭)《注》云:“胙,赐也。” 《韵会》云:“建置社稷曰胙。” 依杜《注》意,此谓天子封诸侯,既因其所有以赐之姓,又封以土地而命之氏。 如周封舜后于陈,赐姓曰妫,命氏曰陈。 《国语‧周语下》云:
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 謂其能以嘉祚殷富生物也。 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 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民人也。」
可与此文相互印证。
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
此谓诸侯于大夫,以其字为其谥,而其后人因之以为族姓。
以字为族者,多用于公族。 当时之制,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 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乃以其父祖之字为氏。 如郑公子去疾,郑穆公之子,字子良,其子为公孙辄, 其孙良霄即以良为氏,良霄之子为良止是也。 又有以父字为氏者,如卫之子叔、公孟,宋之石氏是也。 鲁惠公有子曰施父,其后有施孝伯,盖以施为氏。
谥法之起,在周共王、懿王之后,其初唯天子诸侯有之,卿大夫尚无用此典礼者。 至东周以后,卿大夫始渐有之。
崔述尝考之,晋自文公以前,唯栾共叔有谥。 狐偃、先轸有佐霸之功,而谥皆无闻。 至襄公世,赵衰、栾枝始有谥,而先且居、胥臣之属仍以字称。 成、景以后,卿始以谥为常。 先縠、三却以罪诛,乃无谥。 降于平、顷,则虽栾盈之以作乱死,荀盈、士吉射之失位出奔,而无不谥矣。 鲁国大夫有谥者,较他国为独多,然桓、庄以前,卿尚多无谥者。 昭、定之间,则荣驾鹅(鹅之或体)、南宫说、子服公父之伦,下大夫无不谥者。 郑国大夫初皆无谥,至春秋之末,子思、子賸亦有谥。 唯宋大夫始终无谥。
官有世功,则有官族:
谓先世有功之官名为族姓,如司马氏、司空氏、司徒氏。 宋之司城氏,晋之士氏、中行氏、籍氏等。
邑亦如之:
谓以先世所食之采邑为族姓。 如晋之韩、赵、魏之类。
推回秦始皇的名字,则他乃是质子异人之子。
异人为太子之子,唯出居赵国为质。
若谓因此得赵为氏,则全不合上述赐氏之法。
若以“胙之土而命之氏”而言,则秦国实为嬴姓秦氏。
赵国虽亦嬴姓,但其自为赵氏,岂得与之相混?
赵政之名,应是因其出身质子之子,由蔡泽、成蟜之属称呼他的贬名吧。 若论其血统,则他是秦国太子的直系孙儿,自然也姓嬴,称为嬴政并无不妥。
另外还有绘声绘影说他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而称他为吕政的。
若承认秦始皇是秦国王孙,则称为嬴政或秦政、秦王政较妥。 古人得氏有因国得氏,有因字得氏,有因官得氏,有因邑得氏,却没有因为当人质而以所质之国得氏的。 要不然春秋初年,周郑交质,郑太子忽也可以叫做周忽,周的王子狐也可叫做郑狐了。 岂有此理?--非也 (留言) 2009年12月6日 (日) 08:13 (UTC)
另外,根据先秦的宗法制度,从安国君到秦王政,乃是直系的继承,而非旁系的分封。
安国君就算只当了几天王,他也还是王。 子楚、政,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们本身为秦王,根本无需另立族姓。
因此说秦始皇以赵为氏,无疑是错误的。
--非也 (留言) 2009年12月6日 (日) 09:30 (UTC)
因此,建议将第一段“上古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秦王室为嬴姓赵氏,故而秦始皇称赵政,后世出于误解,称其为‘嬴政’。”改掉删除,如要保留什么东西,建议将“秦王室为嬴姓赵氏”以下改为“秦王室为嬴姓,因功封于秦,为秦氏。因此应称为秦政或秦王政较妥,但后世多称之为嬴政。”
另外全文所有称秦始皇为赵政之处,也应全数改回为嬴政。盖若秦始皇不能称嬴政,其前后诸秦王也不能冠嬴姓了。但实际上嬴子楚、嬴柱、嬴荡等条目仍相衍未改。我们应承认,“秦王室为嬴姓赵氏”的说法是有正确性上的疑虑,相对而言,以姓而不是以氏冠在人名之上,是现在已经普遍的做法,固不只秦王室。
其馀如舜之“姚重华”,齐襄公之“姜诸儿”,桓公之“姜小白”,宋襄公之“子兹甫”,周公旦之“姬旦”等,都会出现一样的问题:若非要坚守“男子以氏,女子以姓”的称呼方式,上面这些就全不能用了。
事实上称秦始皇为“嬴政”在正确性方面的问题绝对比“赵政”要来得小。因此建议把本条目中所有称秦始皇为“赵政”的地方全部改回“嬴政”。
这种潜在的赞扬统一的思想
编辑“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功绩不可磨灭。”
第一,既然说评价褒贬不一,那就应该批评的人、理由、论据说岀来;同样赞扬他的人、理由、论据也都说岀来。说过“褒贬不一”后不应该立刻就“但xxx”来起到“推动作用”。无论是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也好,是美国独立也好,都是在对历史产生推动作用,无论是向着人类和平还是种族灭绝的方向,历史都是在前进。“推动历史”这句话,如果不注明推动的具体方向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第二,而且是最重要的,啥叫“功绩”?这种话透露著赞扬“统一”的思想,不应该出现在百科全书中,东亚这片大陆从此分裂成很多小国各自发展就是“罪过”么?谁能保证分裂的发展的东亚大陆到今日一定会比现在差?“统一”就叫“功绩”的话,那欧洲岂不是罪过n个世纪了?这不是宣传“大一统”思想的百科全书,不是“中华思想”的百科全书,而是一个客观的百科全书的中文版而已。改成“他的政策促进了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统一”这类文字才算恰当。日文版有一句“有意见认为,如果没有秦朝统一中国,会不会分裂成各个小国各自发展,走上不同的道路呢?”这种推测的话虽然我觉得不应该出现在百科全书中,但是这句话隐含的客观意图是百科全书需要的。这种赞扬统一,贬低分裂的思想实在是毫不客观。如果有人(比如所有中国人,也包括我自己,我不支持分裂)都觉得他统一中国是功绩,那就应该将这个写在“对他的正面观点”中,而不是将其堂而皇之的作为客观的评价写在总结中。--wooddoo 放一个脏盆儿 05:15 2005年7月31日 (UTC)
- 同意,此句“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功绩不可磨灭。”已被删。除非有客观的两面评价已写出,否则不宜出现单方面的语句。zzz....很困I.H.S.V. (叫醒我) 05:31 2005年7月31日 (UTC)
中文wiki上连一个中国古代帝王的条目都没有,实在是不应该。秦始皇作为中国皇帝的代表,能写的东西很多,实在应该提升一下该条目的质量。--Finblanco 10:56 2006年3月2日 (UTC)
支持
编辑- Finblanco 10:56 2006年3月2日 (UTC)
- --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2:22 2006年3月15日 (UTC)
- 涓生 08:47 2006年4月14日 (UTC)
- 狂人四少 17:54 2006年11月14日 (UTC)
- (+)支持:BlazOops 11:14 2007年3月14日 (UTC)
反对
编辑评论
编辑- 秦始皇的内容可能比秦朝还要多。--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2:22 2006年3月15日 (UTC)
小问题
编辑为什么连修长城只字不提? 虽然“长城”包含了太多的民族感情,后来的《河殇》更加批判长城,但也不至于不写吧,还是与匈奴的战争,百越战争等。--Woc2006 03:27 2007年3月25日 (UTC)一叶知秋
秦始皇登上王位段内容中段写到 "如此一来异人由安国君之弟变为其子嗣,其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赢异人本为安国君之子怎会是由弟变子?此段大有问题!
2008年9月10日 (三) 11:01 (UTC)秦人]]
这么一说,我刚才看也觉得哪里怪怪的,异人是当人质去赵国的,还被人称作质子,怎么可能是弟弟...
--212.120.109.226 (留言) 2008年9月13日 (六) 22:17 (UTC)
小删除
编辑删除了杜牧《阿房宫赋》的参考文献部分,诗歌是文学创作,不能作为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另外,BBS文章的参考文献也因为缺乏可靠性而被删除。--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52 2007年3月25日 (UTC)
“皇后”一节的疑问
编辑对“皇后”这部分我有些疑问,据我所知他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并没有封皇后,即使有皇后,难道一个政治家会因为皇后出身而干扰是否灭掉一个国家的问题???????是不是有些太戏说了? 还有他的子女人数,各个网站上说法出入非常大,一百多这个数字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冰热海风 (谈) 2008年3月4日 (二) 10:05 (UTC)
- “有人认为,后世儒家倡导依靠教化而施行人治,治国不依法而依人情礼制,甚至由君主一言而决,致使至今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是谁认为的?
能否不要“被”?
编辑“新中文”的特色之一就是盲目抄袭洋文.以下面这句为例:
嬴政又被叫做赵政
句中的“被”字根本多馀,“嬴政又叫做赵政”即可,为什么要多“被”这个赘字?“被”字泛滥显然是受洋文影响.奇的是,上网查一下passive voice,洋人都说要尽量少用被动式.中文原本没那么多被动式,却去取西洋之糟粕,不知何故?无声 (留言) 2008年4月1日 (二) 20:31 (UTC)
抄袭个鬼 西洋之糟粕讲杀虫啦 多个被字真不懂有啥问题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
- 秦始皇(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西方必败 (留言) 2008年5月22日 (四) 13:14 (UTC)
- (-)反对,存在来源请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5月23日 (五) 09:32 (UTC)
- (-)反对 - 太多无资料来源的“有XX认为”。--Mewaqua 2008年5月23日 (五) 15:13 (UTC)
- (-)反对,理由同上。--Symane (留言) 2008年5月28日 (三) 14:33 (UTC)
- 移动完毕—木木 (发呆中) 2008年5月29日 (四) 16:22 (UTC)
移动或调整段落章节
编辑嬴政随后以失职为名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两年后,嬴政又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嬴政扫清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成为秦国名副其实的君王。
这一段有问题呢吧.为什么我从很多地方看到的是,吕不卫被革职并要求回到封地.现在的洛阳.而后秦始皇下令将起放逐巴蜀.而实际上吕不卫根本就没去巴蜀就自杀了。这个应该是史记上的记载吧
关于对秦始皇的评价一段
编辑建议按照年代先后重写。其实强行割裂正面、负面是不合理的,同一人对他的评价可能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像李白《古风》那首诗,运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主旨是批判秦始皇,后面“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等句子被本条目作者刻意省略,完全篡改了原意。引用那些名人的整段话没必要,不如改为综述。古今对秦始皇这样极其重要人物的评价太多了,专门引用几个人,只能是挂一漏万。秦始皇很长时间都是主要被批判的,直到了明朝之后的评价才趋于多元化,直到现代肯定的声音才急剧增加,文中对秦始皇正负面评价的比例,严重脱离了事实。—冰热海风 (谈) 2009年6月2日 (二) 06:28 (UTC)
邀请 中国皇帝合并到皇帝
编辑条目中国皇帝是否合并到皇帝正在讨论,欢迎到talk:中国皇帝参与讨论。Gisbrother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01:03 (UTC)
可以不要再“赵政”了吗?
编辑赵政之称,虽见于《史记索隐》等,但是不代表秦始皇真的是赵氏。 若真的要以“氏+名”的古代男子称呼来称呼秦始皇,我在前面== 关于秦国姓与氏的考论 ==也提过了,应该以“秦政”来称呼他。相比之下,赵政这个名字的正确性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秦国本来就是嬴姓,称呼他为嬴政并没有什么不对,不需一味泥古,否则同为秦国君主的嬴荡、嬴子楚,秦始皇的儿子嬴扶苏、嬴胡亥全都要改了。甚至,齐国之姜诸儿、姜小白;周之姬昌、姬发,姬旦;宋之子兹甫、舜之姚重华,全都要改了。--非也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6:10 (UTC)
- 你真是妄读了《春秋左传注》,嬴政和赵政两种说法都是错的。秦政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使用极少,如《晋阳秋》 “且秦政东游,至是五百二十六年”、《文心雕龙/颂赞》:“至于秦政刻文,爰颂其德。汉之惠景,亦有述容”。《史记》里虽有类似的“秦仲”、“秦公伯”,实际上各诸侯国国君“以国为氏”是有争议的,顾炎武《原姓篇》:“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姜诸儿、姜小白;周之姬昌、姬发,姬旦;宋之子兹甫、舜之姚重华,全都要改了”,当然全部要改。加注注明这些是先秦之后的说法即可。什么叫“一味泥古”?史记里面也用了嬴政,你继续用就不是泥古了?—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6月8日 (二) 13:26 (UTC)
照呀!既然您也说“嬴政和赵政两种说法都是错的”,那为什么要坚持“赵政”呢?既然您举出了〈原姓〉:“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那么说秦始皇为“赵氏”的说法不就不攻自破了吗?况且跟秦同出一祖的“赵氏”还另有其人。万万不能混为一谈。
这里有个东西可以佐证《左传》的“天子建德,胙之土而命之氏”或〈原姓〉的“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的说法:
《左传‧定公四年》记述当祝佗向苌弘争取蔡、卫两国在盟会中歃血的先后顺序(当时蔡国为楚国的私属已久,参与晋国的盟会是‘晋、楚之属交相见’后的第一次,而且晋国已逐渐衰微,力图复霸,所以晋人想让蔡国先歃血,让蔡国排在卫国前面,所谓‘长蔡于卫’)时,追述晋文公“践土之盟”,说:“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视也。”载书的内容如此,犹言“晋国的重耳、鲁国的申、卫国的叔武、郑国的捷、齐国的潘、宋国的王臣、莒国的期”,叔武虽非国君,但是当时卫成公出奔,叔武代表卫国,也视同国君,载书上都各自以国名冠于人名上,而不载其姓。则若非“以国为氏”,便是顾炎武所谓“国君称国”了。
因此我在上面== 关于秦国姓与氏的考论 ==也说过了,真的要完全百分之百正确的称呼,只有用“秦政”、“秦王政”、“始皇帝”、“秦始皇”了。而“嬴政”乃是后人举其姓而称呼的,虽然不完全合乎先秦“男子称氏”的习俗,却也不能算是很大的错误。“赵政”之称,则是完全错误的。盖不管是采《左传》的“天子建德,胙之土而命之氏”,或是采〈原姓〉的“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秦政”都是最标准的称呼,不可能有“赵政”这种称呼。有“赵政”这种说法,前面有人说过,可能出于成蟜、蔡泽一派恶意的贬称,像“吕政”这名字一样,故意污蔑他不是秦国的血脉;或是太史公故采异说,而以“造父封于赵城,因为赵氏”来附会。但是以赵为氏的实际上是由赵夙、赵衰、赵盾、赵朔、赵武、赵无恤、赵鞅等,以至于战国时的赵国这一支。秦国则是另外一支,自非子以降不闻以赵为氏,秦始皇又怎可能以赵为氏?
我之所以能容忍“嬴政”而排斥“赵政”,盖前者虽并非完全正确,但正如您所说:“秦政虽然正确,但是极少使用”,因此称他为“嬴政”的话,毕竟他的姓没错,大家也都沿用许久了。但后者是无论怎么看,都是完全不正确的。就算我支持“秦政”及“嬴政”真的是泥古,也比坚持“男子称氏”的古礼却反而采用了错误的称呼要来得好。就算一样是泥古,也要择善固执,所谓的坚持才有立足的标准。
另外,“赵政”这称呼不但比不上“嬴政”来得正确,连知名度也不如“嬴政”。要是取消“嬴政”,而以“赵政”为秦始皇的名字,来当做检索用的关键字,结果使用者想用较正确的“嬴政”来检索时找不到,用“始皇帝”或“秦始皇”检索时却发现他的名字被改成“赵政”,不是会引起使用者很大的错愕吗?
也是为了上面的理由,所以我认为“姜诸儿”、“姜小白”、“子兹甫”、“姚重华”等称呼都不妨保留,毕竟“齐诸儿”、“齐小白”、“宋兹甫”、“虞重华”这些称呼实在太少用,也太少人知道了。而这些已经积非成是的称呼,本身又并不完全是错,毕竟姓没错,只是不合“男子称氏”的古礼而已。因此这些条文如果要修改,建议可以改成“若以古时‘男子称氏’的习惯,正确的称呼该是○○○,现在常用的这种称呼是后世的人以习惯将姓冠在名上的结果”。而这些人名的条目还是沿用原来的,以方便使用者检索。
维基百科除了“人人可写”的优点之外,也是要考虑“人人可用”的方便性。以自己的喜好而将古人的名字改成一般人所想不到的样子,除了卖弄编辑者的学问之外,看不到更多的好处。而且有时候这种卖弄还未必是正确的,那就一无是处了。非也 (留言) 2010年9月6日 (一) 20:23 (UTC)
不应太为国家的延续性而自我感觉良好!
编辑个人观点,今之中国冒认秦汉,就如同今之欧洲冒认罗马 阿光113.249.138.45 (留言) 2011年9月26日 (一) 14:45 (UTC) 这是讲啥鬼
- 一派胡言!--丹夏(留言) 2018年3月20日 (二) 02:15 (UTC)
秦始皇的氏
编辑如标题,我看到秦始皇条目中已经写明了秦始皇为赵氏,以前是没有的。关于先秦的氏,特别是秦公室的氏似乎没有定论,所以维基百科经常在争论。像这个讨论
我觉得有必要在依据多种来源在条目中专用一章来讲他的姓、氏。这方面不宜单引史记,因为史记分不清姓、氏,已被后世指出。 --玖巧仔●□留言 2012年4月21日 (六) 08:19 (UTC)
- 是这样,但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我去年曾经在读秀上搜索了很多资料,但没有理想结果。——星光下的人(留言) 2012年4月22日 (日) 10:35 (UTC)
就算不是嬴秦氏,也不太可能会从母姓,顶多改姓吕,而且赵姬出身低微(纵使她之后成为皇后),根本没人知道她的姓名,“赵姬”只是依司马迁依照能查证到的身分背景所赋予她的代称。--114.45.6.196(留言) 2012年9月27日 (四) 13:32 (UTC)
身世之谜(改)
编辑原版称赵姬是被吕不韦送与异人一年后才生下赢政作为反驳论点,但是没有一本史书有明确指出赵姬送与异人的年分与月份,无凭据将秦这点与秦王出生绑在一起,先行删除!--114.45.6.196(留言) 2012年9月27日 (四) 13:22 (UTC)
这个暴君是手法强硬了,但对中国很有贡献,结果不懂他50岁驾崩是件好事吗?--123.136.106.166(留言) 2012年9月30日 (日) 12:42 (UTC)
不代表赢氏、吕氏任一方论点
编辑身世之迷反驳观点几乎存属推测,在参阅多种说法史料集结而作成的史书绝对会有身分和时间记载谬误,更别说是研究对象是一度具有公权力窜改史料的前朝皇室,“赵豪家女”、“好善舞者”一听就知道是谁改谁,且已标明"有一说",吕不韦一段不应删去,一直在吵生父是不是嬴秦氏,赵姬之后不也跟谬毒通奸,虽然没有直接关系,要不要特地为嬴秦氏澄清一下,再说赵政之赵“赵”只是代名词,总不能直接说吕政吧?但是赢秦氏也有争议,生母姓名不详,比起吕政、赢政,以其确定生母以及及其出生的冠上地名借代(并非当成姓氏)也无不可,也不代表赢氏、吕氏任一方论点(治水的禹也不姓大,变法的鞅也不姓商=>而是姓公孙),假如以这种论点小说三国演义广为流传的虚构称号-五虎将是不是更该抹煞,害正史曹魏五子良将被后世所遗忘,简言之史书矛盾反而让吕氏、赢秦氏双方更加不能100%确定政是谁的儿子。--Stvn2567(留言) 2013年1月6日 (日) 12:18 (UTC)
身世之谜再论
编辑虽然没有一本史书有明确指出赵姬送与异人的年分与月份,但在没有现代医疗技术的古代,女人知道自己怀孕,起码是发生性行为后一至二个月内,才会出现明显症状。
史记记载的“大期”生嬴政有两种说法,“十二个月”怀孕显然不可能,即使嬴政足月出生,亦不足以证明嬴政乃吕不韦之子。之前说过,吕不韦当时若跟赵姬发生性行为,到赵姬知道自己怀孕,当中肯定相差一两个月时间。除非史书记载赵姬以少于正常的妊娠时间生下嬴政,而嬴政又显出“足月”的现象,“吕不韦生父论”才成为可能。
其实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还不是跟多名男人通奸?为何却没有人说秦昭襄王不是秦惠文王的种呢?--飘絮映雪 2013年1月22日 (二) 06:47 (UTC)
中国学者主张若其为吕不韦之子,怀胎不足十个月,多半会被发现,但西方学者则是说什么怀胎十二个月,我怀疑后者是不是基于前者的理论,把赵姬跟吕和赵姬跟秦王可能怀孕但不会被发现的可能性整并起来了?--Cbls1911(留言) 2016年11月17日 (四) 02:42 (UTC)
关于《史记》中秦始皇的姓、氏
编辑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舜赐姓嬴氏,是大费姓嬴氏,嬴为姓氏,姓氏不分。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姓氏分为二,大廉,实鸟俗氏,若木,实费氏。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嬴姓为姓,下分鸟俗氏、费氏。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非子居犬丘......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蜚廉生恶来,蜚廉复有子曰季胜,蜚廉有二子:恶来、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此为赵氏。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非子居犬丘,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此为秦嬴。至此秦、赵已分为两大氏族。
——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是复续舜赐姓嬴氏,邑之秦而号曰秦嬴。此应为秦氏。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氏明矣,皆以秦字冠之前,应为秦氏。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为诸侯则以诸侯称之,庄公、襄公是也,自此多不冠姓氏。
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馀,诸侯诛之,遂灭秦。其语在始皇本纪中。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这段话最有意思,在此将重点解析。
——秦之先为嬴姓,嬴姓没有问题。其后分封,以国为姓,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此处有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这是什么意思?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索隐】: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后为华阳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正义】:质音致。国彊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遣子及贵臣为质,如上音。国弱惧其侵伐,令子及贵臣往为质,音直实反。又二国敌亦为交质,音致。左传云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是也。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索隐】: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于子楚。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集解】:徐广曰:“一作‘正’。”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正。”【索隐】:系本作“政”,又生于赵,故曰赵政。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正义】: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始皇以正月旦生于赵,因为政,后以始皇讳,故音征。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此为官方说法,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后世多以此说指责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生于邯郸,姓赵氏。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已然有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秦、赵同出,岂不矛盾?
——【索隐】: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于子楚。生始皇。秦始皇生于邯郸,母为邯郸豪家所养善歌舞的姬,并为吕不韦的姬,有娠而献于子楚,生始皇,其父何人?至今仍是争论焦点。
——《史记》怀两种看法,以秦始皇生于邯郸,名为政,姓赵氏。又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来表述秦始皇实为生于赵国的生父有争论的野种,而非秦之先为嬴姓以国为姓有秦氏的秦国王子,却又采用官方说法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来反映秦始皇给后世的疑问。
最后总结:秦国为嬴姓秦氏(号曰秦嬴),只秦始皇或为赵氏(姓赵氏),《史记》没搞明白,后人总在争议。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具有权威性。但提出了一个问题:秦始皇,姓赵氏,则承认其为私生子的可能性比较大;姓秦氏,则史书无明确记载,考据起来费劲。
秦、赵分家,姓赵者多出赵国(赵奢)或祖籍赵国(赵佗),秦国公族查无姓赵者这是为何?如有秦国公族姓赵氏者,请列举一二!
史记搞错姓、氏的地方非常多,开篇第一章《五帝本纪》就闹了个大笑话: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照这个说法,黄帝以公孙为姓,以轩辕为名。但是根据后世的考证,黄帝以轩辕为氏,以姬为姓,以轩辕为氏可能是跟造车有关(传说黄帝发明指南车),而以姬为姓则跟姬水有关。古代各国都有公孙,盖公孙本是公族的一种称呼。国君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为公孙,公孙之子不能再称公孙,于是由国君依照各种情形而赐氏。有以国(邑)名为氏的,有以父之字为氏的,有以父谥为氏的,但后人渐渐无法了解这种法则,因此以为公孙是一个姓,遂相沿下来,当然后来也有人真的以公孙为姓氏,甚至公父、公叔都有,但无论如何黄帝是否能以公孙为姓一事,学界是有疑问的。
另外,根据《左传》等记载,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到齐国之后,以国名为陈氏。终《左传》的记载,陈氏从没改为田氏,比如晏婴,不只一次对人谈到齐国的未来,他说:“吾不知其为陈氏矣!”不说:“吾不知其为田氏矣!”陈齐之所以变成田齐,绝不是从陈完逃到齐国开始,陈田一音之转,很可能是后来的讹写。而且陈与田又都有排列之意,陈字除了陈列之意外,更是战阵之阵的本字;田字无论是田猎之田或是农田之田,也都有排列整齐的意思在里面,因此陈转为田,倒也十分顺理成章。但是至少在《左传》的时代,陈完家族还是陈氏,并没有改成田氏。但司马迁写书,本就多采异说,《左传》在西汉也并不是显学,因此他根据口语的习惯与传说的记载,将陈氏改成田氏,也是十分可能的。
又比如,司马迁叙述老子的事迹,连个名字也提不出一个定说。在《老子申韩列传》里,一开始说他“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后来他自己又怀疑老子是周室的太史儋,或彩衣娱亲的老莱子。所以老子或许姓李,或许姓老,或许根本以太史为氏,而司马迁也搞不清楚。
说回造父其人,是蜚廉的五世孙,其四世祖季胜,是恶来的兄弟,而恶来的四世孙就是秦的始祖非子,因此非子与造父实为同辈之堂兄弟,彼此间是“别子为宗”,互为分支,造父的后代为赵氏,非子的后代为秦氏(他的曾孙直接就叫做‘秦仲’),而同样都以嬴为姓,这明明是很明显的事情。却因为多叙述了造父这段,遂多出许多牵缠,实为无谓。司马贞《索隐》不知道为什么,又牵扯出“生于赵,故为赵氏”之说,但是他做为子楚的嗣子,延续先人的姓氏,而无需另立别宗,又何必以赵为氏?要是生于赵就以赵为氏,他的父亲怎么又不以楚为氏?至于说秦赵同祖,但秦赵虽同祖,彼此却不相混的,不然又听过赵之公族以秦为氏吗?因此这两个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我们谈秦始皇的姓氏,应该还是以嬴姓、秦氏为正说。—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IamNotyet(对话|贡献)于2019年3月11日 (一) 08:51 (UTC)加入。
这个条目出了一个问题
编辑刚才打开这个条目,我的狐狸先是卡了一下,然后就蹦出这个提示:
当前页面的某个脚本正忙,或者已停止响应。您可以立即停止该脚本,或者您可以继续以等待该脚本结束。
脚本: https://bits.wikimedia.org/zh.wikipedia.org/load.php?debug=false&lang=zh-cn&modules=jquery%2Cmediawiki%2CSpinner%7Cjquery.triggerQueueCallback%2CloadingSpinner%2CmwEmbedUtil%7Cmw.MwEmbedSupport&only=scripts&skin=vector&version=20130613T152003Z:106
我的 UA:Mozilla/5.0 (Windows NT 6.2; WOW64; rv:22.0) Gecko/20100101 Firefox/22.0
关于评价问题
编辑一次看历史书籍提到,对秦皇的评价,在49年之前史学家基本是有共识的,那就是贬大于褒,包括郭沫若都写过专著,叫什么忘了,反正是写十大负面的吧,但49年后,郭又写了相同的主题,变成了十大正面,因为毛的古为今用的原因,秦皇的评价严重的为当今政治所左右,望考虑。-- II 天空上尉 II 对话 2014年5月31日 (六) 15:10 (UTC)
优良条目评选(第二次)
编辑秦始皇(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中国历史 - 皇帝,提名人:LC The Great 2014年5月25日 (日) 02:25 (UTC)
- 投票期:2014年5月25日 (日) 02:25 (UTC) 至 2014年6月1日 (日) 02:25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内容丰富--LC The Great 2014年5月25日 (日) 02:25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先不说别的,“天下巡游”一章有三节是空的,“形象”一章也是只有标题……--如沐西风(留言) 2014年5月25日 (日) 02:51 (UTC)
- (:)回应 已修正--LC The Great 2014年5月30日 (五) 14:16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以长度作标准哦?好歹给我看一看空白的章节吧- -?--Misaka Mikoto粉丝信箱久经沙场的战绩 2014年5月25日 (日) 4:52 (UTC)
- (:)回应 已修正--LC The Great 2014年5月30日 (五) 14:16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本来想投yesGA票,但看见秦始皇在“天下巡游”时穿上了新衣,还是算了。— lssrn45 | talk 2014年5月28日 (三) 08:25 (UTC)
- (:)回应 已修正--LC The Great 2014年5月30日 (五) 14:16 (UTC)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语句需要修饰为符合百科。评价部份各方来源的比重不合理,百科评价应该以学者专家意见为重,并提炼出主流观点与争议所在。--欢颜展卷(留言) 2014年5月29日 (四) 00:10 (UTC)
- (!)意见:一次看历史书籍提到,对秦皇的评价,在49年之前史学家基本是有共识的,那就是贬大于褒,包括郭沫若都写过专著,叫什么忘了,反正是写十大负面的吧,但49年后,郭又写了相同的主题,变成了十大正面,因为毛的古为今用的原因,秦皇的评价严重的为当今政治所左右,望考虑。对历史没啥研究,但感觉这种比较富有争议性的人物,是否把史实作为重点,压缩史评的内容?或者对49年前史学家的评价着重考证一番??或者是49年前史学家主流评价是一二三,哪位史学家持不同观点,49年后评价有如何变化等等。-- II 天空上尉 II 对话 2014年5月31日 (六) 15:13 (UTC)
- :1支持,4反对,未能入选。--刘嘉(留言) 2014年6月1日 (日) 08:44 (UTC)
始皇帝立十一年而崩
编辑条目秦始皇#最后的巡游最后一段写著“《史记·秦本纪》载:始皇帝立十一年而崩”,可是此条目所写的在位年份是前247年-前210年,明显不只11年。为何会有此矛盾?--M940504(留言) 2015年10月7日 (三) 13:03 (UTC)
- 这个“始皇帝”是什么意思呀?--Antigng(留言) 2015年10月7日 (三) 13:07 (UTC)
- 史记指的是秦王统一天下(前221年期国灭亡),嬴政自称“皇帝”后算起,到其死亡共11年。--Koala0090(留言) 2015年10月7日 (三) 13:10 (UTC)
灭六国内容有点冗长
编辑应该简略写,直接一个主条目到秦灭六国之战就可以了吧。--我乃野云鹤♬ 2017年5月27日 (六) 10:01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秦始皇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sach.gov.cn/tabid/96/InfoID/21/frtid/96/Default.aspx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01175516/http://www.sach.gov.cn/tabid/96/InfoID/21/frtid/96/Default.aspx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秦始皇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japanese.cri.cn/chinaabc/chapter14/chapter140406.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6140930/http://japanese.cri.cn/chinaabc/chapter14/chapter140406.htm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回退探讨
编辑@淺藍雪: 朋友好,你回退了我的编辑,原因是“请不要添加重复的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7%A6%E5%A7%8B%E7%9A%87&oldid=prev&diff=53789925&diffmode=source
我知道你是本页的积极编辑者,非常感谢你的努力,这里想与你商榷:虽然有部分链接重复,个人认为应该是必要的。另外还有类似项燕等,文中并无链接、子婴等在文中我的编辑使得该词条出现在更早的位置,这些都应是更好的一种编辑结果。你认为如何?Xinbenlv(留言) 2019年6月3日 (一) 17:07 (UTC)
- 一个连接一段里只能出现一次,请遵守wp:格式手册,我恐怕这个没有商量馀地。不过您可以添加文中没有的链接,或者移除位置靠后的链接,回退功能只是退回前一版本,并不是说所有编辑都有问题,也无法只选择有问题的回退。--浅蓝雪❉ 2019年6月3日 (一) 17:20 (UTC)
秦始皇卒日几乎找不到相关论文
编辑《开元占经》卷90引伏生《洪范五行传》:“始皇以六月乙丑死于沙丘。”与《史记》记载的不同,据朱桂昌《颛顼日历表》在六月十九日。目前几乎找不到秦始皇卒日的相关论文,有关秦始皇的书籍除了马元材《秦始皇帝传》有提及《开元占经》这条线索外,都是采用《史记》的说法。--D(留言) 2020年8月28日 (五) 00:00 (UTC)
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他的成长经历中充满了挑战和困境,但也有母亲和仲父的支持和帮助。在年幼时回到秦国后,他在十三岁就成为了秦王,并在二十二岁正式掌权。然而,他的统治并不平顺。他的母亲和仲父在朝廷上引起了许多纷争,妨碍国家的发展。秦始皇掌权后,他毅然除去了这些妨碍国家繁荣的人和事,并开始著手实现自己的梦想──统一天下。他积极招揽贤士,重用有才干和梦想的人,并以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等手段,成功地在短短九年时间内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然而,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也引起了争议。他行事浮夸、目空一切,将天下百姓视为奴隶,修建长城、建造皇陵,并焚烧诗书、坑杀儒士,导致天下民不聊生、怨声四起。这些做法成为大秦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此条未签名的留言由我爱祖国国国国(讨论|贡献)于2024年1月14日 (日) 01:41 (UTC)加入。